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耀存

作品数:199 被引量:1,500H指数:24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理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11篇期刊文章
  • 78篇会议论文
  • 6篇专利
  • 3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92篇天文地球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电子电信
  • 1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58篇气候
  • 56篇急流
  • 55篇降水
  • 46篇热带
  • 45篇副热带
  • 39篇西风
  • 39篇西风急流
  • 34篇副热带西风急...
  • 30篇夏季
  • 29篇东亚副热带
  • 29篇东亚副热带西...
  • 28篇数值模拟
  • 28篇区域气候
  • 28篇值模拟
  • 23篇季风
  • 21篇气候模式
  • 20篇海温
  • 19篇区域气候模式
  • 16篇海气
  • 16篇海气耦合

机构

  • 196篇南京大学
  • 1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0篇中国科学院大...
  • 6篇中国科学院
  • 6篇中国气象科学...
  • 4篇湖北省气象局
  • 4篇中国气象局国...
  • 3篇解放军理工大...
  • 3篇江苏省气象科...
  • 3篇中国气象局成...
  • 3篇中国气象局沈...
  • 2篇中国气象局培...
  • 2篇广西壮族自治...
  • 2篇辽宁省铁岭市...
  • 1篇浙江大学
  • 1篇南京气象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地...
  • 1篇中国气象局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安徽省大气探...

作者

  • 199篇张耀存
  • 29篇况雪源
  • 16篇任雪娟
  • 16篇钱永甫
  • 14篇黄安宁
  • 13篇姚素香
  • 11篇黄丹青
  • 7篇丁裕国
  • 6篇杜银
  • 5篇胡江林
  • 5篇郭维栋
  • 5篇黄乾
  • 5篇郭兰丽
  • 5篇熊秋芬
  • 5篇朱坚
  • 4篇王世玉
  • 4篇谢坤
  • 4篇宋耀明
  • 4篇王东阡
  • 4篇谢志清

传媒

  • 21篇高原气象
  • 19篇气象科学
  • 15篇大气科学
  • 12篇南京大学学报...
  • 9篇气象学报
  • 7篇南京气象学院...
  • 7篇中国气象学会...
  • 7篇中国气象学会...
  • 5篇热带气象学报
  • 5篇第三届长三角...
  • 4篇气象
  • 4篇第三届长三角...
  • 3篇气候与环境研...
  • 3篇首届长三角气...
  • 3篇第六次全国动...
  • 3篇第二届长三角...
  • 2篇地球物理学报
  • 2篇地球科学进展
  • 2篇地理科学
  • 2篇暴雨灾害

年份

  • 3篇2023
  • 1篇2021
  • 2篇2020
  • 4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6篇2014
  • 2篇2013
  • 5篇2012
  • 11篇2011
  • 3篇2010
  • 14篇2009
  • 15篇2008
  • 23篇2007
  • 46篇2006
  • 16篇2005
  • 12篇2004
  • 3篇2003
19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位置异常对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的影响被引量:133
2006年
利用NCEP/NCAR 200 hPa月平均风场再分析资料,定义东亚大陆对流层上层不同经度上最大西风所在位置的平均纬度为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轴线指数,该指数能准确反映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位置的南北变化及其对长江中下游降水的影响,并能较好地体现东亚夏季风盛行期间对流层低层与高层的纬向风场变化特征。分析表明,该指数的时间变化具有与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较一致的年代际变化及年际振荡特征。对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位置异常年的大气环流差异分析表明,急流异常偏北时,南亚高压偏弱,位置偏北偏西,呈伊朗高压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下称西太副高)偏弱、位置偏东偏北;气流的辐合上升区北移至华北一带,而长江流域低层风场为辐散异常,上升气流较常年偏弱,降水偏少。急流异常偏南时,南亚高压偏强,位置偏南偏东,呈青藏高压型;西太副高偏强、位置偏西偏南;长江流域地区上空低层有较强辐合上升气流,高层有较强的气流辐散,对流旺盛,雨带在此维持,容易引发洪涝。
况雪源张耀存
关键词:长江中下游降水
区域海气耦合模式的建立及模拟SST误差成因的分析
基于区域气候模式P-σRCM9和区域海洋模式POM,本文首先建立了一个区域海气耦合模式,并利用NCEP/NCAR1958-1997年月平均资料,检验该耦合模式对中国近海海温的模拟能力.结果表明:区域海气耦合模式较好地模拟...
林惠娟钱永甫张耀存
关键词:区域海气耦合模式海温感热通量潜热通量
文献传递
冬季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基本结构及其异常的诊断分析
本文利ECMWF再分析资料ERA40中的逐日和逐月风场和温度场资料,对冬季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EAJS)的基本结构和异常空间分布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一年当中最为强盛的冬季EAJS主体稳定地分布于东亚至西北太平洋上空,...
任雪娟张耀存
关键词: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
文献传递
铁岭市近45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被引量:39
2006年
利用线性倾向率、滑动平均等方法,对铁岭市1960—2004年间4个气象观测站的月平均气温、降水量、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以及初终霜、无霜期、积温、透雨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发现铁岭市近45年气候变化特点为温度呈上升、降水略减少的趋势,特别是近15年,气温增暖幅度加大,降水春夏两季减少明显;但各季增温幅度差异较大,对气候变暖贡献最大的是冬季,平均最低气温升温幅度明显高于平均最高气温,气温日较差变小;初霜拖后、终霜提前及无霜期延长,积温明显增多,透雨偏晚频率增大,极端气候事件出现的几率增大。
刘敏张耀存周昕张菁
关键词:气候变化平均气温降水极端气候事件
长江中下游梅汛期强降水过程非均匀特征被引量:20
2007年
根据长江中下游地区205站1960—2004年的逐日降水量和梅雨期的特征参数,计算并分析了长江中下游地区梅汛期暴雨降水过程降水量、集中度和集中期的时空非均匀特征。结果表明:长江中下游梅汛暴雨降水量、暴雨日数显著增加,而集中度和集中期无明显变化;暴雨降水量和暴雨降水集中程度在时空上的叠加是造成长江中下游地区大旱大涝趋势加重的重要原因之一。
杜银张耀存谢志清杨红梅
关键词:梅雨气候趋势系数
全球变暖情景下我国东部地区夏季各等级降水的变化特征
利用全国1958~2004年的日降水资料和日本东京大学气候系统研究中心的气候模式模拟结果,分析我国东部地区夏季不同等级降水量及降水日数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对1980~2004年期间与1958~1979年期间平均的中国东部夏...
张耀存艾卉朱坚
关键词:年代际变化降水量降水日数全球变暖
文献传递
东亚季风区夏季准定常环流系统气候特征及月内演变的数值模拟被引量:2
1998年
利用P—σ混合坐标系5层区域气候模式,研究了东亚季风区夏季准定常环流系统的月平均气候特征及其时间演变,结果发规模式在一定的海陆分布、地形及模式物理过程等的综合作用下可以较好地模拟出东亚季风区夏季准定常环流系统的月平均气候特征,各高度上的主要环流系统以及高原地区的经圈环流与实际情况较为一致,准定常环流系统的时间变化主要发生在模式积分的前15天中,在此后的时间积分过程中环流系统的变化比较缓慢,大陆暖中心、低压中心以及季风强度指数等的时间演变和相关系数、均方误差及误差标准差的分析都能说明这一点。
王世玉张耀存
关键词:东亚季风区夏季数值模拟季风
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与地表加热场的耦合变化特征被引量:13
2007年
利用NCEP/NCAR月平均再分析资料,采用奇异值分解方法分析200 hPa纬向风场与东亚地表加热场的空间耦合变化特征,揭示影响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位置及强度变化的加热关键区域。研究结果表明,冬季西太平洋黑潮暖流区是表面感热、潜热通量场的大值区,其加热强度主要影响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的强度变化,当加热增强(减弱)时,急流加强(减弱)。热带和副热带地区地表加热的反相变化对应纬向风的整体一致变化,且影响关键区在热带地区,这种耦合分布型主要体现为年代际的变化特征。夏季,海陆感热加热差异主要影响中低纬纬向风的变化,而影响急流位置南北移动的加热关键区位于阿拉伯海及印度半岛北部,这种加热分布体现感热的局地性变化,可能与高原大地形分布有关。由于夏季降水的不均匀性,潜热加热与200 hPa纬向风场的耦合关系较为复杂。通过分析加热异常年的环流形势差异发现,对流层中上层经向温差对地表加热场异常变化的响应是导致高层纬向风变化的原因,这种地面加热变化导致高层温度场及流场的响应可通过热力适应理论得到较好的解释。
况雪源张耀存
关键词:感热通量潜热通量西风急流
副热带急流和极锋急流强度协同变化的表征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副热带急流和极锋急流强度协同变化的表征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确定急流核,确定急流活跃区,计算两支急流的强度指数并进行标准化,利用累积频率方法分别确定两支急流的高低阈值,确定四类急流强度协同模态。本发明的副热带急...
张耀存况雪源黄丹青肖秀程
陆面过程模型CLM3.0在半干旱区的模拟性能检验
半干旱区是我国干旱化表现最为剧烈的地区。同时,作为气候和生态系统的过渡带,该地区气候干燥、植被覆盖率低、地表景观梯度大、水土保持能力差,具有对人为扰动和气候变化响应的敏感性的特征。此外,作为农牧活动的交错地带,半干旱区具...
宋耀明郭维栋张耀存刘辉志
关键词:半干旱区陆面过程模式陆-气相互作用
文献传递
共2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