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红宇 作品数:8 被引量:25 H指数:3 供职机构: 内蒙古科技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包头市医药卫生科技发展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更多>>
案例模拟联合讨论式教学法在全科规培内分泌专业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案例模拟联合讨论式教学法(case model combined with discussion teaching,CCDT)在全科医学内分泌专业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入选80名规培医师随机分组,对照组40名采用传统讲授教学法,实验组40名采用CCDT教学法,比较两组教学效果相关指标。结果:培训后两组理论及技能成绩较培训前明显改善(P<0.05),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且实验组学习主动性、理论知识掌握度、临床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方法满意度等教学效果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CCDT教学法在全科医学内分泌专业中的教学效果良好,可有效提升常见内分泌疾病的诊治能力。 杜婧 马瑞婷 张红宇 魏枫关键词:教育 全科医学 内分泌学 教学方法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和转化生长因子β1含量变化与神经功能缺损 被引量:7 2004年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脑梗死的发病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临床意义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在起病后第1,3,7,14天连续检测IL-6,TGF-β1浓度。结果:脑梗死组在病程1,3,7d3个时间点上血清IL-6水平犤(55.91±23.74),(10.33±1.61),(9.29±1.68)ng/L犦升高,与正常对照组(2.86±0.86)ng/L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73,P<0.05)。TGF-β1水平减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106,P<0.05)。至14d,血清IL-6(4.39±1.49)ng/L,TGF-β1(40.83±8.90)μg/L则均接近正常水平。脑梗死患者血清IL-6水平与梗死面积大小呈正相关(P<0.05),而血清TGF-β1水平与梗死面积大小无关(P>0.05)。神经功能受损程度与血清IL-6水平呈正相关(P<0.05)。而与TGF-β1水平无关(P>0.05)。IL-6水平与TGF-β1水平无明显相关性(r=0.289,P>0.05)。结论:IL-6,TGF-β1与脑梗死的病理生理过程密切相关。IL-6浓度测定对判断脑梗死的病情严重程度具有一定意义。 杨巧莲 张茂林 刘丹 张俊清 张红宇 王颖慧 杜秀清关键词:急性脑梗死 血清 白细胞介素-6 转化生长因子Β1 神经功能缺损 Token Test在左右两侧大脑半球脑血管病的对照研究 牛建平 张红宇 刘波 王颖慧 王荫华 张茂林 杨巧莲 曹桂华 段建平 刘丹 侯兴旺 刘莉 该课题进行了Token Test在左右两侧大脑半球脑血管病的对照研究。通过对不同失语类型、不同病变部位及病变范围内标记测验成绩及对各项指令完成情况的分析,探讨了左、右侧大脑半球损害所致失语与标记测验之间的关系及相关机制,...关键词:关键词:失语症 脑血管病 脑中风后抑郁与血清中5-羟色胺浓度及多种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首次发生脑卒中急性期合并的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的发生率、与血清中5-羟色胺浓度和多种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病例资料采集,选用2007年6月至2007年12月包头医学院第... 王颖慧 张红宇 席富强文献传递 急性脑血管疾病细胞因子的临床及动物实验研究 杨巧莲 张茂林 刘丹 曹桂华 王颖慧 张俊清 张红宇 郑俊婷 牛建平 段建平 侯兴旺 王润菊 贾密花 该课题采用ELISA及免疫组化法等方法,动态检测了急性脑血病血清中IL-6 、TGF-β1含量及周围血WBC计数,并通过制备鼠脑局灶模型进一步深入研究了TGF-β1的表达情况,从不同角度研究了IL-6 、TGF-β1 等...关键词:关键词:IL-6 TGF-Β1 脑血管病 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白介素-6和转化生长因子-β_1含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3 2004年 目的 探讨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白介素 6 (IL 6 )和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 β1)水平在发病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 30名正常人 (对照组 )和 3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病后第 1、3、7、14d的血清IL 6和TGF β1浓度。结果 脑出血组在病程第 1、3、7d血清IL 6水平均比对照组明显增高 (均P <0 0 5 ) ,TGF β1水平均明显减低 (均P <0 0 5 ) ,至第 14d血清IL 6、TGF β1水平均接近正常水平。血清IL 6水平在病程第 1d达到峰值 (P <0 0 5 ) ,TGF β1在病程第 3d为低谷值 (P <0 0 5 )。大量脑出血患者血清IL 6水平均明显高于中、小量出血患者 (均P <0 0 5 )。不同出血量患者之间TGF β1水平的差异无显著性(P >0 0 5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血清IL 6水平呈正相关 (r=0 6 2 5 ,P <0 0 5 ) ,与TGF β1水平无关 (r=0 0 0 1,P >0 0 5 )。IL 6水平与TGF β1水平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IL 6、TGF β1与脑出血的病理过程有密切关系。血清IL 6浓度测定对判断脑出血的病情严重程度有一定意义。 杨巧莲 刘丹 张红宇 刘波 张茂林 王颖慧关键词:脑出血 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受损程度与血清谷氨酸水平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观察脑梗死后患者血清谷氨酸浓度的动态变化情况,并探讨其变化与神经功能受损程度的关系。方法:2002-08/2004-10内蒙古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在其起病后1,3,7,14d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连续检测血清谷氨酸浓度。并与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抽取一次的血清测谷氨酸浓度作为对照组观察。结果:神经功能缺损评分0~15分(轻度)12例和16~30分(中度)12例患者的血清谷氨酸浓度发病后第1天分别为(64.49±15.12)和(75.34±15.18)mmol/L,发病第3天分别为(80.79±13.24)和(95.71±11.56)mmol/L,发病第7天分别为(71.54±10.38)和(83.17±12.96)mmol/L,均低于同期神经功能缺损评分31~45分(重6例者犤(98.21±18.76),(128.29±17.96),(89.35±10.26)mmol/L,F=20.66,P均<0.05犦。脑梗死组在病程第1,3,7天3个时间点上血清谷氨酸浓度为(78.42±19.25),(98.78±22.97),(80.90±12.77)mmol/L,与对照组犤(55.32±11.62)mmol/L犦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73,P<0.05)。至第14天,血清谷氨酸水平犤(55.80±11.12)mmol/L犦接近正常水平。结论:脑梗死后血清谷氨酸浓度在第3天最高,逐渐下降,至第14天接近正常,其升高程度与神经功能受损程度正相关。 杨巧莲 张茂林 郑俊婷 张红宇 张俊清 刘俊平关键词:急性脑梗死 神经功能 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_1的浓度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2 2004年 杨巧莲 刘丹 宫波 张俊清 张红宇 赵丽英 杜秀清关键词:脑出血 转化生长因子-Β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