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福庄

作品数:16 被引量:62H指数:4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2篇动脉
  • 12篇动脉粥样硬化
  • 8篇肥胖
  • 8篇CHEMER...
  • 7篇脂肪
  • 4篇心外膜
  • 4篇心外膜脂肪
  • 4篇外膜
  • 3篇动脉粥样硬化...
  • 3篇心病
  • 3篇心外膜脂肪组...
  • 3篇脂肪细胞
  • 3篇脂肪细胞因子
  • 3篇脂肪组织
  • 3篇冠心病
  • 3篇冠状
  • 3篇冠状动脉
  • 3篇冠状动脉粥样...
  • 2篇单核
  • 2篇单核细胞

机构

  • 13篇首都医科大学...
  • 7篇首都医科大学
  • 4篇北京市心肺血...
  • 3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北京医院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16篇张福庄
  • 12篇陶红
  • 8篇袁仙仙
  • 5篇周迎生
  • 4篇赵怡
  • 4篇王国宏
  • 3篇陈波
  • 3篇高秀莹
  • 3篇张兆琪
  • 2篇辛毅
  • 2篇李进华
  • 2篇张晓霞
  • 2篇来永强
  • 2篇高峰
  • 2篇王永梅
  • 2篇米树华
  • 2篇王文川
  • 1篇章良
  • 1篇来勇强
  • 1篇杨琳

传媒

  • 3篇心肺血管病杂...
  • 3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国糖尿病杂...
  • 1篇中国动脉硬化...
  • 1篇中国实验动物...
  • 1篇国际内分泌代...
  • 1篇中国医药
  • 1篇2012全国...
  • 1篇第11届全国...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7
  • 4篇2013
  • 6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肥胖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模型的建立及验证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通过饮食及药物诱导营养性肥胖及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模型的建立及评价。方法:健康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组,利用钙负荷联合高脂饮食的方法建立肥胖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模型;在模型建立不同时期分别检测各组实验大鼠身长、体重及腹围情况,并测量不同阶段大鼠皮下脂肪、腹腔内脏脂肪及胸主动脉血管旁脂肪组织质量;测量大鼠血清中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变化;测量大鼠各部位脂肪含量变化;病理HE染色明确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状况。结果:模型各组大鼠血清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增高;病理HE染色证明模型组大鼠造模8周即可形成动脉硬化表现,并且伴随造模时间的延长,胸主动脉中膜厚度明显增加;模型组大鼠在造模16周开始体重、腹围、身体各部位脂肪组织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加,肥胖模型成功。结论:于研究16-24周时间成功构建了肥胖及动脉粥样硬化共病大鼠模型,为进一步研究肥胖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机制提供了可靠的动物模型。
张福庄陶红王国宏陈波袁仙仙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肥胖内脏脂肪
经血栓抽吸导管应用替罗非班及硝普钠对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治疗效果的影响被引量:12
2020年
目的:探讨经血栓抽吸导管应用替罗非班及硝普钠对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8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0,血栓抽吸术后行PCI治疗)和研究组(n=40,血栓抽吸术后,经导管注入替罗非班及硝普钠后再行PCI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心电图ST段回落变化、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血流分级情况、心功能指标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研究组完全回落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部分回落、无回落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PCI术后TIMI血流分级为3级的例数少于研究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7 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内研究组不良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为7.50%(3/40),低于对照组的25.00%(10/40)(P<0.05)。结论: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血栓抽吸导管应用替罗非班及硝普钠后行PCI,可提高心功能、心肌灌注状态及心电图ST段完全回落率,并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陈波王国宏陈喆张福庄杨毅
关键词:血栓抽吸替罗非班硝普钠
心外膜脂肪组织与心房颤动关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7年
心房颤动是临床较常见的心律失常,其发病率逐年增加。肥胖是心房颤动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但肥胖参与心房颤动发生发展的具体机制尚不清晰。另外,心外膜脂肪组织(EAT)含量增多与心房颤动发展和维持密切相关,可能通过局部物理、神经、内分泌等作用影响心房颤动发生发展,并影响心房颤动射频导管消融术预后,逐渐成为研究心房颤动防治的新靶点。本文就EAT概述、EAT参与心房颤动发生发展的可能机制、EAT的定量及其对心房颤动射频导管消融术预后的影响进行综述,为进一步研究EAT与心房颤动关系提供依据。
张福庄王国宏
关键词:心房颤动肥胖症心外膜脂肪组织炎症
应用多排CTA测量心外膜脂肪体积的研究
王永梅王文川李鹏张福庄陶红张兆琪
文献传递
肥胖动脉硬化大鼠血管旁脂肪组织chemerin表达的研究
目的:   建立肥胖合并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大鼠模型,应用无创的核磁共振扫描检测动脉硬化状况及血管旁脂肪组织含量;同时从基因及蛋白水平动态检测主动脉血管旁脂肪组织中chemerin表达,...
张福庄
关键词:肥胖动脉粥样硬化动态检测
肥胖动脉硬化大鼠血管旁脂肪组织chemerin表达的研究
<正>目的:建立肥胖合并动脉粥样硬化(As)大鼠模型,动态检测主动脉血管旁脂肪组织(PVAT)脂肪细胞因子chemerin的mRNA及蛋白表达,分析其与As发生发展的关系,为探讨As的发病机制进一步提供实验基础。方法:(...
张福庄陶红袁仙仙周迎生赵怡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
文献传递
心外膜脂肪体积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左心室舒张功能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7
2012年
目的:通过双源64排CT对心外膜脂肪(EAT)进行三维立体重建,并测量其体积,探讨与冠心病发生、病变程度、斑块类型及早期心功能变化的关系。方法:临床疑诊冠心病(CAD)患者131例为研究对象,男性93例,女性38例,平均年龄(56±10)岁,收集所有病例一般临床资料,静脉取血行血脂、血常规及肝肾功能检查。超声心动图明确左心功能情况。所有患者均行冠状动脉64排双源CT血管成像检查,评价冠状动脉内斑块类型及稳定性,应用Vitrea FX(Vital Images)工作站的cardiac fat软件对EAT进行三维重建并测量其体积;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确诊冠心病,并评价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支数、病变部位及管腔狭窄程度。结果:冠心病组(n=63)EAT体积明显大于非冠心病组(n=68,P=0.003);冠状动脉3支病变者EAT体积,较1支及2支病变者明显增多(P<0.05);冠状动脉单纯低密度斑块者EAT体积较无斑块和单纯钙化者明显增大(P<0.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EAT体积与腰围成正相关(r=0.475,P<0.001),与BMI成正相关(r=0.386,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EAT体积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18,95%CI 1.004~1.033,P=0.011)。2组中左心室舒张功能减低者EAT体积均明显增加(P<0.05),EAT体积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明显正相关(r=0.331,P<0.001),与室间隔厚度正相关(r=0.195,P=0.031)。结论:EAT含量的增多与冠心病的发生、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易损斑块的形成密切相关,参与了左心室舒张功能的损伤过程,可能是冠心病新的危险因素,将可能是评价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的新的无创指标,及潜在的治疗靶点。
张福庄陶红王永梅王文川高秀莹袁仙仙李彭张兆琪周迎生赵怡
关键词:冠心病心外膜脂肪左心室舒张功能易损斑块
血管旁脂肪组织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
2011年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是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首要原因,其主要的病理基础为动脉粥样硬化,但其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血管旁脂肪组织可分泌众多脂肪细胞因子,研究发现它们不仅参与肥胖、胰岛素抵抗的病理生理过程,还可通过旁分泌和滋养血管分泌“由外至内”作用于血管壁,调节血管张力并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对血管旁脂肪组织的深入研究将为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防治提供新靶点。
张福庄陶红
关键词:糖尿病大血管病变脂肪细胞因子肥胖动脉粥样硬化
肥胖合并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管旁脂肪组织中趋化因子chemerin的表达变化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通过构建肥胖合并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模型,评估模型血管旁脂肪组织中趋化因子chemerin基因及蛋白的表达变化。方法:建立肥胖合并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模型;于模型构建不同时期(8周、12周、16周及24周)取胸主动脉旁脂肪组织,应用realtime-PCR检测chemerin的m RNA表达变化;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检测蛋白表达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造模8周时模型组大鼠血管旁脂肪组织中chemerin的m RNA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31),造模12周及16周时无明显差异,造模24周时表达明显增加(P<0.001);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显示,血管旁脂肪组织中chemerin的m RNA表达与其蛋白表达、血管旁脂肪质量、内脏脂肪质量、皮下脂肪质量、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及主动脉中层厚度呈正相关;与血管旁脂肪组织中脂联素的m RNA表达及高密度脂蛋白浓度呈负相关。结论:成功建立了肥胖合并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模型;伴随造模时间的延长,模型大鼠血管旁脂肪组织明显增多,动脉粥样硬化逐渐加重,血管旁脂肪组织中chemerin的表达升高。血管旁脂肪组织中chemerin可能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过程。
张福庄陶红陈波王国宏袁仙仙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肥胖CHEMERIN脂联素
心外膜脂肪组织中他扎罗汀诱导基因2表达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的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他扎罗汀诱导基因2(chemerin)在冠心病(CHD)患者心外膜脂肪组织(EAT)中表达及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CAS)的关系。方法选取53例行选择性心脏外科手术的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CHD,n=37)和非冠心病组(NCHD,n=16),收集临床资料,进行Gensini冠状动脉评分。体外循环前分别取两组EAT和皮下脂肪组织(SAT),采用RT-PCR法检测脂肪组织中chemerin、ChemR23、APN与TNF-αmRNA的表达。结果与NCHD组比,CHD组EAT中chemer-in、TNF-α表达水平升高,APN表达减低(P均<0.01),但两组间ChemR23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HD组chemerin在EAT中表达高于SAT(P<0.05),NCHD组chemerin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AT中chemerin基因表达与Gensini冠状动脉评分、BMI、WC、FPG呈正相关,与APN表达呈负相关。结论 CHD患者EAT中chemerin表达升高,CAS越严重,chemerin基因表达水平越高。
高秀莹陶红米树华张福庄龚凤英来永强高峰张晓霞王林杰李进华李景伟罗志强章良李平许李力白涛
关键词:心外膜脂肪脂肪细胞因子CHEMERIN动脉粥样硬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