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祖新

作品数:105 被引量:441H指数:13
供职机构:华中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湖北省教委重点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5篇期刊文章
  • 34篇专利
  • 3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81篇农业科学
  • 9篇生物学

主题

  • 93篇玉米
  • 61篇基因
  • 15篇性状
  • 14篇玉米基因
  • 13篇淹水
  • 12篇玉米穗
  • 11篇胁迫
  • 9篇数量性状
  • 9篇穗粒
  • 9篇分子标记
  • 8篇QTL
  • 7篇植株
  • 7篇穗粒数
  • 7篇穗行
  • 7篇穗行数
  • 7篇转基因
  • 6篇淹水胁迫
  • 6篇玉米地
  • 6篇玉米地方品种
  • 6篇水胁迫

机构

  • 68篇华中农业大学
  • 24篇河北农业大学
  • 21篇湖北农学院
  • 20篇长江大学
  • 2篇武汉大学
  • 2篇湖北省农业科...
  • 2篇四川农业大学
  • 2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湖北文理学院
  • 1篇贵州省农业科...
  • 1篇东北农业大学
  • 1篇黄冈师范学院
  • 1篇河南农业大学
  • 1篇上海大学
  • 1篇张家口职业技...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湖北中医药大...

作者

  • 105篇张祖新
  • 27篇郑用琏
  • 18篇杜何为
  • 12篇黄敏
  • 11篇刘磊
  • 10篇邱法展
  • 9篇陶勇生
  • 8篇姜华武
  • 7篇魏中一
  • 7篇刘瑞响
  • 7篇许先凤
  • 6篇陈景堂
  • 6篇翟立红
  • 5篇李建生
  • 5篇张方东
  • 5篇刘纪麟
  • 4篇曹晓良
  • 4篇李真
  • 4篇祝丽英
  • 4篇陈威

传媒

  • 12篇湖北农学院学...
  • 7篇湖北农业科学
  • 7篇作物学报
  • 4篇植物遗传资源...
  • 3篇玉米科学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遗传
  • 3篇华中农业大学...
  • 2篇河北农业大学...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中国生物化学...
  • 2篇河北农业科学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中国科学(C...
  • 1篇生物技术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种子科技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中国农业气象
  • 1篇作物杂志

年份

  • 2篇2025
  • 7篇2024
  • 4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5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7篇2013
  • 5篇2012
  • 6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 6篇2007
  • 3篇2006
10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玉米组织培养及农杆菌遗传转化体系的研究被引量:5
2004年
用玉米A188幼胚在2,4-D浓度为2mg·L-1的N6培养基上诱导愈伤组织,出愈率为100%;将愈伤组织转入5mg·L-1 6-BA的N6分化培养基中,分化苗频率在80%以上。当潮霉素浓度为10mg·L-1,可抑制愈伤组织的生长。用农杆菌浸染A188幼胚愈伤组织,GUS瞬时表达检测发现,3.5%的愈伤组织显示蓝斑,说明根癌农杆菌Ti质粒上的T-DNA已经被导入玉米愈伤组织细胞中。
杜何为张祖新郑用琏
关键词:玉米农杆菌遗传转化体系愈伤组织
玉米总RNA的小量快速提取被引量:1
2009年
以玉米幼苗的根、茎和叶为材料,采用改良尿素法,分别提取其总RNA。提取的总RNA,经凝胶电泳检测,28 S rRNA和18 S rRNA带型完整;经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A260/A280值接近2.0;将RNA反转录合成cD-NA,可用于RT-PCR分析。本方法在提取过程中不使用液氮,且提取的玉米总RNA质量好、纯度高。
杜何为黄敏张祖新
关键词:玉米总RNA
玉米基因ZmEREB102在提高玉米产量中的应用
本发明属于植物基因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玉米基因<I>ZmEREB102</I>在提高玉米产量中的应用,所述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为SEQ ID NO.2所示。该基因位于玉米第7染色体,控制玉米穗长、每行籽粒数和每穗籽粒数...
张祖新简逸楠宁强
文献传递
玉米BEL1-like基因家族的鉴定、表达和调控分析被引量:5
2015年
BEL1-like(BELL)家族蛋白是植物中普遍存在的一类具有同源异型结构域的转录因子。拟南芥中BELL家族蛋白能与KNOTTED1-like蛋白互作形成异源二聚体,并结合到特异顺式作用元件来调控基因的表达,从而影响植物生长发育进程。本文采用隐马可夫(HMM)模型,在玉米基因组中鉴定到15个BELL家族基因(Zm BELL),分布于7条玉米染色体。通过与拟南芥BELL基因的序列比较将这些基因分为两大类。在玉米8种组织中Zm BELL有不同的表达模式,具有明显的组织表达特异性。基于基因共表达分析及BELL-like蛋白特异结合的顺式元件分析,预测到86个可能受Zm BELL调控的下游靶标基因。这86个基因和12个Zm BELL表达模式相同,并且在基因启动子区存在与BEL1-like蛋白结合的顺式元件。这些结果为进一步解析玉米BELL家族基因的功能和作用机制积累了有价值的资料。
曹征李曼菲孙伟张丹张祖新
关键词:基因表达系统发育分析顺式作用元件
基于掖478导入系的玉米产量性状QTL鉴定被引量:16
2011年
【目的】鉴定玉米产量相关性状基因位点及包含有利等位基因的导入系,为了解产量性状形成的遗传基础及针对玉米自交系产量性状的分子设计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以QB80和Qi319为供体亲本,掖478为轮回亲本,采用回交结合定向选择,分别构建含有61和72个家系的基础导入系群体。通过2年4点田间试验,利用完备复合区间作图进行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QTL(quantitative trait locus,QTL)分析。【结果】4个环境下,在QB80为供体的导入系群体中,共检测到9个性状的49个QTL;在Qi319为供体的导入系群体中,检测到9个性状的42个QTL。在2个及以上环境中均检测到的QTL有16个。同一性状在不同环境下所检测的QTL定位在相同的染色体区域,不同性状的QTL也定位在相同或临近的染色体区域,形成多个QTL富集区。2个群体所检测的QTL位点具有较少的一致性,说明2个供体材料中含有不同的有利基因位点。同时,导入片段中含有利基因的导入系,其相关性状明显得以改良,这些导入系可用于QTL聚合以改良掖478的产量相关性状。【结论】QB80较Qi319与掖478间的遗传差异更大,能检测更多的产量性状QTL;2个导入系群体中含有优良等位基因的导入系可用于QTL聚合改良掖478;QTL富集区是为产量性状基因的克隆提供可供参考的重要染色体区域。
赵璞刘瑞响李成璞邢向茹曹晓良陶勇生张祖新
关键词:导入系
玉米的厌氧代谢与耐涝性被引量:20
1999年
综述了玉米在低氧和厌氧条件下根系缺氧胁迫的伤害原因和代谢变化。
姜华武张祖新
关键词:玉米基因表达耐涝性
玉米ZmHPL1基因在改良作物持绿性和光合性能上的应用
本发明属于植物基因工程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玉米ZmHPL1基因在改良作物持绿性和光合性能上的应用,本发明的基因来源于玉米自然变异突变体<I>nec1</I>(<I>Necrotic leaf tips‑1</I>),位...
翟立红张祖新熊青腾峰
硝酸银对玉米幼胚组织培养的影响被引量:12
2008年
以玉米自交系A188的幼胚为材料,以N6为基本培养基,在诱导、继代培养基中分别添加2、4、6、8、10、12和14 mg/L AgNO3,研究了硝酸银浓度对玉米幼胚组织培养的影响。结果发现:10 mg/L AgNO3有利于玉米幼胚愈伤组织的诱导,诱导率高达到93.3%;愈伤组织的继代时期,添加AgNO3反而抑制愈伤组织的增殖;10 mg/L AgNO3有利于胚性愈伤组织的形成,该愈伤组织的分化率也较高。
杜何为许先凤黄敏赵启桂张祖新
关键词:玉米愈伤组织AGNO3
玉米CMS-S小孢子败育过程中的细胞程序性死亡被引量:17
2006年
以玉米(Zea maysL.)S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CMS-S)的1对近等基因系S-Mo17Rf3Rf3和S-Mo17rf3rf3为材料,采用TdT介导的dUTP DNA末端标记(TUNEL)、细胞色素C免疫原位杂交和DNA寡聚核小体片段电泳等方法,分别在细胞学水平和DNA水平上研究了玉米CMS-S小孢子败育的细胞程序性死亡(PCD)过程。结果表明,在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后的四分体解离时期,不育花药的绒粘层细胞较可育花药提前裂解;在不育系S-Mo17rf3rf3花药和花粉S-rf3中均明显出现PCD过程的DNA片段化以及线粒体细胞色素C外渗的现象,证明玉米CMS-S的花粉败育与花药绒粘层细胞的提前凋亡和小孢子细胞的程序性死亡有关。
穆蕊张祖新张方东郑用琏
关键词:细胞质雄性不育细胞程序性死亡
玉米Opaque-2基因内3个SSR位点的显性等位变异及其对赖氨酸含量的影响被引量:3
2006年
以10个O2O2基因型的普通玉米自交系和3个o2 o2基因型的高赖氨酸玉米自交系为材料,用3对O2基因内SSR引物phi112、umc1066和phi057进行PCR扩增产物电泳图谱分析和特异片段序列比较分析,以期了解O2位点显性等位变异对赖氨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phi112、umc1066和phi057三个SSR位点均有丰富的显性等位变异,phi112位点的变异主要发生在其SSR序列的两侧,umc1066和phi057两位点的变异主要表现为SSR序列内部重复数目的变化和点突变。这些变异均对玉米籽粒的赖氨酸含量有影响。还讨论了这些显性等位变异影响O2基因的转录效率及其翻译产物对激活玉米醇溶蛋白合成能力改变的可能机制。
胡洁云杨文鹏张祖新郑用琏
关键词:玉米简单重复序列赖氨酸含量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