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玲玲

作品数:40 被引量:123H指数:6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河北省卫生厅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9篇细胞
  • 14篇预后
  • 14篇肿瘤
  • 13篇乳腺
  • 12篇腺癌
  • 12篇淋巴
  • 11篇乳腺癌
  • 7篇食管
  • 6篇细胞癌
  • 6篇鳞状
  • 6篇鳞状细胞
  • 6篇鳞状细胞癌
  • 6篇淋巴结
  • 6篇浸润性
  • 5篇乳腺肿
  • 5篇乳腺肿瘤
  • 5篇侵犯
  • 5篇细胞肺癌
  • 5篇腺肿瘤
  • 5篇小细胞

机构

  • 34篇河北医科大学...
  • 2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遵义医学院附...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石家庄市第二...
  • 1篇石家庄市第一...
  • 1篇石家庄市人民...
  • 1篇河北女子职业...

作者

  • 34篇张玲玲
  • 26篇刘月平
  • 13篇王小玲
  • 9篇丁妍
  • 6篇李芳
  • 6篇张勐
  • 5篇岳萌
  • 4篇崔彦芝
  • 4篇刘荣凤
  • 4篇杨会钗
  • 4篇徐志宏
  • 3篇马力
  • 3篇赵萌
  • 3篇贾迎
  • 2篇刘健
  • 2篇张晋弘
  • 2篇陈砚凝
  • 2篇耿翠芝
  • 2篇荣小翠
  • 2篇王晓琳

传媒

  • 7篇临床与实验病...
  • 4篇中华肿瘤防治...
  • 3篇中国现代医学...
  • 3篇中华病理学杂...
  • 2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国肿瘤生物...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中华妇产科杂...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广东医学
  • 1篇实用口腔医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中国肺癌杂志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临床合理用药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9
  • 7篇2018
  • 4篇2017
  • 5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3
  • 3篇2011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食管鳞状细胞癌中PRDX_3的表达及与其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过氧化还原蛋白3(PRDX_3)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中的表达,分析其与食管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织化学表达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病理科2012-2015年间手术切除食管癌肿瘤169例,经复查存档切片及病理诊断无误后,再选取相应的存档蜡块,每例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S-P三步法染色确诊为113例食管鳞状细胞癌,采用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 TM二步法检测了PRDX_3蛋白的表达情况,统计学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 113例食管鳞状细胞癌中PRDX_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64.60%(73/113),其中,PRXD3阳性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无显著关联性(P>0.05),而与肿瘤的分期分级、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其PRXD3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鳞状细胞癌中PRDX_3的检测,特别存在淋巴结转移患者的诊断、判断预后,以及为食管鳞状细胞癌临床治疗的新靶点提供必要的实验和理论依据。
丁妍梁冰锋张玲玲赵萌王小玲
关键词:食管鳞状细胞癌免疫组织化学临床病理特征
肿瘤坏死因子α308G/A基因多态性与食管鳞状细胞癌预后的相关性
2011年
食管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影响食管癌预后的因素很多,除肿瘤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等,机体的免疫状况和遗传易感性日益受到重视。肿瘤坏死因子(TNF)α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致炎细胞因子,由激活的单核巨噬细胞产生。该基因启动子区域转录起始位点上游第308位点存在的G/A等位基因的多态性备受关注。
张玲玲刘月平杜堃王珩刘世正王小玲
关键词:肿瘤坏死因子Α食管鳞状细胞癌预后基因启动子区域致炎细胞因子单核巨噬细胞
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中大范围癌周间隙对预后的影响以及与淋巴管侵犯、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目的:探讨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Invasive breast carcinoma of no specific type,IBC-NST)中大范围癌周间隙的出现与患者预后及淋巴管侵犯、淋巴结转移的关系,以更好地评估患者...
邓会岩王心然岳萌张玲玲李芳王小玲刘月平
关键词:淋巴结转移预后
文献传递
前哨淋巴结活检技术在早期子宫颈癌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前哨淋巴结(SLN)活检技术在早期子宫颈癌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方法本研究是一项前瞻性、单臂、单中心的临床研究,入组时间为2015年7月,截止时间为2018年12月,共入组了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诊治的78例初治的早期子宫颈癌患者,其年龄为(50.2±9.3)岁。所有患者均于麻醉后在无瘤块的子宫颈组织处采用浅注射(2~3 mm)、深注射(1~2 cm)法注射示踪剂(亚甲蓝或纳米炭),随后在腹腔镜下先行蓝染或黑染的SLN切除,再行子宫广泛性切除+系统性盆腔淋巴结切除±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术后对常规病理检查(HE染色)阴性的SLN行连续切片联合免疫组化法细胞角蛋白检测进行病理超分期检查。分析SLN的检出率、SLN的分布、SLN与非SLN的病理检查结果,评价SLN活检诊断淋巴结转移的效能。结果(1)SLN的检出率:78例子宫颈癌患者中,77例检出SLN,SLN总检出率为99%(77/78),其中SLN双侧检出率为87%(68/78)、单侧检出率为12%(9/78)。(2)SLN的分布:78例子宫颈癌患者共切除盆腔淋巴结1930枚,平均每例患者每侧切除盆腔淋巴结12.4枚;其中77例检出SLN的患者共切除SLN 558枚,平均每例患者每侧切除SLN 3.6枚。子宫颈癌SLN主要分布于闭孔区(61.5%,343/558),其后依次为髂外(23.5%,131/558)、髂总(7.3%,41/558)、宫旁(3.8%,21/558)、髂内(2.2%,12/558)、腹主动脉旁(1.1%,6/558)和骶前区(0.7%,4/558)。(3)SLN与非SLN的病理检查结果:78例子宫颈癌患者中,术后淋巴结转移患者14例(18%,14/78),共38枚转移淋巴结,其中SLN转移26枚、非SLN转移12枚。26枚转移SLN中,6枚为SLN低体积转移,包括1枚孤立肿瘤细胞转移(ITC)、5枚微小转移(MIC),占转移SLN的23%(6/26);其余20枚为宏转移。14例术后淋巴结转移患者中,12例术后通过HE染色检测到淋巴结转移,2例通过病理超分期检测到淋巴结MIC,病理超分期检查后淋巴结转移检出率提高了2/14。转移SLN主要分布在闭�
王静王红霞徐萌萌王娜赵雯红杨端杜耐一赵炜张海波王彦袖刘月平丁妍张玲玲王续张正茂
关键词:宫颈肿瘤前哨淋巴结前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着色剂
Bufalin对食管癌ECA109细胞中FAK活化和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Bufalin对食管鳞状细胞癌ECA109细胞中FAK活化和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ehymal transition,EMT)的影响。方法采用RT-PCR法检测不同浓度Bufalin对食管鳞状细胞癌ECA109细胞中FAK、E-cadherin、vimentin mRNA表达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不同浓度Bufalin对ECA109细胞中FAK活化水平及FAK、E-cadherin、vimentin蛋白表达的影响。采用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不同浓度Bufalin对ECA109细胞迁移与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 RT-PCR结果表明Bufalin抑制FAK、E-cadherin、vimentin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结果表明Bufalin抑制E-cadherin、vimentin的表达和FAK的活化。Transwell实验结果表明Bufalin可以抑制ECA109细胞的迁移及侵袭。药物干预组(20、40、60、80、100 nmol/L Bufalin及PF562271组)与阳性对照组相比,Transwell迁移实验结果显示穿过基膜的细胞个数由107.00±8.19下降至78.67±3.06、61.67±3.06、42.67±3.512、24.33±2.517、10.33±3.215、9.00±2.65;Transwell侵袭实验结果显示穿过基膜的细胞个数由127.67±8.02下降至102.33±4.51、87.33±7.10、73.00±4.58、57.33±2.52、39.00±3.61、37.33±2.5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ufalin可以抑制食管鳞状细胞癌中FAK的活化,提示Bufalin可能是通过下调FAK来抑制食管鳞状细胞癌EMT过程及食管癌的迁移及侵袭。
刘雪姣岳萌张玲玲贾迎刘月平
关键词:上皮-间质转化黏着斑激酶BUFALINECA109
Ⅱ期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结外侵犯截点值的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Ⅱ期乳腺癌阳性腋窝淋巴结结外侵犯(extranodal extension,ENE)的临床意义及影响预后的ENE垂直直径的截点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2008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存档的原发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改良根治手术标本287例,所有患者均有1~3枚腋窝淋巴结转移,镜下观察腋窝淋巴结转移及ENE情况,测量ENE的垂直直径,结合其他临床病理特征分析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287例中有ENE者80例,阳性率为27.9%,ENE的垂直直径中位数为2.5 mm(0.5~12 mm)。肿瘤直径越大、临床分期越晚、淋巴结转移数越多,ENE的发生率越高;ER阴性者比阳性者发生率更高(P<0.05)。Kaplan-Meier单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腋窝淋巴结ENE阳性患者的5年无瘤生存(disease free survival,DFS)率及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率分别为55.8%和84.4%,低于阴性组的90.6%和95.1%,5年DFS和OS时间均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ENE阳性、HER-2阳性、分子分型是影响Ⅱ期乳腺癌患者DFS和OS的独立危险因素;ER阳性患者与较好的预后相关。以ENE垂直直径3 mm为截点,>3 mm是影响患者DFS和OS的独立危险因素,与≤3 mm组相比,对5年DFS及OS影响的相对危险度分别为4.251(95%CI:2.382~7.586)和2.806(95%CI:1.146~6.883)。结论腋窝淋巴结ENE可能是Ⅱ期乳腺癌不良预后的指标之一。ENE垂直直径是预后影响因素的独立预测指标,ENE垂直直径>3 mm有望作为乳腺癌患者预后风险预测的截点值应用于临床诊疗决策。
张玲玲蔡丽静李芳张勐刘月平
关键词:乳腺肿瘤预后
硬化性淋巴细胞性小叶性乳腺炎4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硬化性淋巴细胞性小叶性乳腺炎(sclerosing lymphocytic lobuartitis of breast,SLL)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SLL的临床病理资料、免疫表型、治疗及预后,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SLL组织学表现为乳腺小叶萎缩伴小叶内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小叶间间质纤维化,有时小叶结构消失伴有淋巴滤泡形成,为假性淋巴瘤。免疫表型:小叶内CK导管上皮阳性,淋巴细胞以CD20阳性B细胞为主,伴有少量CD3阳性T细胞,后期淋巴滤泡免疫组化标记可见完整的CD21阳性FDC网,Ki-67增殖指数2%~3%,CD30阴性。结论 SLL是一种少见的乳腺炎症性病变,常伴发于I型糖尿病的女性患者,镜下以小叶为单位的炎症性病变及间质纤维化为特征,需与其它良恶性病变鉴别,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患者预后良好,罕见复发。
张勐张玲玲丁妍刘月平
关键词:临床病理特征
PTEN对食管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机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PTEN对食管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株TE1和TE13分为对照组、空载体组和转染组3个处理组。对照组仅常规培养细胞,而空载体组和转染组常规培养细胞后,分别转染空载体质粒、PTEN/sh-AKT质粒后备用。采用细胞计数法检测细胞浓度,MTT方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RT-PCR方法检测细胞PTEN、AKT基因的表达,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细胞PTEN、p-AKT蛋白的表达。结果转染PTEN质粒后,转染组两种细胞浓度均较其余两组明显下降(P<0.05)。转染PTEN质粒后,转染组两种细胞的增殖能力(OD值)均较其余两组明显下降(P<0.05)。转染PTEN质粒后,转染组两种细胞PTEN基因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其余两组(P<0.05),而AKT基因无明显变化(P>0.05);转染sh-AKT质粒后,各组间两种细胞PTEN、AKT基因表达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PTEN质粒后,转染组两种细胞PTEN蛋白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其余两组(P<0.05),而p-AKT蛋白表达量均明显低于其余两组(P<0.05);转染sh-AKT质粒后,各组间两种细胞PTEN蛋白表达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转染组两种细胞p-AKT蛋白表达量均明显低于其余两组(P<0.05)。结论基因水平上调PTEN的表达可抑制AKT的活化,进而达到抑制食管癌细胞增殖的作用。
丁妍王小玲邓会岩张玲玲赵萌刘月平
关键词:食管癌细胞株PTENAKT转染
CYP1B1基因多态性与食管鳞状细胞癌易感性及预后关系的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CYP1B1基因C432G及A453G两个多态性位点分布频率特征与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其与临床病理指标及预后的关系。方法以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2004年间120例有完整随访资料的ESCC患者术后石蜡包埋组织为研究对象,以120例内镜检查的食管正常组织标本作为对照组,酚氯仿法抽提基因组DNA,PCR-SSP法检测CYP1B1基因C432G及A453G两个多态性位点基因型分布频率,分析各基因型与ES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其发病风险的相关性。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生存分析,Kaplan-Meier生存曲线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Log-Rank法比较各基因型5年生存率的差别。方法 CYP1B1A453G位点不具多态性;CYP1B1C432G基因CC、CG、GG基因型在ESCC患者组与对照组的分布频率分别为67.50%、18.33%、14.17%和74.17%、17.50%、8.33%,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G等位基因携带者患病风险是CC基因型的1.477倍(OR=1.477,95%CI=0.942~2.317)。临床病理特征分析结果显示CYP1B1C432G基因CG、GG基因型在有淋巴结转移组和临床分期较晚组分布频率较高。Kaplan-Meier单变量分析结果表明CG+GG基因型患者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CC基因型患者。而COX模型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提示CYP1B1C432G基因多态性与ESCC5年生存率无关。结论食管癌组和对照组CYP1B1A453G等位基因多态性均为AA基因型,中国河北汉族人群此位点可能不存在多态性。C432G等位基因具有多态性。CYP1B1C432G基因多态性可能与增加ESCC的易感性无关联,但与ESCC患者是否有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相关,CG+GG基因型可能是预测ESCC患者不良预后的辅助指标。
刘月平张玲玲王顺平李洁安景辉王小玲
关键词:食管癌PCR-SSP预后
口腔鳞状细胞癌中eIF4E表达的临床意义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4E(eukaryotic initiation factor 4E,eIF4E)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T-PCR、Western blot方法及免疫组化SP法检测30例OSCC新鲜组织及112例石蜡包埋组织与30例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eIF4E的表达,分析eIF4E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RT-PCR结果表明eIF4E mRNA在OSCC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正常口腔黏膜(P<0.05);Western-blot结果显示eIF4E蛋白在OSCC中高于正常黏膜(P<0.05);多重比较显示,低分化和淋巴结转移病例中eIF4E的表达较高(P<0.05)。Log-Rank生存分析显示eIF4E蛋白低表达组和高表达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63.9%和41.0%(P<0.05);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eIF4E蛋白高表达是影响OSCC患者预后的指标之一。结论:eIF4E的高表达与OSCC的发生发展及不良预后密切相关。
张晋弘张玲玲刘月平刘健
关键词:口腔鳞癌EIF4ERT-PCRWESTERNBLOT预后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