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玉烛

作品数:80 被引量:306H指数:10
供职机构: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湖南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项目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5篇期刊文章
  • 7篇专利
  • 5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2篇农业科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3篇水稻
  • 23篇高产
  • 20篇栽培
  • 17篇杂交
  • 11篇高产栽培
  • 10篇杂交水稻
  • 10篇早稻
  • 10篇超高产
  • 6篇稻米
  • 6篇栽培技术
  • 6篇百亩
  • 6篇病虫
  • 5篇杂交稻
  • 5篇穗期
  • 5篇土壤
  • 5篇
  • 5篇病虫害
  • 5篇超高产栽培
  • 4篇优质食用
  • 4篇育秧

机构

  • 41篇湖南省农业科...
  • 35篇湖南杂交水稻...
  • 18篇湖南农业大学
  • 3篇国家杂交水稻...
  • 3篇湖南大学
  • 3篇湖南省土壤肥...
  • 2篇海南大学
  • 2篇益阳市赫山区...
  • 2篇湖南省农业环...
  • 1篇中南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亚...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湖南省微生物...

作者

  • 79篇张玉烛
  • 28篇马国辉
  • 19篇何英豪
  • 19篇黄志农
  • 11篇李建武
  • 11篇肖丽荣
  • 8篇刘洋
  • 8篇柏连阳
  • 7篇魏中伟
  • 6篇郭夏宇
  • 6篇龙继锐
  • 5篇瞿华香
  • 5篇谢建红
  • 5篇徐淑云
  • 5篇黎用朝
  • 4篇张岳平
  • 3篇常硕其
  • 3篇戴平安
  • 3篇屠乃美
  • 3篇廖育林

传媒

  • 22篇湖南农业科学
  • 14篇作物研究
  • 11篇杂交水稻
  • 6篇中国水稻科学
  • 4篇中国稻米
  • 2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土壤通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耕作与栽培
  • 1篇湖北农学院学...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中国土壤与肥...

年份

  • 1篇2025
  • 2篇2024
  • 5篇2023
  • 1篇2022
  • 7篇2021
  • 6篇2020
  • 3篇2018
  • 12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1
  • 1篇2010
  • 4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0
  • 10篇1999
  • 12篇1998
  • 3篇1997
  • 1篇1995
  • 1篇1992
8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培两优特青的早穗影响因素及其与产量性状的关系
1998年
观察两系高产组合培两优特青25丘不同程度早穗的稻田,并辅以育秧方式、播种期、播种量、寄插密度和大田密度试验,分析早穗形成的特点及与产量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长秧龄及高氮是影响早穗的主要因素,两段秧和烯效唑具有一定范围的缓解作用。严重早穗可造成12%~14%的减产,表现优势穗减少,穗均总粒数和千粒重下降;轻度早穗仍属高产栽培的正常范围,高位分蘖补偿成穗及早穗结实率提高是大田补偿栽培可利用的主要特性。并以营养体的发育程度建立了早穗的评价系统。
张玉烛马国辉何英豪谢建红肖丽荣黄志农杨先忠吴宏恒刘朝友许仲材龚月中
关键词:秧龄早穗产量性状
穗肥施用时期对杂交水稻稻米品质的影响被引量:13
2018年
以Y两优900和Y两优6号2个杂交稻组合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穗肥施用时期对杂交稻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幼穗分化Ⅱ期之前施用穗肥,可获得较好的稻米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较高的直链淀粉含量、适宜的胶稠度和蛋白质含量。
余锋刘洋何小娥李超李强罗玲张玉烛
关键词:杂交水稻穗肥稻米
水稻“控药节肥降镉”绿色生产技术与应用
柏连阳张玉烛纪雄辉方宝华廖育林谢运河王立峰李祖任刘洋彭迪
针对南方水稻生产中化学农药和肥料用量持续增加、稻米镉超标严重、环境污染加剧等问题,围绕农药控量、化肥减施、镉污染消减等绿色生产和品质提升的技术需求,攻克水稻病虫草害生态防控、稻田培肥节肥协同、多靶向定量降镉等关键技术,创...
关键词:
关键词:水稻病虫草害防治繁殖方法土壤肥力
叶鞘对杂交水稻茎秆抗倒能力的影响研究被引量:4
2021年
为了明确叶鞘对杂交水稻茎秆抗倒能力的影响,选取4个杂交水稻品种,研究了其基部节间包鞘及去鞘的抗折力差异和基部节间叶鞘的包茎层数、包茎厚度、存活数量及其与节间包鞘抗折力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基部节间包鞘的抗折力是去鞘的1.4~1.9倍,去鞘后的抗折力较包鞘的降幅24.3%~46.8%,叶鞘在齐穗期对抗倒性弱的品种影响大,而在成熟期对抗倒性强的品种影响大。从齐穗期到成熟期,叶鞘包茎层数、厚度及存活数量总体呈现显著或极显著下降,且抗倒性强的品种叶鞘指标均显著或极显著大于抗倒性较弱的品种,且下降幅度表现为抗倒性弱的品种大于抗倒性强的品种。叶鞘包茎层数、厚度及存活数量与节间包鞘的抗折力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表明叶鞘能极显著提高水稻基部节间的抗倒伏能力,主要通过增加叶鞘的包茎层数、包茎厚度、活性等来改善植株形态生理指标来实现。
金文雨张玉烛魏中伟
关键词:杂交水稻茎秆叶鞘倒伏
水稻氨基酸转运子OsAAP7基因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稻氨基酸转运子OsAAP7基因及其应用。水稻氨基酸转运子OsAAP7基因的DNA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OsAAP7基因的表达水平与水稻植株中氮含量的高低呈明显正相关关系,降低OsAAP7基因...
欧阳翔朱新广常天根常硕其张玉烛
文献传递
湘北高蛋白饲料早稻新品种筛选研究被引量:3
1998年
在1996年高蛋白饲料早稻品种(组合)筛选基础上,1997年又比较研究了省内外征集的高产早稻新品种(组合)。结果表明,95早鉴25,WH07,中早18,湘早籼24号,威优56,96早鉴112产量优势明显,蛋白质含量高,生育期适宜,经济性状好,可作为饲料稻示范推广。
刘朝友马国辉唐启源唐启源黄志农张玉烛黄志农郑明安
关键词:早稻蛋白质
穂肥施用期对杂交稻叶片光合特性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被引量:1
2017年
对Y两优6号和Y两优900这2个杂交水稻品种的穂肥施用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个品种之间差异较小,穂肥施用期对各处理水稻的SPAD值、净光合速率和物质转运具有一定影响。抽穗至成熟期,处理E的SPAD值下降速度最慢,且在成熟期保持最高数值;净光合速率在处理D下降幅度最小,但在成熟期处理E处数值最高;Y两优900在处理D成熟期茎鞘物质输出率最低,Y两优6号在处理D成熟期茎鞘物质出现增重现象,说明2个品种在处理D中茎鞘物质没有被充分利用。Y两优6号产量与净光合速率和SPAD值呈显著正相关;Y两优900产量与净光合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SPAD值呈显著相关;2个品种产量与茎鞘输出率和转换率负相关。与其他处理相比,孕穗6期施穂肥有利于延缓叶片衰老,提高净光合速率,以积累更多的光合产物。
何小娥刘洋滕振宁杨坚张玉烛
关键词:施用期杂交稻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
湘北优质高产食用早籼新品种(组合)筛选研究被引量:1
1998年
临澧县地处湘北的澧水中下游,为武陵山余脉向洞庭湖盆地的过渡地带,年平均≥10℃的活动积温为5166.8℃,比湘东、湘中分别少396.2℃、351.2℃,年平均温度16.4℃,因而相对全省其它双季稻区,温光资源较差。加上三熟制面积大,季节矛盾特别突出。...
刘朝友徐淑云邵勇刘国金马国辉张玉烛黄志农何英豪
关键词:早籼高产食用
不同栽培模式对水稻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被引量:10
2009年
研究了不同栽培模式对水稻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两个品种中,均以旱作覆膜栽培(HF)产量最高,与水作覆膜栽培(SF)、旱作不覆膜栽培(HBF)、常规栽培(CK)的差异达显著水平。超级杂交稻组合88S/1128不同栽培模式产量从高至低的顺序为:HF>SF>HBF>CK。优质常规稻湘晚籼17号产量从高至低的顺序为:HF>HBF>SF>CK。有效穗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增加是HF产量高的主要因素;两个品种均表现HF干物质积累、单株分蘖数、叶面积指数和SPAD显著高于CK、SF和HBF,但HF、SF和HBF株高不如CK。
瞿华香张玉烛张岳平曾翔刘洋谢小立屠乃美
关键词:栽培模式水稻农艺性状
一种基于光能高效利用的再生稻一种一补增产增效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光能高效利用的再生稻一种一补增产增效方法,涉及农作物种植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再生稻生产过程机械收割碾压稻桩导致产量损失大、再生季未充分利用太阳能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头季稻收割后,在被收割机碾压的...
李建武张玉烛刘洋龙继锐郭夏宇黄思娣
文献传递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