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永华

作品数:5 被引量:16H指数:2
供职机构:重钢总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腹腔
  • 3篇腹腔镜
  • 2篇切除
  • 2篇切除术
  • 1篇胆道
  • 1篇胆道镜
  • 1篇胆道镜胆总管...
  • 1篇胆管
  • 1篇胆管损伤
  • 1篇胆漏
  • 1篇胆囊
  • 1篇胆囊切除
  • 1篇胆囊切除术
  • 1篇胆总管
  • 1篇胆总管结石
  • 1篇胆总管探查
  • 1篇胆总管探查术
  • 1篇修补术
  • 1篇胰十二指肠
  • 1篇胰十二指肠切...

机构

  • 4篇重钢总医院
  • 1篇重庆市公共卫...

作者

  • 4篇张建红
  • 4篇张永华
  • 2篇喻海峰
  • 2篇艾建国
  • 1篇任林飞
  • 1篇李起
  • 1篇裴建祥

传媒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腹腔镜外科杂...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中国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7
  • 1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腹腔镜下腹膜前疝修补术对比传统无张力网片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患者中的效果分析
2021年
探讨相比于传统无张力网片修补术,临床治疗腹股沟疝患者采用腹腔镜下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的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研究时间: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研究对象:腹股沟疝患者,分组原则:不同治疗方式。将应用传统无张力网片修补术的4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将应用腹腔镜下腹膜前疝修补术的40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56.48±5.63)min,术中出血量为(43.37±4.61)ml,住院时间为(4.18±1.47)d,并发症发生率为10%,术后1年复发率为5%,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结论:TPPA治疗腹股沟疝患者用时更短且出血量更低,术后恢复时间快且复发率低,建议推广应用。
喻海峰张永华许斌艾建国张建红
关键词:复发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生原因及防治分析
2013年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胰瘘发生原因及其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PD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术后发生胰瘘的12例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67例PD患者发生术后胰瘘12例,发生率为17.9%。12例胰瘘患者中10例经保守治疗后痊愈,有效率为83.3%,2例患者经二次手术治疗,其中1例患者死亡(8.3%)。结论PD后胰瘘的发生率和病死率仍较高。术前正确的评估、适宜的胰肠吻合方式,术中精细合理的操作和术后积极处理相关并发症是减少术后胰瘘的关键因素。
栾世龙李起张建红裴建祥任林飞张永华
关键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腺瘘胰腺肿瘤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对患者生化指标的影响分析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分析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对患者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于该院行开腹手术治疗的39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对照组;另选于该院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术治疗的39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生化指标、并发症和预后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已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术中无中转开腹者。观察组的手术用时比对照组长,而术中失血量比对照组低,且切口长度、禁食时间、首次下床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均比对照组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7 d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总胆红素(TBIL)、间接胆红素(IBIL)及总胆汁酸(TBA)水平均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ALT、ALP、AST、TBIL、IBIL及TBA恢复正常的时间均比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是15.38%,低于对照组的38.46%(P<0.05)。随访过程中,观察组的结石复发率为2.56%,低于对照组的17.95%(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显著,有助于改善围术期指标,提高手术治疗的安全性,促进肝功能等相关生化指标及预后情况的改善。
喻海峰张永华艾建国许斌张建红
关键词:腹腔镜胆道镜胆总管探查术胆总管结石肝功能生化指标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管损伤及胆漏的防治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通过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发生胆管损伤及胆漏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LC胆管损伤及胆漏的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7月至2016年11月为4 315例患者行LC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生胆管损伤及胆漏40例(0.93%)。35例(0.81%)为迷走胆管漏,其中34例被及时发现并正确处理后治愈,1例延迟性迷走胆管漏因未引起足够重视、延误处理时机而死亡;2例(0.05%)副肝管损伤、2例(0.05%)肝总管损伤、1例(0.02%)胆总管横断损伤,术中及时发现并正确处理后均获治愈;无胆囊管漏病例。术后随访3~24个月,除1例死亡,余者均无明显腹痛、腹胀、黄疸、畏寒发热、胆管狭窄及胆管炎等表现。结论:充分了解胆囊三角与迷走胆管的解剖、直视下娴熟的手术操作与技巧、及时正确处理胆管损伤与胆漏、必要时果断中转开腹、重视出院后的门诊随访,是防治LC胆管损伤、胆漏的重要措施。
敬东红张永华张建红
关键词:胆管损伤胆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