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梦云
- 作品数:22 被引量:120H指数:5
- 供职机构: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四川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 雄激素及其受体在原发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 检测原发性急性痛风性关节炎(GA)男性患者和年龄与之匹配的健康体检者血浆睾酮水平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雄激素受体(AR)转录水平并比较差异性,探讨雄激素及其受体在GA中可能的作用。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82例GA患...
- 殷玲张梦云蒲梦君周京国邢艳青玉凤谢文光黄翠平杨其彬胡成飞潘舒月
- 端粒、端粒酶和端粒保护蛋白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13年
- 端粒是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的串联重复DNA序列和端粒蛋白的复合体,具有独特的帽状结构,能保持染色体结构的完整性,同时也是细胞生存期限的关键调控因子。端粒酶是一种由RNA和蛋白质构成的特殊的逆转录酶,其主要功能是添加端粒序列,在端粒长度的调控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 张梦云周京国青玉凤
- 关键词:端粒保护蛋白自身免疫性疾病端粒酶细胞染色体染色体结构DNA序列
- 微小RNA-23a~27a~24-2簇在原发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3
- 2015年
- 目的 探讨微小RNA(miR)-23a~27a~24-2簇在原发性痛风性关节炎发病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收集55例急性期痛风患者和35名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指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TaqMan探针法)检测miR-23a、miR-24-2、miR-27a表达.健康对照组的PBMCs经100μg/ml的尿酸盐刺激12h后,检测miR-23a、miR-24-2、miR-27a的变化.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尿酸盐刺激后基因表达水平采用t检验,变量间的相关关系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 ①miR-23a、miR-24-2、miR-27a在急性期痛风组表达[0.006 (0.023)、0.986 (1.313)、0.086 (0.288)]较健康对照组表达[0.180 (0.629)、4.595(4.273)、0.489(2.474)]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313、-3.108、-3.257,P均<0.01).②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急性期痛风患者PBMCs中miR-23a、miR-24-2、miR-27a的表达水平相互之间均呈正相关(r=0.548、0.690、0.523,P均<0.01);miR-24-2在急性期痛风患者PBMCs的表达与TC、载脂蛋白B100浓度均呈正相关(r=0.46、0.44,P均<0.05).③炎性微环境下刺激组的PBMCs中miR-23a、miR-24-2、miR-27a的表达(0.002 6±0.0004、1.266 5±0.211 2、0.043 4±0.002 8)较空白对照组的表达(0.016 8±0.005 6、1.625 6±0.263 4、0.164 4±0.031 9)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4,P<0.01;t=-2.61,P<0.05;t=-7.55,P<0.01).结论 miR-23a~27a~24-2簇可能作为炎症负性调控因子参与痛风的炎症免疫反应,miR-24可能还参与急性期痛风患者脂蛋白调节.
- 李玲琴王东生青玉凤周畅党万太杨其彬张梦云潘舒月蒲梦君周京国
- 关键词:关节炎痛风性微RNAS
- 高迁移率族蛋白B1及其糖基化终产物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及其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病中可能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52例SLE女性患者(SLE组)及40例体检健康女性(HC组)血浆HMGB1水平;同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HMGB1及RAGE mRNA表达水平;并分析SLE患者血浆HMGB1及PBMCs HMGB1、RAGE mRNA水平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SLE组患者血浆HMGB1及PBMCs HMGB1mRNA水平高于H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PBMCs RAGE mRN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SLE患者血浆HMGB1水平与抗核抗体滴度、SLE活动性指数(SLEDAI)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与其他临床和实验室指标无明显相关性(P>0.05);HMGB1mRNA表达水平与RAGE mRNA表达水平、SLEDAI评分均呈正相关(P<0.01,P<0.05),与其他临床和实验室指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血浆HMGB1及PBMCs HMGB1mRNA在SLE患者的异常表达提示其可能在SLE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作用,可能参与了SLE的免疫炎症调节。
- 潘舒月朱勇刘怡青玉凤张梦云蒲梦君周京国
-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高迁移率族蛋白B1糖基化终产物受体炎症
- 循证护理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护理中的效果分析被引量:20
- 2016年
-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采用循证护理(evidence-based nursing,EBN)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风湿血液科收治的100例SLE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行EBN,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显著高于对照组(90%)(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90%)显著高于对照组(72%),而且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14.47±4.98)d明显短于对照组(20.94±7.01)d(P<0.05)。结论:对SLE患者实施EBN模式的临床护理效果良好,有利于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患者对临床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大范围推广。
- 蒋红张梦云杜华英贾艾敏姚亚希雷佳红杨明辉
-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循证护理护理效果
- 原发性痛风患者326例血尿酸、胱抑素C和脂代谢特点分析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7
- 2013年
- 目的了解原发性痛风患者血尿酸(sUA)、血脂及血浆胱抑素C(CysC)的代谢特点,探讨痛风患者易并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可能机制。方法检测326例原发性痛风性关节炎(GA)患者和210例健康体检者sUA、CysC、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100(apoB100)、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并完善血细胞计数,详细收集痛风患者临床资料;比较两组上述指标的差异并分析sUA、CysC与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痛风组sUA、CysC、hsCRP、WBC、中性粒细胞(GR)、体重指数、TG、TC、VLDL、apoB100、血糖、肌酐和尿素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而淋巴细胞、HDL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1)。痛风组sUA与年龄、WBC、TG、VLDL、肌酐及CysC呈显著正相关(r=0.24、0.27、0.27、0.33、0.25、0.21,P均<0.05),与HDL-C呈显著负相关(r=-0.16,P<0.01);痛风组CysC与WBC、GR、单核细胞计数、apoA1、血糖、肌酐、尿素、hsCRP呈显著正相关(r=0.26、0.20、0.31、0.22、0.46、0.67、0.63、0.33,P均<0.05),与TC、LDL-C呈显著负相关(r=-0.25、-0.27,P均<0.01)。结论痛风患者血脂异常特点符合致动脉粥样硬化血脂谱的典型特征。痛风患者易出现脂代谢紊乱、易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可能与高尿酸血症致血管内皮损伤、平滑肌细胞增殖等血管长期慢性炎症反应有关。CysC可能可作为痛风早期肾功能损害及慢性炎症的判定指标。
- 青玉凤刘晶周京国潘舒月张梦云蒲梦君殷玲黄翠平张全波
- 关键词:痛风尿酸脂类胱抑素
- 端粒重复序列结合蛋白TRF1与TRF2在原发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 背景与目的:痛风(Gout)指由于嘌呤代谢紊乱,尿酸生成过多和(或)排泄减少而导致血中尿酸水平升高,尿酸盐晶体(monosodium,MSU)沉积于关节滑膜、滑囊、软骨及其他组织或器官中引起的反复发作性炎性疾病。而炎症免...
- 张梦云
- 关键词:痛风痛风性关节炎TRF1TRF2
- 文献传递
- DNA甲基转移酶在原发性痛风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
- 彭元洪钟晓武青玉凤谢文光张梦云姚承佼徐阳洋杨虹周京国
- 以手指肿痛为首发表现的多发性骨髓瘤误诊报告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提高对以关节肿痛为首发表现的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的认识,以减少或避免该病误诊误治。方法对1例以手指肿痛为首发表现的MM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例因双手指肿痛6个月,加重1个月入院。曾在外院查类风湿因子阳性而误诊为类风湿关节炎,予相应治疗,患者病情无好转,并出现舌肿胀、双下肢水肿。入我院后查类风湿5项阴性,关节无功能障碍,排除类风湿关节炎;查尿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升高、骨髓穿刺检查示原始及幼稚浆细胞升高,行骨髓活组织病理检查及右手指皮肤活组织病理检查确诊为MM,予化学治疗后患者病情改善。结论临床遇及手指肿痛、骨痛及舌体肿胀的患者时应警惕MM,要进行全面、系统的问诊、查体,认真对病情进行分析,并及时行相关检查,以减少或避免误诊误治。
- 彭元洪青玉凤钟晓武谢文光张梦云周京国
-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误诊
- 不同中医证型痛风患者的临床指标对比分析及其意义被引量:34
- 2013年
- 目的了解痛风患者中医辨证不同证型的临床指标差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011年11月—2012年12月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风湿门诊和住院的257例男性痛风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以50名男性健康体检者为对照,并收集临床及实验室数据,所有研究对象均排除感染及其他炎性疾病。结果在痛风患者中存在痰瘀互结、湿热瘀阻、脾虚湿困、气血亏虚4个证型,其中痛风急性期痰瘀互结证53例,湿热瘀阻证41例,气血亏虚证25例,脾虚湿困证17例;痛风非急性期气血亏虚证41例,脾虚湿困证40例,湿热瘀阻证24例,痰瘀互结证16例。不同证型痛风患者血液常规(WBC、GR、LY、MO)及血生化指标(UA、Ur、Cr、ALT、AST、ALB、GLOB、TG、HDL-C、VLDL-C、apoA、apoB100)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不同中医证型组间比较,各项指标存在不同差异,并存在相关性。结论在痛风的急性期以痰瘀互结证、湿热瘀阻证2个证型为主,而在痛风非急性期多见气血亏虚证、脾虚湿困证2个证型。在痛风痰瘀互结证与湿热瘀阻证2型患者中炎症与免疫反应较为明显,提示对该类患者若采用清热化瘀等相关抗炎与调节免疫反应的治疗可能取得较好的疗效;在痛风气血亏虚证与脾虚湿困证2型患者中肾功能受损较为显著,提示对该患者以健脾补肾为主的治疗可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 党万太周京国谢文光青玉凤潘舒月张梦云蒲梦君
- 关键词:痛风中医证型炎症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