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曼

作品数:20 被引量:95H指数:6
供职机构:广西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3篇农业科学
  • 8篇生物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对虾
  • 6篇日本囊对虾
  • 4篇蛋白
  • 4篇养殖
  • 4篇罗非鱼
  • 3篇野生
  • 3篇水质
  • 3篇种群
  • 3篇白斑综合征
  • 3篇白斑综合征病...
  • 2篇地理群体
  • 2篇竹荚鱼
  • 2篇克隆
  • 2篇基因
  • 2篇过氧
  • 2篇过氧化
  • 2篇过氧化氢酶
  • 1篇蛋白酶
  • 1篇对虾幼体
  • 1篇多态

机构

  • 11篇广西大学
  • 10篇厦门大学
  • 2篇桂林理工大学
  • 2篇日照职业技术...
  • 2篇学研究院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莆田市天然星...

作者

  • 20篇张曼
  • 7篇王军
  • 6篇程光平
  • 6篇苏永全
  • 5篇李文红
  • 5篇毛勇
  • 4篇宋晓红
  • 2篇冯文荣
  • 2篇宋维彦
  • 2篇张丽艳
  • 2篇牛素芳
  • 2篇刘明涛
  • 2篇贾峥
  • 2篇何绪伟
  • 1篇边力
  • 1篇邬阳
  • 1篇孙田田
  • 1篇曾凡荣
  • 1篇曾华嵩
  • 1篇董宏标

传媒

  • 3篇厦门大学学报...
  • 3篇广东农业科学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水产学报
  • 2篇南方农业学报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海洋湖沼通报
  • 1篇水产科技情报
  • 1篇海洋学报
  • 1篇西南农业学报
  • 1篇热带生物学报
  • 1篇渔业研究

年份

  • 2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广西右江流域野生罗非鱼种群及其杂合性研究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明确广西右江流域野生罗非鱼的种群类别及其杂合情况,为广西右江流域罗非鱼的入侵防控及本土珍稀物种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广西右江流域隆安、平果、田东、田阳和百色5个采样点采集野生罗非鱼样本共136尾,提取各采样点罗非鱼样本DNA,设计特异性引物对线粒体COⅠ基因及核基因(enc1、ptr和sh3px3)进行群体扩增,通过DNASTAR 7.1的Megalign程序对所有样本的COⅠ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分析,以确定罗非鱼样本的母本;采用MEGA 6.0对enc1、ptr和sh3px3基因进行序列比对和校正,并构建各采样点罗非鱼样本的系统发育进化树。【结果】广西右江流域5个采样点的罗非鱼母本种类共有4种,分别为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齐氏罗非鱼(Coptodon zillii)、莫桑比克罗非鱼(O. mossambicus)和奥利亚罗非鱼(O. aureus)。在26尾隆安罗非鱼样本中无杂合个体;在36尾平果罗非鱼样本中有3个杂合个体,杂合率为8.3%;在20尾田东罗非鱼样本中有2个杂合个体,杂合率为10.0%;在30尾田阳罗非鱼样本中有2个杂合个体,杂合率为6.7%;在24尾百色罗非鱼样本中有4个杂合个体,杂合率为16.7%。【结论】广西右江流域野生罗非鱼的种间杂交率并不高,但其杂交优势更有利于罗非鱼种群的扩散,进一步侵占土著鱼种的生存空间,严重威胁广西右江流域鱼类资源的多样性,有关部门应加强监管力度以防止野生罗非鱼种群迅速扩散。
郑雄赵立朝吴志强张洁黄亮亮汪开成张曼
关键词:罗非鱼DNA条形码杂合性
氟苯尼考在日本囊对虾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为了给养殖日本囊对虾制定正确的用药方案、确定氟苯尼考的休药期提供科学依据,应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研究了氟苯尼考在日本囊对虾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试验结果表明,在水温23±0.5℃,盐度29.91的条件下,氟苯尼考在肝脏、肌肉和血淋巴的平均回收率为93.37%、91.79%、91.82%;试验数据经药代动力学软件3p97分析表明,日本囊对虾采用氟苯尼考单次腹部肌肉注射,其肌肉药—时数据符合二室模型,肝脏和血淋巴药—时数据符合一室模型。其中,氟苯尼考在肝脏、肌肉和血淋巴中的主要动力学参数分别为:浓度—时间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10.315、0.77、14.33(μg/g).h;药物的峰值浓度C(max)分别为13.03、10.46、8.031μg/g;药物浓度处于峰值时的时间Tp分别为0.2044、0.22980、.6544 h;吸收半衰期分别为0.67710、.4746、0.4193 h;消除半衰期分别为3.766、16.16、4.917 h。建议在23±0.5℃的水温条件下,氟苯尼考对日本囊对虾的休药期不少于7 d。
宋维彦苏永全张曼潘滢曾凡荣游欣欣
关键词:日本囊对虾氟苯尼考药代动力学
不同投饲策略对池塘养殖罗非鱼生长及主要水质因子的影响
2016年
[目的]研究不同投饲策略对"海南一号"罗非鱼生长及养殖水体的影响。[方法]设置A、B、C 3种投饲策略,研究其对池塘养殖期对池塘养殖"海南一号"罗非鱼生长及养殖水质的影响。[结果]在整个养殖期间,投饲策略A、B、C养殖罗非鱼的相对增重率分别为的51 935.34%、59 128.57%和56 793.98%,B投饲策略养殖池塘罗非鱼平均体重最大,达787.74 g/尾,比策略A和C塘分别提高13.82%和4.10%;B投饲策略养殖池塘罗非鱼的饲料能耗最低,比策略A和C分别降低19.39%和1.66%;各投饲策略池塘养殖水体富营养化程度从低到高依次为:策略B、策略C、策略A;各投饲策略池塘浮游植物种群多样性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策略B、策略A、策略C。[结论]投饲策略B(平均日投饲率1.89%,日投饲2次,每隔5 d停止投饲1 d)有利于实现池塘养殖罗非鱼较快生长并保持较好的养殖水环境。
贾峥程光平何绪伟刘明涛娄方瑞张曼李文红
关键词:罗非鱼
日本囊对虾3种免疫相关基因的功能研究
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是我国重要的海水养殖动物,但是近年来在养殖过程中深受病害的困扰,尤其是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 WSSV)给对虾养殖业...
张曼
关键词:日本囊对虾过氧化氢酶铁蛋白
面向产业的水产本科卓越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以广西大学水产养殖专业为例被引量:5
2015年
近年来,广西大学水产养殖专业围绕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对水产本科卓越人才的迫切需求,针对预定的水产本科卓越人才的培养目标体系,充分利用水产养殖学科的科研项目优势、平台优势和技术力量,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创新,探索卓越人才培养的路径,依托学科和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提升教师教学水平,以及水产养殖本科生学习、研究和社会适应能力,取得了显著的预期效果。该文总结2011~2013年广西大学水产养殖专业的教学工作,旨在探讨依托产业的本科教学在水产卓越人才培养中所起的作用。
张曼李文红程光平黄凯
日本囊对虾ML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本研究克隆了日本囊对虾的1个ML基因——MjML,该基因的cDNA全长614 bp,开放阅读框长453 bp,编码150个氨基酸。MjML的基因组序列为1 678 bp,含有4个外显子3个内含子。MjML具有6个在ML蛋白中相对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可能形成3对二硫键。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MjML主要在肝胰腺中表达,其他组织中表达极微量。感染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后,MjML在肝胰腺中的表达量先上升后下降,于24 h出现显著上调,并达到最高峰值。在日本囊对虾早期幼体发育过程中,MjML表达量在阶段性的蜕皮变态后有大幅的升高;在仔虾期间,MjML表达量呈阶段上升特征。结果表明,MjML不仅可能与日本囊对虾先天性免疫应答相关,而且与其幼体发育过程中的变态及蜕皮也可能有一定的关联。
徐伊桦苏永全毛勇宋晓红张曼王军王春忠郑志鹏
关键词:日本囊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对虾幼体
日本囊对虾过氧化氢酶cDNA全长克隆及表达分析被引量:3
2013年
采用反转录PCR(reverse transcription PCR,RT-PCR)及cDNA末端快速扩增(rapid-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RACE)技术,在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肝胰腺组织克隆到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基因cDNA全序列.日本囊对虾CAT基因(MjCAT)cDNA全长1 802bp,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长1 563bp,编码520个氨基酸,理论等电点为7.26,分子质量为58.9ku.同源建模分析表明,MjCAT蛋白分子结构高度保守.同源性比对后发现,MjCAT基因氨基酸序列与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相似性最高(94.2%),其次是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90.9%).随后的聚类分析表明,其与中国明对虾和凡纳滨对虾聚为一支.荧光定量结果显示,MjCAT基因在检测的多种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以肝胰腺中表达量最高,其次为眼柄、肠、鳃、胃、心脏和血细胞,在肌肉中的表达水平最低.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感染12h后,肝胰腺MjCAT基因的表达量逐渐升高,48h上调至最高的表达水平.研究表明,MjCAT基因在维持机体稳态及抗氧化防御反应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张曼苏永全冯文荣王军宋晓红毛勇
关键词:日本囊对虾过氧化氢酶白斑综合征病毒
白斑综合征病毒对日本囊对虾仔虾免疫相关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2
2011年
用含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的病虾组织匀浆上清液对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仔虾进行攻毒,于0,6,12,24,36,48,72,96,144 h时间点取样,以研究WSSV对仔虾体内总蛋白含量、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酚氧化酶(PO)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投喂感染后,与吞噬作用相关的水解酶ACP、AKP呈显著变化,于24 h时达到最大值;与氧化应激有关的SOD和PO也变化显著,分别于72和6 h达到最高值;ACP、AKP、SOD和PO均对病原反应敏感,可以作为WSSV入侵日本囊对虾的参考指标.
张曼宋维彦王军
关键词:白斑综合征病毒酶活性
基于AFLP分子标记探讨福建近海竹荚鱼群体遗传多样性被引量:7
2014年
为研究福建近海竹荚鱼群体的遗传分化,对竹荚鱼闽东(30尾)和闽南(30尾)群体进行了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分析,8对选择性引物在2个群体60个个体中,共扩增出433条条带,其中多态位点286个.闽东和闽南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分别为63.28%、61.89%,Nei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171 8、0.172 2,Shannon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267 3、0.267 3.与其他鱼类对比显示,福建近海竹荚鱼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说明其种质资源尚未遭到明显破坏;遗传分化系数(Gst)和分子生物学方差分析(AMOVA)均显示竹荚鱼的遗传变异主要来源于群体内,而群体间无明显的遗传分化.基因流(Nm)显示2个群体间基因交流频繁,无明显独立的遗传结构.群体的位点差异数分布和显性基因型频率分布显示2个群体有相似的群体遗传结构.结果表明,竹荚鱼闽东和闽南群体间无明显的遗传差异,可将福建近海的竹荚鱼划归同一个管理保护单元.近期扩张、较强的扩散能力和洋流可能是造成福建近海竹荚鱼群体间遗传同质性较高的原因.
张丽艳牛素芳张曼王军
关键词:竹荚鱼遗传分化
广西西江干流斑点半鲿形态差异分析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分析广西西江干流10个地理群体野生斑点半鲿(Hemibagrus guttatus)的形态分化情况和野外生存现状,为斑点半鲿种质资源的保护、管理和良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传统形态学和框架分析法测定广西西江干流上游(天峨、东兰、大化、合山和来宾)、中游(武宣、桂平、平南和藤县)及下游(梧州)10个地理群体共333尾斑点半鲿的形态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等3种多元统计方法分析其形态特征。基于体长和体质量参数,构建各群体的回归方程并计算肥满度。【结果】主成分分析共提取7个主成分(PC1~PC7),累积贡献率为72.686%,其中前3个主成分的贡献率较高,主要反映鱼体头尾轴、躯干部和尾部的形态变化。主成分散点图显示,中下游的5个群体和上游的天峨群体及东兰、大化、合山和来宾等4个上游群体间具有较明显的形态离散分布。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斑点半鲿10个地理群体可分为两大类群,其中中下游群体的欧氏距离最接近,聚合为一类,而上游群体的形态较相似,亲缘关系相近,聚为另一类。判别分析结果表明,基于各性状相关系数建立各地理群体判别函数的判别准确率为92.7%~100.0%,综合判别率达95.4%,具有较好的区分度。体长-体质量回归分析及肥满度分析结果显示,各地理群体样本斑点半鲿生长均匀适中,鱼体较肥满。【结论】采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3种多元统计方法可判断广西西江干流10个斑点半鲿不同地理群体间存在明显的形态分化,且野外生存状况良好,可用于指导斑点半鲿种质资源保护、管理和良种选育。
高峰谭虹雨张曼王振光汪开成陈秀荔
关键词:地理群体西江干流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