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智勇 作品数:50 被引量:180 H指数:8 供职机构: 陕西省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更多>>
MFN1在肝癌转移中的调控作用研究 2019年 目的:探讨线粒体融合蛋白MFN1(mito-fusion 1)在肝癌转移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1).采用免疫组化实验检测15对肝癌转移灶组织与原发灶组织中MFN1的表达,以明确肝癌转移时是否伴有MFN1表达的改变。2).采用si RNA (small interference RNA)下调肝癌细胞中MFN1的表达后,提高Transwell迁移实验和Transwell侵袭实验分别检测其迁移和侵袭能力,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 (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和Western blot实验分别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1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1,MMP1)、MMP2、MMP7及MMP9的m RNA和蛋白表达。结果:1)肝癌转移灶组织中MFN1表达显著低于原发灶组织(P<0.05)。2).下调MFN1表达后,肝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显著升高,MMP7的表达显著增加,而MMP1、MMP2与MMP9的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线粒体融合蛋白MFN1在肝癌转移组织中表达显著降低,可能通过激活MMP7表达,促进肝癌细胞侵袭和转移。 耿西林 常虎林 张煜 海军 张智勇 郑伟 杜立学关键词:线粒体 基质金属蛋白酶7 肝癌 体内微爆破碎石仪治疗胆道结石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2009年 胆道术后胆管残余结石发生率较高,是胆道外科疑难问题之一。陕西省人民医院肝胆外科采用体内微爆破碎石仪治疗难治性胆道结石53例,效果良好。同时回顾性分析该科通过纤维胆道镜治疗的胆道结石50例资料,比较分析碎石仪治疗胆道结石疗效。 杜立学 张煜 孙中杰 胡海田 张智勇 李晖 刘青光关键词:胆道结石 微爆破 胆管残余结石 ICGR15和EHBF在检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肝储备功能和手术风险评估中的价值 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观察ICGR15和EHBF在检测门静脉高压症(PHT)患者肝储备功能和手术风险评估中的价值。方法:肝硬化PHT手术患者156例,术前应用脉搏色素浓度法(PDD)检测有效肝脏血流量(EHBF)和吲哚氰绿15min潴留率(ICGR15),并行Child-Pugh评分,观察患者术后肝功能恢复情况。分析ICGR15不同分组中术后肝功不全的发生率以及在不同肝功恢复组中ICGR15、EHBF与Child-Pugh评分比较。结果:术后肝功不全在ICGR153组中的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功恢复不同组间ICGR15、EHBF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ChildPugh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ICGR15、EHBF比传统Child-Pugh评分可以更准确的评估PHT患者肝储备功能并协助确定手术方案。 张煜 杜立学 王继欣 海军 张智勇 吴武军 李宗芳胆道探查胆总管一期缝合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探讨胆道探查术后一期缝合胆总管的可行性及手术指征和手术方法。方法选择性地对438例有胆道探查指征的患者,在术中行胆道镜检查后做胆总管一期缝合,回顾性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438例均获痊愈。3例发生胆漏,2例发生胆道结石复发。随访1个月~8年,无胆道残余结石及胆道狭窄发生,未出现严重的梗阻性黄疸、胆管炎、胰腺炎及腹腔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只要严格掌握适应证,掌握缝合技巧和技术要领,胆道镜下胆道探查后一期缝合胆总管是安全可行的。 杜立学 张煜 吴武军 胡海田 刘晓刚 张智勇关键词:胆道探查术 一期缝合 胆道镜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与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对照研究 被引量:40 2015年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与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1月—2014年3月收治的21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LCBDE组(116例)和EST组(94例),对比两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手术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9.1%vs.95.74%,P=0.175),但LCBDE组一期治愈率高于EST组(97.4%vs.90.4%,P=0.038);两组残余结石率、平均住院时间与住院费用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但EST组一期治疗后9例残余结石患者行第2次EST治疗,6例残余结石患者行第3次EST治疗;首次EST失败的患者,其住院时间与花费明显增加;LCBDE组围手术期总并发症以及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EST组(均P<0.05),差异主要来源于EST相关并发症。结论:LCBDE治疗胆总管结石一期治愈率高于EST,且并发症率低于EST组,能保留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的生理功能,可同时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处理胆囊病变。因此,在多数情况下,应首先考虑LCBDE。 张智勇 杜立学 郑伟 李晖 张煜关键词:胆总管结石 手术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肝破裂出血的预后评价 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观察手术切除治疗对原发性肝癌肝破裂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09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原发性肝癌肝破裂患者32例,其中,8例左外叶切除,6例左半肝切除,2例右半肝切除,2例不规则切除,6例缝合止血(术后行肝动脉插管化疗),4例缝合后结扎肝动脉,4例局部填塞或大网膜覆盖,术后开展随访,记录患者生存及治疗情况,随访截止时间2015年8月31日。结果 32例患者术后均未再次手术治疗,6例单纯缝合止血者中,3例于术后5-7天因再出血死亡,另外3例生存时间分别为87天、101天、119天;4例局部填塞或大网膜覆盖者的生存时间分别为95天、112天、157天、173天;4例缝合后结扎肝动脉者的生存时间分别为98天、147天、242天、267天;18例行手术切除者,最短生存183天,最长生存35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38.89%(7/18)、16.67%(3/18)、0%。结论手术切除是原发性肝癌肝破裂出血患者较为有效的治疗方式之一,但临床中应依据患者的病情、经济及治疗需求情况选择治疗。 郑伟 张智勇 常虎林 海军 耿西林 杜立学关键词:原发性肝癌 肝破裂 手术切除 预后 低分子肝素钙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术后血栓形成早期的预防作用 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术后血栓形成早期的预防作用。方法收集2014年5月—2015年5月陕西省人民医院肝胆外科诊治的门静脉高压症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2组患者术后均进行常规的抗感染和保肝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在手术结束1 d后加用低分子肝素钙进行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变化情况,治疗后门静脉血流量变化情况,比较住院期间以及治疗后2个月门静脉血栓发生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血小板计数均升高(P<0.05),PT、APTT水平未发生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门静脉主干流量和脾静脉流量均大于对照组[(1 121.1±314.2)ml/min vs.(994.3±231.8)ml/min,(281.1士73.2)ml/min vs.(127.4±36.8)ml/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住院期间以及治疗后2个月门静脉血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5.00%(2/40)vs.25.00%(10/40),7.50%(3/40)vs.35.00%(14/50),P<0.05]。结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钙可以对血栓的形成进行有效的预防,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郑伟 张智勇 常虎林 海军 杜立学关键词:低分子肝素钙 肝硬化 门静脉高压症 血栓形成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治疗胆管结石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2018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治疗胆管结石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5年3月陕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236例胆管结石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其中男98例,女138例;年龄15~95岁,中位年龄58岁。采用四孔法行腹腔镜手术。于胆囊管与胆总管汇合处下方切开胆总管前壁0.5~1.5 cm,腹腔镜直视下胆道镜取出结石。取净结石后用4-0可吸收缝线一期缝合胆总管切口或放置T管引流。结果 233例患者成功施行LCBDE,中转开腹率1.3%(3/236),其中1例术中发现胆囊癌,中转开腹行胆囊癌根治术;另2例因肝门部胆管狭窄,开腹行肝肠吻合。经胆总管途径探查225例,经胆囊管途径探查8例;161例行胆总管一期缝合,72例放置T管。16例胆总管下端结石嵌顿或肝内胆管结石位置深在,经胆道镜下碎石后取净结石。手术时间中位数95(60~225)min,术中出血量60(20~250)ml,术后住院时间6.5(4.0~15.0)d。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9%(16/233),其中胆漏9例,残余结石3例,轻型胰腺炎3例,腹腔积液1例。随访10~40个月,患者无结石复发和胆道狭窄。结论 LCBDE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胆管结石的微创术式。 张煜 张智勇 仵晓荣 海军 耿西林 郑伟 常虎林 杜立学关键词:腹腔镜 胆道外科手术 胆结石 远端缺血后处理对对乙酰氨基酚源性急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 2021年 目的探讨肢体远端缺血后处理(RIPoC)对对乙酰氨基酚(APAP)源性急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机制。方法40只BALB/c雄性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肝损伤组、肝损伤+远端缺血后处理组。假手术组小鼠腹腔注射1 ml生理盐水,5 min后实施远端缺血后处理;肝损伤组腹腔注射1 ml APAP溶液;肝损伤+远端缺血后处理组小鼠腹腔注射1 ml APAP溶液,5 min后实施远端缺血后处理。采用腹腔注射APAP溶液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处理16 h后取血标本及肝脏组织,检测各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活性、谷草转氨酶(AST)活性,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白介素-6(IL-6)水平;观察肝脏病理形态学改变;检测肝组织丙二醛(MDA)含量、谷胱甘肽酶(GSH)活性;检测核因子-κB(NF-κB)、血红素加氧酶-1(HO-1)表达的变化。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相比,肝损伤组病理学显示大量的炎性细胞浸润,肝小叶结构破坏明显,血清ALT、AST和炎症相关因子TNF-α、IL-6明显升高(P<0.05),肝匀浆MDA含量显著增多(P<0.05),GSH活性显著下降(P<0.05)。与肝损伤组相比,肝损伤+远端缺血后处理组血清ALT、AST活性显著降低(P<0.05);病理学显示肝小叶结构破坏减少,肝细胞坏死及炎性细胞浸润程度降低;肝指数明显降低(P<0.05);血清炎症因子TNF-α、IL-6水平显著降低(P<0.05);肝匀浆MDA含量显著减少(P<0.05),肝匀浆GSH活性显著增强(P<0.05);肝组织内NF-κB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HO-1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5)。结论远端缺血后处理具有对抗对乙酰氨基酚诱导急性肝损伤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肝组织NF-κB、HO-1的表达水平有关。 常虎林 党珊 张智勇 万永 刘司南 郑伟关键词:对乙酰氨基酚 核因子-ΚB 血红素加氧酶-1 口腔专业摄影教学再思考 目的:通过了解学生对课程的意见反馈,对口腔专业摄影课进行调整,以求达到更加理想的授课效果.方法:通过了解、分析上一届学生对课程所提的意见,尽量满足学生对课程的要求,如:增加摄影基础和实验课课时,点评摄影作业,增加助教等方... 张智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