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宝华

作品数:59 被引量:55H指数:5
供职机构:沈阳音乐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9篇艺术
  • 2篇文化科学
  • 1篇文学

主题

  • 18篇弦乐
  • 16篇歌剧
  • 15篇室内歌剧
  • 15篇四重奏
  • 15篇重奏
  • 15篇弦乐四重奏
  • 13篇音乐
  • 8篇秦文琛
  • 7篇音高
  • 7篇作曲
  • 6篇音阶
  • 6篇乐队
  • 6篇和声
  • 5篇音高结构
  • 5篇中音
  • 5篇戏剧
  • 5篇协奏
  • 5篇协奏曲
  • 4篇思维
  • 4篇人工音阶

机构

  • 58篇沈阳音乐学院
  • 34篇上海音乐学院
  • 12篇中央音乐学院
  • 1篇杭州师范大学

作者

  • 59篇张宝华
  • 6篇王进
  • 3篇王虎
  • 1篇刘倩
  • 1篇于学友
  • 1篇丛密雨
  • 1篇吴家军

传媒

  • 20篇乐府新声(沈...
  • 19篇音乐生活
  • 4篇黄钟(武汉音...
  • 3篇人民音乐
  • 2篇中国音乐学
  • 2篇音乐研究
  • 1篇天津音乐学院...
  • 1篇交响(西安音...
  • 1篇音乐艺术(上...
  • 1篇音乐探索
  • 1篇南京艺术学院...
  • 1篇星海音乐学院...
  • 1篇音乐文化研究

年份

  • 1篇2024
  • 4篇2023
  • 5篇2022
  • 2篇2021
  • 20篇2020
  • 9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7
5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时代中国室内歌剧创作--体裁形式、题材内容、音乐风格及其评价被引量:1
2022年
自2013年中央音乐学院启动“中国室内歌剧推广计划”以来,60余部室内歌剧从各类推广活动中脱颖而出,呈现出别样景观。这些剧目表现出对“室内歌剧”这一歌剧体裁形式的不同理解,也有着不同的题材内容和技术风格,故引起音乐理论界的关注。但无论是室内歌剧创作还是关于室内歌剧的分析、评论和研究,都应有一个“价值追问”,进而形成“创造—解释—批评—艺术创造”的良性循环机制。
张宝华于学友
关键词:室内歌剧体裁题材
历史与现实的隔空对话——与天夫谈室内歌剧《奔月》的反讽风格及音乐创作被引量:4
2020年
室内歌剧《奔月》是2013年"中国室内歌剧创作推动计划"入选作品之一,剧本是将鲁迅先生《故事新编》[1]中的第二篇《奔月》加以简化,将后羿和嫦娥的经典爱情故事与现代因素相结合,讲述了末路英雄和贪图享乐的太太在窘迫的现实生活面前做出了各自不同的选择。
张宝华天夫
关键词:后羿入选作品末路英雄《奔月》
自度自戒 自净其心——论室内歌剧《罗生门》的双重叙事策略及抽象音响空间构建被引量:3
2020年
由谢天编剧、作曲的独幕室内歌剧《罗生门》,是2014年第二届"中国室内歌剧创作推动计划"入选优秀作品之一。歌剧中的主要人物有僧侣(男低音)、仆人(男低音)、老妇(女高音)。乐队编制包括:梆笛、双簧管、圆号、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打击乐(排鼓、大通通鼓、拍板、木盒、音树、雨筒、大镲、吊镲、钵)。
张宝华
关键词:室内歌剧男低音乐队编制《罗生门》圆号
梦想与现实的双重言说——评室内歌剧《丑角的悲哀》电影式戏剧结构及音乐的隐喻表达方式被引量:1
2020年
段伯阳编剧、作曲的室内歌剧《丑角的悲哀》是目前"室内歌剧推介"栏目中唯一一部由作曲家本人原创剧本的作品。该作品是2015年"中国室内歌剧创作推动计划"优秀作品之一。从戏剧人物设置看,男主角"段子"与作曲家本人有着某种影射或暗喻关系;而女主角作为段子暗恋的对象"女神",从现实到梦想中的电影倒序式的"生-死-生"叙事手法,似乎给观众以一种"戏中戏"或"戏外戏"的第一观感直觉。但仔细揣摩该剧的叙事结构,"电影式结构"似乎对于《丑角的悲哀》更加准确,这是本文第一部分所要着重评述的。
张宝华
关键词:室内歌剧戏剧人物戏中戏丑角戏剧结构隐喻表达
论辟斯顿弦乐四重奏作品中音高结构的对称形态
2020年
“音高结构的对称形态”是辟斯顿弦乐四重奏作品“综合调式半音和声体系”研究的一个分支,亦是“人工音阶运用”方面研究的进一步延伸。文中线性声部的对称形态从垂直镜像、水平镜像、错位镜像、平移对称、旋转对称以及对称和弦的横向铺陈六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纵向对称和弦部分从多声部的倒影形态、穿插式对称和弦、四声部严格与非严格倒影下的对称和弦、平移对称音阶下的对称和弦五个方面进行了分类研究论述。
张宝华
关键词:弦乐四重奏
论辟斯顿弦乐四重奏作品中的线性声部展衍手法及和声内涵被引量:1
2020年
辟斯顿在弦乐四重奏作品中,对于线性声部的发展手法及其本身所蕴藏的调性和声内涵,是与勋伯格的十二音序列相对立的;这些不同调式材料所构成的线性声部,以及这些线性声部再相互结合所产生的和弦或“和音”,是与勋伯格“不协和和弦”与“不协和和音”相对立的。如果说辟斯顿对位化和声的推动力主要是基于多个线性声部的共同驱动下完成,那么对于线性声部的发展手法及和声内涵的多角度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试图从单音平衡、特征音程、主题-动机的层次化推进过程以及半音形态与调暗示等几个方面,探索辟斯顿弦乐四重奏作品中,线性声部发展过程中所体现的平衡、展衍及综合调式半音体系下的音高材料合成特征。
张宝华
关键词:弦乐四重奏
大地,灿烂地直立向天——秦文琛《大地音诗》的音色·音响观念及特征
2019年
对于《大地音诗》最初的印象,是2018年7月12日采访秦文琛教授,确定课题研究范围时所寥寥几句的简单介绍,随后的7月17日,秦文琛教授将《大地音诗》的总谱发给我。在10月30日,我又一次采访秦文琛教授近2个小时,其中涉及作曲家2015-2018年创作的五部管弦乐作品《彼岸的回声》(为多弦制古筝与管弦乐队而作,2015)、《伶伦作乐图》(为管弦乐队而作,2017)、《云川》(笙与管弦乐队,2017)、《大地音诗》(为笙、古筝与室内乐队2017/2018[1)]《众神之光》(为三管编制大型管弦乐队而作,2018)。
张宝华
关键词:秦文琛作曲家管弦乐队管弦乐作品
秦文琛乐队作品及相关研究述略(二)——《际之响》《迭响》《五月的圣途》的创作及相关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1998年,秦文琛获德国学术交流中心资助,由中央音乐学院公派赴德国跟随作曲家尼古拉斯·阿·胡贝尔[1]学习。同年,获得“德国学术交流中心奖”;1999年,《合一》(1998,古筝与室内乐队)获德国“汉诺威双年届国际作曲比赛第二名”。
张宝华
关键词:秦文琛作曲比赛室内乐
坚守·突破——“秦文琛近期三部管弦乐作品创作”讲座随记被引量:2
2019年
'每一位艺术家,他必须要坚守一些东西,同时又必须不断寻求‘突破’。每一位创作者都会用一生时间在‘坚守-突破’这四个字中苦苦挣扎与求索。'——秦文琛2019年4月26日9点,秦文琛教授在上海音乐学院贵宾室做了一场题为'坚守-突破——解析《众神之光》等近期管弦乐作品'的学术讲座,重点讲解了《云川》(2017)、《大地音诗》(2018)、《众神之光》(2018)三部管弦乐作品的创作经历及作品所要表达的艺术精神。
张宝华
关键词:秦文琛音乐节管弦乐作品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创作
辟斯顿《第一弦乐四重奏》的“对位化和声”思维
2016年
辟斯顿是20世纪美国重要的"新古典主义"作曲家,其作品数量和质量在同时期的美国作曲家中都首屈一指。目前在国内,辟斯顿作品的演出和理论性研究都相对匮乏,本文是笔者博士论文的一部分。全文分为课题选择的缘起;与《第一弦乐四重奏》相关的部分早期作品简介;《第一弦乐四重奏》的对位化和声思维三个部分。其中第三部分重点对"横向水平运动的旋律特征"进行了"音高水平"(pitch level)分布形态及特点、临界音(outside limits)的处理、横向旋律的"补偿运动"(compensatory motion)、横向旋律的音程特征、横向旋律所构成的"自然音综合音阶"、旋律半音体系下的多声部音程对位、多声部的"斜向"音程"映射"等方面论述了辟斯顿《第一弦乐四重奏》的"对位化和声思维"。
张宝华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