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宇庆

作品数:92 被引量:397H指数:11
供职机构: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中心资助项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电子电信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5篇期刊文章
  • 21篇专利
  • 3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83篇农业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81篇小麦
  • 18篇抗性
  • 15篇分子标记
  • 14篇基因
  • 11篇锈病
  • 11篇条锈病
  • 10篇选育
  • 10篇栽培
  • 9篇性状
  • 9篇栽培技术
  • 9篇抗条锈
  • 9篇抗条锈病
  • 9篇发芽
  • 9篇TRITIC...
  • 9篇AESTIV...
  • 8篇育种
  • 8篇穗发芽
  • 8篇小麦品种
  • 8篇抗病
  • 6篇染色体

机构

  • 92篇湖北省农业科...
  • 19篇长江大学
  • 4篇十堰市农业科...
  • 2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新疆农垦科学...
  • 1篇河南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湖北扶轮农业...

作者

  • 92篇张宇庆
  • 84篇高春保
  • 80篇佟汉文
  • 80篇刘易科
  • 79篇朱展望
  • 68篇陈泠
  • 60篇邹娟
  • 10篇李君辉
  • 7篇黄荣华
  • 7篇鲍文杰
  • 7篇庄宗英
  • 7篇舒军
  • 6篇杨立军
  • 6篇焦春海
  • 6篇李梅芳
  • 4篇彭敏
  • 4篇朱伟伟
  • 3篇吴波
  • 2篇李宝珍
  • 2篇兰彩霞

传媒

  • 35篇湖北农业科学
  • 10篇麦类作物学报
  • 4篇农业科学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作物杂志
  • 3篇分子植物育种
  • 2篇中国种业
  • 2篇大麦与谷类科...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作物学报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年份

  • 4篇2024
  • 6篇2023
  • 4篇2022
  • 7篇2021
  • 11篇2020
  • 4篇2019
  • 5篇2018
  • 5篇2017
  • 8篇2016
  • 8篇2015
  • 5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5
  • 1篇2004
9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湖北稻茬小麦新品种(系)孕穗期耐渍性的鉴定与评价被引量:14
2016年
为了解湖北近期选育的稻茬小麦新品系孕穗期耐渍性状的表现,在2013-2015年度采用灌水处理模拟田间渍害,对2013-2014年度湖北省和长江中下游小麦区域试验参试材料为主的小麦品种(系)进行了孕穗期耐渍性的鉴定和隶属函数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渍水胁迫对小麦性状的抑制作用表现为主茎绿叶数>籽粒产量>SPAD值>千粒重>穗粒重>穗下茎长>株高>穗粒数>小穗数>穗长。在供试材料中,鄂麦155、鄂麦170、851、荆麦41、宁麦0898、宁麦09-72、华麦1168、扬麦20、郑麦122、扬麦10G47和庆麦914的耐渍性综合评价值高于耐渍对照品种农林46。通过聚类分析将参试材料划分为高耐渍、耐渍、中等耐渍和低耐渍4个类群,材料数分别为8、13、14和2个,分别占参试材料的21.62%、35.14%、37.84%和5.41%。耐渍性综合评价值与主茎绿叶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穗粒重、千粒重、SPAD值和主茎绿叶数的耐渍系数均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正相关。
佟汉文高春保邹娟刘易科朱展望陈泠张宇庆吴波
关键词:孕穗期耐渍性
小麦赤霉病抗性改良研究进展被引量:53
2016年
小麦赤霉病是一种全球性的毁灭性病害,培育抗病品种是减轻小麦赤霉病危害最经济环保的有效途径。本文介绍了赤霉病抗性种质资源的发掘及其在常规育种中的应用、抗赤霉病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抗赤霉病转基因育种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提出在加强小麦赤霉病抗性机理研究的同时,结合分子育种技术与常规育种手段,加快小麦赤霉病抗性改良研究进程。
刘易科佟汉文朱展望陈泠邹娟张宇庆焦春海高春保
关键词:小麦赤霉病育种抗性改良
湖北省小麦“十二五”生产进展及“十三五”展望被引量:22
2016年
总结了湖北省"十二五"期间小麦生产和技术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十三五"期间发展湖北省小麦生产的主要技术措施。
高春保佟汉文邹娟朱展望刘易科陈泠张宇庆
关键词:小麦生产
一种检测小麦抗条锈病QTL的分子标记及其在抗病育种中的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检测小麦抗条锈病QTL的分子标记及其在抗病育种中的应用。本发明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发现了位于小麦4B染色体长臂上抗条锈病位点QYr.hbaas‑4BL.2,解释表型变异4.0%~5.1%,其关...
朱展望贾梦洁王文学李君辉刘易科佟汉文陈泠张宇庆何伟杰邹娟高春保
应用高稳系数分析法评价长江中下游麦区品种的高产性及稳产性被引量:4
2020年
利用高稳系数法(HSC)对参加2016-2017年长江中下游区域试验的26个小麦品种(品系)进行了高产性及稳产性分析。结果表明,用高稳系数法与常规统计分析方法评价品种高产稳产性的结果基本一致,但高稳系数法能通过HSC值更简单、直观地反映品种的高产性和稳产性是否一致。参试品种徽红225的产量、HSC值和变异系数分别排在第一位、第一位和第二位,为典型的高产稳产类型品种,具有较大的推广前景。
张宇庆朱展望刘易科陈泠邹娟佟汉文何伟杰朱光李想成王文学高春保
关键词:小麦高产性稳产性高稳系数
小麦穗发芽抗性相关基因Tamyb10-D1特异性分子标记开发被引量:2
2020年
Tamyb10-D1基因与穗发芽抗性相关,已报道的该基因分子标记扩增产物大,对DNA模板质量要求较高,PCR反应耗时长。为了使该基因在小麦分子育种中得到高效和快速利用,本研究设计了多个引物组合,经检测可特异性地扩增3D基因组上的Tamyb10基因,引物组合380s/703a、380s/1182a、652s/1182a、872s/1182a和872s/1419a扩增效果较好,而且含有652s或703a的引物组合可区分小麦属和粗山羊草属的myb10-D1基因型。鉴于这些分子标记为显性标记,通过多重PCR反应,可确保PCR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其中用引物组合380s/652s/872s/1182a进行三重PCR检测Tamyb10-D1基因型结果较好。因此,本研究开发的分子标记可应用于Tamyb10-D1基因的基因型检测和分子辅助育种,对于小麦穗发芽抗性育种工作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王翠朱展望佟汉文刘易科张宇庆邹娟何伟杰高春保陈泠
关键词:小麦穗发芽抗性多重PCR
湖北省稻茬麦区秸秆还田替代钾肥效果被引量:2
2016年
2014~2015年,在湖北省鄂中丘陵和鄂北岗地麦区、江汉平原麦区的9个县(市)布置稻茬麦秸秆还田配施钾肥效果田间试验。共设置NP、NPK、NP+S、NP+1/2K+S、NP+3/4K+S和NPK+S 6个处理,其中N、P、K和S分别表示氮、磷、钾和秸秆还田。结果表明,与NP处理相比,施钾和秸秆还田均能不同程度增加小麦产量、植株钾素含量及钾素吸收量;秸秆还田条件下,鄂中北麦区产量随钾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江汉平原麦区产量表现先增加后降低趋势;秸秆还田处理稻茬麦区土壤钾素表观平衡处于盈余状态;结合产量及经济效益,秸秆还田条件下湖北省稻茬小麦钾肥推荐用量为30~45 kg/hm^2。
邹娟高春保董凡朱展望刘易科佟汉文陈泠张宇庆
关键词:稻茬小麦秸秆还田
2001—2016年湖北省小麦区域试验审定品种产量性状分析被引量:9
2018年
基于2001—2016年湖北省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区域试验数据,分析了审定品种与对照郑麦9023的增产幅度、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表现和变化趋势,以及审定品种性状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与郑麦9023相比,27个审定品种增产率分布在-2.02%~9.16%,审定品种的产量、穗粒数、株高和全生育期平均数值较高,而有效穗数和千粒重平均数值较低;与郑麦9023相比,湖北省小麦审定品种产量潜力提高的同时,有效穗数和全生育期递增,而穗粒数、千粒重和株高递减;审定品种的有效穗数(0.65**)和千粒重(0.64**)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有效穗数与穗粒数(-0.54**)相互制约。因此,增加有效穗数和千粒重,注意解决有效穗数和穗粒数的矛盾是当前湖北省小麦产量育种的主攻方向。
佟汉文彭敏刘易科朱展望陈泠邹娟张宇庆高春保
关键词:AESTIVUM郑麦9023
湖北省小麦施氮的增产和养分吸收效应及氮肥利用率研究被引量:3
2020年
于2015-2018年在湖北省鄂中丘陵和鄂北岗地麦区、江汉平原麦区布置32个田间试验,设置CK(不施肥)、N0PK(不施氮)和NPK(氮、磷、钾配合施用)3个处理,成熟期测定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子粒产量和茎叶生物量,分析各部位氮、磷和钾含量。结果表明,施氮后湖北省小麦平均增产1 838 kg/hm^2,增产率为58.2%,氮肥对小麦产量的贡献率是36.8%,鄂中北麦区小麦施氮增产效果较江汉平原麦区明显;小麦地上部氮、磷和钾吸收量分别增加72.97%、56.19%和83.13%;氮吸收利用率平均为34.0%,农学效率和生理利用率平均分别为10.2、33.0 kg/kg,鄂中北麦区高于江汉平原麦区;全省小麦百千克子粒平均N、P2O5和K2O需求量分别为2.87、1.02、2.51 kg。在磷、钾肥基础上增施氮肥,能明显提高湖北省不同区域小麦地上部生物量和养分吸收量,进而增加小麦产量;同等产量水平下,江汉平原区氮、磷需求量高,而鄂中北麦区钾需求量高。
邹娟李想成张子豪汤颢军王鹏严双义张宇庆高春保
关键词:氮肥利用率养分吸收
湖北省“十一五”小麦生产概况分析及“十二五”发展思路被引量:18
2010年
分析了2006~2010年间湖北省小麦生产概况,指出了品种改良、栽培技术进步以及技术推广和服务在"十一五"湖北省小麦生产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十二五"发展湖北省小麦生产的技术需求进行了探讨。
高春保刘易科佟汉文朱展望张宇庆鲍文杰陈斌张勇
关键词:小麦生产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