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君
- 作品数:4 被引量:13H指数:2
-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HPLC法测定注射用硫酸头孢噻利的含量
- 2011年
- 目的:建立测定注射用硫酸头孢噻利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Ultimate C18,流动相为甲醇-水(20∶80),柱温为30℃,流速为1mL·min-1,检测波长为257nm,进样量为20μL。结果:硫酸头孢噻利检测浓度线性范围为10.0~120.0μg·mL-1(r=0.9999);最低检测限为0.01μg·mL-1;低、中、高3种浓度硫酸头孢噻利的方法回收率分别为101.9%、100.3%、99.5%,日内RSD分别为1.07%、1.38%、1.40%,日间RSD分别为1.07%、2.58%、2.87%;3批样品平均标示含量为(96.5±1.7)%。结论:该方法简便、灵敏度高,适用于注射用硫酸头孢噻利的含量测定。
- 张志清魏智东张君王楠
-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法注射用硫酸头孢噻利
- 硫酸头孢噻利与6种常用药物的配伍稳定性被引量:6
- 2010年
- 目的:考察硫酸头孢噻利与6种常用药物在输液中配伍后的稳定性。方法:建立硫酸头孢噻利质量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用于硫酸头孢噻利与氯化钾注射液,硫酸镁注射液,葡萄糖酸钙注射液,维生素C注射液,氨茶碱注射液,碳酸氢钠注射液配伍后硫酸头孢噻利的含量测定,测定配伍液pH及微粒数,观察配伍液外观变化情况。结果:色谱条件:Ultimate C18(250mm×4.6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水(20∶80),柱温30℃,流速1mL.min-1,检测波长257nm,进样量20μL;与氨茶碱配伍后,硫酸头孢噻利的质量浓度明显降低;与碳酸氢钠或氨茶碱配伍后,溶液pH变化较大且不稳定;硫酸头孢噻利与6种常用药物在输液中配伍后溶液颜色均逐渐加深,但未出现微粒数累加增多现象。结论:硫酸头孢噻利与氨茶碱注射液及碳酸氢钠注射液配伍不稳定。
- 张志清王淑梅杨秀岭殷立新张君王楠
-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法硫酸头孢噻利配伍
- RP-HPLC法测定人血清中多索茶碱的浓度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建立测定人血清中多索茶碱浓度的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流动相为甲醇-线水(性3关0∶系70)良,好流(速r=为01.9.099m8L)·,m最in低-1检,柱测温浓为度3为0℃0.0,1检1测μg·波m长L-为1;2低72、中nm、。高结3种果浓:多度索的茶方碱法血回药收浓率度分在别为0.18041.567~%8、.19230.8μ2g%·m、9L2-.91范3%围;日内内RSD分别为4.65%、7.34%、2.91%,日间RSD分别为4.65%、8.60%、3.74%。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灵敏,适用于多索茶碱的血药浓度测定及其临床药动学研究。
- 王淑梅张志清杨秀岭王楠张君
- 关键词: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多索茶碱血药浓度药动学
- 3691例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对比分析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了解我院2006、2009年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情况,并对其合理性进行比较和评价。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我院2006、2009年部分手术患者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个年度手术患者科室构成比及切口类别构成比相似,抽取样本具有可比性;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率达100%,均采用了静脉给药方式;2006年以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和喹诺酮类居多,2009年选用第1、2代头孢菌素增多,选用第3代头孢菌素、氟喹诺酮类患者明显减少;术前0.5~2h给药患者比例分别为0%和4.6%,手术时间>3h或失血量>1500mL手术患者中,术中追加用药者比例分别占0%和13.3%;Ⅰ、Ⅱ类切口均以单一用药为主,术后用药时间超过48h者均占90%以上。结论:通过干预,我院围术期抗菌药物选择及联用趋于合理,但用药率过高、用药时机不当和术后用药时间过长问题依然突出。
- 张志清殷立新郑甘泉张君王淑梅杨秀岭
- 关键词:抗菌药物围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