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华伟 作品数:17 被引量:130 H指数:6 供职机构: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经皮气管切开术在血小板减少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006年 鲁金胜 张华伟 方明星关键词:经皮气管切开术 血小板减少 出血危险 手术禁忌证 血小板计数 手术时间 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监测下液体复苏对重症感染所致急性肾损伤患者内稳态指标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3 2019年 目的探究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监测(PiCCO)液体复苏对重症感染所致急性肾损伤(AKI)患者内稳态指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重症感染所致AKI患者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患者在漂浮导管(Swan-Ganz导管)监测下进行液体复苏,观察组患者在PiCCO指导下进行液体复苏。比较2组监测前后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内稳态指标、血清肌酐和尿素氮、临床预后以及监测复苏后AKI再发生率。结果 2组基线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监测后第1、3天,观察组心率、中心静脉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血pH值、吸入氧浓度、血细胞比容、阴离子间隙、血乳酸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血Na^+、Cl^-、HCO_3^-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血清肌酐和尿素氮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观察组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院内死亡率均明显短于/低于对照组(均P <0. 05)。观察组监测复苏后AKI再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1.9%(7/32)比65. 6%(21/32)](P<0. 01)。结论 PiCCO液体复苏可有效改善重症感染所致AKI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和内稳态,有利于降低复苏后AKI再发生率及院内死亡率,缩短住院时间。 张华伟 黄庆生 方明星 王智勇关键词:急性肾衰竭 重症感染 内稳态 脑死亡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对脑死亡患者进行血流动力学分析。方法纳入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本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拟进行器官捐献的脑死亡患者26例,应用脉搏指示性连续心排量监测(Pi CCO)测定患者0h(入组时)的脑内血容量指数(ITBVI),根据ITBVI指标进行补液治疗,使其6h内达到正常。对比0h及6h时患者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心指数(CI)、每博指数(SVI)、系统血管阻力指数(SVRI)、ITBVI、去甲肾上腺素用量及血乳酸水平。6h时行心脏彩超测定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对LVEF<50%的患者给予多巴酚丁胺5ug·kg-1·min-1持续泵入,对比6h和10h,患者的LVEF、CI、去甲肾上腺素用量及血乳酸水平;统计48h患者的胆红素及肌酐的改善率及肝肾器官捐献成功率。结果患者0h ITBVI显著低于正常值,经补液治疗,6h时HR下降,CI、SI升高,SVRI下降,去加肾上腺用量降低,乳酸水平下降,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6h时76.9%的患者LVEF<50%,给予多巴酚丁胺泵入,10h时患者LVEF<50%的比例下降至30.7%,与6h时相比LVEF、CI增高(去甲肾上腺素用量下降,乳酸水平降低(均P<0.01);患者48h胆红素及肌酐水平明显下降(P<0.001),肝脏及肾脏的捐赠成功率分别为92.3%及96.2%。结论脑死亡患者前负荷不足,心脏收缩功能下降,外周阻力降低,给予优化血流动力学后可明显降低去甲肾上腺素用量,改善供体肝肾功能。 郭建英 张华伟 方明星 黄庆生 张丽霞 王智勇关键词:脑死亡 心脏超声 血流动力学 器官移植 以中心静脉压为目标的容量控制对肝移植术后机械通气时间的影响 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研究术后中心静脉压控制对肝移植患者机械通气时间的影响。方法采用单中心、随机、对照方法,纳入2012年2月-2013年10月肝移植术后住ICU患者36例,监测中心静脉压(CVP),脉搏指示性连续心排量(PICCO)监测血流动力学参数,氧合指数,脱离呼吸机时间以及观察期间液体累计出入量,超声评估肺水。入ICU的患者根据随机分配的原则,经24 h容量调整后分为两组:目标中心静脉压为0~6 mm Hg的18例患者为常规组,目标中心静脉压为6~12 mm Hg的18例患者为控制组。结果与控制组比较,常规组脱离呼吸机时间缩短(11.6±0.6 h vs 16.7±0.7 h,P〈0.05),胸内血容量指数(ITBV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以及超声评估肺水肿分数降低(P〈0.05);氧合指数常规组较控制组升高[(298.4±31.7)mm Hg vs(236.1±32.4)mm Hg,P〈0.05]。结论在肝移植术后第一个24 h内,将中心静脉压(CVP)控制在0~6 mm Hg有利于改善肺脏功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方明星 刘娜 黄庆生 张丽霞 吴春涛 张华伟 李燕 郭建英 董士民关键词:肝移植术后 中心静脉压 血流动力学 硫化氢、乌司他丁对ARDS大鼠肺血管通透性的影响 目的 观察盲肠结扎加穿孔诱导的ARDS 大鼠中肺组织病理形态变化,血浆硫化氢水平的变化,血气分析,肺血管通透性的检测,探讨血清硫化氢水平与血管通透性的关系,同时给予外源性硫化氢和乌司他丁干预后观察大鼠肺组织病理并进行血浆... 王智勇 徐铁岭 张华伟乌司他丁联合无创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8 2016年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联合无创通气对轻中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与预后。方法 76例轻中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8例。对照组用机械通气肺保护策略,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60万U,每天1次。2组均治疗1周。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急性肺损伤评分,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及血气指标。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2.11%(35/38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68%(28/38例,P<0.05)。试验组的白细胞介素(IL)-6,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分别为(105.54±21.34),(0.54±0.05),(8.25±1.21)ng·L^(-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2.02±25.87),(2.21±0.57),(15.87±1.87)ng·L^(-1)(P<0.05)。试验组的动脉血氧饱和度为(93.15±12.35)%,动脉二氧化碳分压为(40.25±5.47)mm Hg,动脉血氧分压为(80.13±6.87)mm Hg,血氧分压/吸入气氧浓度为(351.47±25.4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22±11.47)%,(34.18±3.87)mm Hg,(68.54±5.57)mm Hg,(261.24±15.47),(P<0.05)。试验组的住院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13.87±3.21),(10.25±2.01)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8.24±4.35),(14.24±2.54)d(P<0.05)。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腹泻、皮疹和恶心呕吐,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轻中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用乌司他丁联合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可明显降低患者的IL-6、IL-1β、TNF-α炎症因子水平,改善患者的氧合指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黄庆生 张丽霞 李燕 郭建英 张华伟 方明星 吴春涛 王智勇关键词:乌司他丁 无创机械通气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炎症因子 PiCCO监测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2019年 目的:探究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PiCCO)监测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6年3月-2018年8月收治ARDS患者63例,根据疾病转归情况分成对照组(存活33例)与观察组(死亡30例),均采用PiCCO检测仪实施连续监测,比较两组第1天、第5天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血管外肺水(EVLW)、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VI)、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结果:相比对照组,观察组第5天PVPI、EVLW较高,GEDVI、ITBVI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CCO监测ARDS患者,可通过测定PVPI、EVLW、GEDVI、ITBV等指标水平,准确反映出ARDS病情变化,并可用于预后判断。 张华伟关键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PICCO监测 预后 黏附因子联合肾阻力指数对早期预测脓毒症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的价值 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肾阻力指数(RI)和黏附因子对早期预测脓毒症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AKI)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9年6月-2020年3月入住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重症医学科的脓毒症成年患者66例,同期非脓毒症患者34例作为对照组。收集患者基线资料,使用床旁超声检测患者RI,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血浆E-选择素(CD62E),L-选择素(CD62L)和P-选择素(CD62P)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及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AKI危险因素,接受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分析RI、黏附因子、RI联合黏附因子对预测感染性休克患者发生AKI的价值。结果AKI组的CD62L、CD62E、ICAM及VCAM均较非AKI组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黏附因子中仅AC62L[OR=1.055(1.009~1.104),P<0.05]及降钙素原[OR=1.076(1.018~1.138),P=0.009]是脓毒症患者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应用RI和CD62L预测脓毒症患者发生AKI的敏感度为73.30%,特异度为98.40%,曲线下面积(AUC)为0.86(0.79~0.93),约登指数为0.717。结论CD62L是脓毒症相关性肾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以RI为0.67、CD62L=45.69 pg/ml为界值可以作为临床预测脓毒症患者发生AKI的早期预测指标,黏附因子联合RI可早期预测脓毒症患者发生AKI的风险。 李燕 黄庆生 方明星 张丽霞 张华伟 郭建英 王智勇关键词:脓毒症 急性肾损伤 E-选择素 气管切开术对机械通气患者镇静药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2006年 鲁金胜 方明星 张华伟 张丽霞 黄庆生关键词:长期机械通气患者 行气管切开术 镇静药 机械通气时间 气道护理 连续血流动力学监测在急性肾衰竭病人早期抢救中的价值 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讨连续血流动力学监测(PICCO)在急性肾衰竭病人早期抢救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80例急性肾衰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实验组在PICCO指导下进行液体复苏,对照组在Swan-Ganz导管监测下进行液体复苏。分析实验组液体复苏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比较两组复苏后并发症的发生状况,分析两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死亡率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复苏后,中心静脉压(CVP)、肺动脉嵌顿压(PAWP)的水平较复苏前显著升高,心排指数(CI)、体循环阻力指数(SVRI)、肺血管阻力指数(PVRI)的水平较复苏前明显降低(P<0. 05);复苏后,实验组发生气胸/血胸、局部血肿、管道突出、感染及其他并发症的例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实验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死亡例数两组差异不大(P>0. 05)。结论连续监测急性肾衰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能够更好评价急性肾衰患者液体负荷及全身灌注情况,精准地控制液体复苏,是一种更经济、高效的检测手段。 张华伟 方明星 黄庆生 王智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