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兵

作品数:30 被引量:134H指数:7
供职机构:四川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成都市医学重点学科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4篇烧伤
  • 6篇创面
  • 5篇疗效
  • 4篇严重烧伤
  • 4篇参附
  • 3篇严重烧伤早期
  • 3篇药物
  • 3篇愈合
  • 3篇伤患者
  • 3篇烧伤患者
  • 3篇烧伤早期
  • 3篇深度烧伤
  • 3篇注射液
  • 3篇瘢痕
  • 3篇细胞
  • 3篇疗效观察
  • 3篇救治
  • 3篇参附注射液
  • 3篇创面愈合
  • 2篇心肌

机构

  • 30篇四川省人民医...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成都市第二人...
  • 1篇江苏大学附属...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成都军区总医...
  • 1篇郑州市第一人...
  • 1篇四川省医学科...
  • 1篇合川区中医院
  • 1篇深圳普门科技...

作者

  • 30篇张兵
  • 21篇李巍
  • 12篇李峥
  • 10篇何小龙
  • 7篇谭嘉韬
  • 6篇高兵
  • 6篇罗仁甫
  • 5篇王强
  • 3篇杨华英
  • 2篇杜广刚
  • 2篇陈博
  • 1篇李虹
  • 1篇蔡强
  • 1篇蔡强
  • 1篇郇京宁
  • 1篇陈昭宏
  • 1篇罗高兴
  • 1篇胡卫健
  • 1篇范强
  • 1篇钟宇

传媒

  • 5篇四川医学
  • 4篇华西医学
  • 4篇实用医院临床...
  • 3篇中国中医急症
  • 3篇中华烧伤杂志
  • 2篇西部医学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实用老年医学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陕西医学杂志
  • 1篇职业卫生与病...
  • 1篇医学科技
  • 1篇中国医学装备
  • 1篇2010年第...
  • 1篇全国烧伤创面...

年份

  • 2篇2018
  • 1篇2015
  • 2篇2013
  • 4篇2012
  • 6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3篇2001
  • 2篇2000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联合自体刃厚皮移植在功能部位深度烧伤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通过运用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ADM)联合自体刃厚皮移植修复人体功能部位深Ⅱ~Ⅲ°烧伤创面,改善创面愈合后皮肤功能及外型,减轻瘢痕挛缩。方法将15例患者分为A、B、C3组,每组各5例,A组创面采用保痂治疗加自身刃厚皮片游离移植,B组采用切、削痂处理加自身刃厚皮片游离移植,C组采用ADM联合自体刃厚皮移植,比较创面修复后和随访半年各组的外型、功能及瘢痕增生情况。结果愈合时间、外观、瘢痕和肢体功能方面C组疗效优于A、B组。3组患者创面均痊愈出院。结论采用ADM联合自体刃厚皮移植修复人体功能部位深度烧伤创面,其修复后外观平整光滑,瘢痕增生不明显,功能活动良好,效果满意。
李巍张兵李峥冯卢罗仁甫
关键词:烧伤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自体刃厚皮
早期薄层削痂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修复深Ⅱ度烧伤创面临床观察被引量:15
2011年
深Ⅱ度烧伤创面坏死组织的存在是导致创面进行性加深及体内一系列病理生理性改变的根源,应用手术方法早期去除坏死组织并有效覆盖创面,是救治深Ⅱ度烧伤的主要手段。2008年7月-2010年6月,笔者单位应用早期薄层削痂联合VSD技术治疗深Ⅱ度烧伤创面,效果令人满意,现报告如下。
张兵李巍李峥何小龙高兵
关键词: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削痂薄层坏死组织
表皮细胞生长因子联合复方多粘菌素B对老年深Ⅱ度烧伤病人创面瘢痕的疗效分析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讨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联合复方多粘菌素B治疗老年深Ⅱ度烧伤病人创面瘢痕的疗效。方法选取120例老年深Ⅱ度烧伤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复方多粘菌素B治疗,观察组采用复方多粘菌素B联合EGF治疗。比较2组老年病人的创面愈合时间、愈合率、瘢痕发生率、创面细菌清除率以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7、14、21 d创面愈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瘢痕发生率、瘢痕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创面细菌清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7、14、21 d VAS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多粘菌素B与EGF联合治疗老年深Ⅱ度烧伤病人,具有促进创面愈合、降低创面感染风险、减少疼痛的优势,适用于临床。
何小龙张兵李巍李峥陈博
关键词:表皮细胞生长因子老年人
重度烧伤患者真菌感染34例治疗体会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探讨重度烧伤患者真菌感染特点,提高真菌感染的防治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0~2008年重度烧伤伴真菌感染患者34例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情况,总结防治措施。结果本组真菌感染平均出现在伤后12天,主要类型是白色念珠菌26例(76.5%),其次是热带念珠菌5例(14.7%)、曲霉菌2例(5.9%)、毛霉菌1例(2.9%);34例真菌感染患者中痊愈31例,死亡3例,治愈率91.2%;抗真菌药物中伊曲康唑组治愈率85.7%,氟康唑组治愈率75.0%。结论重视诱因,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综合防治可以提高重度烧伤伴真菌感染的治疗成功率。
李巍张兵李峥
关键词:烧伤真菌感染抗真菌药物
高能窄谱光子治疗Ⅲ度压疮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探讨高能窄谱光子治疗Ⅲ度压疮创面的临床疗效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72例Ⅲ度压疮创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高能窄谱光子照射治疗,治疗前及治疗7d、14d、21d后进行临床相关指标的评价;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结果:治疗7d后,治疗组有效率为86.1%,对照组有效率为63.9%,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x2=5.592,P<0.05);治疗14d、21d后,治疗组治愈率分别为53.8%、73.1%,对照组治愈率分别为33.1%、46.2%,治疗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t=2.584,t=2.378;P<0.05);治疗组治愈时间为(15.34±2.96)d,对照组治愈时间为(22.01±3.05)d,治疗组治愈时间少于对照组(t=2.522,P<0.05)。结论:高能窄谱光子照射治疗能减少Ⅲ度压疮创面分泌物,减轻创周红肿,缓解创面疼痛,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具有临床使用价值。
张兵高兵李巍徐岩
关键词:光子压疮疗效
烧伤外用药“伤痛一喷灵”治疗Ⅱ°烧伤40例疗效观察
2000年
张兵
关键词:烧伤药物利用伤痛一喷灵中医药疗法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烧伤创面愈合的影响被引量:8
2000年
目的 :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对烧伤Ⅱ度创面及残余肉芽创面 (残创 )愈合的影响。方法 :采用自身对照法 ,对 46例早期烧伤Ⅱ度创面和残创用bFGF进行治疗。以创面愈合为指标 ,与对照组平行比较 ,判读创面愈合时间。结果 :bFGF对烧伤早期Ⅱ度创面和残创均能明显缩短愈合时间。结论 :外源性bFGF对烧伤Ⅱ度创面和残创有促进愈合的作用 ,促进烧伤残创愈合作用尤为显著。
谭嘉韬张兵魏平郁丽云
关键词: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烧伤创面愈合
透明质酸锌凝胶在治疗糖尿病足创面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观察透明质酸锌凝胶治疗糖尿病足创面的疗效。方法 2009年6月~2010年6月收治60例创面面积≤6cm2的糖尿病足患者,其中男41例,女19例;年龄49~80岁,平均58岁。糖尿病病程4~20年,糖尿病足病程2~12周。按照糖尿病足Wagner分级标准进行分级为Ⅰ、Ⅱ、Ⅲ级(每级各2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每级各1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及创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均常规给予胰岛素或降糖药控制血糖,并同时给予抗炎、改善微循环及营养支持治疗。处理上治疗组加用透明质酸锌凝胶,对照组仅常规换药,治疗后4、8周观察两组创面愈合情况。结果治疗组8周时治愈率为53.3%,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治愈率为30.0%,总有效率为6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于Ⅱ、Ⅲ级创面的治愈率和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为(23.25±8.52)d,对照组为(29.16±9.2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细菌培养结果无明显差异。结论透明质酸锌凝胶制剂应用于糖尿病足的创面治疗,能起到保护创面和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为治疗糖尿病足创面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李巍张兵高兵
关键词:糖尿病足创面愈合
4287例烧伤病员临床分析
2001年
我科从 1970年 1月至 2 0 0 0年 12月共收治烧伤病员 42 87例。我们按年代 (即 70年代 ,80年代及 90年代 )将其分为 3组 ,对各组病例的致伤原因 ,烧伤部位 ,常见并发症 ,死亡率 ,死亡原因进行了系统的比较分析与讨论。
罗仁甫何洪明张兵李巍杨华英蒋君志蔡强范强
关键词:烧伤并发症死亡率病例分析
不同程度烧伤患者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意义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观察不同程度烧伤患者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择严重烧伤患者60例为观察组,以及同期健康体检者28例为对照组。采用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技术检测两组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烧伤后1周开始,观察组的CD_3细胞出现不断增加,但对照组CD_3细胞水平著高于观察组,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D_4细胞以及CD_4/CD_8出现不断减低,对照组CD_4细胞和CD_4/CD_8水平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D_8细胞出现不断增高,且对照组CD_8细胞水平低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烧伤患者CD_3和CD_4水平在烧伤后1、2、3周内烧伤等级越高,CD_3和CD_4水平越低,与烧伤等级呈相关性(P<0.05);烧伤患者CD_8水平在烧伤后1、2、3周内烧伤等级越高,CD_8水平越高,与烧伤等级亦呈相关性(P<0.05)。结论:烧伤严重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改变,可以及时准确地反应患者免疫功能出现异常,对于评价患者临床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何小龙李巍李峥陈博张兵
关键词:烧伤免疫功能T淋巴细胞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