庾建英
- 作品数:27 被引量:112H指数:7
- 供职机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急性脑梗死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认知功能的动态观察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合并不同程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认知功能、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差异,为临床监测及干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12月至2014年12月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1例,其中急性脑梗死伴轻度OSAHS患者26例,急性脑梗死伴中度OSAHS患者23例,急性脑梗死伴重度OSAHS患者24例,单纯急性脑梗死患者28例。观察各组认知功能、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变化。结果急性脑梗死合并中、重度OSAHS患者与单纯急性脑梗死患者在不同的时间段认知功能评分(Mo CA)、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MB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急性脑梗死合并OSAHS程度越重,Mo CA评分和MBI评分越低,NIHSS评分越高。结论急性脑梗死合并OSAHS的患者,随着OSAHS程度的加重,认知功能障碍加重,且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恢复差,临床上应加强监测及干预治疗,尤其是急性脑梗死合并中度、重度OSAHS患者。
- 庾建英李妍慧付玉华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
- 后循环缺血的影像学检查被引量:2
- 2009年
- 后循环缺血的认识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历程。随着医疗技术和临床实践的发展,人们对后循环缺血的病因、病理机制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但后循环缺血的临床表现复杂,诊断困难,单一某种检查很难确诊,常常需要联合多种检查以明确诊断。
- 庾建英朱沂
- 关键词:后循环缺血DSACTAMRATCD
- 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在大面积脑梗死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探讨开颅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8例行去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组),另选择25例接受内科保守治疗的脑梗死患者作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生存质量及预后。结果两组术后均未见明显的并发症,观察组患者的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能正常生活人数及轻中度病残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重度病残、植物生存及死亡人数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早期行开颅去骨瓣减压术能显著降低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死亡率,提高其术后生存质量。
- 刘继新依斯哈尔王志丹迪里夏提李春丽熊志刚李文娟庾建英赵鼎
- 关键词:大面积脑梗死开颅去骨瓣减压术
- 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后循环脑干梗死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观察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和后循环脑干梗死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BAEP)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7月—2013年12月收治的后循环TIA患者38例(后循环TIA组)和后循环脑干梗死患者46例(后循环脑干梗死组),均在发病后24 h内、24 h、1周进行BAEP检查,比较两组患者Ⅰ、Ⅲ、Ⅴ波潜伏期和Ⅰ~Ⅲ、Ⅲ~Ⅴ、Ⅰ~Ⅴ波峰间潜伏期。结果两组患者发病后24 h内、24 h、1周Ⅰ波潜伏期和Ⅰ~Ⅲ波峰间潜伏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后循环脑干梗死组患者发病后24 h内、24 h、1周Ⅲ、Ⅴ波潜伏期和Ⅲ~Ⅴ、Ⅰ~Ⅴ波峰间潜伏期均长于后循环TIA组( P<0.05)。结论后循环脑干梗死患者Ⅲ、Ⅴ波潜伏期和Ⅲ~Ⅴ、Ⅰ~Ⅴ波峰间潜伏期变化较后循环TIA患者明显, BAEP检查对后循环TIA和后循环脑干梗死具有一定的鉴别诊断价值。
- 庾建英刘继新朱沂李建新李春丽
- 关键词:脑干梗死椎底动脉供血不足后循环
- 事件相关电位P300结合MMSE量表对急性脑梗死后认知功能的评估及随访观察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事件相关电位P300结合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的测定,在随访评估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9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发病后1w内、3个月、6个月时分别行事件相关电位P300及MMSE量表的测定。比较发病后1w内、3M、6M时P300异常、MMSE异常、P300及/或MMSE异常对急性脑梗死后认知功能受损的检出有无差异。结果急性脑梗死发病后1w内、3个月、6个月时P300异常、MMSE异常、P300及/或MMSE异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结论P300结合MMSE检查,对急性脑梗死后认知功能受损的筛查更敏感,并能有效地随访观察和评估认知功能受损。
- 庾建英杨雪荣刘继新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事件相关电位P300
- 不同部位急性脑卒中并发脑心综合征临床特征的差异被引量:14
- 2017年
-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急性脑卒中并发脑心综合征(CCS)临床特征的差异性。方法 311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一侧基底节区脑梗死112例、脑干梗死94例、一侧小脑梗死105例。291例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一侧基底节区脑出血108例,脑干出血87例,一侧小脑出血96例。分别进行不同部位缺血性脑卒中及出血性脑卒中心电图、心肌酶、肌钙蛋白的比较,并进行同一部位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脑卒中心电图、心肌酶、肌钙蛋白的比较。结果在缺血性脑卒中,脑干梗死、一侧基底节区脑梗死及一侧小脑梗死心电图、心肌酶、肌钙蛋白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脑干梗死与其他两组比较上述指标变化有明显差异(P<0.01),而一侧基底节脑梗死与一侧小脑梗死上述指标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出血性脑卒中,脑干出血与一侧基底节区脑出血及一侧小脑出血心电图、心肌酶、肌钙蛋白的变化差异显著(P<0.01),而一侧基底节区脑出血与一侧小脑出血心电图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心肌酶、肌钙蛋白的变化有统计学差异(P<0.01)。急性脑干梗死与脑干出血相比,心电图、心肌酶、肌钙蛋白的变化差异显著(P<0.01),一侧基底节区急性脑梗死与脑出血心电图、心肌酶、肌钙蛋白的变化亦有差异(P<0.05),一侧小脑梗死与出血心电图、心肌酶、肌钙蛋白的变化无差异(P>0.10)。结论急性脑干卒中较一侧基底节、一侧小脑卒中更易发生CCS,且脑干、基底节区出血性脑卒中较对应部位的缺血性脑卒中更易发生CCS。临床上应加强对急性脑卒中心电图、心肌酶、肌钙蛋白的监测,尤其是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同时应加强对CCS的干预治疗。
- 庾建英张恩伟孙雪芹祖力皮亚凯赛尔
- 关键词:急性脑卒中脑心综合征
-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在后循环梗死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对不同部位后循环梗死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3例后循环梗死患者在发病后1周内经临床及MRI检查明确诊断,根据梗死的部位分为脑干梗死32例,小脑梗死24例,枕叶梗死27例。在发病后1周内进行首次BAEP检查,之后在1、3、6个月时再次进行BAEP检查。并与对照组25例进行对比。结果脑干梗死者在发病1周和1、3个月BAEP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异常表现为Ⅲ、Ⅴ波的潜伏期(PL)和Ⅲ~Ⅴ、Ⅰ~Ⅴ波的峰间潜伏期(IPL)延长。发病后6个月时BAEP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脑梗死、枕叶梗死在发病后1周和1、3、6个月BAEP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AEP对后循环脑干梗死的应用价值较大,并可随访观察预后。
- 庾建英刘继新朱沂李建新
- 关键词:后循环梗死
-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关系及干预治疗被引量:22
- 2014年
- 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关系及干预治疗。方法选择265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其中腔隙性脑梗死85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53例,急性脑梗死127例)和140例对照,检测所有受试者空腹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并与其它缺血性脑血管病危险因素进行比较。分析HHcy伴有传统危险因素时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影响,并进一步提出干预治疗措施及预后。结果 HHcy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危险因素者可促使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P〈0.01)。使用单一维生素治疗6周无效(P〉0.05),联合使用两种维生素治疗4-6周起效(P〈0.05),但尚未达标,联合使用三种维生素治疗2周开始起效(P〈0.05),4-6周达标,且随访观察1.5年,三种维生素治疗组再发缺血性脑血管病明显减少。结论 HHcy可能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其它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相互作用促进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有关。三种维生素干预治疗4-6周,效果及预后明显优于未服维生素治疗组、一种或两种维生素治疗组。
- 庾建英杨雪荣刘继新李春丽王志丹依斯哈尔迪里夏提李文娟
- 关键词:同型半胱氨酸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缺血性脑血管病干预治疗
- 急性脑脑卒中超敏C反应蛋白的动态演变及预后观察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动态演变与预后关系。方法:将急性脑卒中患者184例分为缺血性脑卒中102例(缺血组)和出血性脑卒中82例(出血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2、3、4、6、8周测血hs-CRP水平。并随访1年,观察再发脑卒中情况。结果:2例在发病后2周病死予以剔除。2组患者治疗后1-8周hs-CRP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治疗后2-8周hs-CRP亦均明显低于治疗后1周(P〈0.01)。缺血组患者治疗前后1-8周hs-CRP水平均低于出血组(P〈0.05-P〈0.01)。2组随访观察1年,hs-CRP持续未恢复正常者再发脑血管病率为44.23%,高于hs-CRP恢复正常者的发生率为11.72%(P〈0.01)。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及急性出血性脑卒中发生后,hs-CRP均明显增高,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hs-CRP恢复较急性出血性脑卒中快,hs-CRP持续未恢复者再发脑血管病的概率增高。
- 庾建英刘继新李春丽王志丹李文娟
- 关键词:脑血管意外超敏C反应蛋白预后
- 后颅窝扩大重建术治疗Chiar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后颅窝扩大重建术治疗Chiar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5年1月至2012年1月由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北院收治的Chiar畸形合并脊髓空洞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后颅窝扩大重建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后颅窝减压术治疗,后颅窝扩大重建组采用后颅窝扩大重建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改善优良率,上肢、下肢及感觉功能恢复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对照组和后颅窝扩大重建组患者临床改善优良率分别为65.0%和72.5%,改善优良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后颅窝扩大重建组患者上肢、下肢及感觉功能恢复效果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后颅窝扩大重建组患者术后感染、皮下积液及脑脊液漏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后颅窝扩大重建术治疗Chiar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刘继新庾建英依斯哈尔王志丹李春丽迪里夏提李文娟熊志刚
- 关键词:脊髓空洞症疗效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