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康厚军

作品数:57 被引量:214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核科学技术理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3篇期刊文章
  • 1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2篇核科学技术
  • 19篇理学
  • 9篇天文地球
  • 9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化学工程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生物学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4篇废物
  • 14篇
  • 11篇低放废物
  • 11篇极低放废物
  • 10篇填埋
  • 9篇填埋场
  • 9篇SR
  • 9篇
  • 8篇U
  • 7篇土壤
  • 7篇迁移
  • 6篇锆英石
  • 6篇核素
  • 5篇添加剂
  • 4篇地下水
  • 4篇化学形态
  • 4篇核素迁移
  • 4篇腐殖酸
  • 4篇
  • 4篇CS

机构

  • 56篇中国工程物理...
  • 22篇西南科技大学
  • 11篇成都理工大学
  • 9篇四川大学
  • 2篇电子科技大学
  • 1篇四川省核工业...

作者

  • 57篇康厚军
  • 49篇张东
  • 21篇石正坤
  • 10篇崔春龙
  • 9篇卢喜瑞
  • 8篇杨勇
  • 7篇王晓丽
  • 7篇李宽良
  • 6篇傅依备
  • 5篇唐敬友
  • 5篇吴涛
  • 4篇亢武
  • 4篇杨远友
  • 4篇廖家莉
  • 4篇朱海军
  • 4篇苑国琪
  • 4篇刘宁
  • 3篇董发勤
  • 3篇刘明学
  • 3篇刘期凤

传媒

  • 8篇原子能科学技...
  • 6篇西南科技大学...
  • 4篇化学研究与应...
  • 4篇核化学与放射...
  • 4篇第八届全国核...
  • 3篇成都理工大学...
  • 2篇四川大学学报...
  • 2篇安全与环境学...
  • 2篇2005放射...
  • 1篇辐射防护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理化检验(化...
  • 1篇核技术
  • 1篇分析测试学报
  • 1篇矿物岩石
  • 1篇物探化探计算...
  • 1篇功能材料
  • 1篇中国矿业
  • 1篇中国稀土学报
  • 1篇高校地质学报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1
  • 7篇2010
  • 7篇2009
  • 6篇2008
  • 13篇2007
  • 9篇2006
  • 7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2
  • 1篇2001
5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天然锆石中铀的浸出实验被引量:2
2008年
在90℃条件下的酸—碱性系列溶液中,对澳大利亚锆石和海南锆石进行了铀的浸出实验,浸出周期为30 d。经拉曼光谱分析表明试验锆石没有发生变生现象。试验结果表明:经过3 d的U浸出试验,就可检测到U的浸出,且U的浸出量均随反应时间的增加而增加,U元素在强酸、强碱性溶液中的浸出量均大于弱酸、弱碱性溶液,强酸溶液中的浸出量最大。
李源崔春龙康厚军邱咏梅
铀、锶的迁移形态及地球化学屏障物料研究
本文叙述了铀、锶在某极低放废物预选填埋处置场地下水中存在形态以及其沉积条件的热力学计算和场址地球化学工程屏障物料的选择研究。首次通过理论计算确定铀、锶在填埋场地下水中存在的化学形态;得出铀、锶在地下水中的沉积条件;通过静...
康厚军
关键词:化学形态添加剂
文献传递
土壤电化学性能对铀、锶、铯分配系数的影响及机理探讨被引量:5
2008年
通过静态吸附实验研究了土壤pH值、正电荷AEC值、永久负电荷CECp值等电化学性能对核素铀、锶、铯分配系数的影响,进一步结合XRD物相分析结果,对土壤滞留核素的机理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所研究的两种土质类型中,铀的分配系数(U-Kd值)均随溶液初始pH值的减小、AEC值的增大而增大;铯、锶的分配系数与土壤的CECp值、蒙脱石和伊利石总含量呈正相关关系;Cs+、Sr2+离子势及其相应水合离子半径的差异造成土壤中铯的分配系数显著大于锶的分配系数。
张佩聪倪师军张成江张东康厚军
关键词:土壤电化学特性
极低放废物填埋场的选址及核素迁移研究
通过地质、水文、地质灾害等调查,初步预选出极低放废物填埋场址Ⅰ和Ⅱ,并对两个场址的地质结构稳定性、地质灾害的影响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场址Ⅱ优于场址Ⅰ.热力学计算分析了U、Sr在地下水的存在形态,U在该地下水中主要以碳...
康厚军张东石正坤杨勇亢武苑国琪赵朝康
关键词:极低放废物填埋场核素迁移
文献传递
矿物材料对核素Sr、Cs的吸附及其固化材料的性能研究被引量:8
2006年
在分析若干矿物材料的基本物性基础上,对其吸附放射性核素锶、铯的性能进行了研究。沸石、钠化改性凹凸棒石粘土矿物对锶、铯具有优良的吸附性能。矿物对锶、铯的吸附以化学吸附为主,物理吸附不是决定的因素。由热活化高岭土、新疆沸石、改性凹凸棒粘土为基质材料构成的富铝碱矿渣粘土矿物胶凝材料具有高强、较低孔隙率、较少的有害孔、抗硫酸盐侵蚀和耐辐照性能好的特点。以此材料为基材的模拟放射性废物固化体Sr2+、Cs+的浸出率较低。
易发成李玉香石正坤康厚军
关键词:矿物材料
人工模拟锆英石对锕系元素固化性能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为研究锆英石对锕系元素的固化性能,分别以Eu3+和Ce4+作为三、四价锕系元素替代物质,以ZrO2,S iO2和Eu2O3粉体为原料设计了包容量为5%~20%(摩尔分数)的三价核素固化体配方,利用ZrO2,S iO2和CeO2粉体为原料,设计了包容量为5%~20%(摩尔分数)的四价核素固化体配方,在1500℃条件下通过保温22 h进行固化体的制备。利用X射线衍射仪、激光拉曼探针、红外光谱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所制备固化体的物相、结构及微观形貌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虽然在固化体中加入了2.5%~10%的Eu2O3或5%~20%的CeO2,但所制备固化体的主物相均以锆英石物相为主,与标准样品相比晶胞参数仅发生了1×10-5~1×10-4nm量级的微弱变化,并且都具有较好的结晶状况,随着Eu2O3或CeO2添加剂量的增加,固化体的变生程度均略显增加。
卢喜瑞崔春龙宋功保张东康厚军王晓丽
关键词:锆英石锕系元素稀土
极低放射性废物填埋场土壤理化指标的测定被引量:5
2006年
Th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soil from one disposal factory of low-radioactive waste are measured.The soil was dried in the air for 30 days,and screened.Following the solid-liquid ratio for 1∶5,the soil is counterpoised after 24 hours,then testing the pH,redox potential(Eh) and conductivity.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pH of soil ranged from 5~7,it belonging to the middle-acid soil.The Eh shows that the oxidability of the soil is low.The conductivity is lower than 60μS/cm,so the conduction is very low.All of the references,including pH,Eh and conductivity,are showed different properties according to the depth of the soil.it is concluded that results of the soil’s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are able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s for the nuclide migration experiments.
谢凌康厚军张东李全伟杨勇吴涛
关键词:土壤氧化还原电位PH值电导率极低放废物
铀随地下水迁移的地球化学屏障物料选择
通过热力学计算得到的铀在场址地下水中的主要存在形态为UO2(CO3)22-、UO2(CO3)34-、 UO2CO30、UO2(HPO4)22-,它们占99%以上。本工作对4种场址土壤进行表面电荷及Kd值测定。测定结果表明...
张东康厚军傅依备
关键词:热力学计算添加剂
文献传递
铀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研究
2010年
铀是长寿命核素,如果进入环境或人体会造成严重的危害。血清白蛋白是哺乳动物体内参与多种内源性和外源性物质的存储和转运的蛋白,具有重要的运载、缓冲和营养功能。为了探讨铀与血清蛋白在生理条件下的作用定量关系、影响因素与作用机理,本研究采用三因素四水平的正交表设计实验,发现醋酸双氧铀与牛血清白蛋白在pH3.0,醋酸双氧铀的浓度为0.60mg/mL,BSA的浓度为0.45mg/mL时作用最强。该研究还采用红外光谱分析了铀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可能机理。
张东刘明学康厚军张伟李烨唐佳董发勤
关键词:牛血清白蛋白正交设计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污染物在地下水中稀释的局限性研究
2009年
针对某山区沟谷潜水与侧向点源污染水相遇后的混合稀释作用,进行预测评价,建造了物理模型,通过模拟实验研究了污染水输入潜水中的稀释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污染物质的横向弥散混合作用,因受控于渗流场优势流线的约束,尽管径流延伸很远,污染溶质不会无限制地横向扩散,混合、稀释作用十分有限。
夏克勤康厚军李瑾张东孙晋玉李宽良
关键词:地下水流线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