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稀
- 作品数:15 被引量:28H指数:3
- 供职机构:湘潭大学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哲学系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社会学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更多>>
- 纳斯鲍姆对自然主义女性角色论的批评
- 2020年
- 性别差异常常被看作一种自然的现象,亚里士多德便论证了男女两性差异的自然性、必然性和应然性。在他眼中,守护家庭是女人天生的使命。纳斯鲍姆通过论证女性专属情感和行为模式的社会建构性,否认了女性家庭角色的自然性。然而,对自然主义女性角色论的批评并未使她深陷性别本质论与反本质论的争议,通过提出一种单一的、双性化的、低限度的理想人性规范,她为愿意选择传统角色的女性提供了选择空间,并力图解决女性主义者更应关心的根本性问题。
- 左稀
- 关键词:自然主义女性角色
- 情感与认知——玛莎·纳斯鲍姆情感理论概述被引量:11
- 2013年
- 在哲学和心理学领域,关于情感的理论被划分为两大阵营:非认知主义情感理论与认知主义情感理论。玛莎·纳斯鲍姆认为,非认知主义的情感理论从未得到已对情感做了大量严肃研究的主要哲学家们的强烈赞同,即便在曾支持这类观点的心理学和人类学中,也已经受到广泛的质疑。她捍卫认知主义的情感理论,并认可意向性是情感的基本特征。她一方面继承了斯多葛派情感观的核心内容,将情感的意向性成分解释为评价性的信念;另一方面对斯多葛派情感观所包含的谬误给予了批判和修正。
- 左稀
- 关键词:情感斯多葛派发展维度
- 论同情的充要条件--纳斯鲍姆同情观研究被引量:3
- 2014年
- 纳斯鲍姆持有一种认知主义的情感观,认为情感通常具有一个意向性对象,并包含关于这个对象的评价性信念。作为一种具体的情感,同情必然也包含一些认知性的因素,纳斯鲍姆将它们归结为三个评价性判断,即关于苦难的严重性判断、关于苦难的不应得判断和一种幸福论的判断。在她看来,这三个评价性判断既是同情产生的必要条件,也是同情产生的充分条件,除此之外并不存在其他必要因素,移情对同情而言只是一种心理层面的重要向导,任何特定的生理感觉都不可能成为同情的必要组成部分,而精神的痛苦被视为评价性思想的感情特征,由于它本身不具备概念上的独立性,因此并不构成评价性判断之外的另一个必要因素。
- 左稀
- 关键词:移情
- 周敦颐和张载“诚”的思想研究——兼与《中庸》比较被引量:5
- 2013年
- "诚"是先秦儒家和北宋理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在先秦儒家那里,《中庸》第一次将"诚"作为核心概念来论述。面对来自佛教和道家的挑战,周敦颐和张载都以《周易》为宗,以《中庸》为体,试图从本体论的高度为儒家的价值理想和治世之道提供新的论证,并且都借用了《中庸》"诚"的思想资源来创建自己的哲学体系。通过与《中庸》相对照,二人论述"诚"的思想时各自的侧重点和独到之处得以凸显。
- 左稀
- 关键词:周敦颐中庸
- 纳斯鲍姆对康德和尼采反同情论的批评被引量:2
- 2015年
- 玛莎·纳斯鲍姆持有一种认知主义的同情观,她认为同情并不是非理性的(不包含任何认知或思想),相反,同情包含三个评价性判断,人们可以根据这些评价性判断对同情主体的情感状态进行评价、修正和引导。但仅仅说明同情并不是非理性的还不够,那些反对同情的思想家还可能主张同情是不合理的(所包含的认知或思想是错误的),康德和尼采就典型地持有这种观点,纳斯鲍姆对他们二人的批评主要是就"同情不合理"的论点而言的。在她看来,同情并非一概不合理,真实合理的同情会正确地展现人类生活中脆弱的一面,因为这种情感状态涉及对个体生活构成严重影响的苦难和不幸,而这些苦难和不幸的存在意味着有一些对我们的好生活具有重要意义的价值并不完全处于我们自身掌控之中。
- 左稀
- 关键词:尼采
- 论斯洛特对纳斯鲍姆自主观念的批评被引量:1
- 2022年
- 关怀是斯洛特与纳斯鲍姆伦理学讨论的重要议题,斯洛特认为自然关怀在道德上具有基础性地位,纳斯鲍姆则认为自然关怀并不总是值得信赖。两人的意见分歧实际源于他们在关怀的自主性问题上的不同立场。斯洛特相信,基于移情的关怀可以解决关怀关系双方的自主性问题。纳斯鲍姆认为,除非人们引入批判性反思,否则无法实现双方的自主性。针对纳斯鲍姆的观点,斯洛特提出三点反对意见,这些批评和反对并不成立,他的相关论述也存在一些疑点。尽管如此,从关系性自主理论的背景下看,斯洛特和纳斯鲍姆在关怀与自主关系问题上仍拥有诸多共识。他们之间最深刻的分歧实际在于,怎样恰当理解自主概念的自治维度。在斯洛特那里,自治是借助批判的自然情感反应回归真实自我的状态;在纳斯鲍姆这里,自治是通过理性反思程序达致合乎规范性标准的真实自我的状态。
- 左稀
- 关键词:关怀斯洛特
- 同情、认知与好的人类生活
- 左稀
- 纳斯鲍姆论伦理真理的客观性及其政治哲学涵义
- 2021年
- 纳斯鲍姆是治疗学进路的伦理学的倡导者,对日常信念的批判是治疗学的伦理学之道德实践内容,这种实践突出了伦理真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不同于外在主义的伦理真理观,纳斯鲍姆主张按照人类最深层次欲望和需求来定义伦理真理,并从亚里士多德美德理论中发现一种通往客观性的内在主义研究路径。受此启发,她提出一种内在本质主义的伦理真理观。作为一种有限的伦理真理,这种关于人类善的内在本质主义描述将在政治领域凸显自身价值和意义。
- 左稀
- 关键词:客观性政治哲学
- 普遍主义的女性主义何以可能——评玛莎·纳斯鲍姆《女性与人类发展》被引量:1
- 2021年
- 纳斯鲍姆的《女性与人类发展——能力进路的研究》是一部女性主义哲学著作,也是她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成熟版本的能力进路的著作。纳斯鲍姆认为,能力进路是一种特殊的普遍主义,它既能为女性主义讨论提供统一的基础,也能安置差异性思想。与功利主义进路和罗尔斯的实质性善的进路相比,能力进路呈现出明显的理论优势。在宗教和家庭这两个容易引发棘手的女性问题的领域,这种理论也具备良好的应用性。尽管存在一些值得反思的地方,但是它对女性和人类发展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 左稀
- 关键词:普遍主义女性主义
- 情感与政治慎思——评玛莎·纳斯鲍姆的情感论被引量:2
- 2017年
- 纳斯鲍姆不只是一般性地关心情感的本质构成,同时也希望表明情感在政治生活中的影响和作用。她新近出版的两部著作《政治情感:爱为何对于正义很重要》和《愤怒与宽恕:憎恨、慷慨、正义》无疑深化了我们对情感与政治之间关系的理解,但这两部作品都搁置或遗忘了一个更具根本性的问题——情感与政治慎思的关系。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散见于《善的脆弱性》中,其中纳斯鲍姆通过阐发一种亚里士多德式的实践慎思观,为情感在实践慎思中展现自身力量打开了空间。由于没有严格区分个人的和公共的慎思,她并未就政治慎思中的情感问题展开专门讨论。尽管关于《阿伽门农》的分析间接呈现出她对情感与政治慎思之关系的部分理解,但其理论价值明显逊色于马库斯等人所展开的政治心理学研究。纳斯鲍姆也曾在哲学—心理学层面对情感展开分析,并发展了一种认知主义的情感论。但由于过分关注情感的评价性判断,忽视意向性感受的地位,此种分析对于论证情感在慎思过程中的具体作用显得并不充分。
- 左稀
- 关键词:情感认知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