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良琼
- 作品数:9 被引量:63H指数:5
- 供职机构:鄂州市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血清PCT检测在下呼吸道感染诊治中的应用被引量:15
- 2016年
-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测定在下呼吸道感染鉴别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按临床症状、胸部X线检查、实验室检查(痰培养、血清学检测、抗原检测、分子生物学检测)等结果分为细菌感染组、病毒感染组、支原体和衣原体感染组,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50名作为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组PCT水平;再将细菌感染组按患者自愿原则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按照抗菌药物使用指南进行常规抗菌药物治疗,治疗组采用PCT水平监测其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比较2个组抗菌药物使用率及使用天数、患者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等。结果细菌感染组、支原体和衣原体感染组血清PCT水平显著高于病毒感染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细菌感染组与支原体和衣原体感染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感染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感染组、病毒感染组、支原体和衣原体感染组PCT检测阳性率分别为97.6%、17.1%、17.9%。治疗组、对照组抗菌药物平均使用率分别为45.75%和64.15%,抗菌药物使用天数分别为6.5±1.6和(10.1±2.2)d,患者住院天数分别为9.4±2.8和(12.8±4.5)d,患者住院费用分别为5 862.5±98.6和(7 420.5±115.4)元。以上4个指标2个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T检测可以辅助临床鉴别下呼吸道感染类型,监测PCT水平对下呼吸道细菌感染患者的抗菌药物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 段秀群尹良琼龚国富
- 关键词:降钙素原下呼吸道感染抗菌药物
- 血清外泌体中PSMA6、PSMA7的表达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分析
- 2019年
- 目的探讨血清外泌体中PSMA6、PSMA7的表达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12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为研究组、健康体检者120例为对照组;根据颈动脉中膜厚度将12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分为58例增厚组和62例斑块组。检测受试人员血清外泌体中PSMA6、PSMA7的表达量。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血清外泌体中PSMA6、PSMA7的表达水平与颈动脉中膜厚度的相关性。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的AUC分析血清外泌体中PSMA6、PSMA7检测在颈动脉粥样硬化中的诊断意义。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血清外泌体中PSMA6、PSMA7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健康体检者(P<0.05);增厚组受试人员血清外泌体中PSMA6、PSMA7的表达水平均低于斑块组受试人员(P<0.05)。血清外泌体中PSMA6、PSMA7的表达水平与颈动脉中膜厚度均存在正相关(P<0.05)。血清外泌体中PSMA6、PSMA7单项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和健康体检者的灵敏度为84%、85%,特异性分别为83%、87%。结论血清外泌体中PSMA6、PSMA7的表达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存在相关性,并且其检测可作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潜在标志。
- 周斌武黄菲张伟尹良琼郭艳春
- 关键词:颈动脉粥样硬化
- 婴幼儿抗HCV阳性可疑结果分析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研究实际工作中抗-HCVELISA试剂检测婴幼儿血清标本出现阳性可疑结果的情况,提出一种有效的避免措施。方法:对100例婴幼儿血清标本进行双试剂检测,比较当前选用的试剂盒。对初筛中的阳性可疑结果进行双孔双试剂复查和PCR确证实验,探讨PCR确证实验的必要性。同时检测婴幼儿标本的IgG和RF,初步探讨ELISA实验中存在的干扰。结果:试剂盒A和试剂盒B检测婴幼儿标本的阳性可疑率分别为12.0%、26.0%。抗-HCVELISA检测的阳性可疑标本在PCR确证的阳性标本中,阳性可疑率在试剂盒A和试剂盒B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PCR确证的阳性标本中,阳性可疑率在试剂盒A和试剂盒B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更多的阳性可疑标本确证为阴性。IgG、RF在婴幼儿阳性可疑标本和婴幼儿阴性对照标本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ELISA中婴幼儿标本的阳性可疑率较高,此类标本复查后还应进行确证实验,为临床提供准确的实验结果。
- 徐三兰程丰龚国富尹良琼
- 关键词:抗-HCV
- 降钙素原、胱抑素C联合检测对脓毒症患儿28天死亡率的预测价值研究被引量:14
- 2017年
-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胱抑素C(Cystatin C,Cys-C)联合检测对评估脓毒血症患儿的预后价值。方法收集鄂州市中心医院儿科收住确诊为脓毒症患儿68例,记录患者一般情况,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抽取静脉血,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检测所有患者血清中PCT及Cys-C的表达情况。随访28天,记录患儿生存情况。Pearson相关分析检验PCT,Cys-C与PCIS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CT,Cys-C以及其他危险因素与脓毒症患儿28天死亡率的相关性。ROC曲线分析比较PCT,Cys-C在脓毒症患儿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最后进一步用统计学方法分析PCT,Cys-C二者联合对脓毒症患儿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随访28天后,①68例脓毒症患儿中28例死亡,占整体人数的41.18%。②死亡组患儿血清PCT浓度为67.2±20.6 ng/ml,明显高于生存组44.5±13.0 ng/ml(t=-5.57,P<0.01);死亡组患儿血清Cys-C浓度为78.8±21.4 mg/ml,明显高于生存组64.2±16.9(t=-3.14,P<0.01)。③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外周血PCT和Cys-C表达与PCIS呈负相关(r=-0.578,-0.761,P均<0.05)。④多因素回归结果显示,PCT和Cys-C均为脓毒症患儿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⑤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PCT和Cys-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66(95%CI=0.749~0.93),0.87(95%CI=0.77~0.94)。PCT,Cys-C二者联合检测AUC值为0.89(95%CI=0.82~0.95),优于单一检测PCT及Cys-C(均P<0.05)。结论 PCT与Cys-C联合检测在评估脓毒症患儿死亡率时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 尹良琼余艾霞
- 关键词:脓毒血症降钙素原胱抑素C死亡率
- RORγt mRNA、NF-κB、IL-10的水平变化与老年肺炎患者严重程度的关系及诊断价值研究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研究RORγt mRNA、NF-κB、IL-10的水平变化与肺炎严重程度的关系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期间的180例老年肺炎患者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以同期180例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群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受试者的RORγt mRNA、NF-κB、IL10的水平以及患者不同疾病程度之间的差异,分析RORγt mRNA、NF-κB、IL-10水平与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比较单项检测和联合检测效能之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的RORγt mRNA、NF-κB、IL-10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中高风险组患者的RORγt mRNA、NF-κB、IL-10水平显著高于低风险组患者;患者的肺炎严重程度与RORγt mRNA、NF-κB、IL-10水平相关,联合诊断效能显著高于单独检测,通过ROC曲线分析,低风险患者的RORγt mRNA、NF-κB、IL-10临界值分别为1.20、0.99、7.02ng/L,中高风险患者的RORγt mRNA、NF-κB、IL-10临界值分别为1.34、2.31、8.14ng/L。结论随着肺炎患者炎性反应的不断提升,患者的RORγt mRNA、NF-κB、IL-10水平显著升高,通过对患者的ROC曲线分析,RORγt mRNA、NF-κB、IL-10的临界值可作为临床治疗以及诊断的参考。
- 周斌武黄菲张伟尹良琼郭艳春
- 关键词:白介素10肺炎
- 2007~2011年鄂州市气传致敏真菌调查及其与支气管哮喘的相关性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 探讨2007年5月~ 2011年4月鄂州市气传致敏真菌和支气管哮喘关系,以了解该地区支气管哮喘情况.方法 运用暴片调查法和暴皿调查法统计和记录鄂州市气传致敏真菌的种类及数量.选择该时期内鄂州市10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采用真菌变应原浸液作过敏原皮试发现有35例患者皮内试验阳性,将35例发作期患者和40例稳定期支气管哮喘患者行曲霉特异性IgE测定.结果 10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皮内实验组阳性35例,阳性率为35%,而在35例患者中IgE阳性有31例,检测符合率为88.58%,稳定期患者中阳性反应例数2例,阳性率为5%,两组阳性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鄂州市气传致敏真菌和支气管哮喘密切相关,主要致病菌为曲霉,是支气管哮喘的致敏原之一,需要注意环境卫生以减少气传致敏真菌的数量.
- 熊汉忠尹良琼付达东张福瑜霍淑萍王好艺陈开琦王志安
- 关键词:气传致敏真菌支气管哮喘
- 胆汁酸测定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早筛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7
- 2017年
- 目的探讨胆汁酸等肝生化指标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1—2015年本院妇产科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68例(ICP组),选取同期健康孕妇100例(对照组)。记录其不同孕期的胆汁酸(TBA)、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的检测值及瘙痒评分值,并进行比较。结果 ICP组TBA、ALT、AST、TBIL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升高;ICP组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TBA分为(16.48±4.66)μmol/L、(31.22±6.70)μmol/L、(42.06±12.49)μmol/L,均较对照组相应孕期[(6.04±1.58)μmol/L、(7.25±3.17)μmol/L、(8.13±4.28)μmol/L]升高;且TBA水平随妊娠孕周增加而逐渐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CP组胆汁酸在妊娠早、中、晚期的阳性率分别为66.6%、90.5%、100.0%,均高于同孕期的ALT、AST、TBIL。结论胆汁酸是辅助诊断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最早期、最灵敏、最特异的指标,能辅助临床早期诊断ICP。
- 段秀群尹良琼
- 关键词:胆汁酸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妊娠期早期干预
- Wells评分联合D-二聚体检测在深静脉血栓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11
- 2016年
- 目的探讨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临床概率模型Wells评分联合D-二聚体(DD)测定在筛查DVT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27例疑似DVT患者进行Wells评分,得出预测概率得分,同时测定其治疗前DD水平,最后根据彩色多普勒超声及多层螺旋CT静脉造影术明确诊断。结果 Wells评分筛查DVT的阳性率为30.7%,DD筛查DVT的阳性率为36.2%,两者联合筛查DVT的阳性率为47.2%,联合筛查的阳性率明显高于Wells评分和DD单项筛查(P<0.05)。DD筛查的性能优于Wells评分(P<0.05)。结论 Wells评分联合DD检测可辅助早期筛查DVT,降低DVT漏诊率,并有效排除DVT。
- 段秀群尹良琼龚国富
- 关键词:D-二聚体WELLS评分深静脉血栓
- 叶酸、维生素B12、铁蛋白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11
- 2018年
- 目的探讨妊娠妇女血清叶酸、维生素B12、铁蛋白水平与妊娠期并发症的关系,以指导临床干预。方法选取来本院产检的孕妇552例,分成两组,在医生指导下干预性治疗270例为干预组,未经干预282例为未干预组。两组均在早、中、晚期监测叶酸、维生素B12、铁蛋白和血常规。结果两组妊娠早期贫血3项结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妊娠中、晚期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贫血发生率和妊娠高血压发生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孕早期与孕中期的叶酸、维生素B12、铁蛋白检测结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未干预组孕早期和孕中期贫血3项结果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孕妇在妊娠期间应监测叶酸、维生素B12、铁蛋白,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干预性治疗,对孕妇保健及优生有重要意义。
- 段秀群尹良琼龚国富
- 关键词:叶酸维生素B12铁蛋白妊娠期并发症干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