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尤万春

作品数:17 被引量:62H指数:6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10篇动脉瘤
  • 7篇手术
  • 7篇颅内
  • 6篇动脉
  • 5篇入路
  • 4篇外科
  • 4篇颅内动脉
  • 4篇颅内动脉瘤
  • 4篇夹闭
  • 3篇血管
  • 3篇破裂动脉瘤
  • 3篇未破裂
  • 3篇显微手术
  • 3篇显微外科
  • 3篇脑膜
  • 3篇脑膜瘤
  • 2篇预后
  • 2篇诊疗
  • 2篇切除
  • 2篇人工智能

机构

  • 17篇苏州大学
  • 1篇南通市第一人...
  • 1篇苏州大学附属...
  • 1篇太仓市中医医...
  • 1篇太仓市第一人...

作者

  • 17篇尤万春
  • 16篇王中
  • 8篇朱昀
  • 6篇陈罡
  • 5篇马超
  • 5篇孙晓欧
  • 2篇孙青
  • 2篇王伟
  • 2篇张杰
  • 1篇陆挺
  • 1篇吴瑜
  • 1篇周鹏
  • 1篇高薇
  • 1篇朱巍巍
  • 1篇邵忠
  • 1篇李金泉
  • 1篇虞昊
  • 1篇蔡湛
  • 1篇方琪
  • 1篇虞正权

传媒

  • 4篇临床神经外科...
  • 3篇中国临床神经...
  • 2篇中华神经外科...
  • 2篇中国脑血管病...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国微侵袭神...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江苏省第十八...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4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4
  • 1篇2013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岩斜区脑膜瘤手术入路的选择及预后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探讨岩斜区脑膜瘤不同手术入路的选择,以及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岩斜区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采用不同手术入路患者的肿瘤切除程度、术后并发症及术后肿瘤复发/进展情况。用Karnofsky功能状态(KPS)评分评价患者的预后,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本组患者中采用翼点入路者5例、颞下经天幕入路10例、Kawase入路10例、乙状窦后入路22例、联合入路4例。术后随访中位时间30个月。肿瘤与脑干粘连、术前MRI T_(2)WI显示瘤周水肿及入院KPS评分≤80分对患者的预后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0.005);不同手术入路及肿瘤切除程度对患者的预后影响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岩斜区脑膜瘤手术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有利于最大程度切除肿瘤并减少术后并发症。肿瘤与脑干粘连及瘤周水肿提示患者的预后不良。
王紫兰陈周青顾枫杨兴宇葛祎马超尤万春蔡湛朱昀王中
关键词:岩斜区脑膜瘤手术入路并发症
一种双层显微镜套
一种双层显微镜套,属于医疗用具。现有的显微镜的一次性镜套的构造导致包套显微镜的方法存在操作耗时耗力且容易给术者造成污染的问题。一种双层显微镜套,其组成包括:内层显微镜套和外层显微镜套,外层显微镜套包附于内层显微镜套的外部...
张杰蒋冠男尤万春陈罡王中
膜髓帆入路在四脑室肿瘤切除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膜髓帆入路在四脑室肿瘤切除中的安全性。方法分析我院2012年7月至2017年7月经膜髓帆入路切除四脑室肿瘤的30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其中25例患者肿瘤全切除,5例次全切除。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格拉斯哥治疗结果分级(GOS) 5分]24例;轻残(GOS 4分)4例,术后有面部麻木、口角歪斜症状;重残(GOS 3分)1例,术后发生一侧肢体偏瘫;死亡(GOS 1分)1例。所有幸存患者均无术后缄默改变,术后随访时间2~40个月不等,磁共振(MR)复查结果均未见明显复发。术后病理证实:室管膜瘤12例,蛛网膜囊肿2例,星形细胞瘤5例,髓母细胞瘤2例,脉络丛乳头状瘤2例,转移性癌2例,中枢神经细胞瘤2例,血管母细胞瘤2例,海绵状血管瘤1例。结论四脑室肿瘤手术难度极大,膜髓帆入路可充分暴露四脑室肿瘤,避免切开小脑蚓部,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
尤万春王中
关键词:四脑室肿瘤肿瘤全切除安全性
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接受开颅夹闭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预后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1
2022年
目的探讨开颅夹闭和血管内介入治疗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预后疗效及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66例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开颅夹闭治疗组105例,血管内介入治疗组161例。统计两组的一般资料、预后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分析患者个人史、动脉瘤特征、术后并发症与预后的关系。结果开颅夹闭和血管内介入治疗未破裂颅内动脉瘤均预后良好(均P>0.05),开颅夹闭术后脑出血、脑血管痉挛、脑积水、颅内感染、肺部感染发生率更高(均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脑出血、脑血管痉挛、肺部感染是开颅夹闭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后循环动脉瘤、脑梗死及肺部感染是血管内介入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年龄与两种治疗方式的预后相关性较小(P>0.05)。结论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接受开颅夹闭和血管内介入治疗均预后良好,开颅夹闭术后脑出血、脑血管痉挛、脑积水、颅内感染、肺部感染发生率高于血管内介入,但两种治疗方式均预后良好。脑出血、脑血管痉挛、肺部感染与开颅夹闭治疗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后循环动脉瘤、脑梗塞、肺部感染与血管内介入治疗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年龄不应作为开颅夹闭的相对禁忌症。
程魏张杰宋照明朱云扬杨兴宇孟嘉皓严泽亚尤万春王中
关键词:未破裂颅内动脉瘤开颅夹闭血管内介入预后
缺血性脑卒中规范化诊疗体系的建立及相关脑保护关键靶点研究
陈罡方琪王伟尤万春郝峻巍程坚金新春李海英王中虞正权朱珏华
卒中是中国人群第一位的致死和致残病因,是影响国计民生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因此,建立缺血性脑卒中规范化诊疗体系,探索脑卒中神经保护的关键靶点并加以转化,对优化卒中诊治、减轻卒中负担具有重要意义。鉴此,项目组在国家级和省部级...
关键词: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疾病诊断静脉溶栓治疗
颅内破裂动脉瘤开颅夹闭术后继发低钠血症的影响因素及治疗分析
2023年
目的探讨颅内破裂动脉瘤开颅夹闭术后继发低钠血症的危险因素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开颅夹闭术治疗的102例颅内破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术后1周内血钠连续两次低于135 mmol/L诊断为低钠血症,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低钠血症的危险因素;根据病人低钠血症原因[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综合征(SIADH)和脑盐耗综合征(CSWS)]给予针对性治疗。结果102例中,40例术后出现低钠血症,发生率为39.2%;其中轻度19例,中度15例,重度6例;SI⁃ADH有23例,CSWS有17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动脉瘤位于大脑前动脉及前交通动脉(OR=2.564;95%CI 1.035~6.349;P=0.042)、术前Hunt-Hess分级Ⅲ~Ⅳ级(OR=3.223;95%CI 1.306~7.953;P=0.011)、合并脑积水(OR=3.135;95%CI 1.097~8.963;P=0.033)是继发低钠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出院前恢复正常血钠水平;术后随访3~6个月,6例因低钠血症出现头痛、恶心等,予口服或静脉补钠治疗,恢复正常。结论颅内破裂动脉瘤开颅夹闭术后易发生低钠血症,尤其是动脉瘤位于前交通动脉或大脑前动脉、高Hunt-Hess分级、合并脑积水的病人,更加要注意观察监测电解质水平,及时纠正,以改善病人的预后。
戴锟朱昀孙晓欧尤万春马超王伟季骋远王中
关键词:颅内破裂动脉瘤开颅夹闭术低钠血症
眶上外侧入路动脉瘤夹闭术中终板造瘘的临床分析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探讨眶上外侧入路动脉瘤夹闭术中应用终板造瘘的方法和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48例经眶上外侧入路动脉瘤夹闭术治疗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36例行动脉瘤夹闭术加术中终板造瘘(夹闭造瘘组),112例行单纯动脉瘤夹闭术(单纯夹闭组)。统计分析术中造瘘的影响因素以及终板造瘘对脑积水的影响。结果两组在术前颈项强直与否、Fisher分级、脑室血肿程度及术前脑积水等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合并5例急性脑积水,均行术中终板造瘘,术后明显缓解。46例合并脑室出血病人,夹闭造瘘组相对单纯夹闭组术后慢性脑积水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19);未合并脑室出血病人,两组术后慢性脑积水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683)。结论眶上外侧入路夹闭动脉瘤术中终板造瘘对缓解术中脑室内压及术后脑积水有积极的作用。
陈周青路正扬张楷尤万春朱昀孙晓欧王中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入路颅内压脑积水
显微手术切除大型嗅沟脑膜瘤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切除大型嗅沟脑膜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22年5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采用手术切除的大型嗅沟脑膜瘤(最大直径≥3 mm)患者的临床资料, 共38例。其中采用单侧经额下入路22例、经翼点入路13例、经眶上外侧入路3例。观察术后的疗效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38例患者中, Simpson Ⅰ级切除10例(26.3%)、Ⅱ级切除27例(71.1%)、Ⅲ级切除1例(2.6%);9例术中结扎上矢状窦。共10例(26.3%)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其中术后6例(15.8%)脑水肿加重, 2例为术中结扎上矢状窦者(1例行去骨瓣减压术);4例发生脑血肿, 1例行二次手术清除血肿, 3例保守治疗后血肿吸收;发生颅内感染1例、脑脊液鼻漏1例, 术后嗅觉损伤加重2例、新发嗅觉损伤5例, 新发视力损伤2例、精神症状4例。38例患者术后中位随访时间为31个月(2~84个月)。术前、术后出现的嗅觉损伤症状均未好转;部分患者视力和视野, 以及精神症状改善。末次随访肿瘤均无复发, 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80分32例, 50~80分4例, <50分2例。结论显微手术切除嗅沟脑膜瘤肿瘤全切除率高, 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术中结扎上矢状窦引发严重脑水肿的风险高。
王紫兰仇尤佳荣孝慈顾枫陈周青马超尤万春周鹏朱昀王中
关键词:脑膜瘤显微外科手术
实验室衰弱指数对脑未破裂动脉瘤患者手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2024年
目的 探究实验室衰弱指数(FI-Lab)对未破裂动脉瘤手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对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9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125例未破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实验室衰弱指数将患者分为衰弱组(n=29)和非衰弱组(n=96),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再将患者按照是否出现术后并发症,分为有并发症组(n=28)和无并发症组(n=97),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衰弱、动脉瘤部位、糖尿病、高血压病、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进行统计分析,探究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 125例未破裂动脉瘤患者中有28例出现术后并发症,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P=0.029)、衰弱(P=0.001)、糖尿病(P=0.046)、高血压病(P=0.044)、手术时长(P=0.040)是影响术后并发症的重要因素,而性别、动脉瘤部位、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没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衰弱(FI-Lab≥0.3)是未破裂动脉瘤手术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21,OR=3.881)。结论 衰弱(FI-Lab≥0.3)可能是脑动脉瘤手术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FI-Lab对预测未破裂动脉瘤手术患者预后有一定的价值。
戴锟张居易张健尤万春王中
关键词:未破裂动脉瘤
脑底异常血管网病合并颅内动脉瘤的外科治疗分析
2023年
目的探讨脑底异常血管网病合并颅内动脉瘤的外科治疗方式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8例脑底异常血管网病合并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资料。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结果10例非血流相关性破裂动脉瘤中,5例行动脉瘤夹闭+颞肌贴敷术,4例行动脉瘤栓塞术,1例行动脉瘤栓塞+二期单侧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STA-MCA)分流术;3例烟雾血管破裂出血中,1例行血肿清除+脑室外引流术,1例保守治疗,1例行STA-MCA分流术;5例未出血病人中,1例行STA-MCA分流+动脉瘤夹闭术,2例行STA-MCA分流术,2例行动脉瘤栓塞+STA-MCA分流术。围手术期死亡1例;存活17位出院后随访1~5年,1例保守治疗2年因再出血死亡;1例发生颅内再出血。16例存活病人末次随访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分10例,1分3例,2分2例,4分1例(再出血病人)。结论脑底异常血管网病合并颅内动脉瘤的病人,可以根据是否有出血症状及所合并的是否为血流相关性动脉瘤,采取相应的手术方式。存在血流相关性动脉瘤,但没有颅内出血的病人,可以行单纯STA-MCA分流术,而不需要处理动脉瘤。存在非血流相关性动脉瘤的病人,则首选介入治疗动脉瘤,二期行STA-MCA分流术,亦可以选择同期行动脉瘤夹闭+STA-MCA分流术;对急诊出血病人,可以选择介入栓塞动脉瘤+二期STAMCA分流术或同期行动脉瘤夹闭+颞肌贴敷术。
徐建国朱巍巍李吻尤万春孙晓欧陈罡王中
关键词:脑底异常血管网病烟雾病颅内动脉瘤外科治疗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