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宿桂艳

作品数:19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广西科技师范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学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语言文字
  • 5篇文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艺术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7篇印度之行
  • 7篇英语
  • 7篇《印度之行》
  • 5篇小说
  • 5篇福斯特
  • 4篇教学
  • 3篇英语教学
  • 2篇电影
  • 2篇叙事
  • 2篇意蕴
  • 2篇英语课
  • 2篇英语学习
  • 2篇综合英语
  • 2篇文化
  • 2篇福斯特小说
  • 2篇E.M.福斯...
  • 1篇大学英语
  • 1篇大学英语教学
  • 1篇电影文本
  • 1篇信心

机构

  • 16篇广西科技师范...

作者

  • 16篇宿桂艳
  • 1篇秦彩凤

传媒

  • 3篇科技信息
  • 2篇电影文学
  • 2篇柳州师专学报
  • 2篇科教文汇
  • 1篇昌吉学院学报
  • 1篇广西教育
  • 1篇常州工学院学...
  • 1篇河北北方学院...
  • 1篇牡丹江教育学...
  • 1篇唐山文学
  • 1篇桂林航天工业...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4
  • 7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合作学习在高职高专综合英语课堂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4年
分析合作学习的国内外研究现状,针对合作学习在高职高专综合英语课堂中的应用现状,提出合作学习在高职高专综合英语课堂中应用的四种具体的方法。
宿桂艳
关键词:高职高专综合英语
基于SPOC的混合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构建及优势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SPOC是优质慕课资源与面对面教学的优点相结合的产物,是以翻转课堂教学为基础来变革教学结构,进而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对慕课的完善与超越。该研究试图立足大学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探讨基于SPOC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从而提升SPOC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效果。
宿桂艳
关键词:教学模式大学英语
论电影文本《印度之行》的审美抵抗意象
2013年
E.M.福斯特的小说《印度之行》是一部优秀的电影文本,英国著名导演大卫·里恩执导电影《印度之行》就是根据福斯特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印度之行》是一部具有浓烈抵抗性的审美意象的电影文本,作为一名英国著名作家,福斯特以"东方人"的叙事立场揭露了英国殖民者在印度的殖民统治;无论是文本整体结构所呈现出来的审美意象,还是从文本描绘的人文景观所显现出来的审美意象,都呈现出强烈的审美抵抗性。
宿桂艳
关键词:福斯特《印度之行》叙事立场审美意象
论福斯特小说的人文关怀意识
2014年
英国著名作家E.M.福斯特的小说具有浓烈的人文关怀意识。其人文关怀意识主要体现在对同性恋者的深切关怀、对人类社会"联结"内涵的多维度思考、强烈的生态批评意识等三个方面。对福斯特小说中蕴涵的人文关怀意识进行分析和论述,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小说的内在意蕴。
宿桂艳
关键词:E.M.福斯特小说人文关怀意识
英美文学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及应用途径
2019年
大学英语作为高等教育阶段的基础性必修课程,对学生在英语知识的掌握和能力训练等方面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英美文学作品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辅助材料,对学生培养英语语感,提升英语学习兴趣和文学素养具有积极作用。本文以此为研究的出发点,分析英美文学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并对实际应用提出了一些建议。在高等教育阶段,英语学习仍然是我国大学生的主要必修课程之一,对于学生的语言能力培养和专业深造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宿桂艳
关键词:英美文学作品英语学习英美文学高校英语教学
福斯特小说《印度之行》研究述评
2013年
《印度之行》是E.M.福斯特小说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它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蕴。从小说的主题意蕴研究、艺术特征研究、人物形象研究三个方面,文章对国内现有的成果进行梳理和述评,以期进一步推进对小说的深入研究。
宿桂艳
关键词:《印度之行》艺术特征
论《印度之行》中马拉巴山洞的文化意蕴
2013年
E·M·福斯特小说的巨大张力主要表现在他所描绘的事物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意蕴,表现了"难以捉摸的不确定性"。《印度之行》中的马拉巴山洞就集中体现了这种"难以捉摸的不确定性"。马拉巴山洞作为最具象征意味的文化表征,承载着丰富的审美意象和文化内涵,它既是福斯特内心深处的母性情结的体现,又是福斯特凸显印度文化神秘性的文化表征,同时还是象征殖民与被殖民之间"联结"最终失败之文化隐喻。
宿桂艳
关键词:《印度之行》文化表征
论E.M.福斯特小说中的母性情结——以《印度之行》为例
2013年
E.M.福斯特的小说富有一种浓郁的母性情结,小说《印度之行》中所孕育的母性情结主要源于福斯特现实母爱的影响及其对女性之爱的追求和渴望。福斯特在《印度之行》中所营构的阿巴拉山洞意象是其母性崇拜的文化表征,圣母形象穆尔夫人的建构则是其表现神性之母爱的审美意象。
宿桂艳
关键词:E.M.福斯特《印度之行》
论电影《印度之行》叙事结构的审美图式被引量:1
2013年
英国著名电影《印度之行》的叙事结构体现了导演大卫·里恩独特的电影叙事策略和审美意识。从电影《印度之行》的整个叙事结构来看,电影主要围绕清真寺、阿巴拉山洞、神殿三个地理空间来展开叙事,这三个电影叙事空间所呈现出来的审美意象不仅具有一定的内在逻辑关系,而且形成一个完整的审美图式。清真寺是电影审美修复意象的表现,阿巴拉山洞是电影审美抵抗的凸显,神殿祭祀爱神黑天仪式则是电影审美救赎的文化表征。
宿桂艳
关键词:《印度之行》叙事结构
基于微课程的基础英语课程混合式学习方式探究被引量:3
2018年
混合式学习能够充分发挥面授与在线两种学习方式的内在优势,借助微课程,可以使学生在开展混合式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通过反复体悟、深入研究,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要发挥微课程方面的技术优势,为学生构建相应的学习环境,使得学生的知识系统能够建立并完善,达到知识迁移的效果。
宿桂艳秦彩凤
关键词:基础英语课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