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迪
- 作品数:12 被引量:70H指数:5
- 供职机构: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教育厅重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结合钝性分离送鞘技术在PICC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5
- 2021年
- 目的:探究在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中,采用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结合钝性分离送鞘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共300例研究对象,均为2018年12月-2019年11月本院住院治疗需植入PICC的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150例采用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结合钝性分离送鞘技术为试验组,另150例采用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结合手术刀扩皮送鞘法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一次性送鞘成功率、置管换药情况与压迫止血例数。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一次性送鞘成功率分别为93.33%、91.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24,P>0.05)。在置管后局部渗液发生率上,试验组(1.33%)明显低于对照组(8.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91,P<0.05)。在24、72 h换药率及48 h压迫止血率上,试验组(7.33%、1.33%、2.67%)明显低于对照组(28.67%、12.00%、18.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6.32、235.714、205.618,P<0.05)。48 h渗血纱布层数上,试验组(4.37±1.31)层明显少于对照组的(6.87±1.42)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848,P<0.05)。结论:在PICC置管中,采用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结合钝性分离送鞘技术的效果好,有利于改善置管后局部渗血情况,减少换药次数,降低局部渗液率,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
- 徐鑫星白茹宋迪史婷婷
- 关键词:PICC置管超声引导改良塞丁格技术
- 2种PICC穿刺法致机械性静脉炎的对比分析被引量:18
- 2014年
- 目的比较B超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PICC置管和盲穿PICC置管后致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情况。方法将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内科100例行深静脉给药化疗的肿瘤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0例采用B超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PICC置管,对照组50例采用盲穿PICC置管。观察2组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是8%(4/50),对照组患者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是36%(18/5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B超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进行PICC穿刺置管能显著降低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 杨静宋迪徐令婕
- 关键词:PICCB超机械性静脉炎
- 导管漂移技术在预防PICC置管中颈内静脉异位的应用与研究
- 2020年
- 目的:探讨导管漂移技术在预防PICC置管过程中颈内静脉异位的临床实践价值。方法:将拟行PICC置管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9例和实验组51例,对照组予以常规置管,即送管过程中适时的指导患者转头压肩,特殊患者请助手按压颈部以阻断颈部静脉后继续将导管送至测量长度;实验组采用导管漂移技术置管,即当导管送至锁骨中点前开始撤退约4cm导丝后继续将导管送至测量长度,置管过程无需转头压肩或压迫颈部以阻断颈部静脉;观察比较两组患者PICC置管过程中导管颈内静脉异位情况及置管过程舒适度。结果:对照组发生导管异位7例,均为颈内静脉异位,实验组发生导管异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置管舒适度比较结果显示“护士置管时,我需要保持下颌紧贴锁骨的动作很长,觉得不舒服”这个条目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ICC置管过程中采取导管漂移技术能安全、有效地预防导管异位且置管过程患者舒适度高,具有较大的临床推广价值。
- 崔苗郑海燕王万霞刘春芳宋迪郭燕
- 关键词:漂移
- 两种化疗泵用于5-氟尿嘧啶泵入的效果比较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比较肿瘤患者使用全自动注药泵(以下简称电子泵)与便携式弹力泵(以下简称弹力泵)用于5-氟尿嘧啶(5-Fu)泵入的效果。方法选择行FOLFOX方案的肿瘤患者82例,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38例,观察组使用电子泵,对照组使用弹力泵,在泵注的准确性、堵管率上进行比较。结果准确性:观察组93.2%,对照组73.7%,χ2=5.8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堵管率:观察组4.5%,对照组21.1%,χ2=5.1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全自动注药泵与便携式弹力泵比较,准确性高,堵管率低,提高安全性,在临床中值得推广。
- 杨贵丽郑海燕宋迪
- 关键词:化疗泵5-氟尿嘧啶
- 肿瘤内科护士工作压力及其相关因素调查分析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调查了解肿瘤内科护士工作压力和影响因素,探讨减轻肿瘤内科护士压力的应对措施。方法使用护士压力源量表,采用现场问卷调查的方式,于2014年9—10月对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内科4个病区65名肿瘤内科护士进行调查,分析导致肿瘤内科护士产生工作压力的相关因素。结果肿瘤内科护士压力评分排序依次为:在工作负荷方面,工作量及时间分配问题是引起肿瘤内科护士工作压力的首要因素;在专科护理因素方面,肿瘤专科护理问题是护士压力的重要因素;在患者护理方面,肿瘤患者的易变、突变的情绪是影响护士压力源的因素之一;在工作环境和人际关系方面,肿瘤内科特殊的工作环境,进一步加剧了护士的心理压力,加之肿瘤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复杂多样的心理反应使得肿瘤患者与护士的冲突更易发生,其中年龄、职称和文化程度对工作压力有影响(P<0.05)。结论通过统筹人员配置,合理制定轮班制度,积极改善护士的相关待遇;提升专业技能,提高综合素质,树立良好的护士职业形象;积极改善护士工作环境,严格执行抗肿瘤药物的操作流程;加强自我调试,注重培养自身健康的心理状态;营造良好人际关系,增加相互沟通交流,有效减轻护士压力。
- 张永玉宋迪张希苗
- 关键词:肿瘤内科护士
- 预防刺激性化疗药物致静脉炎和外渗3种方法效果的比较被引量:19
- 2008年
- 目的探讨不同穿刺方法在部分刺激性化疗药物导致静脉炎和外渗的预防效果。方法将630例次住院化疗患者分3组,A组:使用头皮钢针穿刺外周静脉218例次。B组:使用静脉留置针212例次。C组:使用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200例次。结果①静脉炎:A组发生率29.36%(64/218),B组16.51%(35/212),C组5.50%(11/200),P<0.01。②外渗:A组发生率8.72%(19/218),B组2.36%(5/212),C组1%(2/200),P<0.01。结论PICC可以有效地预防静脉炎和外渗,应作为刺激性化疗药物的首选穿刺方法。不宜使用PICC的患者,可以用静脉留置针。
- 郑海燕宋迪郑学青祝梅
-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PICC化疗
- 腔内心电图辅助PICC导管尖端实时定位技术在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9
- 2021年
- 目的研究腔内心电图辅助PICC导管尖端实时定位技术在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科2017年6月—2018年6月120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PICC操作方法进行置管,观察组采取腔内心电图辅助PICC导管尖端实时定位技术置管,比较两组患者导管一次性尖端到位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PICC置管一次性尖端到位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置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腔内心电图辅助PICC导管尖端实时定位技术可提高PICC置管的一次性到位率,减少置管并发症发生,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杨晨朱超宋迪
- 关键词:PICC导管恶性肿瘤
- 综合医院开展临终关怀护理的影响因素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分析影响开展临终关怀护理服务的相关因素,并分析其权重,为安徽省蚌埠市综合医院开展临终关怀服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蚌埠市3所综合医院医护人员进行面对面访谈,建立理论模型,利用统计学软件,运用信度、效度、相关和多元回归等手段,提炼出影响开展临终关怀的影响因子,并对其进行排序。结果:专业人才、医疗资源、现代生命观、现代伦理观4个因素与临终关怀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标准回归系数分别为0.456、0.244、0.125和0.075。结论:发现有4个影响因素与开展临终关怀认可度呈正相关关系,按权重排序依次是专业人才、医疗资源、现代生命观、现代伦理观。
- 徐令婕郑海燕宋迪
- 关键词:临终关怀影响因素护理
- 护理干预用于便携式弹性输液泵的效果分析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措施在一次性便携式弹性输液泵应用中的临床效果。方法:观察组30例,每天注药,每3 h观察测量,记录泵柱的长度,计算剩余药量,酌情采取护理措施;对照组30例一次性注入所需药物,给予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泵注完成的准确性及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在泵注时间准确性以及用药所致静脉炎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1和P<0.05)。结论: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使药物能安全、匀速、准确地进入体内,减少了用药后的不良反应,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宋迪杨贵丽
- 关键词:护理干预
- 肺癌PICC置管患者情绪与并发症的相关性及其干预措施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探讨肺癌PICC置管患者情绪与并发症的相关性及其干预措施。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80例肺癌PICC置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综合性护理措施干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干预,在治疗前后采取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Barthel指数(BI),对患者情绪及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评估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依从性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前肺癌PICC置管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Barthel指数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评分均改善,且观察组相比对照组患者改善更明显(P<0.05);观察组肺癌PICC置管患者干预后依从率为87.50%,高于对照组依从率60.00%(χ~2=7.811,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7.50%,低于对照组45.00%(χ~2=7.061,P<0.05)。结论:应用综合性护理措施干预对肺癌PICC置管患者影响明显,加速患者心理及躯体康复的效果,增加患者治疗依从性,从而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 杨静郑海燕宋迪
- 关键词:肺癌PICC置管情绪并发症干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