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宋可新

作品数:46 被引量:161H指数:7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矿业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3篇医药卫生
  • 1篇矿业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0篇皮瓣
  • 10篇瘢痕
  • 6篇乳房
  • 6篇手术
  • 6篇瘢痕疙瘩
  • 6篇创面
  • 5篇切除
  • 5篇腹壁
  • 4篇整形术
  • 4篇细胞
  • 4篇穿支
  • 3篇阴道
  • 3篇阴道再造
  • 3篇支皮瓣
  • 3篇术后
  • 3篇皮瓣移植
  • 3篇切除后
  • 3篇痤疮
  • 3篇外科
  • 3篇面部

机构

  • 44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南大学湘雅...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香港中文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北京协和医学...
  • 1篇山东医学高等...

作者

  • 45篇宋可新
  • 20篇乔群
  • 18篇刘志飞
  • 17篇赵茹
  • 16篇王晓军
  • 13篇王友彬
  • 12篇白明
  • 11篇曾昂
  • 8篇黄渭清
  • 7篇龙笑
  • 6篇王智
  • 6篇朱琳
  • 5篇戚征
  • 4篇张海林
  • 4篇张明子
  • 4篇王先成
  • 4篇孙宝东
  • 4篇闫迎军
  • 4篇王阳
  • 3篇赵玉明

传媒

  • 7篇中华整形外科...
  • 7篇中国美容整形...
  • 4篇中国美容医学
  • 4篇中华医学美学...
  • 3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中华妇产科杂...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中国现代手术...
  • 1篇感染、炎症、...
  • 1篇整形再造外科...
  • 1篇中华损伤与修...
  • 1篇中国科学:生...
  • 1篇第三届全国激...
  • 1篇中华医学会整...
  • 1篇2014中华...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19
  • 3篇2017
  • 5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8
  • 4篇2007
  • 5篇2006
  • 4篇2005
  • 1篇2004
4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两次延迟在扩张皮瓣转移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5
2005年
目的 介绍一种在扩张皮瓣转移过程中增加扩张皮瓣成活面积的两次延迟法。方法在扩张器注水充分后 ,分两次行延迟术。首先据情在扩张皮瓣设计两条平行切口线 ,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达扩张器包膜表面 ,原位缝合。术后 10~ 14d行第 2次延迟术 ,在扩张皮瓣远端设计弧形切口 ,与第 1次延迟术切口相连。切开达扩张器包膜表面 ,缝合切口。第 2次延迟术后 10~ 14d切取扩张皮瓣转移修复创面。结果 自 2 0 0 0年 8月至 2 0 0 2年 8月 ,应用本法为 16例长宽比值过大 (扩张皮瓣最大面积为 36cm× 9cm ,长宽比例为 4∶1)或旋转转移角度过大的扩张皮瓣行两次延迟术 ,术后皮瓣未见血运障碍 ,10 0 %成活。结论 两次延迟在扩张皮瓣转移中能保障皮瓣的血运 ,并明显提高了扩张皮瓣成活的面积。
吴意光乔群刘志飞李森恺李养群柳成赵茹宋可新闫迎军孙宝东
应用预扩张胸廓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41例胸部大面积瘢痕疙瘩手术创面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应用预扩张胸廓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胸部大面积瘢痕疙瘩手术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7年1月至2021年9月北京协和医院应用预扩张胸廓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胸部大面积瘢痕疙瘩手术创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治疗分为2个阶段:第1阶段,将皮肤软组织扩张器置入胸部胸廓内动脉穿支供血区正常皮肤深层,扩张器每周注水;第2阶段,扩张量达到预期扩张目标后取出扩张器,同时切除瘢痕疙瘩,并以相应的胸廓内动脉穿支血管为蒂形成预扩张胸廓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切除后创面。术后围手术期进行辅助放疗和高压氧治疗。术后随访治疗效果,分析术后并发症,记录复发率和患者满意率。结果共纳入41例患者,男20例,女21例,年龄24~64岁,平均32.1岁。平均患病时间11.9年;瘢痕疙瘩大小平均约9 cm×8 cm;置入扩张器数量1~4枚,容量80~600 ml,平均300 ml;平均注水时间约3个月。术中切取扩张穿支皮瓣大小平均约9 cm×8 cm。术后随访4~19个月,平均8.6个月,2例(4.9%)合并小面积皮瓣远端皮肤坏死;5例(12.2%)出现部分切口瘢痕增生,随访期内无完全复发病例出现。36例(87.8%)患者认为手术效果满意,5例(12.2%)患者认为手术效果可以接受。结论预扩张胸廓内动脉穿支皮瓣是治疗胸部大面积瘢痕疙瘩手术创面的有效方法,可为创面修复提供足够的皮肤组织量,其血液供应稳定,效果满意。
戚征孟湉宋可新冯程梁铮韵李文博张福泉孔令燕丁宁王友彬
关键词:瘢痕疙瘩胸部
面部痤疮瘢痕治疗策略的初步探讨
刘志飞王金曾昂朱琳宋可新张文超
聚丙烯网片的组织学研究及临床应用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探索聚丙烯网片(以下简称网片)在人体内的组织学反应,确定其在乳房悬吊及腹壁修复中的作用。方法在光学显微镜及扫描电镜下,观察6例乳房上提术后取出的网片及周围组织的组织学反应。2000年6月~2006年5月,应用于乳房悬吊和下腹壁缺损修复的患者117例。结果光镜下网片周围及网眼中充满大量的纤维结缔组织,其中有散在的成纤维细胞,网眼内偶见血管穿过;扫描电镜观察,网片周围组织将网丝紧密包裹没有空隙。临床应用117例,其中乳房悬吊90例,并发症14例,腹壁缺损修复27例,并发症1例。结论①网片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②网眼内有纤维结缔组织长入,网片和周围组织形成“钢筋水泥”结构,具有很强的抗张力。③网片用于乳房悬吊和腹壁缺损的修复安全、可靠。
赵茹乔群宋可新
关键词:网片腹壁缺损扫描电镜观察缺损修复组织相容性下腹壁
瘢痕疙瘩的综合治疗
目的 探讨人体各部位瘢痕疙瘩的治疗方法。方法?自2003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各类瘢痕疙瘩1300余例,耳部瘢痕疙瘩600余例,肩背部瘢痕疙瘩200余例,胸部瘢痕疙瘩300余例,会阴部瘢痕疙瘩100余例,四肢瘢痕疙...
宋可新
臀部感染创面局部皮瓣手术治疗策略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臀部为褥疮等难治性创面的好发区域,且常合并感染,为临床治疗的难点。本文旨在探讨应用臀部局部肌皮瓣及穿支皮瓣治疗该位置难治性创面的指征及适应证。方法:针对不同位置、不同深度的臀部创面,根据各类皮瓣及肌皮瓣的血管蒂位置与长度,制定临床治疗流程图,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结果:北京协和医院整形外科臀部创面患者15名,应用不同的局部带蒂皮瓣进行手术治疗。随访6~12个月(平均8.7个月),其中1例患者出现皮瓣远端坏死(6.67%),其余患者皮瓣全部成活。结论:臀部为良好的皮瓣供区,可以根据创面特点选择不同位置、不同类型的局部皮瓣,解决大部分难治性创面覆盖的问题。
龙笑白明赵茹乔群王晓军宋可新俞楠泽王阳
关键词:难治性创面穿支皮瓣手术
几丁糖预防硅凝胶乳房假体包膜挛缩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0
2005年
目的 探讨几丁糖预防硅凝胶乳房假体置入术后包膜挛缩的效果。方法 以 18只雌性SD大白鼠为实验对象 ,随机分为 3组。于大白鼠两侧背阔肌下各置入小型模拟硅凝胶假体。左侧为实验组 ,剥离腔内注入几丁糖 ,右侧为对照组。术后 4、8、12周分组切取包膜行组织学检查 ,测量其厚度和Ⅰ、Ⅲ型胶原的面密度。结果 实验侧与对照侧包膜结构相似 ,可分为致密层和疏松层两层结构。术后 4周 ,实验侧包膜全层厚度、致密层厚度均小于对照侧 (P <0 .0 1) ,Ⅰ型、Ⅲ型胶原的面密度均低于对照侧 (P <0.0 1)。术后 8、12周 ,实验侧包膜全层厚度、致密层厚度均小于对照侧(P <0.0 5 ) ,Ⅰ型胶原的面密度低于对照侧 (P <0 0 5 ) ,Ⅲ型胶原的面密度与对照侧无差异 (P >0.0 5 )。
闫迎军乔群孙家明刘志飞宋可新岳颍孙宝东
关键词:几丁糖硅凝胶乳房假体包膜挛缩
三维成像系统在鼻整形精准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应用三维成像系统在鼻整形中的应用。方法:对于鼻部整形的患者,在术前、术后分别用三维成像系统进行关键数据的测量,预先设计出术后的效果图以对手术进行指导,以及对术后效果进行客观评估。结果:通过提供客观数据及模拟成像...
宋可新
吻合血管的口止母和趾短伸肌移植修复晚期面瘫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 探索吻合血管的去神经拇、趾短伸肌游离移植修复晚期面瘫的疗效。方法2003年4月~2005年4月,采用显微外科技术以去神经拇、趾短伸肌游离移植修复晚期面瘫26例,其中男10例,女16例。年龄16~65岁。病程6个月~60年。将肌肉的肌腱端悬吊于患侧鼻翼、鼻唇沟中点、口角及颏窝,肌腹埋藏于咬肌的支配神经周围,并进行跗外侧动、静脉与颞浅动、静脉或面动、静脉吻合,修复面瘫的口鼻畸形及运动障碍。术后采用Douglasl临床指标及Stennert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术后26例患者的静态外观均即刻恢复双侧对称;均获随访6个月~2年。6个月后有明显的动态外观恢复:病史在2年以上者23例,除1例仅有轻微口角动度恢复外,余22例术后均可自然微笑并基本对称地暴露牙齿。病史在2年以下者3例,仅1例可自然微笑并基本对称地暴露牙齿,1例可微笑但不能对称暴露牙齿,另1例仅有口角动作但不能有协调的表情。经Douglas指标评价,效果为“卅”者共23例。经Stennert评分术前术后差值在5分以上者22例。结论吻合血管的去神经拇、趾短伸肌游离移植修复晚期面瘫,术式简便、创伤小、疗程短、效果可靠。
黄渭清王先成乔群赵玉明杨红岩王丛峰闫迎军宋可新冯锐曾昂白明
关键词:面瘫趾短伸肌拇短伸肌去神经
几何学原理在扩张皮瓣转移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04年
刘志飞乔群吴意光孙宝东岳颍阎迎军宋可新
关键词:扩张器扩张皮瓣置入皮肤扩张术整形外科几何学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