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会平 作品数:32 被引量:144 H指数:8 供职机构: 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 河北省科技厅科研项目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大鼠创伤性股骨头坏死进程中ATF4与GPR48的表达联控 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大鼠创伤性股骨头坏死进程中活性转录因子4(ATF4)与G蛋白偶联受体48(GPR48)的表达方式及其相关性,研究两者在坏死进程中的联控效应。方法 6月龄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实验组(n=24)和对照组(n=12)。实验组采用圆韧带离断结合骨膜翻转术,对照组采用假手术作为对照。术后1、2、4周收集双侧股骨头,采用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RT-PCR、Western blotting等方法检测股骨头坏死变化、ATF4动态表达变化及其与GPR48表达的相关性。结果①组织学观察显示,股骨头坏死为渐进性发展,实验组1、2周股骨头关节软骨表面略显粗糙,4周时关节软骨出现不同程度的虫蚀样破损;②免疫组化显示,实验组ATF4、GPR48和PCNA表达量在3个不同时间点逐渐增加,但均低于对照组(P<0.05);③RT-PCR结果显示,ATF4和GPR48在3个不同时间点逐渐增加(P<0.05)。④Western blotting分析显示,实验组ATF4和GPR48在3个不同时间点逐渐增加,但均低于对照组(P<0.05)。⑤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ATF4与GPR48在不同时间点呈正相关(r=0.659,P<0.01)。结论创伤性股骨头坏死发展进程中,初期ATF4和GPR48表达下降,但随坏死进程而逐渐增加,两者表达呈正相关,可能与坏死所伴随的局部修复有关。 宋会平 王志强 毕若杰 李琪佳关键词:股骨头缺血坏死 创伤 同种异体骨在治疗骨肿瘤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评价同种异体骨填充良性骨肿瘤切除后形成腔隙性骨缺损的效果,以探讨同种异体骨修复骨缺损的机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科应用异体骨治疗135例良性骨肿瘤患者手术后骨缺损病例。结果在随诊的104例患者中,除1例因感染手术失败,7例肿瘤复发外,其余96例骨肿瘤患者的骨缺损均得到良好治愈,平均愈合时间9.7个月。未发现由于植入异体骨而引起传染病发生。结论同其他骨缺损填充方法和自体髂骨相比,此种方法可操作性强,安全性较高。在骨愈合率,骨愈合时间以及感染、复发等并发症的发生上同自体骨植骨手术无明显差异。 李冀 王志强 张育敏 宋会平 原林关键词:骨肿瘤 骨缺损 骨移植 组织工程学血小板裂解液促进骨重建实验研究 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组织工程学血小板裂解液(PL)对骨重建的干预效应。方法将制备的同种异体PL、同种异体脱钙骨颗粒(ADBG)与I型胶原凝胶(collagen type I,CG)复合构建重组合材料后,取成年健康Wistar大鼠30只,制双侧股骨髁缺损,分A、B、C3组(10只/组),分别植入等量PL/ADBG/CG、ADBG/CG和CG,移植4周时经放射学、组织学及组织形态计量学、生物力学和免疫学检测,评价骨缺损的重建效果。结果(1)X线显示A组修复区阻射影密度接近正常骨质,骨密度计量分析显示A组(4.2±1.0),显著高于B(2.4±0.9)和C组(1.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织学观察发现A组修复区有较多新生骨或移植骨片成活,无明显的淋巴细胞浸润,成骨活动和移植骨片破骨细胞性骨吸收均较B和C组明显活跃;形态计量分析显示A组单个视野的成骨面积(286.7±17.2)显著大于B(94.3±33.6)和C组(19.1±1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抗压生物力学测试结果:破断载荷A、B、C、正常对照组分别为(259.6±34.6)、(187.9±21.1)、(91.3±26.6)、(311.94±82.4);破断能量A、B、C分别为(10.8±1.4)、(7.8±0.9)、(3.8±1.1)和(13.0±3.4);破断载荷和能量A组均显著高于B和C组,但低于正常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三色流式细胞术分析显示,T细胞亚群CD3^+CD4^+CD8^-、CD3^+CD8^+CD4^-和CD4/CD8在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组织工程学PL(PL/ADBG/CG)可加速骨缺损再生修复,并促进异体骨移植后骨吸收,从而加速骨整合重建。 宋会平 王志强 李琪佳 李宝兴 白俊清关键词:骨重建 血小板 RhIGF-I/CHA/ARBM重组人工骨移植影像学评价 目的从组织学角度探讨重组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rhIGF-I)/珊瑚羟基磷灰石(CHA)/自体红骨髓(ARBM)重组构建复合活性人工骨修复骨缺损的能力。方法54只家兔制双侧桡骨干11mm全层缺损模型,分5组移植相应材料... 宋会平 刘强关键词: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珊瑚羟基磷灰石 自体红骨髓 文献传递 大鼠创伤性股骨头坏死进程中GPR48的表达研究 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大鼠创伤性股骨头坏死进程中骨软骨G蛋白偶联受体-48(g protein coupledreceptor,GPR48)的表达变化,为进一步理解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分子机制提供新线索。方法 6个月龄SD大鼠33只,随机分实验组(24只)和对照组(9只)。实验组采用圆韧带离断结合骨膜剥离切除术,对照组采用假手术作为对照。术后1、2和4周时收集股骨头,通过大体、组织学及Masson染色,观察股骨头坏死进程;用免疫组织化学、RT-PCR、图像分析等方法检测股骨头坏死过程中GPR48表达变化。结果 (1)大体标本观察发现,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1、2周股骨头关节软骨表面略显粗糙,4周时关节软骨出现不同程度的虫蚀样破损。X线片结果显示,实验组1、2周大鼠股骨头改变较轻微,4周时出现密度减低区,骨小梁排列紊乱。HE染色结果显示,实验组1、2周部分关节标本软骨表面出现破裂、剥脱;4周时坏死集中在软骨下骨和骺软骨区,但同时可见坏死小梁周围局部成骨细胞活跃迹象,并有少量新生骨形成;3个时间点实验组骨小梁内空骨陷窝率均高于假手术组,并随时间延长呈逐渐升高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sson染色结果显示实验组1、2周时胶原含量下降,骨小梁欠规则;4周骨小梁稀疏、断裂,胶原含量明显减少。(2)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实验组3个时间点GPR48表达量(IOD值)逐渐增加,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RT-PCR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3个时间点GPR48 mRNA表达量逐渐增加,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创伤性股骨头坏死发展进程中,GPR48表达下降,但随坏死进程而逐渐增加,可能与骨坏死后的局部修复有关。 宋会平 王志强 毕若杰 李琪佳关键词:创伤性股骨头坏死 RECEPTOR MASSON RT-PCR G蛋白偶联受体 PROTEIN 异体骨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3 2006年 目的了解异体骨移植相关临床应用的现状和趋势。方法广泛回顾近5年国内外异体骨移植的临床应用。结果异体骨可加工成小块骨、大段骨、颗粒骨及骨环等生物特性各异的移植材料,广泛应用于骨缺损填充、假体翻修、肿瘤切除保肢和关节融合等领域,并获得良好效果;但大块异体骨结构性移植带来的各种并发症不容忽视。结论异体骨移植的主要优点是能够与宿主骨整合并塑形,可替代自体骨移植,实现骨结构和功能重建。如何加速整合、塑形及减少并发症将是其临床应用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宋会平 王志强关键词:异体骨 血小板裂解液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8 2008年 背景:血小板裂解液是将浓缩血小板进一步裂解后所获得的液体成分,含有多种生物活性因子。有研究认为血小板裂解液可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而其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还不太了解。目的:探讨血小板裂解液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独立样本观察,于2007-09/2008-01在山西省医用组织库完成实验。材料:清洁级成年健康Wistar大鼠8只。方法:取2只大鼠股骨,全骨髓培养法传代扩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自6只大鼠心内采血,采用3次离心结合反复冻融法制备血小板裂解液。取第5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以含10%胎牛血清的L-DMEM/F12作为基础培养基组,在此基础上分别加入血小板裂解液至终浓度为1%和5%作为条件培养基组。主要观察指标:ELISA法测定血小板裂解液中生长因子含量。CASY细胞分析仪计数活细胞。双缩脲法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细胞总蛋白含量。倒置显微镜动态观察细胞形态变化与生长状况。结果:①血小板裂解液中的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含量分别为(300±30),(140±25),(80±35),(70±20)ng/L。②自培养第3天开始,条件培养基组活细胞数均明显高于基础培养基组(P<0.05),且含5%血小板裂解液的条件培养基组升高幅度尤为显著,于第3天达到对数生长期,比基础培养基组提前约1d,细胞总数在第4,9天时达基础培养基组的近3倍。③培养1周后条件培养基组每106个细胞中的总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基础培养基组(P<0.05)。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不同浓度血小板裂解液培养条件下,细胞形态基本一致,多为长梭形,类似于成纤维细胞。结论:血小板裂解液是多种生长因子的承载体系,具有丝裂原功效,可在体外促进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长增殖,且该效应存在一定程度的剂� 宋会平 王志强 赵亚平 陈学英 张育敏 康悦 张康蓉 李宝兴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血小板裂解液 细胞增殖 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多肽表面修饰多孔钽对软骨细胞黏附、增殖和分泌功能的促进作用 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研究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RGD)多肽表面修饰多孔钽(Ta)对软骨细胞黏附、增殖和分泌功能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探讨RGD/软骨细胞/多孔钽复合物作为软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修复软骨缺损、促进软骨再生的可行性。方法:通过物理吸附的方法将不同浓度RGD肽及Ⅱ型胶原(ColⅡ)吸附于多孔钽表面,分为Ta-RGD组、Ta-ColⅡ组、Ta-RGD/ColⅡ0.2g·L-1组、Ta-RGD/ColⅡ1.0g·L-1组、Ta-RGD/ColⅡ5.0g·L-1组、Ta-RGD/ColⅡ10.0g·L-1组及纯Ta组。分离培养新西兰幼兔关节软骨细胞,取第2代细胞种植于修饰前后多孔钽使其成为RGD/软骨细胞/多孔钽复合物;扫描电镜观察RGD/软骨细胞/多孔钽复合物形貌特征以及软骨细胞生长状态,沉淀法检测多孔钽修饰前后软骨细胞黏附率,MTT法检测多孔钽修饰前后软骨细胞的增殖水平,羟脯氨酸法测定软骨细胞分泌功能。结果:多孔钽经RGD修饰后各组软骨细胞黏附率均高于修饰前(P<0.05),其中黏附效果最好的是4h的Ta-RGD/ColⅡ5.0g·L-1组,同时各组间黏附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扫描电镜下各组软骨细胞在修饰后的多孔钽表面生长状态良好,细胞在多孔钽表面及孔隙内生长,分泌细胞外基质覆盖于多孔钽表面;MTT检测,多孔钽经RGD修饰后各组软骨细胞增殖水平均高于修饰前(P<0.05),其中增殖效果最好的是13d的Ta-RGD/ColⅡ1.0g·L-1组;羟脯氨酸检测,Ta-RGD/ColⅡ1.0g·L-1组羟脯氨酸水平高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RGD多肽可有效加强软骨细胞在多孔钽表面及孔隙内的黏附及增殖,对软骨细胞的分泌有促进作用。 甘洪全 王茜 张辉 赵宏坤 王辉 宋会平 毕成 王志强 李琪佳关键词:软骨细胞 骨移植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被引量:18 2009年 目的了解骨移植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发展趋势。方法广泛回顾国内外近年骨移植领域的发展历程,明确未来发展趋势。结果骨移植经历300多年漫长发展,现在已形成自体骨、异体骨、异种骨、人工合成骨和复合骨等多种骨移植形式,自体骨和异体骨移植仍占主要地位;未来骨移植将进一步优化材料设计,细胞、生长因子与各种支架材料复合构建理想复合骨移植材料,将成为重要发展方向。结论实现快速骨整合和生理性骨重建是骨移植的发展趋势。 宋会平 王志强关键词:骨移植 生物材料 RhIGF-I/CHA/ARBM重组人工骨移植组织学评估 2005年 目的从组织学角度探讨重组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rhIGF-I)/珊瑚羟基磷灰石(CHA)/自体红骨髓(ARBM)重组构建复合活性人工骨修复骨缺损的能力。方法54只家兔制双侧桡骨干11mm全层缺损模型,分六组移植相应材料:A组(rhIGF-I/CHA/ARBM),B组(CHA/ARBM),C组(rhIGF-I/CHA),D组(CHA),对照组为E组(自体骨)和F组(缺损旷置),每组9只各18侧。2、4、8、12周经大体观察、组织学观察及Lane-Sandhu组织学评分、抗弯生物力学评估各组修复骨缺损效果。结果rhIGF-I/CHA/ARBM组组织学和生物力学综合评价与自体骨移植无显著性差异。结论rhIGF-I/CHA/ARBM具有较强的协同成骨能力,可替代自体骨移植,成为新型的复合活性人工骨。 宋会平 刘强关键词: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珊瑚羟基磷灰石 自体红骨髓 骨缺损 人工骨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