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安岭

作品数:3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螺旋粉虱
  • 2篇粉虱
  • 1篇有效积温
  • 1篇生物防治
  • 1篇生物学
  • 1篇生物学特性
  • 1篇天敌
  • 1篇起点温度
  • 1篇资源调查
  • 1篇温度
  • 1篇物防
  • 1篇积温
  • 1篇发育起点
  • 1篇发育起点温度
  • 1篇繁殖
  • 1篇捕食
  • 1篇捕食功能
  • 1篇捕食性
  • 1篇捕食性天敌
  • 1篇草蛉

机构

  • 2篇海南大学
  • 2篇中国热带农业...

作者

  • 3篇安岭
  • 2篇符悦冠
  • 2篇韩冬银
  • 2篇张方平
  • 1篇张敬宝
  • 1篇代鹏
  • 1篇金启安
  • 1篇朱文静
  • 1篇韩诗畴
  • 1篇陈泰运
  • 1篇黄武仁
  • 1篇贲庆贺

传媒

  • 1篇环境昆虫学报

年份

  • 3篇2011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螺旋粉虱生物防治资源调查、评价与利用技术
韩诗畴张方平虞国跃符悦冠李志刚代鹏吴红胜黄武仁韩冬银郑基焕黄鸿张敬宝李军金启安叶静文戴建青朱文静吕欣安新城贲庆贺安岭陈泰运李水泉
成果发现了螺旋粉虱的天敌昆虫23种、蜘蛛1种和致病微生物2种,其中黑缘方头甲和斐济弯叶毛瓢虫为中国新记录种,哥德恩蚜小蜂为中国大陆新记录种,首次在中国发现螺旋粉虱致病菌轮枝菌和座壳孢菌;明确了玛草蛉、白面叉草蛉、六斑月瓢...
关键词:
关键词:生物防治
白面叉草蛉的生物学特性和捕食效能研究
本文以白面叉草蛉Dichochrysa alboftomtata Yang et Yang为研究对象,在室温和16℃、20℃、24℃、28℃、32℃条件下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观察,并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对白面叉草蛉各龄幼虫对...
安岭
关键词:捕食性天敌螺旋粉虱生物学特性捕食功能
温度对白面叉草蛉发育与繁殖的影响被引量:7
2011年
白面叉草蛉Dichochrysa albofrontata Yang et Yang是螺旋粉虱Aleurodicus dispersus RusseⅡ的重要捕食性天敌。本文在实验室温(26℃~32℃)及特设(16℃、20℃、24℃、28℃、32℃)下对白面叉草蛉的发育及繁殖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白面叉草蛉发育经历卵、幼虫、蛹及成虫四个阶段,幼虫期分3个龄期。幼虫捕食螺旋粉虱的卵、若虫和拟蛹,偏嗜拟蛹,其中3龄幼虫捕食量大。在室温下,完成一个世代的时间为31.5d~41.5d,其中幼虫期平均14.3d,蛹期平均8.7d,卵期平均3.3d。在16℃~32℃温度范围内,白面叉草蛉均可完成世代发育,各虫态的发育历期随温度升高而缩短,其中在32℃下最短,分别为卵3.1d、1龄幼虫4.2d、2龄幼虫4.0d、3龄幼虫5.2d、蛹10.8d。各虫态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卵11.8℃、幼虫7.5℃、蛹9.5℃、世代10.5℃,卵、幼虫、蛹和世代完成发育所需的有效积温分别为62.7日度、310.5日度、230.7日度、716.1日度。据此估算,该虫在海南每年可完成6~7代。在16℃~32℃范围内各虫态及世代存活率随温度升高而提高,而相同温度下,3龄幼虫的存活率最高,20℃~32℃时可达100%,表明老龄幼虫对温度的适应性更强。成虫的寿命与产卵历期均以16℃最长,并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产卵量、日均产卵量则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根据发育历期、发育速率、存活率、寿命和产卵量等特性,28℃~32℃下最有利于白面叉草蛉种群的增长。
安岭张方平韩冬银符悦冠
关键词:温度繁殖存活发育起点温度有效积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