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异春

作品数:12 被引量:32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山市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出血
  • 3篇动脉瘤
  • 3篇颅内
  • 2篇动脉
  • 2篇引流
  • 2篇栓塞
  • 2篇中央型
  • 2篇中央型脑疝
  • 2篇蛛网膜
  • 2篇蛛网膜下
  • 2篇蛛网膜下腔
  • 2篇蛛网膜下腔出...
  • 2篇网膜
  • 2篇下腔出血
  • 2篇裂伤
  • 2篇膜下
  • 2篇脑出血
  • 2篇脑挫裂
  • 2篇脑挫裂伤
  • 2篇脑疝

机构

  • 8篇中山市小榄人...
  • 3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广州市惠爱医...
  • 1篇广州医学院第...
  • 1篇深圳市第二人...
  • 1篇广州医科大学

作者

  • 12篇孙异春
  • 6篇刘远来
  • 5篇林其炎
  • 4篇零达尚
  • 3篇张建国
  • 3篇张建国
  • 3篇张晓峰
  • 3篇张晓峰
  • 3篇张著
  • 1篇张良
  • 1篇李波
  • 1篇谢许萍
  • 1篇戚小艺
  • 1篇谢清
  • 1篇焦征
  • 1篇张著
  • 1篇杨宏
  • 1篇张训
  • 1篇王海东
  • 1篇杨宏

传媒

  • 2篇中国实用神经...
  • 2篇血管与腔内血...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国当代儿科...
  • 1篇吉林医学
  • 1篇深圳中西医结...
  • 1篇中国医药导刊
  • 1篇现代医学
  • 1篇肿瘤基础与临...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年份

  • 1篇2020
  • 5篇2019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0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脑造通器联合脑内镜在基底节区脑出血手术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脑造通器联合脑内镜在高血压脑基底节出血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基底节出血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8例,治疗组行脑造通器管鞘辅助下神经内镜手术治疗,对照组行传统开颅显微镜下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情况,术后随访3个月观察两组预后效果。结果:治疗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失血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治疗组GOS评分4-5分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造通器管鞘辅助下联合内镜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创伤小,出血少,预后好,值得临床应用。
零达尚王海东张晓峰张建国刘远来林其炎张著孙异春
关键词:神经内镜基底节区脑出血
LVIS密网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对颅内宽颈小动脉瘤治疗的效果观察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分析LVIS密网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应用在颅内宽颈小动脉瘤治疗中的效果。方法:用"单双号分组法"将50例颅内宽颈小动脉瘤患者分成两组,每组25例。对照组使用非支架辅助介入栓塞术,观察组使用LVIS密网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比较两组栓塞情况、并发症以及各项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栓塞有效率(100.00%)更高,并发症发生率(4.00%)更低,术后6个月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0.64±0.12分)更低,昏迷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VIS密网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颅内宽颈小动脉瘤效果较好,可以尽快恢复神经功能。
孙异春刘远来彭国俊张明文于志虎张建国零达尚
关键词:弹簧圈栓塞
额部骨瓣开颅联合颞肌下减压术防治中央型脑疝
2016年
目的:对比分析额部骨瓣开颅联合颞肌下减压术与单纯额部开颅减压术防治中央型脑疝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30例额叶脑挫裂伤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行动态头部CT检查,予相同保守治疗,在中央型脑疝代偿期,观察组行额部骨瓣开颅联合颞肌下减压术,对照组行单纯额部开颅减压术。对比两组手术效果、清创效果、并发症情况及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明显更长(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无明显差异;两组初始颅内压无明显差异,术后观察组颅内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出现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GOS评分分层对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额部骨瓣开颅联合颞肌下减压术对预防额叶脑挫裂伤并发中央型脑疝效果确切,有助于稳定患者颅内压,促进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值得关注。
张建国张晓峰张著孙异春
关键词:颞肌下减压术额叶脑挫裂伤中央型脑疝
急诊支架辅助栓塞术联合脑室穿刺外引流治疗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效果分析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急诊支架辅助栓塞术联合脑室穿刺外引流对重症破裂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9月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患者10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采用动脉瘤夹闭术联合脑室穿刺外引流;研究组采用急诊支架辅助栓塞术联合脑室穿刺外引流,每组50人采集。患者入院时临床资料数据,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流速度、血管痉挛指数(LDGI)、血清中免疫球蛋白、症状恢复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临床资料数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7天,研究组的血流速度和LDGI均低于对照组;术后及术后7天,研究组的IgA和IgM含量均高于对照组;术后,研究组IgG含量高于对照组;研究组症状恢复时间和脑血管痉挛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支架辅助栓塞术联合脑室穿刺外引流对治疗重症破裂动脉瘤性SAH患者的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孙异春于志虎张建国
关键词:栓塞术蛛网膜下腔出血
23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分析免疫功能正常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患者的临床特点,评价不同治疗方案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过病理证实的23例PCNSL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治疗效果。结果 23例患者中出现头痛等颅内压增高症状者13例,偏瘫5例,行走不稳4例,癫痫发作3例。病灶幕上多见,以额叶、顶叶和脑室周围最多见。血淋巴细胞数减低9例,正常14例。21例行开颅肿瘤切除术,2例行立体定向活检术。术后单纯放疗、单纯化疗及放化+化疗分别为8例、4例和11例,其中位生存期则分别为10月、12月和32月。结论 PCNSL多见于中老年人,以颅内压增高为主要临床表现,手术联合放疗+含大剂量氨甲蝶呤(HD-MTX)的化疗为目前最主要的治疗方案。
孙异春零达尚杨宏
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化学治疗
腰大池引流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的应用价值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探讨腰大池引流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86例aSA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4例给予常规腰椎穿刺放出血性脑脊液,观察组42例给予持续腰大池脑脊液引流。比较2组患者术后头痛程度、脑脊液压力、脑脊液红细胞数变化及脑积水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头痛程度及脑脊液压力得分低于对照组;术后7d观察组患者脑脊液红细胞计数接近正常,但观察组较对照组低;出院半年后观察组的脑积水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大池引流有利于缓解aSAH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同时对于防治脑积水具有重要意义价值,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孙异春刘远来张晓峰张明文于志虎林其炎
关键词:腰大池引流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脑积水
小儿自发性颅内出血60例临床分析
2010年
张训杨宏谢清张良李波焦征孙异春周德仲
关键词:自发性颅内出血小儿致残率病死率
术中超声在重型颅脑损伤脑膨出病因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探讨术中超声在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中急性脑膨出原因诊断中的价值、便利性和影像学表现。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2月神经外科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中出现急性脑膨出的患者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观察组进行术中超声探查,对照组进行CT检查,明确膨出原因(弥漫性脑肿胀、脑挫裂伤、硬膜外或硬膜下血肿、脑积水等)。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自发现脑膨出到诊断明确的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术后3月,观察组患者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术中超声可快速诊断颅内出血、脑挫裂伤和脑肿胀等颅内改变,为临床医师提供可靠的病因诊断,缩短再次减压时间,改善患者预后。
卢燕敏孙异春戚小艺谢许萍
关键词:超声诊断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手术脑膨出
中央型脑疝的临床表现及术式探讨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额颞叶脑挫裂伤/迟发脑内血肿引起脑疝的特点,提高手术救治水平。方法:采用保留额部骨瓣的额颞顶部开颅颞肌下减压术,在脑疝代偿期进行手术治疗。结果:额颞叶脑挫裂伤/迟发脑内血肿并脑疝患者手术治疗37例,运用GOS判断预后,代偿期手术34例Ⅴ级,失代偿期手术3例Ⅳ(情感、精神活动障碍)。结论:额颞顶部开颅利于脑挫裂伤灶彻底清创、保护有活力的额叶脑组织。颞肌下减压比额部骨瓣减压能更好的缓解颅内深部压力;保留额部骨瓣,更好的保护了额叶脑组织及其功能,防止术后严重并发征及容貌丑形。
张建国张晓峰孙异春张著林其炎
关键词:额颞叶脑挫裂伤脑疝
颅内囊性动脉瘤破裂特征性因素回顾研究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颅内囊性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2月间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收诊的95例次87例囊性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动脉瘤是否破裂分为未破裂组35例次和破裂组60例次。测量记录患者动脉瘤体长度和宽度、瘤体长度与宽度比值(L/W)、瘤颈宽度、瘤体长度/瘤颈宽度比值(AR)、瘤体宽度与瘤颈宽度比值(W/W)、子囊数、动脉瘤长径与载瘤动脉的夹角(入射角,IA)等。结果两组患者瘤体长度、瘤体宽度、瘤颈宽度和W/W度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年龄、L/W、AR、子囊数和I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年龄、子囊和FA为颅内动脉瘤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相对小、L/W值大、AR值大、存在子囊和IA大的动脉瘤相对容易破裂,年龄、子囊和入射角是独立危险因素。
孙异春刘远来张晓峰林其炎于志虎张明文何咏超
关键词:颅内囊性动脉瘤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