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姜育红

作品数:11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教委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口腔
  • 7篇蛋白
  • 7篇粘膜
  • 7篇口腔粘膜
  • 7篇白斑
  • 5篇细胞
  • 5篇细胞癌
  • 5篇鳞状
  • 5篇鳞状细胞
  • 5篇鳞状细胞癌
  • 4篇粘膜白斑
  • 4篇口腔粘膜白斑
  • 4篇口腔粘膜鳞状...
  • 3篇增生
  • 3篇肿瘤
  • 3篇P16蛋白
  • 3篇P53蛋白
  • 3篇PCNA
  • 2篇阳性
  • 2篇口腔粘膜肿瘤

机构

  • 10篇河南医科大学
  • 7篇河南医科大学...
  • 1篇郑州大学

作者

  • 11篇姜育红
  • 8篇石爱梅
  • 8篇何国斌
  • 6篇赵红宇
  • 4篇裴迎宾
  • 3篇李新明
  • 1篇罗冬云
  • 1篇何国斌
  • 1篇赵红宇
  • 1篇韩萌
  • 1篇韩萌
  • 1篇何巍

传媒

  • 3篇河南医科大学...
  • 2篇华西口腔医学...
  • 2篇FDI、CS...
  • 1篇口腔医学
  • 1篇河南肿瘤学杂...
  • 1篇实用口腔医学...

年份

  • 1篇2001
  • 4篇2000
  • 6篇1999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人口腔粘膜鳞状细胞癌及白斑P16蛋白及PCNA表达的研究被引量:5
1999年
现已知抑癌基因p16的编码产物P16蛋白可通过抑制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CDK4的活化而使细胞停滞在G1期,从而抑制细胞的增殖[1,2]。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celnuclearantigen,PCNA)是DNA聚合酶σ的辅助...
姜育红何国斌石爱梅赵红宇
关键词:口腔粘膜肿瘤鳞状细胞癌白斑P16蛋白PCNA
P53蛋白在人口腔粘膜鳞状细胞癌及白斑的表达
为了研究口腔粘膜鳞状细胞癌的遗传学改变,本文利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P蛋白在口腔粘膜鳞状细胞癌及白斑的表达。结果显示:正常口腔粘膜 P蛋白染色阴性;口腔鳞状细胞癌与口腔粘膜白斑 P表达率分别为65.12%(28/43)和4...
石爱梅赵红字何国斌姜育红
关键词:口腔粘膜白斑吸烟者
文献传递
口腔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P^(21wafl)表达的研究被引量:3
2000年
目的 :了解P2 1wafl表达与口腔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利用免疫组化技术 ,进行石蜡切片回顾性研究。结果 :P2 1wafl蛋白在口腔上皮单纯增生的表达率为 75 % (12 / 16 ) ,显著高于口腔不典型增生 (2 6 0 9% ,6 / 2 3) ((p <0 0 5 )和鳞状细胞癌 (2 8 2 6 % ,13/ 46 ) (p<0 0 5 ) ;P2 1wafl阳性标本的阳性细胞计数与组织恶性程度成正相关。结论 :P2 1wafl表达的下调是口腔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较早期事件 ,P2 1wafl表达率结合P2 1wafl阳性细胞计数在口腔粘膜癌前病变监视方面是一项有用的指标。
何国斌姜育红赵红宇韩萌裴迎宾李新明石爱梅
关键词:不典型增生鳞状细胞癌口腔肿瘤
口腔扁平苔藓甲皱微循环观察
1999年
近年来,很多报道证实口腔扁平苔藓(OLP)有癌变可能[1,2]。但扁平苔藓的病因尚不明确,临床上治疗效果也不佳。为了进一步探讨OLP的发病原因并用于指导临床治疗,对36例OLP患者进行甲皱微循环观察,以了解其与OLP发病之间的关系。1对象与方法11...
姜育红何国斌罗冬云
关键词:口腔扁平苔藓微循环甲皱
人口腔粘膜鳞状细胞癌及白斑P16蛋白及PCNA表达的研究
为了研究口腔粘膜鳞状细胞癌的遗传学改变,本文利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口腔粘膜鳞状细胞癌及白斑 P蛋白及 PCNA 的表达。结果显示口腔粘膜癌前损害及正常口腔粘膜均为 P蛋白染色阳性,口腔粘膜鳞状细胞癌则有37.12%(16/...
姜育红何国斌石爱梅赵红宇
文献传递
口腔粘膜白斑发生发展中bcl-2、P^(21 wafl)蛋白的表达
2000年
目的 :探讨口腔粘膜白斑发生发展中bcl 2及P2 1wafl蛋白的表达。方法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 13例正常口腔糊膜、39例口腔粘膜白斑及 46例不同分级鳞癌的bcl 2、P2 1wafl蛋白表达进行研究。结果 :正常口腔粘膜bcl 2均呈阴性 ,不典型增生性白斑bcl 2蛋白阳性表达率为 5 2 .17% ,显著高于单纯增生性白斑 (18.75 % )及Ⅰ、Ⅱ级口腔鳞状细胞癌 (18.18% ,2 2 .2 2 % ,P <0 .0 5 )。正常口腔粘膜P2 1waf1蛋白表达均呈阳性。单纯增生性白斑P2 1waf1蛋白阳性表达率为 75 .0 0 % ,显著高于不典型增生性白斑 (2 6 .0 9% ) (P <0 .0 5 )及口腔鳞状细胞癌 (2 8.2 6 % )(P <0 .0 5 ) ,而P2 1wafl蛋白表达率在不典型增生性白斑和鳞癌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P2 1wafl阳性标本阳性细胞计数随组织恶性程度增加而有增高趋势。结论 :bcl 2蛋白表达在口腔粘膜恶性变的较早阶段起主要作用。P2 1waf1表达的下调是口腔白斑发生发展中的较早期事件 ,P2 1waf1表达率综合P2 1waf1阳性细胞计数在口腔粘膜白斑恶变潜能评价方面是一项有用的指标。
姜育红何国斌赵红宇韩萌裴迎宾李新明石爱梅
关键词:口腔粘膜白斑BCL-2蛋白癌前病变
人口腔上皮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Bcl-2蛋白表达的研究被引量:1
2000年
目的:研究Bcl-2蛋白表达在口腔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可能的临床意义。方法:对85例病变标本采用鼠抗人Bcl-2蛋白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正常口腔粘膜Bcl-2免疫组化染色均为阴性,口腔上皮单纯增生、异常增生、鳞癌Ⅰ、Ⅱ、Ⅲ级Bcl-2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8.75%、52.17%、18.18%、22.22%和53.33%。口腔粘膜异常增生Bcl-2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口腔粘膜单纯增生和鳞癌Ⅰ、Ⅱ级(P<0.05),鳞癌Ⅲ级Bcl-2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鳞癌Ⅰ级(P<0.05)。结论:Bcl-2蛋白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相关,Bcl-2阳性表达的口腔鳞癌具有更高的侵袭能力。
姜育红韩萌何国斌赵红宇裴迎宾李新明石爱梅
关键词:异常增生
口腔粘膜白斑恶性潜能评价及恶变监视的研究
石爱梅赵红宇韩萌裴迎宾姜育红何国斌何巍
该课题利用免疫组化检测组织内基因表达产物一蛋白的技术日益成熟,对所有白斑者取活体组织病理检查同时做免疫组化检测基因表达产物,通过儿种基因产物表达的结果综合分析,评价口腔白斑病人的恶变潜能,筛选出高危白斑人群,从而制订出具...
关键词:
关键词:口腔粘膜白斑恶变
P53蛋白在人口腔粘膜鳞状细胞癌及白斑的表达
1999年
何国斌姜育红赵红宇石爱梅
关键词:口腔粘膜肿瘤鳞状细胞癌白斑P53蛋白
全文增补中
人口腔粘膜白斑p53蛋白、p16蛋白及PCNA的表达及白斑恶变潜能的研究
2000年
目的 利用p5 3蛋白、p16蛋白及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在口腔粘膜白斑 (OralLeukoplakia ,OLK)中的表达 ,评估OLK的恶变潜能。方法 免疫组化技术。结果 正常口腔粘膜p5 3蛋白表达阴性 ,p16、PCNA表达阳性。口腔不典型增生性白斑 (dysplasialeukoplakia ,DLK)p5 3阳性表达率 (5 8 16 % )显著高于单纯增生性白斑 (simplehyperplasialeukoplakia ,SHLK) (12 5 0 % ,P <0 0 5 )。口腔DLK与口腔鳞癌组间p5 3蛋白阳性指数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PCNA在口腔DLK中表达分布主要为基底上层模式 ,与正常口腔粘膜及SHLK的基底层分布模式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其PCNA表达阳性指数显著较SHLK为高 (P <0 0 1)。结论 p5 3蛋白表达在OLK由单纯增生向不典型增生转化过程中起主要作用。PCNA阳性指数能较好的反映口腔粘膜病变的增殖水平。PCNA基底上层表达模式能较好反映口腔粘膜白斑的不典型增生。通过对这些基因产物检测 ,可评价OLK的恶变潜能 ,筛选高危白斑 ,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何国斌姜育红赵红宇韩萌裴迎宾李新明石爱梅
关键词:白斑不典型增生PCNA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