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姜晓辉

作品数:8 被引量:61H指数:2
供职机构:大连市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动脉
  • 4篇动脉内
  • 4篇动脉内膜
  • 4篇动脉内膜切除...
  • 4篇手术
  • 4篇切除
  • 4篇切除术
  • 4篇膜切除术
  • 4篇内膜
  • 4篇内膜切除
  • 4篇内膜切除术
  • 4篇颈动脉
  • 4篇颈动脉内
  • 4篇颈动脉内膜
  • 4篇颈动脉内膜切...
  • 4篇颈动脉内膜切...
  • 3篇动脉瘤
  • 3篇疗效
  • 3篇颅内
  • 2篇临床疗效

机构

  • 8篇大连市中心医...
  • 1篇黑龙江省医院

作者

  • 8篇姜晓辉
  • 4篇陈东
  • 3篇万晓楠
  • 3篇石军伟
  • 3篇王先伟
  • 1篇李均辉
  • 1篇毛铁
  • 1篇黄家明
  • 1篇刘洋
  • 1篇高宏伟
  • 1篇韩鹏
  • 1篇蒋凤玲
  • 1篇孙国章
  • 1篇马博文

传媒

  • 2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解放军预防医...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中国微侵袭神...
  • 1篇中国现代神经...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年份

  • 4篇2019
  • 4篇2014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双侧分期颈动脉内膜切除术33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对双侧颈动脉重度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分期接受双侧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以预防和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浅析双侧颈动脉重度狭窄的手术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3年3月大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双侧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33例,狭窄程度均为70%-99%。对所有患者分期行双侧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手术均采用全麻,所有病例术中均未采用转流管,其中标准式颈动脉内膜切除术(sCEA)13例26次,外翻式颈动脉内膜切除术(eCEA)20例40次,两期手术时间间隔为0.5-10个月,平均为1.5个月。结果所有手术术中操作顺利,所有患者术后脑缺血症状明显改善,所有患者围手术期内均未出现死亡及脑卒中事件,并且在术后1-36个月的随访中均未出现脑卒中及其他严重并发症,且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明显改善。结论分期行双侧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对双侧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预防和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是安全有效的,两期手术间隔时间与患者预后无明显相关性。
陈东王先伟万晓楠姜晓辉崔思福石军伟
关键词:临床疗效手术策略
颅内动脉瘤术中破裂的危险因素及应对措施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研究分析颅内动脉瘤在手术过程中发生破裂的危险因素及相关预防措施。方法选取颅内动脉瘤患者5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析颅内动脉瘤术中破裂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结果术后出现动眼神经麻痹患者12例(24.0%),出现肢体运动障碍患者10例(20.0%),对侧肢体完全瘫痪3例(6.0%),不全性失语患者5例(10.0%)。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分)评估,预后良好患者38例(76.0%),重度残疾6例(12.0%),死亡6例(12.0%)。术后对患者进行6个月随访,重度残疾6例患者中有1例患者因肺部并发症死亡。结论颅内动脉瘤术中发生破裂时应根据不同破裂原因、破裂时期采取相应的处理方式,积极抢救患者改善患者预后。
姜晓辉王聪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术中破裂预防措施
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手术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被引量:44
2019年
目的探讨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手术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60)和研究组(n=60),对照组采用传统骨瓣开颅减压手术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手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不同时间段内的蛋白质代谢指标、脑氧代谢指标、脑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血清炎性因子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蛋白质代谢指标、脑氧代谢指标、脑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均得到明显改善,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不同时间段内蛋白质代谢指标显著低于研究组(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不同时间段内动脉颈内静脉球部血氧差(Da-jvO_2)高于研究组,但颈内静脉氧含量(CjvO_2)、动脉氧含量(CaO_2)低于研究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不同时间段内的颈内动脉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Vs)及平均血流速度(Vm)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的颈内动脉搏动指数(PI)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炎性因子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手术可以显著降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提高其蛋白质代谢指标,改善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姜晓辉陈东
关键词:血流动力学指标
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硬化狭窄后早期并发症分析被引量:11
2014年
目的 比较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及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治疗颅外颈动脉硬化狭窄后早期并发症发生情况,为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分别采用CAS(CAS组,28例)和CEA(CEA组,31例)治疗59例颅外颈动脉狭窄患者.分析两种术式治疗后7 d内脑部、心血管及局部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7 d内CAS组9例(32.1%)出现脑部并发症,3例(10.7%)出现心血管并发症,5例(17.8%)出现局部并发症;CEA组2例(6.45%)出现脑部并发症,2例(6.45%)出现心血管并发症,4例(12.9%)出现局部并发症;CAS组患者脑部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高于CE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02,P=0.011);但两组心血管、局部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颅外颈动脉硬化狭窄患者,CEA仍是首选治疗方式.
孙国章高宏伟蒋凤玲毛铁姜晓辉李均辉刘洋马博文
关键词: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副作用血管成形术副作用
Enterprise支架在颅内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体会
2019年
目的研究分析Enterprise支架在颅内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5例颅内动脉瘤栓塞患者,均采用Enterprise支架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15例颅内动脉瘤栓塞患者均采用支架联合弹簧圈置入技术,在支架联合弹簧圈置入患者中,采用支架先释放技术6例、支架后释放技术9例,其中半释放技术、弹簧圈成篮或多枚弹簧圈完全填充再释放支架分别为7例和2例。15例患者均支架置入顺利并成功释放,支架位置后期复查放置良好,成功率为100%。对患者术后6个月的随访中,无患者发生临床症状加重,无复发脑出血或新发梗死,未见支架移位或支架内狭窄。结论颅内动脉瘤采用Enterprise支架手术治疗,术中操作简便,对于血管弯曲位置容易处理,为治疗颅内动脉瘤提供了有效的治疗途径,能准确快速放置支架,应广泛推广应用。
姜晓辉王聪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临床治疗效果
高龄病人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围手术期处理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高龄(≥75岁)病人接受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的围手术期处理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75岁以上因颈动脉重度狭窄而行CEA的病例资料。术前均行颈部血管多普勒超声、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头颈部CT血管造影(CTA)等检查,证实存在颅外段颈内动脉重度狭窄(狭窄率70%~99%)。评估颅内外血流交通情况和心脏功能,监控血压、血糖,术前持续服用阿司匹林及阿托伐他汀钙。术中采用TCD、体感诱发电位、脑电图、有创动脉血压等监测手段.保证血压平稳,严格把握转流管使用指征.尽量减少术中阻断时间,应用肝素,手术操作轻柔、保护神经。术后留置皮下引流管、压迫切口,监控血压,清除自由基,复查TCD,继续口服阿司匹林及阿托伐他汀钙,保持血容量充足。结果59例病人均成功实施CEA.其中术后出现手术对侧肢体偏瘫1例,脑高灌注1例,声音嘶哑2例,低血压2例,高血压1例。术后随访3-36个月,上述并发症均逐渐好转,均未出现术侧颈动脉再狭窄。结论对高龄病人施行CEA,应在围手术期进行严密评估与监测,可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发生,对降低病死率、提高生存质量和延长生命具有重要意义。
王先伟陈东万晓楠姜晓辉崔思福石军伟
关键词:颈动脉内膜切除术高龄围手术期处理
双微导管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宽动脉瘤的效果分析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研究分析双微导管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宽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20例颅内宽动脉瘤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例。对照组采用单微导管介入栓塞治疗,观察组采用双微导管介入栓塞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住院时间、预后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为(18.70±5.16)分,治疗后NIHSS评分为(14.86±4.38)分;观察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为(18.45±4.60)分,治疗后NIHSS评分(10.51±3.66)分。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10.61±2.44)d,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18.26±5.53)d。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恢复良好1例、残疾3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3例,观察组恢复良好6例、残疾2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1例。观察组预后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U=2.169, P<0.05)。结论颅内宽动脉瘤采用双微导管介入栓塞治疗可有效降低术后NIHSS评分,缩短患者住院治疗时间,对于患者术后预后有积极效果。
姜晓辉王聪
关键词:介入栓塞治疗临床疗效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400例临床经验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围手术期管理策略和临床疗效。方法356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性重度狭窄(70%-99%)患者共实施400例次(双侧狭窄44例)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分别采用标准式(120例次)、外翻式(255例次)和补片式(25例次)术式,其中368例次未行术中转流。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获成功,12例术后出现缺血性卒中(4例)、脑出血(1例)、声音嘶哑(1例)、癫痫发作(2例)、术后再闭塞(2例)、再狭窄(1例)和切口血肿(1例)等并发症。术后随访1。36个月,无一例出现脑卒中和其他严重并发症,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结论成熟的医疗团队对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成功的意义至关重要。于围手术期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变化,可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对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陈东王先伟万晓楠姜晓辉黄家明韩鹏崔思福石军伟
关键词: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手术后并发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