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姜巍

作品数:39 被引量:415H指数:13
供职机构:济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山东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矿业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5篇经济管理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文化科学
  • 2篇天文地球
  • 2篇矿业工程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历史地理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18篇能源
  • 7篇可持续发展
  • 6篇中国能源
  • 6篇资源环境
  • 5篇煤炭
  • 4篇影响因素
  • 4篇中国能源消费
  • 4篇能源消费
  • 4篇人地关系
  • 4篇资源环境基础
  • 4篇经济发展
  • 4篇环境基础
  • 3篇网络
  • 3篇教育
  • 3篇复杂网
  • 3篇复杂网络
  • 2篇中国煤炭
  • 2篇生态系统
  • 2篇能源产业
  • 2篇能源供应

机构

  • 25篇济南大学
  • 15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北京工业大学
  • 1篇天津大学
  • 1篇中国气象局
  • 1篇中国石油

作者

  • 38篇姜巍
  • 20篇高卫东
  • 13篇张雷
  • 5篇谢辉
  • 5篇程晓凌
  • 4篇吴映梅
  • 4篇张敏
  • 3篇陈文言
  • 2篇邵凤娈
  • 2篇周保华
  • 1篇杨丽原
  • 1篇徐立荣
  • 1篇朱孔来
  • 1篇李艳梅
  • 1篇梁伟
  • 1篇赵倩
  • 1篇胡莎莎

传媒

  • 4篇地域研究与开...
  • 3篇资源科学
  • 3篇干旱区资源与...
  • 3篇矿业研究与开...
  • 3篇资源开发与市...
  • 3篇辽宁工程技术...
  • 2篇地理科学进展
  • 2篇长江流域资源...
  • 2篇经济地理
  • 2篇世界地理研究
  • 2篇济南大学学报...
  • 1篇金属矿山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财经研究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现代大学教育
  • 1篇济南大学学报...
  • 1篇环境科学与管...
  • 1篇教育教学论坛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4
  • 6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11
  • 3篇2009
  • 2篇2007
  • 4篇2006
  • 5篇2005
  • 5篇2004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鄂尔多斯市能源内生系统研究被引量:2
2005年
分析了鄂尔多斯市能源内生系统的发育状况,提出了能源内生系统发育规模系数和结构系数的概念,并以此对能源内生系统进行了评价,对分处不同地带的几座煤炭城市的内生系统发育状况进行比较,分析了鄂尔多斯市能源内生系统的发育对本地经济发展的影响。
谢辉张雷程晓凌姜巍
关键词:煤炭城市经济发展
21世纪初西北地区发展的资源环境基础被引量:16
2005年
作为我国21世纪资源开发的重要场所,西北地区资源环境开发利用将对国家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分析西北区资源本底特征、人地关系演进状态及发展趋势认为:除矿产资源外,西北区其他资源要素赋存状况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尤其是水资源、森林资源和耕地资源,仅占全国均值水平的1 3左右,组合结构存在明显不足。长期的人口增长和经济社会发展已经使西北区目前人地关系协调状态进入了一个全面紧张的阶段,人地压力较50年代初增长了3倍。未来发展的分析结果表明,资源优势的继续发挥将使西北区的人地关系的演进进入一个更为紧张的阶段。因此,区域发展政策应当做出相应调整。
姜巍张雷
关键词:资源环境赋存状况耕地资源森林资源人口增长
济南市旅游气候的舒适度研究被引量:9
2009年
根据济南市气象站1951—2000年气象资料,分析与人体舒适度有关的气温、相对湿度、风速等气象要素的基本气候特征,研究济南市人体舒适度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而对济南市的旅游人体舒适度进行评价,探讨各气象要素对不同季节舒适度的影响以及舒适度的变化趋势,分析济南市最佳旅游时间。
高卫东姜巍胡莎莎
关键词:人体舒适度气象要素旅游气候
山东省电力资源空间格局及环境成本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基于复杂网络理论,对山东省电力网络空间结构、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受资源禀赋的影响,山东省电力输出端主要分布在鲁西南地区,输入端主要集中在中东部重工业城市;电力网络拓扑结构具有较小的聚类系数和较大的平均路径长度,度分布呈现出不完全幂律分布,具有向无标度网络演化的特征;受电源结构的影响,各地市发电环境成本差异较大,尤其与火电发电规模紧密联系。
熊天琦姜巍高卫东
关键词:电力资源复杂网络环境成本
晋陕蒙地区能源生态系统演进过程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基于能源生态系统理论,对晋陕蒙地区能源资源开发对当地经济发展以及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由于内生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晋陕蒙地区能源生态系统的整体发育状况处于持续下降状态,其中山西省由于能源资源开发较早、产业结构单一,造成其内生系统规模较大,能源系统生态发育状况一直维持在较低的水平,而陕西、内蒙古则由于近年来能源开采量迅速增加而造成能源生态系统演进系数迅速降低;能源开发和消费的效益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陕蒙地区能源生态系统的变化状况,使其总体状况略好于山西省;能源开发在带来效益的同时,亦带来环境的破坏,虽然三省的环境状况近年来有所好转,但是水平依旧较低。
张敏姜巍高卫东熊天琦
关键词:影响因素
山东省能源系统开发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被引量:1
2011年
分析山东省能源系统的基本特征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在过去的半个世纪内,山东省能源系统的发育经历了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能源保障到需要外援才能满足自我服务功能的巨大转变。同时,由于能源生产结构的落后,系统发育水平仅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能源产业的发展在过去几十年中对山东省区域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促进作用,两者相关系数达0.838 8,但随着产业体系日益完善,能源开发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开始逐渐减弱;受当地产业构成、能源产出结构和质量的影响,目前山东省能源资源经济产出和环境影响都不尽人意,从而增大了当地环境污染的负面效应。要改变当前现状,山东省能源系统除节能、增效外还需在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提升劳动生产率等方面加强引导。
姜巍高卫东
关键词:能源系统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资源短缺与中国资源节约发展方向探讨被引量:7
2005年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短缺对中国经济的瓶颈作用越来越强烈。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资源环境现状面临严峻挑战。中国虽然资源总量丰富,但是人均资源量少、结构失衡,多年来以资源环境的大量投入不仅严重破坏了资源基础,更加重了环境恶化的趋势。总体来看,目前中国在资源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主要存在资源利用效率低下、产品质量不过关、生产集约程度不足、生产和消费失衡以及生产与资源分布不吻合、资源管理不完善等方面的问题,要维持未来中国资源的有效供给,需要建立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从宏观到微观的统一管理机制,强化机制的综合协调功能,因此我国资源节约型经济的基本模式应是:((消费节省+生产集约)×(政府干预+市场调节))×科技教育。为此,中国资源节约战略可以考虑通过发展循环经济、推进国家资源加工深度化进程、加强资源管理和提高环保意识等措施进行。
姜巍张雷
关键词:资源短缺资源节约可持续发展
中国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协调问题被引量:36
2004年
随着人口规模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快速增长,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基础的协调状态已经成为我国区域社会经济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的首要任务和基本目标。为此,本项研究选择了决定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最为关键的5大“公用性资源”并建立相应模型以评价区域发展与自然资源基础协调状态。结果表明,在全国7大区中,以华北、东北、华东、华中和华南5个区条件相对较优,而西北和西南地区的状态相对较差。人地关系对应分析表明,华东、华南、华中和华北4个大区人地关系的紧张状态突出,其中华东区的情况最甚,目前当地实际人地关系压力系数接近6.8,高出全国均值水平33倍。尽管西北和西南的人地关系压力状态远低于其他地区,但是由于自身资源环境基础的脆弱性,当地资源环境大规模开发同样面临严重挑战。作为全国资源环境基础最佳的地区,目前东北区的人地关系依然保有较大演进空间,这也是全国区域发展与资源环境协调的最后希望所在。
张雷沈叙建杨荫凯程晓凌姜巍吴映梅
关键词:资源环境人地关系经济发展
新疆经济发展及其资源环境协调探讨被引量:10
2006年
作为我国21世纪资源开发的重要场所,新疆资源环境开发利用将对国家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新疆资源本底特征、人地关系演进状态及发展趋势认为:新疆资源要素赋存状况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尤其是水资源、森林资源和耕地资源,还不到全国均值水平的20%,组合结构上也存在明显不足;长期的人口增长和经济社会发展已经使新疆目前人地关系协调状态进入了一个全面紧张的阶段,50年来人地压力增长了8倍。未来发展的分析结果表明,资源优势的继续发挥将使新疆的人地关系的演进进入一个更为紧张的阶段,预计在未来30年之内,新疆人地关系的紧张状态要较目前增加将近2倍。为了使新疆社会经济得到持续稳定的发展,区域发展政策应当做出相应调整。
姜巍
关键词:资源环境人地关系
基于能源安全的中国国际能源通道建设研究
2011年
能源是国家工业化的基本保障,然而中国近年来规模日益增加的能源进口使得其能源保障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文中从中国当前能源生产和消费特征入手,分析了中国当前的能源系统特点:从数量上看,尽管规模可观但落后的资源结构使得中国不得不大量进口现代能源矿种石油,因此目前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达60%;从运输途径上看,海上运输仍然是我国当前主要的石油运输方式;从来源地看,中国的主要石油供应地区集中在中东和西非;从运输路线来看,中国高度依赖马六甲海峡。为保障我国能源通道安全,需要加强中国国际能源通道的建设与拓展,从地理和经济可行性的角度分析和阐述了中国未来石油进口可能的途径及存在风险,并从能源安全的角度提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建议。
姜巍高卫东
关键词:能源安全能源通道可持续发展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