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阳阳 作品数:20 被引量:70 H指数:5 供职机构: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冶金工程 化学工程 更多>>
碳酸镧对骨化三醇冲击治疗血液透析继发性甲旁亢患者血磷的影响 冯媛 夏阳阳 李楠 蒋春明 张苗低密度脂蛋白受体表达失调在高糖腹膜透析液诱导腹膜纤维化中的作用 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观察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表达失调在高糖腹膜透析液(PDS)诱导腹膜纤维化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以人腹膜间皮细胞(PMC)为研究对象。分别在含1.50%、2.50%及4.25%葡萄糖的PDS中培养PMC6、12、24h以筛选高糖PDS组的干扰条件。以4.25%甘露醇作为高渗对照。细胞分为对照组(PBS干预)和高糖PDS组(含4.25%葡萄糖的PDS干预24h)。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分别检测平滑肌肌动蛋白α(α—SMA)、成纤维细胞特异性蛋白1(FSP-1)、胶原I的mRNA和蛋白表达;油红O染色及Filipin染色观察PMC中脂质沉积情况,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细胞内胆固醇酯含量;免疫荧光双重染色观察胆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REBP)裂解激活蛋白(SCAP)与高尔基体共表达情况,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分别检测LDLr、SREBP-2及SCAP的mRNA和蛋白表达;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分别检测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4E结合蛋白1(4EBP1)、效应子核糖体蛋白s6激酶1(S6K1)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1)与1.50%PDS干预组比较,4.25%PDS刺激PM C24h后,细胞内LDLr表达明显升高(P〈0.05);各时间点高渗对照组细胞内LDLr表达无明显改变(P〉0.05)。(2)与对照组比较,高糖PDS组细胞形态由圆形铺路石样向长梭形转变,而且胞外基质蛋白α—SMA、FSP-1及胶原I的表达均增加(均P〈0.05),细胞内脂质沉积增多(P〈0.05),细胞内SCAP与高尔基的共表达明显增多,LDLr、SREBP-2及SCAP的mRNA和蛋白表达随之升高(均P〈0.05),mTOR、4EBP1及S6K1的mRNA和磷酸化蛋白表达升高(均P〈0.05)。结论高糖PDS可能通过激活PMC细胞内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物1(mTORC1)通路,破坏LDLr负反馈调节,从而导致细胞内脂质沉积增加,胞外基质积聚,促进腹� 刘晶 朱微 蒋春明 夏阳阳 冯媛 张庆燕 张苗关键词:腹膜透析 细胞内信号肽和蛋白质类 腹膜后纤维化 腹膜透析钙磷代谢紊乱患者使用低钙腹膜透析液及碳酸镧的随访分析 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调查腹膜透析患者血钙(Ca)、血磷(P)及甲状旁腺激素的情况,并观察使用低钙腹膜透析液结合药物治疗高Ca、高P及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甲旁亢)的效果。方法统计2010年以后在南京鼓楼医院规律随访一直使用普通钙腹膜透析液(钙离子浓度为1.75 mmol·L^(-1))1年以上时间的腹膜透析患者血Ca、血P及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水平。根据患者血Ca、血P及iPTH水平挑选120例高Ca、高P、甲旁亢患者,随机平均分为A、B两组,A组改用低钙腹膜透析液(钙离子浓度为1.25 mmol·L^(-1)),B组改用低钙腹膜透析液的同时加用碳酸镧降磷治疗。结果 6个月后,A组与之前比较,血Ca降低,血P、iPTH升高(P<0.05),B组与之前比较血Ca、血P、iPTH降低(P<0.05),半年后B组与A组比较血Ca、血P、iPTH降低(P<0.05)。结论对于出现高Ca、高P及高iPTH的患者建议使用低钙腹膜透析液,同时必须使用碳酸镧加强降磷治疗。 夏阳阳 万骋 张庆燕 汤天凤 张苗关键词:腹膜透析 稀土元素 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慢性肾脏病的危险因素及与肥胖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6 2022年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2DM)患者发生慢性肾脏病(CKD)的危险因素,并着重分析肥胖与CKD发生的关系。方法纳入2009年1月至2019年6月在南京鼓楼医院就诊的18至75岁诊断为T2DM的患者,收集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收缩压、舒张压、糖尿病病程以及实验室指标包括血红蛋白(Hb)、白蛋白、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尿酸、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和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肥胖定义为BMI≥28 kg/m^(2),超重定义为24 kg/m^(2)≤BMI<28 kg/m^(2)。根据是否合并CKD,将研究对象分为合并CKD组和不合并CKD组。在不合并CKD的T2DM患者中,选取至少随访一次,随访时间超过12个月且随访数据完整的患者,按是否发生CKD分为发生CKD组和未发生CKD组。两组间各指标的比较采用t检验、非参数检验以及χ^(2)检验。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T2DM患者发生CKD的危险因素,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随访的T2DM患者CKD发生的危险因素。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RCS)拟合Cox回归模型来评估不同的BMI截点与CKD的关系。结果共纳入3194例T2DM患者,其中合并CKD组620例,不合并CKD组2574例。与不合并CKD组相比,合并CKD组T2DM患者BMI明显增高(P=0.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肥胖、收缩压、舒张压、Hb、白蛋白、TG、TC、FPG及HbA1c为T2DM患者发生CKD的影响因素(均P<0.05),将上述指标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肥胖(OR=1.058,95%CI 1.079~2.018),收缩压增高(OR=1.027,95%CI 1.018~1.035),TG增加(OR=1.087,95%CI 1.008~1.171),FPG增高(OR=1.042,95%CI 1.003~1.083)是T2DM患者发生CKD的影响因素(均P<0.05)。不合并CKD组中随访时间超过12个月且随访数据完整的T2 夏阳阳 顾天伟 蒋春明 陆婧 刘杰 毕艳关键词:肥胖症 慢性肾脏病 体重指数 丹参酮ⅡA对腹膜透析液诱导的氧化应激及腹膜间皮细胞凋亡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TSN)注射液对高糖腹膜透析液(PDF)诱导体外培养人腹膜间皮细胞(HPMCs)氧化应激及凋亡的影响。方法:氧化应激指标检测:体外培养人网膜间皮细胞,分为对照组(DEME培养基)、PDF组(4.25%PDF)、TSN组(含TSN终浓度为100μmol.L-1的DEME培养基)、TSN低浓度组(含TSN终浓度为50μmol.L-1的4.25%PDF)、TSN高浓度组(含TSN终浓度为100μmol.L-1的4.25%PDF)5组观察,共培养48 h后取上清液检测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浓度。细胞凋亡因子检测:体外培养细胞分为对照组(DEME培养基)、H2O2组(3%H2O2)、TSN+H2O2组(含TSN终浓度为50μmol.L-1的3%H2O2)、PDF组(4.25%PDF)、TSN+PDF组(含TSN终浓度为50μmol.L-1的4.25%PDF)5组观察,共培养72 h后Real time PCR法检测细胞凋亡因子bax、caspase-3及抑制凋亡因子bcl-2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凋亡蛋白bax、caspase-3及抑制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DF组中MDA的含量显著升高(P<0.01),SOD、GSH的含量显著降低(P<0.01)。与PDF组比较,添加TSN后的各组MDA含量明显降低(P<0.01),SOD、GSH的含量显著升高(P<0.01)。Real time PCR及Western Blot结果发现,与对照组比较,PDF组及H2O2组bax、caspase-3的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增多(P<0.01),同时bcl-2的mRNA及蛋白的表达显著减少(P<0.01);添加TSN的PDF组及H2O2组分别较单纯PDF组及H2O2组bax、caspase-3的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减少(P<0.01),而bcl-2的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增多(P<0.01)。结论:TSN可能通过抑制氧化应激下调PDF诱导的HPMCs细胞凋亡因子高表达,具有潜在的腹膜保护作用。 夏阳阳 蒋春明 孙琤 于立杰 张苗关键词:腹膜透析液 氧化应激 凋亡因子 慢性肾脏病患者维生素缺乏危险因素与补充维生素D疗效分析 张庆燕 蒋春明 朱微 冯媛 曹东维 孙琤 王恒进 金波 夏阳阳 张苗丹参酮ⅡA对腹膜透析液诱导的氧化应激及腹膜间皮细胞凋亡因子表达的影响 背景及目的 氧化应激是上调凋亡因子表达的重要因素之一,凋亡因子表达上调又可以启动细胞凋亡的发生,细胞凋亡对人体内组织纤维化包括腹膜组织纤维化的发生均起重要作用。腹膜纤维化是长期腹膜透析退出治疗的主要原因,而腹膜间皮细胞凋... 夏阳阳关键词:腹膜透析液 氧化应激 凋亡因子 文献传递 隐丹参酮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脏纤维化的保护作用 目的:防止肾脏纤维化是梗阻性肾病治疗的重要目标。本研究将旨在观察一种常用的植物类黄酮成分:隐丹参酮,对梗阻性肾病的防治作用。方法:构建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肾脏纤维化模型:将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 冯媛 夏阳阳 曹东维 蒋春明 张苗关键词:隐丹参酮 梗阻性肾病 纤维化 6分钟步行试验在血液透析伴肺动脉高压患者中的应用 万骋 王恒进 夏阳阳 何劲松 蒋春明 张苗63例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病例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不同原因致横纹肌溶解综合征(RM)的临床特点及疾病转归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8月南京地区63例RM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病史:致病因素呈多样性,主要为食用龙虾、剧烈运动、降脂药所致,少数系感染、心脏电除颤及酒精引起,还有原因不明者。临床特点: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肌肉酸痛、酱油色尿及乏力,少数出现发热、呼吸窘迫及声音嘶哑等,不同病因引起RM的临床表现无差异;其中11例RM患者出现急性肾损伤,致病因素无明显偏倚。实验室检查(中位数),肌酸激酶6400U/L、谷草转氨酶399U/L、乳酸脱氢酶816U/L、d一羟丁酸445U/L和血肌红蛋白1200,18,/ml;选取肌酸激酶及肌红蛋白作为肌肉损伤程度的衡量指标,结果两者在各致病因素组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肾小管功能指标如尿渗透压、尿视黄醇蛋白及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异常所占百分比分别为62.5%、50%、47.6%。治疗:对于无基础疾病、无并发症的患者通过水化补液、碱化尿液等处理,均痊愈出院;而出现急性肾损伤的11例患者,1例放弃治疗,5例行血液透析,余5例保守对症处理后,肌酐均下降至其发病前基础水平出院。结论不同致病因素导致的RM,其在临床症状、肌肉损伤程度、是否并发急性肾损伤及治疗预后方面,均无明显差异;加强对RM疾病认识,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保护肾小管功能、预防急性肾损伤及改善预后尤其重要。 刘晶 朱微 蒋春明 冯媛 夏阳阳 张苗关键词:横纹肌溶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