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禹龙
- 作品数:82 被引量:100H指数:4
- 供职机构:上海社会科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社会学哲学宗教更多>>
- 赛珍珠生平、创作与中国被引量:1
- 1992年
- 赛珍珠是以她所写的中国题材的小说《大地》而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女作家。在她诞生100周年之际,上海社会科学院东西方文化研究中心主办了一系列学术活动,10月17日在新锦江大酒店举办了“纪念赛珍珠诞生100周年学术研讨会刀,美国赛珍珠基金会向大会发来了贺电。现将大会发言摘要刊载如下。
- 夏禹龙徐中玉蒋孔阳杨岂深夏仲翼瞿世镜潘庆舲王长荣汪义群马瑞
- 关键词:中国题材东西方文化小说家西方人中西文化美国女作家
- 小康社会的历史定位被引量:3
- 2003年
- “小康”反映古代人民对一种美好社会状态的追求。邓小平使用“小康”作为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形象、亲切的描述。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把小康社会看成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片面到全面、扭转发展不平衡加剧趋势的发展过程。小康社会又是一个转型社会。中国的社会转型关键在于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成熟、定型的制度 ,这是本世纪头 2 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要完成的重要任务。“三个代表”
- 夏禹龙
- 关键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历史定位社会转型
- 还马克思主义原初真面目: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先决条件被引量:1
- 2011年
-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先决条件,就是正确和全面地理解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马克思主义时所赋予它的基本内涵,还马克思主义的原初真面目,而不能对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断章取义,曲解他们的观点来为自己的某种主张辩护。面对社会上和理论界出现的对马克思、恩格斯一些论述的不同释义,应该通过充分说理的讨论来加以辨证。这些有争议的命题包括: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与公有制的关系;股份制的性质;恩格斯后期对暴力革命的看法;马克思说"我不是马克思主义者"的针对性;恩格斯后期对共产主义理想的态度等。
- 夏禹龙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经济特区建设与西部大开发被引量:1
- 2000年
- 夏禹龙
- 关键词:经济特区
- 社会科学的发展机遇和历史责任
- 1998年
- 改革开放20年来,中国社会科学取得了长足的进展。这是建国后条件最好、发展最快、进步最大的时期。长期来阻滞中国社会科学发展的重大思想障碍有两个:一是左倾教条主义的束缚,凡是老祖宗没有讲过的都不好讲,使社会科学研究只能停留在对经典著作的注释上;一是不问实践效果、只从抽象概念出发的姓“资”还是姓“社”的诘难。这两者其实是有内在的紧密联系的,只是提问题的角度有所不同。
- 夏禹龙
- 关键词:社会科学工作者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科学界生产力标准左倾教条主义
- 扬革命传统,开创思想道德建设新局面
- 1997年
- 弘扬革命传统,开创思想道德建设新局面○夏禹龙程伟礼朱坚劲传统是历史的继续和延伸,但又不仅仅是历史的遗产,而是继续存在于现实之中,因此,传统不是凝固不变的,它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着。拿中国来说,传统又有新旧之分。这里所说的新传统,是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 夏禹龙程伟礼朱坚劲
- 关键词:思想道德建设为人民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延安精神文化大革命
- 论领导工作的基本原则
- 1989年
- 领导工作包括着决策、协调、方法、艺术等内容。这些内容虽然范围不同,表现形态不同,但都遵循着某些基本原则。基本原则是一种观念,是具有根本意义的指导思想,它贯彻和渗透一切领导工作领域,指导着领导方法、领导艺术以及包括领导决策在内的一切领导行为。因此,现代领导者了解这些基本原则,在实践中贯彻并进一步理解这些原则是十分重要的。当然,了解这些基本原则不一定成功,因为成功还有赖于其他种种因素,但是违反这些基本原则必定失败,却是确定无疑的。
- 夏禹龙刘吉冯之浚张念椿
- 关键词:现代领导者领导艺术社会创新
- 历史地看待效率与公平的关系被引量:3
- 2010年
- 公平要历史地去看,从来没有万古不变的公平概念。我们要讨论中国目前处在什么样的国际国内的环境里面,在这样的环境里面,我们能够达到的公平是什么。离开了这个前提,就没法谈了。刚才看了邓伟志的发言,他批判"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这个分配原则。这个分配原则我也不赞成,但我比他退了一步。
- 夏禹龙
- 关键词:兼顾公平
-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纲领性文献
- 2003年
- 党的十六大是中国共产党在21世纪首次召开的代表大会。中国在2000年实现了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的目标,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小康”作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阶段性目标。
- 夏禹龙
- 关键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现代化建设十六大小康水平历史性跨越
- 形成“内在动力”和建立“新机制”是实现“转轨”的关键
- 1992年
- 根据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要把经济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怎样实现这一“转轨”?关键何在?这是值得认真思索和对待的。商品经济和市场竞争是“内在动力”和“新机制”的基础有的同志鉴于科研和生产“两张皮”的老大难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提出要效法研制“两弹一星”的成功经验,集中人力、财力、物力。
- 夏禹龙
- 关键词:商品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