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玉国
- 作品数:25 被引量:45H指数:4
- 供职机构:黑龙江生物科技职业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黑龙江省青年科学基金黑龙江省研究生创新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经济管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胎生蜥蜴消化道生长抑素免疫活性内分泌细胞的研究被引量:4
- 2011年
- 为研究胎生蜥蜴消化道内生长抑素的分泌对动物整体营养及代谢水平的影响,应用免疫酶标技术(ABC)法和胃肠激素抗血清,对胎生蜥蜴(Lacerta vivipara)消化道生长抑素细胞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定位研究和形态学观察。结果显示,生长抑素(SS)细胞分布广泛,除食管和直肠未检测到,整个消化道中均有分布,胃体和幽门分布密度最高,回肠最少。总体来说,在胎生蜥消化道中SS细胞的分布密度胃部较高而小肠部较低。SS细胞以圆形和锥体形为主,还有梭形和椭圆形,它们分布于消化道粘膜、消化上皮细胞基部和腺泡上皮之间。根据其内分泌细胞的结构形态,可以认为胎生蜥蜴消化道内的内分泌细胞兼具内分泌与外分泌2种功能。胎生蜥蜴消化道SS细胞的分布型与其他内分泌细胞抑制协调相关与其取食方式、食物成分及生活环境相关。
- 刘志涛李淑兰高欣刘鹏赵文阁夏玉国
- 关键词:胎生蜥蜴生长抑素消化道免疫组织化学
- 辽宁产粗皮蛙的染色体组型研究被引量:2
- 2004年
- 用骨髓细胞制片法分析了粗皮蛙的染色体组型 ,结果表明其二倍体染色体数为 2 6 ,可配成 13对 ,有5对大型染色体 (相对长度 >9)和 8对小型染色体 (相对长度 <6 5 ) ,其中 ,第 1、 5、 6、 7、 8对为中部着丝点染色体 ,第 12对为端部着丝点染色体 ,第 2、 3、 4、 9、 10、 11、 13对为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 ,第 4对为性染色体 ,属XY型 ,X染色体为亚中部着丝点 (相对长度为 10 70 ,臂比指数为 1 72 ) ,Y染色体为亚中部着丝点(相对长度为 12 83,臂比指数为 2 0 2 )。
- 赵文阁刘鹏夏玉国
- 关键词:染色体组型性染色体着丝点
- 断尾对胎生蜥蜴运动能力和选择体温的影响被引量:4
- 2011年
- 尾自切是蜥蜴为了降低被捕食危险而采取的一种反捕食适应策略,但断尾可导致体重减轻、热量收支平衡改变,并影响蜥蜴的运动能力和体温调节。为检验断尾对蜥蜴运动能力和选择体温的影响,于2006年5月选取黑龙江省小兴安岭地区的一个胎生蜥蜴种群进行实验。结果表明:在30$C和24$C两个实验温度下,断尾后胎生蜥蜴的运动能力均明显下降,表现在停顿次数增多、最大可持续距离和最大疾跑速度减少等方面;断尾、温度和性别对胎生蜥蜴运动能力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互独立的,断尾是影响胎生蜥蜴运动能力的主要因素;断尾对胎生蜥蜴的选择体温没有显著影响。
- 刘鹏刘琳琳刘志涛夏玉国计翔赵文阁
- 关键词:胎生蜥蜴断尾选择体温温度性别
- 一种小型哺乳动物代谢物收集分析器
-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小型哺乳动物代谢物收集分析器,包括收集盒、分析管和分流管,收集盒上方盖合有封口盖,收集盒内部设置有搅拌桨,搅拌桨的底部转动连接有密封塞,收集盒底部连通有导流管,导流管的下端管口处设置...
- 刘志涛于东彭一良夏玉国赵丽刘鹏赵文阁李淑兰赵冬梅陈辉
- 文献传递
- 葛氏鲈塘鳢胚胎发育初步观察被引量:5
- 2013年
- 2011年5月~6月对葛氏鲈塘鳢的胚胎发育进行了初步观察和研究,两条雌鱼共产卵3937粒,孵出仔鱼2890尾,孵化率为73.4%;从受精卵到仔鱼孵出经历时间平均为127h20min,观察葛氏鲈塘鳢胚胎发育可分为受精卵、胚盘形成、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神经胚期、尾芽期、出膜前期和出膜期九个阶段25个时期。
- 夏玉国李勇杨大川范龙霞张荣森
- 关键词:胚胎发育
- 无酶葡萄糖生物传感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13年
- 生物传感器在环境监测、临床医学、食品分析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而无酶葡萄糖生物传感器具有高选择性、高灵敏度以及反应速度快、不受自身条件限制等特点.因此,该文重点论述无酶葡萄糖生物传感器所使用的各种类型的电极材料,总结近些年各种新型结构材料在无酶葡萄糖传感器研制方面的应用,并对其发展方向和趋势进行展望.
- 孙芳夏玉国张宇鹏郑皓心朱健宇
- 关键词:生物传感器环境监测电极葡萄糖
- 江豚剥制标本的制作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江豚剥制标本制作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测量江豚各个量度,对其拍照,解剖后剥离皮张;(2)刮除皮张所附脂肪;(3)用Na<Sub>2</Sub>CO<Sub>3</Sub>和玉米面混合物进一步去除油脂...
- 刘鹏夏玉国孙芳孙辉李勇李殿伟陈辉彭一良刘志涛赵文阁
- 文献传递
- 断食与复食对葛氏鲈塘鳢体重的影响
- 2013年
- 对平均初始体重为78.43g的葛氏鲈塘鳢进行了40d养殖实验,以检验其继饥饿后的补偿生长。实验共设5个处理组,4组鱼分别被饥饿5d、10d、15d、20d后再恢复正常投喂作为实验组,1组正常投喂作为对照组。实验结果显示:成体葛氏鲈塘鳢在断食5d后,体重开始下降;在断食10d、15d、20d后,葛氏鲈塘鳢体重与非断食组均产生显著性差异,且体重随断食天数的增加下降更加明显。断食5d组到25d时体重已超过非断食组;断食10d组在25d时葛氏鲈塘鳢已基本恢复到断食前生长水平;在30d时体重已和非断食组接近;断食15d组在35d时体重已超过断食前水平(表3);断食20d组在40d时已恢复到断食前生长水平。
- 夏玉国李勇杨大川范龙霞
- 大兴安岭东麓胎生蜥繁殖期的生境选择被引量:2
- 2011年
- 2008年4月—2010年7月,在呼玛县三卡乡老道店村为中心(51°16′08.3″N,126°42′14.4″E,海拔201m)的半径为10km的范围内采用系统抽样法(system sampling)和多元统计分析方法(multivariable statistic analysis)对胎生蜥(Lacerta vivipara)的生境选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胎生蜥对植被类型、食物丰富度、坡向、落叶层厚度、天敌干扰、坡度、植被盖度、人为干扰、土壤质地及坡位等10项生境因子具有选择性。在大兴安岭东麓胎生蜥繁殖期的最适生活环境是土质疏松、林间落叶层较厚、处于中、下坡位且面积较大并坡度平缓的蒙古栎-黑桦混交林和白桦-落叶松混交林。
- 夏玉国刘志涛赵文阁刘鹏
- 关键词:生境选择繁殖期
- 西泉眼水库渔业调查报告被引量:4
- 2019年
- 2017年4月~2018年10月,明水期每月对水库进行一次水质和生物调查,记录库区水质、生物和渔获物种类及数量变动情况。通过对调查数据分析,西泉眼水库水质状况良好,库区水量受降水量、农业生产灌溉影响,年度变化较大;2017年至2018年上半年,因降水量及来水量少,生物资源显著下降,这一现象在2018年9月得到缓解;库区放养的滤食性鱼类生长速度和肥满度低于省内正常值,应通过减少放养量、延长捕捞周期、调整放养结构等途径提高经济效益。
- 孙辉夏玉国李勇镡龙李玉平孙兵郭子强
- 关键词:西泉眼水库渔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