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夏峰

作品数:26 被引量:37H指数:5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一般工业技术化学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15篇视网膜
  • 15篇网膜
  • 5篇电图
  • 5篇诱发电位
  • 5篇视觉诱发
  • 5篇视觉诱发电位
  • 5篇视网膜电图
  • 4篇电生理
  • 3篇视觉
  • 3篇小鼠
  • 2篇电生理学
  • 2篇动物
  • 2篇动物模型
  • 2篇眼底
  • 2篇植入
  • 2篇生理学
  • 2篇生理盐
  • 2篇生理盐水
  • 2篇视觉电生理
  • 2篇视神经

机构

  • 26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兰州军区兰州...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作者

  • 26篇夏峰
  • 22篇张作明
  • 13篇安晶
  • 10篇郭群
  • 9篇张磊
  • 7篇张磊
  • 5篇李莉
  • 4篇谢蓓
  • 3篇张迁
  • 3篇李振峰
  • 3篇陶冶
  • 3篇耿佳
  • 2篇黄远桂
  • 2篇刘兰涛
  • 2篇殷浩
  • 2篇郑丽娟
  • 2篇刘锐
  • 1篇胡文治
  • 1篇刘惠铃
  • 1篇顾永昊

传媒

  • 6篇第十二届全国...
  • 3篇国际眼科杂志
  • 3篇中华实验眼科...
  • 2篇眼科研究
  • 2篇中国比较医学...
  • 1篇眼科
  • 1篇高分子通报
  • 1篇中华眼科杂志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眼视光学杂志
  • 1篇神经解剖学杂...
  • 1篇西北国防医学...
  • 1篇中华眼视光学...
  • 1篇第十一届全国...

年份

  • 3篇2013
  • 6篇2012
  • 7篇2011
  • 3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1
  • 1篇2000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视网膜锥体细胞失功能模式大鼠行为学的初步观察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观察一种视网膜锥体细胞失功能(RCD)模式大鼠的行为学变化,为寻找致病基因提供证据。方法通过Morris水迷宫、旋转杆(rota rod)、爬杆、旷场和避暗反应等行为学方法对RCD大鼠的行为学特点进行观察;采用视觉电生理学方法观察视网膜功能。结果与SD大鼠比较,RCD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明显降低,水迷宫试验学习训练的逃逸距离较SD大鼠显著增加(P<0.01),停留在第二象限游泳时间明显减少(P<0.01);避暗反应错误次数增加(P<0.05);旷场实验中RCD大鼠逃逸距离明显延长,转轮训练停留时间短,与SD大鼠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基因突变对RCD模式大鼠的空间及非空间的学习记忆能力和自发性活动能力均有一定的影响。RCD大鼠的运动学习能力和运动协调能力亦受到影响。
安晶郭群王丽李莉张磊夏峰张作明
关键词:行为学
听源性惊厥易感大鼠癫痫发作急性期延髓内脏带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的变化被引量:1
2000年
以听源性惊厥易感大鼠为模型 ,用免疫细胞化学结合动物行为观察的方法 ,研究了从癫痫点燃后 30 m in至 3d 8个时间点的延髓内脏带内星形胶质细胞特异性标识物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的分布变化。结果显示 :癫痫点燃后 1h细小型星形胶质细胞数量开始增多 ,尤以孤束核及软膜附近明显 ;6 h后延髓内脏带各区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阳性细胞均增多 ,以延髓内脏带背内侧区及腹外侧区较为密集 ,中间带状区相对较少 ;1d后肥大型星形胶质细胞开始增多 ;3d后肥大型细胞出现肿胀、变形。此结果提示 :癫痫发作急性期 ,延髓内脏带内星形胶质细胞可能参与了此病理过程 ,对机体应激反应 ,心血管调节。
田国红夏峰徐燕饶志仁黄远桂
关键词: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癫痫延髓内脏带病理过程
氢饱和生理盐水对视神经挫伤大鼠闪光VEP的影响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氢饱和生理盐水对视神经挫伤大鼠视觉功能的保护作用。设计实验性研究。研究对象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12只。方法 12只SD大鼠随机分为氢饱和生理盐水组和对照组,每组6只,均选取左眼作为实验眼,右眼作为正常对照。利用压力恒定的无创反向镊在大鼠视神经球后2 mm处夹持10 s建立视神经挫伤模型。氢饱和生理盐水组大鼠按5 ml/kg/d氢饱和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对照组大鼠按照相同剂量给予生理盐水腹腔注射,连续2周。在夹伤前及夹伤后1、3、5、7、9、11、14天分别检测大鼠左眼F-VEP,观察P1波的峰时值及振幅的变化。主要指标F-VEP的P1波峰时值和振幅。结果损伤后第1天,P1波峰时值氢饱和生理盐水组和对照组分别为(88.61±2.81)ms和(88.33±1.51)ms,与损伤前的(72.45±1.47)ms和(72.44±1.03)ms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损伤后第3天,氢饱和生理盐水组大鼠的P1波峰时值缩短为(80.28±1.25)ms,到损伤后14天一直在该水平范围波动,而对照组大鼠的P1波峰时值为(88.61±1.20)ms,各时期的氢饱和生理盐水组大鼠与对照组大鼠的P1波峰时值相比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结论氢饱和生理盐水能够改善大鼠视神经挫伤后F-VEP的峰时值延长,对其视觉传导功能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殷浩朱婷婷安晶张磊夏峰张作明
关键词:视神经损伤视觉诱发电位神经保护
一种视网膜锥体细胞退行性变大鼠基础生理值的测定
2008年
目的对视网膜锥体细胞退行性变(retinal cone degeneration,RCD)大鼠的主要脏器及血液、生化指标进行检测。方法随机选择BN(Brown Norway)-RCDF2代大鼠,视网膜电图鉴定,取静脉血检测生化指标,并对重要脏器进行准确称量。结果此大鼠脏器质量在雌雄之间除体重、大脑和肾差异有显著性外(P<0.05),其余均无差异;脏器系数脑干和小脑雌性显著大于雄性(P<0.01);生化指标碱性磷酸酶、葡萄糖、白蛋白、尿素氮、总蛋白雌性高于雄性,总胆固醇、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甘油三酯雌性低于雄性,其中雌性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雄性;雌性离子钙浓度显著高于雄性。结论BN-RCD大鼠基础生理值和生化参数均在正常范围内,其中一些参数在性别之间有差异,但与正常SD大鼠相比,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肌酐、钾离子差异显著,葡萄糖、甘油三酯、离子钙有差异。RCD大鼠为遗传性视网膜疾病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突变模式动物。
谢蓓郭群安晶夏峰宋玫侠李莉张作明
关键词:视网膜电图生化指标生理指标
利用锥体细胞失功能大鼠和先天性静止性夜盲大鼠对视锥与视杆通路振荡电位的分离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背景振荡电位(OPs)是评估视网膜缺血缺氧性疾病视网膜功能变化的重要工具,利用视网膜退行性病变动物模型对视锥、视杆通路起源的OPs特点进行研究非常重要。目的在两种自发性视网膜退行性病变模型大鼠中分离视锥、视杆通路,对比分析视杆、视锥通路起源的OPs波的特点。方法采用雄性SD大鼠、锥体细胞失功能(RCD)大鼠、先天性静止性夜盲(CSNB)大鼠各6只,以RETI—scan视觉生理记录系统分别在暗适应(12h)和明适应(10min)条件下,用不同强度的刺激光(-35、-25、-15、-5、0、5db)进行刺激,记录各组大鼠的闪光视网膜电图(FERG),通过Matlab7.0的Butterworth滤波提取OPs,采用快速傅里叶变换(FFT)对所得OPs进行频谱分析。结果暗适应条件下SD大鼠和RCD大鼠的ERG均可见a波和b波,但CSNB大鼠b波阙如;明适应条件下,sD大鼠和CSNB大鼠可见b波,但RCD大鼠各波阙如。暗适应较高刺激光强度下,SD大鼠和RCD大鼠均有低频(主频)和高频(次频)两个明显的频峰,分别为75~110Hz、90~120Hz和90—120Hz、110~135Hz;不同刺激光强度下,CSNB大鼠只有一个频峰,为70~100Hz。而明适应不同刺激光强度下,sD大鼠和CSNB大鼠均只有一个频峰,分别为75~95Hz和70~85Hz。明适应条件下与sD大鼠比较,CSNB大鼠b波隐含时延长,b波振幅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暗适应条件下,RCD大鼠b波隐含时和振幅与sD大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sD大鼠比较,RCD和CSNB大鼠OPs波振幅下降,隐含时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明适应条件下不同刺激光强度下CSNB大鼠OPs波的隐含时明显长于sD大鼠,振幅明显低于SD大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视锥、视杆通路起源的OPs有不同特性,自发性视网膜退行性改变大鼠的视杆O
杨少伟安晶夏峰张磊张迁陶冶李振峰张作明
关键词:振荡电位先天性频谱分析
观测大鼠视网膜微循环及白细胞运动的方法
2009年
目的:探索通过共焦激光眼底血管造影仪(HRA2)观测正常大鼠视网膜血管的形态和分布以及荧光标记的白细胞在眼底的运动情况的方法。方法:大鼠麻醉后散瞳并将其置于动物台上,荧光素钠血管造影观察大鼠视网膜血管的形态和分布,并照相和进行视频记录。另外,体外分离大鼠的外周血白细胞并用CFDA(6-carboxyfluorescein diacetate)进行荧光标记,之后通过尾静脉将其回输进入同窝另一只大鼠的体内,观察白细胞在眼底血管的运动情况。结果:通过HRA2能够清楚而有效的观察到大鼠视网膜4级以上血管的形态和分布情况,并能够观察到白细胞在眼底血管中的各种运动状态。结论:建立了一种通过HRA2观测大鼠视网膜血管及白细胞运动的方法。
张迁夏峰郭群张作明
关键词:微循环眼底血管造影
先天性静止夜盲大鼠视网膜水平细胞数目变化的研究
郑丽娟安晶夏峰张磊张作明
正常猕猴与人的视网膜电图比较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比较正常猕猴与人视网膜电图异同,为进一步利用猕猴建立动物模型研究视网膜疾病打下基础。方法健康成年猕猴7只(14只眼)与8例(16只眼)正常人进行视网膜电图检测,对两者Rod-ERG中的b波,Max-ERG的a、b波,Cone-ERG的b波峰时值及波幅和OPs的O2值,Flicker-ERG的P值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猕猴与人的视网膜电图波形结果较为相似,各指标与人的结果相比,潜伏期短,幅值低,但Cone-ERG和Flicker-ERG两者幅值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视网膜电图检测从功能上证明猕猴较其他常用实验动物更接近人,尤其表现在视锥细胞及黄斑区功能,可用作人类视网膜疾病尤其是黄斑区病变的良好动物模型。
夏峰安晶张磊刘锐张作明
关键词:猕猴视网膜电图
红藻氨酸诱导癫痫发作大鼠脑内GLAST表达的动态研究
2001年
目的 :观察红藻氨酸 (kainicacid ,KA)诱导大鼠癫痫发作时脑内谷氨酸转运蛋白亚型GLAST表达的变化。方法 :用豚鼠抗GLAST多克隆抗体及免疫细胞化学ABC法观察KA注射后不同时间脑内GLAST的表达。结果 :KA注射后 1h ,小脑分子层和蒲肯野氏细胞层的GLAST免疫反应强度开始增加 ,至 3h达高峰 (P <0 .0 1) ,随后呈下降趋势 ,12h时低于发作前水平 (P <0 .0 5 ) ,72h恢复正常。海马区表达的GLAST阳性星形胶质细胞于KA注射后 3~ 6h内亦有相应的升高 ,以CA3区改变最明显(P <0 .0 5 )。结论 :KA诱导大鼠癫痫发作时脑内GLAST的表达早期呈现快速上调 ,其机理可能是细胞对损伤的一种保护性反应 ,有助于清除细胞外过量的谷氨酸 ,预防其对神经元的兴奋性毒性作用 ,并对控制边缘环路的兴奋性有重要作用。
罗晓红黄远桂杨金升夏峰刘惠铃
关键词:癫痫红藻氨酸GLAST
植入电极法记录大鼠视觉诱发电位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建立一种新的植入式颅骨电极记录大鼠视觉诱发电位(visual evoked potential,VEP)的方法,同时应用于RCD大鼠及CSNB大鼠,看是否可行。方法:大鼠麻醉后,暴露颅骨表面,分别在前囟(bregma)前4mm和后8mm处钻孔,植入长2mm,直径1.2mm的不锈钢螺钉,分别作为参考和记录电极;接地电极接入尾部。记录暗适应和明适应下视觉诱发电位(刺激光强:0.011,0.035,0.11,0.35,1.1和3.5ed·s/m^2,叠加100次,不同光强间隔2~5min,刺激频率1Hz,时程300ms)。1wk后,以同样条件再次记录暗适应和明适应下视觉诱发电位。结果:植入电极后的大鼠存活时间较长,能达数月。记录时基本无干扰,波形清晰,稳定。植入法记录的波形与传统方法记录(记录电极捕于两耳连线中点,向前刺入1~1.5cm,保持电极与身体长轴平行;参考电极由不锈钢针制成,插入右侧颊部;接地电极也由不锈钢针制成,置于尾部,对侧眼遮盖。)的波形没有差异,但幅值明显增大。在视锥细胞缺失(RCD)及先天性静止性夜盲(CSNB)大鼠中得到了同样的结果。结论:由于电极可以长期留置于大鼠上,有利于观察其视觉诱发电位的动态改变,对长期病程变化的研究也非常有利,同时记录和参考电极的位置同定,两者之间的相对位置也无变化,可大大减少实验误差,提高结果的可重复性及精确性。
郭群谢蓓顾永昊安晶夏峰张作明
关键词:视觉诱发电位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