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圆明

作品数:11 被引量:32H指数:3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睡眠
  • 5篇睡眠呼吸
  • 5篇睡眠呼吸暂停
  • 5篇综合征
  • 4篇阻塞性
  • 3篇低通气
  • 3篇低通气综合征
  • 3篇嗜睡
  • 3篇睡眠呼吸暂停...
  • 3篇睡眠呼吸暂停...
  • 3篇通气
  • 3篇阻塞性睡眠
  • 3篇阻塞性睡眠呼...
  • 3篇阻塞性睡眠呼...
  • 3篇呼吸暂停低通...
  • 2篇疫苗
  • 2篇睡眠呼吸暂停...
  • 2篇阻塞性睡眠呼...
  • 2篇文献复习
  • 2篇灭活

机构

  • 11篇广州医科大学

作者

  • 11篇周圆明
  • 7篇张挪富
  • 3篇邝爱玲
  • 3篇刘春丽
  • 2篇苏小芬
  • 2篇李桂华
  • 1篇吴康
  • 1篇李时悦
  • 1篇洪城
  • 1篇孙江洁
  • 1篇王璐琳
  • 1篇韩俊彦
  • 1篇刘恒
  • 1篇张筱娴

传媒

  • 3篇国际呼吸杂志
  • 2篇中华结核和呼...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中国感染控制...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鼻黏膜上皮脱落细胞中miR-125a-3p、miR-144a-3p表达变化及其意义
2024年
目的观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鼻黏膜上皮脱落细胞中miR-125a-3p、miR-144a-3p的表达水平变化,分析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并探讨miR-125a-3p、miR-144a-3p单独及联合检测对重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预测效能,为临床重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早期识别提供新的预测指标。方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重症组、轻症组各20例。另择同期体检健康者10例作为对照组。入院时采取鼻黏膜拭子样品,并从中分离上皮脱落细胞,采用qPCR方法检测两组鼻黏膜上皮脱落细胞中miR-125a-3p和miR-144a-3p。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鼻黏膜上皮脱落细胞中miR-125a-3p和miR-144a-3p相对表达量与重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相关性,进一步采用ROC评价miR-125a-3p、miR-144a-3p单独及联合检测对重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预测效能。结果观察组鼻黏膜上皮脱落细胞中miR-125a-3p、miR-144a-3p相对表达量高于对照组(P均<0.05);重症组鼻黏膜上皮脱落细胞中miR-125a-3p、miR-144a-3p相对表达量高于轻症组(P均<0.05)。鼻黏膜上皮脱落细胞中miR-125a-3p、miR-144a-3p相对表达量是重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P均<0.05)。miR-125a-3p预测重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ROC下面积为0.803,最佳截断值为1.83,灵敏度79.1%,特异度80.8%;miR-144a-3p预测重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ROC下面积为0.609,最佳截断值为2.44,灵敏度73.6%,特异度79.1%;miR-125a-3p和miR-144a-3p联合预测重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ROC下面积为0.856,灵敏度86.2%,特异度87.7%。结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鼻黏膜上皮脱落细胞中miR-125a-3p和miR-144a-3p相对表达量升高,重症患者升高更明显。miR-125a-3p和miR-144a-3p是重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均可作为重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预测指标,以联合检测预测效能最佳。
陈沐周圆明韩俊彦袁伟锋莫晓能
关键词:微小RNA
茚达特罗联合噻托溴铵与沙美特罗/氟替卡松联合噻托溴铵治疗重度-极重度COPD患者的疗效比较研究
目的 观察比较茚达特罗(150μg)联合噻托溴铵(18μg)与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50μg/250μg)联合噻托溴铵(18μg)治疗重度-极重度COPD稳定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呼吸科门诊纳入FEV1%<50%的C...
余晓龙张贻涛周圆明刘春丽张挪富
接种灭活疫苗后的境外输入性新冠肺炎患者临床特征被引量:9
2021年
目的通过比较接种/未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Vero细胞)后感染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的境外输入性患者的临床特征,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1年1月4日—4月10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收治的接种灭活疫苗后境外输入性COVID-19患者(接种疫苗组),及同期来自相同输入国家的未接种新冠疫苗的确诊COVID-19患者(未接种疫苗组)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人口学特征、临床症状、血液检查结果及抗体、胸部影像学、治疗方法及预后等,分析总结接种灭活疫苗后境外输入性COVID-19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接种疫苗组、未接种疫苗组分别纳入38例患者,患者的平均年龄分别为(37.14±8.86)岁、(39.21±7.66)岁;男性58例,女性18例。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中,除了未接种疫苗组患者出现咽喉不适比率高于接种疫苗组(34.21%VS 13.16%,P<0.05),其余临床症状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白细胞、淋巴细胞、肝肾功能、心肌酶学、氧合指标、D-二聚体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病程中出现炎症指标升高的比例、T淋巴细胞CD4^(+)、CD8^(+)下降的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病程前2周内,接种疫苗组患者新型冠状病毒抗体IgG阳性比例均高于未接种疫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肺部影像学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接种灭活新冠疫苗(Vero细胞)后境外输入性COVID-19患者以青中年男性为主,临床分型以核酸检测阳性及普通型患者居多,所有患者经治疗后均预后良好。接种灭活疫苗(Vero细胞)后再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患者较未接种疫苗的患者,在病程早期(1周内)即迅速产生IgG抗体,但核酸转阴时间较长。
陈沐周圆明彭辉巫培连莫晓能
关键词:灭活疫苗VERO细胞
支气管哮喘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  1.观察支气管哮喘中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sleepapneasyndrome,OSAS)(以下简称OSAS)的发生率  2.观察支气管哮喘合并OSAS的临床特征  3.观察便携式睡眠...
周圆明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炎症指标
重度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表现为扩张性心肌病致肺动脉高压一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分析扩张性心肌病(DCM)合并重度OSAHS的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的疗效。方法报道1例表现为DCM致肺动脉高压的重度OSAHS患者,结合文献进行分析。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或“OSA”或“OSAHS”和“扩张性心肌病”或“扩心病”或“DCM”为关键词,通过万方数据和中国知网数据库对1990年1月至2016年5月的中文文献进行检索;以“Obstructive sleep apnea”或“OSA”或“OSAHS”和“dilated cardiomyopathy”或“DCM”为关键词,通过PubMed数据库检索2016年5月前的英文文献。结果患者男,54岁,因“活动后气促1年,加重2周”于2015年10月19日入院,经降低心脏负荷、营养心肌、改善代谢、增加心肌收缩力及抗凝等常规治疗,症状无明显好转,行多导睡眠呼吸监测(PSG)确诊为重度OSAHS,联合CPAP辅助通气后症状好转出院。半年后随访,B超检查结果显示左心房及左心室腔有所缩小,气促等症状未复发。共检索到中文文献39篇,英文文献22篇,阅读排除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相关报道,最终保留OSAHS和DCM相关报道10篇,其中中文文献6篇,综述、专家笔谈及论著各1篇,病例报告3篇;英文文献4篇,均为论著。10篇文献共报道74例OSAHS合并DCM病例,其中男46例,女11例,年龄29-69岁,平均(50±10)岁,17例患者采用了CPAP治疗,治疗后相关临床症状和指标均有所改善。结论DCM患者合并OSAHS,若伴肥胖、睡眠打鼾、白天嗜睡及晨起口干等相关症状,应考虑合并OSAHS的可能,经PSG确诊给予CPAP治疗可能改善患者相关临床症状和预后。
陈日垦洪城周圆明邝爱玲张贻涛卿思敏刘春丽张挪富
关键词:睡眠呼吸暂停心肌病扩张型肺性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接种不同种类新冠疫苗后发生突破性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2022年
目的 比较接种不同种类新冠疫苗后发生突破性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为临床中该类患者诊疗提供借鉴。方法 以2021年6月1日—2021年11月1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诊治的接种不同种类新冠疫苗后发生突破性感染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接种疫苗的种类,分为核酸(mRNA)疫苗组、腺病毒载体(Ad)疫苗组和灭活(Vero细胞)疫苗组,通过比较三组患者的人口学特点、临床表现、血检结果、新冠抗体、肺部影像学、治疗方案及病情预后等,总结接种不同种类新冠疫苗后感染新冠病毒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 共有mRNA疫苗组46例、Ad疫苗组28例和Vero疫苗组225例患者纳入分析,所有患者均完成全程2剂疫苗接种(除接种强生疫苗为1剂),三组疫苗患者末次疫苗接种至发生突破性感染的时间间隔分别为(44.60±18.29)、(50.83±17.49)及(68.35±38.43)d,Vero疫苗组患者第二针疫苗接种至发生突破性感染的时间间隔最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的临床表现、白细胞、淋巴细胞、肝肾功能、心肌酶学、D-2聚体、氧合指标、炎症指标和入院时IgG抗体滴度等指标以及肺部影像学改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病程1周及2周时IgG抗体滴度以灭活疫苗组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平均核酸转阴时间分别为(11.15±7.70)、(10.87±6.85)和(13.71±9.36)d,Vero疫苗组核酸转阴时间最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接种不同种类新冠疫苗的COVID-19患者,以中年男性为主,临床分型以无症状感染者居多,而确诊型患者中常见有咳嗽咳痰、咽喉不适、鼻塞流涕等临床症状,肺部影像学可见单发或多灶性的位于胸膜下或血管束周围的磨玻璃渗出和(或)实变影病灶及纤维条索影等,氧疗及中医中药等常规治疗方案仍持之有效。接种mRNA及腺病毒载体疫苗后发生突破性感染的患者,比接种灭活疫苗的突破�
陈沐张德荣周圆明莫晓能
关键词:核酸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灭活疫苗
发作性睡病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2016年
发作性睡病是一种以过度日间嗜睡以及快动眼睡眠调节异常为特征性的一类神经疾病,其特点为快动眼潜伏期较短,清醒期内出现快动眼睡眠侵入,典型临床表现为过度嗜睡、猝倒、入睡前幻觉、睡眠麻痹四联症。发作性睡病是一种伴随终身并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的疾病,甚至引发意外造成伤亡。基于本病的发病率低且危害性大,
张贻涛陈日垦周圆明邝爱玲张挪富
关键词:嗜睡发作性睡病
便携式睡眠呼吸监测机判读与人工判读的差异性比较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初步探讨便携式睡眠呼吸监测机判结果对OSAHS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以65例疑诊OSAHS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整夜便携式睡眠呼吸监测(PM),将机判与人工判读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PM机判结果为鼾症10例,轻度OSAHS19例,中度OSAHS22例,重度OSAHS14例。机判结果与人工判读结果相比,鼾症、轻中度0sAHS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重度0SAHS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M机判结果与人工判读结果的差异性较大,机判结果仅对重度OSAHS诊断价值高,参考意义大。机判结果取代人工判读结果有待未来研究和开发新的技术以满足临床工作需要,此结论有待未来进一步大样本、多中心的研究证实。
张贻涛邝爱玲陈日垦刘恒周圆明张挪富
关键词: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阻塞性
Epworth嗜睡量表和STOP—Bang问卷筛查OSAHS患者的比较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比较Epworth嗜睡量表(ESS)和STOP—Bang问卷(SBQ)对OSAHS的筛查作用。方法以276例疑诊OSAHS患者为研究对象,接受ESS和SBQ评分以预测OSAHS高风险,并进行整夜多导睡眠图监测(PSG)。结果轻、中、重度OsAHs组SBQ预测OSAHS的敏感度分别为85.3%、86.7%、90.1%,均高于ESS敏感度41.6%、41.5%、500A;SBQ预测OSAHS的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0.8%、75.7%、89.2%,均高于ESS的阴性预测值35.8%、55.9%、76.0%。SBQ诊断轻、中、重度OSAHS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0、0.710、0.718,均高于ESS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0.638、0.600、0.642。结论SBQ简明易用,敏感度、阴性预测值均高于ESS,是一个较好的筛查和预测OSAHS的工具,值得应用推广。
张贻涛周圆明佘晓龙李桂华苏小芬张挪富
关键词:EPWORTH嗜睡量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以咳血丝痰及反复气胸为主要表现的肺上皮样血管内皮瘤1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总结肺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的特征,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方法通过对1例肺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病例的临床、影像学及病理分析,并复习肺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的相关文献,从而总结其特征。结果首次报道以双肺反复出现气胸为临床表现及双肺逐步出现多个小囊状病灶为影像学特点的肺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结论对于咳血丝痰、双肺反复出现气胸、影像学表现为双肺多个小结节、散在渗出病变及双肺逐步出现多个小囊状病灶的患者需考虑肺上皮样血管内皮瘤,最终确诊有赖于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检查。
张筱娴刘春丽王璐琳周圆明李时悦张挪富
关键词:肺上皮样血管内皮瘤气胸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