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后凤

作品数:44 被引量:149H指数:8
供职机构: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8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40篇医药卫生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14篇药物
  • 10篇用药
  • 8篇药师
  • 8篇合理用药
  • 7篇细胞
  • 6篇老年
  • 5篇药学
  • 5篇临床药
  • 5篇临床药师
  • 5篇菌药
  • 5篇抗菌
  • 5篇抗菌药
  • 5篇抗菌药物
  • 4篇药品
  • 4篇社区老年
  • 4篇慢性病
  • 4篇老年慢性
  • 4篇老年慢性病
  • 3篇药物不良
  • 3篇药学服务

机构

  • 43篇成都市第五人...
  • 6篇西南医科大学
  • 4篇四川大学华西...
  • 2篇成都中医药大...
  • 2篇川北医学院
  • 1篇成都中医药大...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云南省肿瘤医...
  • 1篇资阳市第一人...
  • 1篇广安市人民医...
  • 1篇四川省医学科...

作者

  • 43篇周后凤
  • 10篇干小红
  • 9篇郑冬妮
  • 7篇龙霞
  • 5篇刘尧
  • 4篇马藏
  • 4篇梅玲
  • 3篇邹剑
  • 3篇张文
  • 2篇杨永学
  • 2篇周永杰
  • 2篇涂正涛
  • 2篇赵玉林
  • 1篇陈学英
  • 1篇刘培庆
  • 1篇张波
  • 1篇李涓
  • 1篇杨进
  • 1篇蒋莉
  • 1篇吴逢波

传媒

  • 10篇中国药业
  • 5篇中国药房
  • 3篇中国医院用药...
  • 3篇中南药学
  • 2篇中国医院药学...
  • 2篇药品评价
  • 2篇临床合理用药...
  • 1篇中国临床药学...
  • 1篇医学理论与实...
  • 1篇中华医院管理...
  • 1篇山东医药
  • 1篇药物流行病学...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西部医学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药与临床
  • 1篇中华医学会临...

年份

  • 4篇2024
  • 7篇2023
  • 6篇2022
  • 8篇2021
  • 1篇2020
  • 4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2
  • 1篇2011
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加强药事监管促进合理用药实践探索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 总结医院创新精细化药事管理,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控制药品费用不合理增长的成效.方法 分析主要原因,多部门协助,制订监管措施,采用药物经济学等方法,导入PDCA等质量管理工具进行精细化监管,对干预前后的全院合理用药情况和药品费用不合理增长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2017年与2016年比较,遴选药物不适宜比例降低23.3% ,药占比降低16.1% ,无指征使用抗菌药物比例降低8.7% ,Ⅰ类切口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降低20.8%;住院患者例均药费和门诊患者例均药费降幅为17.6%和9.4%;质子泵抑制剂、中药注射剂、辅助用药使用金额分别降低31.3% 、84.6%和84.7% .结论 精细化药事管理促进全院药品合理使用,控制药品费用不合理增长,一定程度上节省医保基金.
干小红周后凤郭远新陈佳任常谕张梨
关键词:合理用药
吡非尼酮与仑伐替尼联合应用对人胆管癌细胞系HuCCT1的增殖克隆抑制作用及其机制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观察吡非尼酮(PFD)联合仑伐替尼(Len)对人胆管癌HuCCT1细胞增殖、克隆形成、自噬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人胆管癌HuCCT1细胞经PFD、Len或PFD联合Len处理后,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能力,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克隆形成能力,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细胞自噬体数目,蛋白免疫印迹检测AMPK、mTOR、S6蛋白磷酸化水平及自噬标记蛋白LC3-Ⅱ蛋白水平。结果与PFD单药组和Len单药组相比,联合组的细胞增殖活力、克隆形成数目、LC3-Ⅱ表达水平及自噬体形成数目都显著降低,P均<0.05;与PFD单药组和Len单药组相比,联合组的AMPK蛋白磷酸化水平升高,mTOR、S6蛋白磷酸化水平降低,P均<0.05。结论PFD联合Len可抑制HuCCT1细胞增殖、克隆形成,机制可能是其通过上调AMPK磷酸化水平,下调mTOR的磷酸化水平,进而抑制mTOR信号通路,促进细胞自噬。
李丽萍蒲诗云任常谕周永杰周后凤
关键词:吡非尼酮胆管癌细胞增殖细胞自噬
FAERS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严重皮肤不良反应数据挖掘
2023年
目的 挖掘并分析5种常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相关严重皮肤不良反应信号,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从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中收集伊匹木单抗、纳武利尤单抗、帕博利珠单抗、阿替利珠单抗和度伐利尤单抗自美国上市至2022年第4季度相关严重皮肤不良反应的药物不良事件(ADEs)报告,采用报告比值比(ROR)法和贝叶斯置信区间递进神经网络(BCPNN)法对信号进行挖掘与分析。结果 共收集到严重皮肤不良反应报告5 726份,其中纳武利尤单抗3 037份、帕博利珠单抗1 465份、度伐利尤单抗130份、阿替利珠单抗429份、伊匹木单抗665份。5种ICIs均生成了阳性信号,其关联度由强到弱依次是帕博利珠单抗>阿替利珠单抗>纳武利尤单抗>伊匹木单抗>度伐利尤单抗。5种ICIs均有报告史-约综合征和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发生,关联度均以帕博利珠单抗最强。结论 5种ICIs均有导致严重皮肤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临床在使用时应密切关注,尤其在使用帕博利珠单抗时应特别谨慎;同时,应尽量避免ICIs之间的联用。
龙霞黄孟文蒲诗云王利辰唐梦蛟周后凤
关键词:药物不良事件信号检测
鼻炎通窍喷雾剂对变应性鼻炎豚鼠血清IL-4含量和鼻黏膜Bax蛋白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通过研究鼻炎通窍喷雾剂对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模型豚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含量和鼻黏膜组织中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鼻炎通窍喷雾剂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作用机制。方法:用10%甲苯-2,4二异氰酸酯(10%toluene-2,4-diisocyanate,TDI)橄榄油溶液建立豚鼠变应性鼻炎模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定量测定各组豚鼠血清中IL-4的含量,免疫组化法测定鼻黏膜组织中Bax蛋白的表达。结果:实验组豚鼠血清的IL-4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p<0.01);实验组豚鼠鼻黏膜中Bax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P<0.01)。结论:鼻炎通窍喷雾剂对变应性鼻炎的作用机制与调节免疫功能、促进炎细胞凋亡有关。
马藏李涓干小红周后凤
关键词:变应性鼻炎白细胞介素4BAX
低分子肝素防治肿瘤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出血风险因素分析
2024年
目的:调查肿瘤患者使用低分子肝素防治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的相关出血风险,为个体化评估肿瘤患者使用低分子肝素防治静脉血栓疾病提供帮助。方法:采用单中心、回顾性观察性队列研究方法,选择2021年1—12月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的肿瘤患者为观察对象,纳入其中年龄≥18岁并使用低分子肝素防治VTE的患者731例,按照临床结局是否发生出血事件分为出血组和未出血组。观察两组间性别、年龄、肿瘤分类、体质量等对出血风险的影响。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出血组患者体质量低于未出血组(P=0.009);出血组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占比高于未出血组(P<0.01);出血组低分子肝素日剂量高于未出血组(P<0.01);出血组内生肌酐清除率(Ccr)低于未出血组(P<0.01);出血组血小板计数(PLT)低于未出血组(P=0.011);出血组凝血酶原时间(PT)低于未出血组(P=0.006);两组患者Padua评分和HAS-BLED出血风险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肿瘤分类、低分子肝素用药持续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及基础疾病状态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非甾体类抗炎药、HAS-BLED出血风险评分、低分子肝素使用量、PT 4个变量被纳入模型,模型整体评价采用Omnibus检验,χ^(2)=48.124,P<0.01。PLT与出血事件存在非线性关系,故未被纳入多因素回归分析。ROC曲线评估纳入模型的4个变量预测相关出血事件能力并不理想,ROC-AUC均<0.850。结论:体质量、非甾体类抗炎药、低分子肝素使用量、PT、Ccr、血小板计数、Padua评分、HAS-BLED出血风险评分可能是肿瘤患者使用低分子肝素防治VTE的出血危险因素。非甾体类抗炎药、HAS-BLED出血风险评分、低分子肝素使用量、PT可能是预测相关患者出血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但其预测能力并不�
张子雨周后凤张惠玲任常谕廖兰凯
关键词:静脉血栓栓塞症低分子肝素肿瘤出血风险
我院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2011年
目的了解该院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方法对该院2010年2月-2011年2月使用的各类抗菌药物的用药金额、用药频度及日均费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菌药物费用占药品总费用32.42%,其中主要以β-内酰胺类药物占优势,占整个抗菌药物总金额的82.04%,其次为主要作用于革兰阳性菌的药物(如克林霉素、万古霉素等),占总金额的10.61%,其余依次为氨基糖苷类(4.45%)、喹诺酮类药物(1.98%)、大环内酯类(0.09%)。用药金额排第1位的是头孢哌酮/他唑巴坦,用药频度最高的是头孢硫脒。结论加强合理用药知识宣传,采取抗菌药物分级管理措施,有效调整各类抗菌药物的用药比例,最终达到合理、有效、经济地使用抗菌药物。
周后凤涂正涛张波
关键词:抗菌药物用药频度
洛拉替尼的药物不良事件信号挖掘与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为临床安全使用洛拉替尼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报告比值比(ROR)法、英国药品和保健品管理局综合标准法(简称“MHRA法”)和贝叶斯可信区间递进神经网络(BCPNN)法,对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中2019年第1季度至2022年第4季度关于洛拉替尼的数据进行药物不良事件(ADEs)信号检测。结果与结论3种方法检出重叠的关于洛拉替尼的ADEs信号114个,其中说明书未提及的新的可疑ADEs信号73个。临床在使用洛拉替尼时,应特别关注发生例数和信号数均较多的ADEs,如各类神经系统疾病,精神病类疾病,呼吸系统、胸及纵隔疾病等,临床表现包括脑水肿、大脑梗死、肺动脉高压、缄默症、性欲降低、胸腔积液等。说明书中未提及的移动性血栓性静脉炎、放射性坏死、缄默症、膀胱输尿管反流在特异度高的BCPNN法检测中信号强度均为较强,也应引起临床重视。
龙霞黄孟文蒲诗云王利辰唐梦蛟周后凤
关键词:药物不良事件
达格列净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肾血管功能、主动脉硬化和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研究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讨达格列净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肾血管功能、主动脉硬化和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纳入2022年3月至2023年8月于该院内分泌科治疗的T2DM患者27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达格列净组(n=139)与对照组(n=139)。对照组患者给予二甲双胍片口服治疗,1次0.5 g, 1日2次;达格列净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达格列净片口服治疗,1次10 mg, 1日1次,早晨服用。所有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达格列净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指标、尿液指标、血压和血管功能指标水平。结果:治疗后,达格列净组患者空腹血糖水平较对照组同期显著降低(t=2.815,P=0.005),24 h尿量(t=5.166,P<0.001)、尿钠(t=2.021,P=0.044)、自由水清除率(t=21.971,P<0.001)和血清镁(t=6.863,P<0.001)水平较对照组同期显著升高,血清去甲肾上腺素水平较对照组同期显著降低(t=6.279,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达格列净组患者收缩压较对照组同期显著降低(t=3.426,P=0.001),脉搏波传导速度较对照组同期显著减慢(t=4.790,P<0.001),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较对照组同期显著升高(t=9.316,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达格列净组患者肾阻力指数较对照组同期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38,P<0.001)。结论:T2DM患者采用达格列净治疗后,血管内皮功能、动脉硬化和肾阻力指数显著改善,血压、血糖水平显著降低,血清镁、尿钠水平显著升高。
冯舒雅任常谕周后凤罗雪杨婧
关键词:2型糖尿病血管功能
吡非尼酮对人胆管癌HuCCT1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的影响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究吡非尼酮(PFD)对人胆管癌HuCCT1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PFD(0、0.25、0.5、0.75、1 g/L)对HuCCT1细胞增殖的抑制情况;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PFD对HuCCT1细胞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划痕修复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PFD对HuCCT1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PFD对HuCCT1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标志分子N-cadherin、E-cadherin及Vimentin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FD显著抑制HuCCT1细胞的增殖及克隆形成能力(P<0.05);划痕修复实验及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PFD抑制HuCTT1细胞的迁移及侵袭能力(P<0.05);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显示PFD显著上调HuCCT1细胞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同时下调N-cadherin、Vimentin蛋白表达水平(P<0.05)。结论PFD抑制胆管癌HuCCT1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及EMT进程。
李丽萍干小红周永杰周后凤
关键词:吡非尼酮胆管癌细胞增殖细胞迁移细胞侵袭上皮间质转化
塞瑞替尼不良反应信号挖掘与分析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初步评价塞瑞替尼上市后的安全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报告比值比法(ROR)和比例报告比法(PRR)对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中2014年第2季度至2019年第3季度塞瑞替尼的不良反应(ADR)进行信号挖掘,收集主要累及系统ADR报告相关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日剂量、用药疗程,利用SPSS 26.0软件对主要累及系统组的ADR例次与其他系统组进行χ^2检验。结果:共收集到塞瑞替尼为首要怀疑药物的ADR报告10318份,挖掘出塞瑞替尼ADR信号236个;排除无效信号后,最终得到ADR信号187个,涉及16个系统。所得信号除药品说明书上提及的外,还包括各类神经系统疾病、血液与淋巴系统疾病、感染和传染性疾病等,如手-足-生殖器综合征、间变淋巴瘤激酶基因突变等。胃肠系统ADR报告最多(576份)。与其他系统ADR比较,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日剂量、用药疗程对胃肠系统ADR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使用塞瑞替尼后发生胃肠系统ADR的患者多为女性(59.9%)、年龄45岁及以上(70.3%)、体质量≤65 kg(68.1%)、日剂量451~750 mg/d(50.2%)、用药时长3个月以内(75.7%)。结论:45岁以上、体质量低于65 kg的女性患者使用塞瑞替尼后发生胃肠系统ADR的风险较高;此类ADR的发生还与日剂量有关且大多发生在3个月内,临床使用时应加强药学监护。
郑冬妮周后凤任常谕席田兰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