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勇
- 作品数:19 被引量:33H指数:3
- 供职机构:齐齐哈尔医学院第五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黑龙江卫生厅科研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48例颈动脉狭窄支架治疗体会和探讨
- 2011年
- 目的:讨经血管内支架成形治疗48例颈动脉狭窄的手术方法、适应征及操作技巧。方法:适应征选择为颈动脉狭窄超过50%,伴有脑缺血发作。本组均采用经股动脉入路,对颈动脉颈段狭窄者应用自膨式支架进行血管成形,对位于颈动脉海绵窦段的狭窄则使用管状支架治疗。结果:42例成形后的颈动脉狭窄段直径较术前扩大,达到正常管径的60%以上,6例达到30%。48例临床缺血体征在支架成形术后明显改善,没有发生并发症。随访2个月~24个月未见脑缺血发作。结论:经血管内支架成形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简便安全方式之一。但是缓慢及准确的操作仍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 周典贵李春双惠凯武丽红周勇
- 关键词:颈动脉缺血血管成形
- 康脉2号胶囊治疗急性脑血管意外并发瘫侧下肢静脉血栓形成40例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康脉2号胶囊治疗急性脑血管意外并发瘫侧下肢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效果。方法康脉2号胶囊5粒,每日3次口服+低分子右旋糖苷500mL,一日一次静点,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康脉胶囊口服配合静点低分子右旋糖苷治疗DVT,总有效率达到90%,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结论康脉2号胶囊治疗DVT可以提高药物之间疗效,缩短病程,减少后遗症的发生,是安全有效的一种治疗方法。
- 周勇徐树军刘娜伍丽红袁玉英
- 关键词: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 帖敷式局部亚低温治疗急性脑卒中临床观察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观察帖敷式局部亚低温脑保护治疗对急性脑卒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32例急性脑卒中患者1:1配对并随机分为亚低温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常规治疗,亚低温组同时给予局部亚低温脑保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脑出血的脑水肿量或脑梗死体积变化值、神经功能缺损变化值[依据欧洲脑卒中评分(ESS)评价]的差异.检测患者生命体征及内环境各项指标,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两组治疗后第14天脑出血患者脑水肿量或脑梗死体积变化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治疗后第14、30天ESS变化值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第3、7天亚低温组应激性高血糖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帖敷式局部亚低温脑保护结合常规治疗能减少急性脑卒中患者的脑水肿量,缩小脑梗死体积,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疗效确切,安全性高,操作简单易行。
- 伍丽红王德生周勇刘娜徐树军惠凯程立山
- 关键词:脑梗死脑出血
- 参芎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60例
- 2008年
- 目的评价新型中药制剂-参芎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0例,给予常规神经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参芎注射液静点14d,1次/d。对照组30例,仅用基础用药。结果治疗组14d和30d的ESS评定中有效率分别为36.67%和43.33%,对照组为16.67%。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进行比较,治疗组的总显效率(基本痊愈+显著进步)明显优于对照组(P<0.101)。两组均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参芎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 刘国萍周勇潘飒
- 关键词:参芎注射液急性脑梗死
- DSA下尿激酶灌注眼动脉治疗单眼失明
- 2010年
- 目的 观察在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下超选择眼动脉灌注尿激酶治疗突发单眼失明的疗效.方法 经股动脉插管,应用微导管技术将导管插入眼动脉内溶栓治疗10例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致视力障碍患者.结果 治疗后患者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获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结论 及早应用超选择局部溶栓、扩血管药物治疗突发性单眼失明方法更为有效.
- 周勇徐树军伍丽红刘娜
- 关键词:DSA尿激酶眼动脉失明
- 老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发作时的脑血管改变
- 2011年
- 目的探讨老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患者的脑血管改变。方法回顾性分析140例老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发病时脑血管改变情况进行分析,主要应用TCD检查、64排螺旋CT检查分析脑血管的改变。结果TCD、64排螺旋CT检查脑血管改变异常92.9%、94%。结论TCD、64排螺旋CT在老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发作时检查诊断中对脑血管改变提供有价值的客观依据,说明脑动脉硬化和脑血管狭窄及并发颈椎病的发生,最终导致后循环脑血流减少,脑组织低灌注,出现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的症状,总之,老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发作与脑血管改变、颈椎病关系密切。
- 周勇徐树军刘娜伍丽红袁玉英
- 关键词:老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TCD64排螺旋CT脑血管
- 外伤性脑梗死1例报道被引量:1
- 2008年
- 周勇陈晶伍丽红
- 关键词:外伤性脑梗死肺呼吸音浅表淋巴结肿大扁桃体入院
- 大鼠脑出血血肿周围神经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与胀亡的初步观察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脑出血动物模型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出血灶周的细胞定位和动态表达变化和脑出血后神经细胞胀亡时程表达以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二步法制备大鼠脑出血模型,脑出血组注入自体血50μl,对照组注入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6、24h、2、3、5、7d后处死,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脑内VEGF表达变化;电镜下观察胀亡细胞形态学变化并计数。结果脑出血后VEGF的表达与胀亡细胞表达呈负相关。结论VEGF参与了脑出血后的损伤修复。
- 刘娜王淑荣王连堃刘永泉孔祥丽袁玉英周勇
- 关键词:脑出血动物模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胀亡
- 脑血管内DSA下灌注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20例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探讨早期脑血管介入灌注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疗效,并将颈内动脉系统TIA以及椎基底动脉系统TIA介入灌注治疗疗效进行比较。方法:将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120例随机分为A、B2组,A组为颈内动脉系统TIA(60例),B组为椎基底动脉系统TIA(60例),A、B2组中随机分别抽选30例患者作为治疗组,其余2组各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治疗组:均采用介入灌注治疗,行全脑血管造影了解颅内血管情况,将椎造影管超选进入责任病灶血管,将小剂量尿激酶(颈内动脉系统4~6万u和椎基底动脉系统2~4万u)分别以脉冲式注入动脉内。对照组:选取TIA常规治疗。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治疗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脑血管脑血管介入灌注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治疗有效。
- 周勇刘娜杜庆徐树军
- 关键词:脑血管介入灌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 MMP-9、GFAP和FN浓度与脑梗死后出血转化的预测作用被引量:11
- 2014年
-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纤维连接蛋白(FN)对脑梗死后出血转化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该院64例首发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病例组,选取同期64例在体检中心体检的受试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受试者的MMP-9、GFAP和FN浓度。根据入院后1周的颅脑MRI检查结果,将病例组分为出血转化组9例和非出血转化组55例,对比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资料,并通过多因素分析得出脑梗死后出血转化的独立预测因素。分析MMP-9、GFAP和FN的检测对脑梗死后出血转化的预测价值。结果病例组的MMP-9浓度、GFAP浓度、FN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出血转化组合并心房纤颤的比例为44.44%,入院收缩压为(181.94±19.63)mmHg,入院舒张压为(97.74±10.31)mmHg,MMP-9浓度为(1 369.91±358.31)μg/L,GFAP浓度为(3 598.82±632.71)ng/L,FN浓度为(4 828.91±749.28)μg/L,均显著高于非出血转化组(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心房纤颤、MMP-9浓度、GFAP浓度、FN浓度是脑梗死后出血转化的独立预测因素;MMP-9、GFAP、FN三个指标联合检测的敏感性为77.78%,特异性为70.91%,阳性预测值为30.43%,阴性预测值为95.12%,准确度为71.88%。结论心房纤颤,MMP-9、GFAP和FN水平是脑梗死后出血转化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MMP-9、GFAP、FN的联合检测预测脑梗死后出血转化的发生价值优于单独检测或者两两联合检测。
- 刘娜徐树军王淑荣陈业鹏周勇冯艳春
- 关键词:MMP-9GFAPFN脑梗死出血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