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军

作品数:20 被引量:20H指数:3
供职机构:昆明市儿童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儿童
  • 8篇病理
  • 7篇免疫
  • 5篇细胞
  • 4篇组织化学
  • 4篇临床病理
  • 4篇免疫组织
  • 4篇免疫组织化学
  • 4篇恶性
  • 3篇细胞瘤
  • 3篇临床及病理
  • 3篇免疫组化
  • 3篇母细胞
  • 3篇病理特征
  • 2篇试剂
  • 2篇皮肤
  • 2篇染色
  • 2篇组化染色
  • 2篇睾丸
  • 2篇蝾螈瘤

机构

  • 20篇昆明市儿童医...
  • 4篇云南省第二人...
  • 3篇昆明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20篇周军
  • 16篇高燕
  • 13篇李霁伟
  • 11篇吕孟兴
  • 2篇马静
  • 1篇娄凡
  • 1篇阮标
  • 1篇李霞
  • 1篇李政
  • 1篇李晓红
  • 1篇何乐健
  • 1篇唐静
  • 1篇易欣
  • 1篇谢余澄
  • 1篇李翠莲
  • 1篇樊伟
  • 1篇高虹
  • 1篇张铁松
  • 1篇孙美华
  • 1篇舒虹

传媒

  • 5篇检验医学与临...
  • 2篇临床耳鼻咽喉...
  • 1篇中国卫生检验...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中华超声影像...
  • 1篇中华病理学杂...
  • 1篇中国实用儿科...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中国组织化学...
  • 1篇中华胰腺病杂...
  • 1篇中国实用口腔...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4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4篇2018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08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34例儿童未成熟性畸胎瘤临床病理分析
2018年
目的探讨儿童未成熟性畸胎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昆明市儿童医院34例儿童畸胎瘤的临床资料,病理类型及治疗和预后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儿年龄为17d^7岁,平均年龄为1岁1月,男性22例,女性12例,男女之比1.8∶1,病理分级1级14例,2级10例,3级10例。所有患儿均经手术切除,20例术后加做化疗,14例未做化疗,有24例无瘤存活,5例死亡,其中4例为病理分级3级,未加做化疗,1例为2级单纯手术切除后复发并死亡,5例失访。结论未成熟性畸胎瘤的确诊主要依靠病理形态学,病理分级及治疗方法对患儿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高燕吕孟兴周军李霁伟阿智祥
关键词:儿童免疫组织化学
377例儿童畸胎瘤临床特征及病理结果分析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分析儿童成熟性及未成熟性畸胎瘤的临床及病理特征,以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收集该院2006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畸胎瘤患儿共377例,按照性别、年龄、部位、病理类型、治疗及预后等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年龄为2d至14岁,中位年龄27.12个月;男158例,女219例,发病率女性大于男性;成熟性畸胎瘤333例,未成熟性畸胎瘤34例,畸胎瘤合并卵黄囊瘤10例;畸胎瘤恶性变者1例,复发者2例。未成熟性畸胎瘤经随访有24例无瘤存活,5例死亡,5例失访。结论畸胎瘤确诊依靠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可合并其他生殖细胞肿瘤,未成熟性畸胎瘤应尽早手术完整切除。病理分级在2级及以下患者,经手术完整切除后可以不进行术后化疗,但应密切随访,对于病理分级在3级以上的患者应进行术后化疗,可以改善预后。
吕孟兴高燕周军阿智祥李霁伟
关键词:畸胎瘤儿童
新生儿牙龈颗粒细胞瘤1例报告
2014年
新生儿牙龈颗粒细胞瘤(congenital granular cell epulis, CGCE)也称新生儿牙龈瘤(congenital equlis of the newborn),是一种罕见的新生儿口腔良性软组织肿瘤,至今病因不明,好发于上颌牙槽嵴。90%以上为女性,几乎全部见于出生时或出生不久。现将笔者所在单位收治的1例CGCE患儿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周军吕孟兴高燕李霁伟阿智祥
关键词:新生儿
儿童肾透明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征
2021年
目的探讨儿童肾透明细胞瘤(CCSK)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要点,以提高CCSK术前和术后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昆明市儿童医院收治的11例经病理检查确诊的CCSK患儿的临床及病理学资料,包括性别、发病年龄、术前影像学资料、肿瘤大小、转移情况、病理形态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等。结果患儿发病年龄1岁至7岁9个月,中位年龄24个月。男性患儿5例,女性患儿6例。肿瘤发生在左肾6例,右肾5例。肿瘤平均最大径为(10.06±0.91)cm。镜下肿瘤细胞组织形态表现为圆形或卵圆形,核仁不明显,细胞核和细胞质均为透明空泡样,梭形透明细胞排列成巢状或条索状,可见大量的纤维间质分隔,其内可见特征性的“鸡爪样”小血管。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肿瘤细胞阳性表达的抗体标记物有波形蛋白、细胞周蛋白D1、肿瘤抑制基因;阴性表达的抗体标记物有角蛋白、上皮膜蛋白、分化簇34、抗肌内膜抗体、抗平滑肌抗体。结论儿童CCSK是一种罕见的儿童肾恶性肿瘤,易发生转移,病理诊断尤其应注意与单一分化的肾母细胞瘤和先天性中胚叶肾瘤鉴别,联合免疫组化染色有助于CCSK的鉴别诊断。
周军段玲高燕阿智祥谢余澄李霁伟武红芳
关键词:儿童免疫组化
儿童肾恶性横纹肌样瘤的临床及病理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儿童肾恶性横纹肌样瘤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昆明市儿童医院2006年1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4例肾恶性横纹肌样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手术标本进行组织切片、光镜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4例患者中男2例,女2例;年龄4个月至1岁8个月,平均(10.50±6.81)个月;临床表现为腹部肿物及血尿,病理组织形态特征为具有大核仁、丰富细胞质的横纹肌样细胞和经典嗜酸性细胞质的包涵体。免疫组织化学示肿瘤细胞质强表达波形蛋白,灶状表达细胞角蛋白、上皮膜抗原、分化簇99、分化簇34、肾母细胞瘤抑癌因子1、神经特异蛋白100、细胞周期素D1,不表达肿瘤抑制基因、结蛋白和肌浆蛋白。结论儿童肾恶性横纹肌样瘤是一种具有高度侵袭性的恶性肿瘤,易转移、易复发、预后差,治疗方式以手术根治肾切除术加化疗为主。
周军段玲高燕阿智祥谢余澄李霁伟武红芳
关键词:肾恶性横纹肌样瘤病理特征
儿童胰母细胞瘤一例
2014年
患儿女,3岁。因“发现腹部包块20余天”于2013年8月入院。20余天前家长发现其右上腹有网球大小包块,无腹痛、腹胀、呕吐、发烧等症状,未引起重视。近几日包块较之前明显增大就诊于当地医院,B超检查示右上腹实性包块,约12cm×10cm。为进一步治疗收住我院。自发病以来,精神、饮食、睡眠尚可,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减轻。体检:一般情况尚可,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皮疹,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心、肺无异常。
吕孟兴周军高燕
关键词:胰母细胞瘤腹部包块儿童浅表淋巴结皮肤黏膜右上腹
儿童耳鼻咽喉头颈部恶性肿瘤91例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分析儿童耳鼻咽喉头颈部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治疗方式及预后情况,以期提高该类疾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2014—2020年在昆明市儿童医院和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最终病理确诊为头颈部恶性实体肿瘤的患儿91例,按照性别、年龄、部位、病理类型、治疗方法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1例患儿的主要临床表现以面颈部肿块为主,其他有鼻塞、吞咽不适、持续间断发热等。CT和MRI检查示肿瘤直径大小1.2 cm×2.0 cm~5.0 cm×12.0 cm,平均2.8 cm×3.2 cm,远处转移19例。最主要的组织来源是软组织(56例)和上皮组织(35例)。共6种病理类型,最常见的是肉瘤(41例),其次分别为神经母细胞瘤(15例)、乳头状癌(14例),鳞状细胞癌(10例)、黏液表皮样癌(8例)和腺癌(3例)。根据组织来源分类,对性别、病理类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和病理类型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儿童耳鼻咽喉头颈恶性肿瘤发病年龄、原发部位、组织来源和病理类型有其自身特性,应对其综合评估,多学科联合治疗。
马静高竞逾明澄马秀丽娄凡李霞周军杨恒阮标张铁松
关键词:头颈部肿瘤儿童
视网膜母细胞瘤临床病理特征与治疗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讨视网膜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3例眼球摘除,病理确诊为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患儿,分析肿瘤的发生部位、临床特点及病理分型。结果193例患儿中男性114例,女性79例。5岁以前发病181例,占93.78%,其中高峰年龄为1~5岁,143例,占74.09%。B超及CT检查可见占位,点状、云絮状钙化。病理分型未分化型146眼,占74.87%,分化型49眼,占25.13%;视神经断端受侵犯19例,其中同时侵犯眼球周围组织13例,占6.74%;1例侵及泪腺组织并伴淋巴结4/4枚转移,占0.52%;长出眼球角巩膜形成巨大肿块4例,占2.07%。结论视网膜母细胞瘤是婴幼儿致盲的主要原因,宣传教育、早期筛查、早期诊断、合理规范综合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
谢余澄李霁伟高燕周军阿智祥谢翩
关键词:视网膜母细胞瘤病理特点
超声误诊阴囊间叶性错构瘤1例
2008年
患儿男,1岁7个月。因双侧阴囊进行性增大1年余入院。查体:双侧阴囊增大,其内触及一包块,大小约7.0cm×5.0cm×4.0cm,质软,可移动,边界不清,透光试验(-)。左侧睾丸于腹股沟扪及,右侧睾丸于阴囊内扪及。阴囊壁无红肿。超声检查:双侧阴囊内测及一包块,边缘清,大小约6.5cm×4.5cm×4.5cm,内部呈无回声,后壁回声增强。其中可见较多条隔状回声,部分囊腔透声差(图1).阴囊中隔显示不清。CDFI示包块分隔上可测及短棒状血流信号。左侧睾丸于腹股沟区测及,大小约1.4cm×0.8cm,右侧睾丸于腹股沟近阴囊口处测及,大小约1.5cm×0.7cm,边界清,内部回声均匀。
樊伟周军高虹易欣李政
关键词:双侧阴囊间叶性错构瘤超声误诊回声增强进行性增大侧睾丸
儿童原发性睾丸B淋巴母细胞淋巴瘤1例
2016年
原发性睾丸淋巴瘤少见,Curling首先报道,其被Malassez界定为一种临床实体,此瘤罕见,预后差,约占结外淋巴瘤的2.4%,而占发生于睾丸恶性肿瘤的1%-7%,常发生于50岁以上男性[1-2]。儿童睾丸淋巴瘤罕见,国内外少有报道,临床容易误诊。现对昆明市儿童医院收治的1例原发性睾丸B淋巴母细胞淋巴瘤进行研究,报道如下。
周军高燕吕孟兴李霁伟阿智祥
关键词:B淋巴母细胞睾丸儿童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