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军
- 作品数:12 被引量:22H指数:3
- 供职机构:广西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大学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干扰对红鳞蒲桃天然群落的影响研究
- 红鳞蒲桃(Syzygium hancei)天然群落作为广西滨海过渡带保存最为完整的原生植被的群系类型,是广西滨海生态过渡带中海岸植被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滨海生态过渡带的恢复与保护具有重大意义。本研究在对防城港市滨海三个...
- 周军
- 关键词:凋落物物种多样性土壤理化性质光合生理
- 藻类生物膜制备优选实验研究被引量:5
- 2014年
- 为了制备和优选出高效脱氮除磷的藻类生物膜,在室温和光强3 500 lx的连续光照条件下,将水华鱼腥藻(Anabaena flos-aquae)、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和阿氏颤藻(Oscillatoria agardhii)与软性载体、半软性载体和立体弹性载体分别组合制备出9种不同的藻类生物膜,根据其在7 d实验过程中对氨氮(NH4+-N)和总磷(TP)的去除效果以及藻类生物膜脱氢酶活性和胞外多糖含量等指标优选出氮、磷去除效果最佳的藻类生物膜。结果表明:水华鱼腥藻与立体弹性载体组合制备的藻类生物膜是最佳的,其在第7天对污水中NH4+-N、TP的去除率分别可达93.56%和92.23%,高于其他组合的,此时污水中NH4+-N和TP浓度分别为1.28 mg/L和1.01 mg/L;该藻类生物膜的脱氢酶活性与胞外多糖含量也高于其他组合,分别为42.18 g/(h·m2)和0.995 7 g/m2;该藻类生物膜对NH4+-N、TP的去除率与其脱氢酶活性和胞外多糖含量呈线性相关性。
- 魏群郭莉娜孙红云周军张金莲蔡元妃
- 关键词:氨氮总磷脱氢酶活性胞外多糖
- 混合藻藻类膜污水处理效果研究被引量:2
- 2014年
- 在连续光照强度3 500 lux、室温条件下,以混合藻(蛋白核小球藻、水华鱼腥藻和鞘藻)为实验藻种,研究了其在3种载体(软性载体、半软性载体、弹性载体)上所形成的藻类膜污水处理效果。结果表明:藻类膜表面呈四通八达的网状结构,其厚度约为100μm;在连续6 d的水质监测中,软性载体形成的藻类膜对NH3-N、TP和COD去除率分别为82.88%、83.42%、94.44%;半软性载体形成的藻类膜对污水中NH3-N、TP、COD去除率分别为74.45%、71.85%、83.33%;立体弹性载体形成的藻类膜对污水中NH3-N、TP、COD去除率分别为79.83%、70.06%和88.89%。
- 孙红云魏群郭莉娜周军蔡元妃张金莲
- 关键词:氮磷COD
- pH对藻类生物膜脱氮除磷的影响研究被引量:5
- 2016年
- 在室温(25±2)℃和4 000 lx的连续光照条件下,分别以斜生栅藻、水华鱼腥藻为实验藻种,附着固定于立体弹性载体上形成藻类生物膜,研究不同p H对2种藻类膜生长状况及脱氮除磷能力及方式的影响。结果表明:斜生栅藻和水华鱼腥藻藻类膜生长最适p H均为9;2种藻类膜分别在p H为8和9时EPS产量、磷去除率最大,EPS产量分别为48.50×10-2,48.22×10-2g/m2,磷去除率分别为95.24%和94.71%;p H为10时,2种藻类膜对氨氮有最大去除率,分别为98.96%、97.93%;藻类膜对磷的去除在p H≤7时以同化吸收为主,当p H>7时同化吸收与化学沉淀共同作用;藻类膜对氨氮的去除在p H<8时以同化吸收为主,当p H≥8时同化吸收与化学挥发共同作用。
- 李晓伟魏群陈延飞涂晓杰朱宇轩周军
- 关键词:PH胞外聚合物氮磷
- 一种污水脱氮除磷深度处理方法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污水脱氮除磷深度处理方法,所述方法主要包括预处理、藻类膜生物反应器处理、斜板沉淀池处理和膜滤处理。污水首先进行预处理,然后进入藻类膜生物反应器,对污水进行高效脱氮除磷,随后进入斜板沉淀池,使悬浮物得到沉淀...
- 魏群孙红云郭莉娜叶华张金莲周军蔡元妃
- 文献传递
- 藻类膜脱氮除磷影响因素及其对磷吸附/吸收行为研究
- 氮磷等营养物质过量排入受纳水体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关键因素。传统污水处理方法不能有效地同步去除氮磷营养物质,而藻类膜污水处理技术能够克服此弊端,是一项具有发展潜力的污水生物脱氮除磷技术。本课题以水华鱼腥藻及斜生栅藻为实验...
- 周军
- 关键词:污水处理生物脱氮除磷技术
- 文献传递
- 藻类膜对磷的吸附/吸收行为研究被引量:3
- 2016年
- 在光照强度约4 000 lx及温度28℃条件下,将水华鱼腥藻(Anabaena flos-aquae)和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nus)附着在弹性聚氯乙烯载体上形成藻类膜,研究藻细胞在富磷环境(约为2 mg/L)中对磷的短期吸收过程,分析基质中磷、藻细胞总磷及表面吸附磷的迁移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水华鱼腥藻和斜生栅藻细胞总磷含量在稳定时分别为0.96和0.85 mg/mg(以chla计);藻细胞表面对磷的吸附在240 min时达到平衡,其中水华鱼腥藻吸附量占细胞总磷(包括表面吸附磷和细胞内磷)的28.1%,斜生栅藻则为23.5%。根据吸附模型拟合结果,藻细胞表面对磷的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
- 周军魏群李晓伟陈延飞涂晓杰
- 关键词:吸附等温线
- 南宁ANLIER科技有限公司营销策划研究
- 本文通过对南宁ANLIER科技有限公司的营销策划研究,完善广西对玉米种子经营企业的营销现状及发展状况的总结、归纳,并对本行业相类似的其他小型玉米种子经营企业具体的营销策略以及发展的方向提出了可参照的可行性方案及相关的具体...
- 周军
- 关键词:市场营销营销策划企业管理
- 文献传递
- 氮磷比及饥饿度对藻类膜脱氮除磷能力的影响被引量:2
- 2016年
- 为研究氮磷比及饥饿度对藻类膜脱氮除磷能力的影响,在室温(25±2)℃、约3500 lx的连续光照条件下,以水华鱼腥藻(Anabaena flos-aquae)为藻种,立体弹性聚氯乙烯为载体制备藻类膜,对5种氮磷比(5∶1、10∶1、16∶1、20∶1、30∶1)及饥饿条件(0、1、2、4、7 d)进行为期6 d的污水处理实验。结果表明:氮磷比实验中,氮磷比为20∶1实验组藻类膜生物量最大,为3.875×10~6个/m L,藻类膜对TP、NH_4^+-N的去除率最高,分别为87.32%、90.57%;在最佳氮磷比为20∶1条件下,饥饿2 d实验组藻类膜生物量最大,为3.75×10~6个/m L,藻类膜对TP、NH_4^+-N的去除率最高,分别为88.80%、84.29%。
- 魏群陈延飞李晓伟涂晓杰蔡元妃朱宇轩周军
- 关键词:氮磷比氨氮总磷
- 一种污水脱氮除磷深度处理方法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污水脱氮除磷深度处理方法,所述方法主要包括预处理、藻类膜生物反应器处理、斜板沉淀池处理和膜滤处理。污水首先进行预处理,然后进入藻类膜生物反应器,对污水进行高效脱氮除磷,随后进入斜板沉淀池,使悬浮物得到沉淀...
- 魏群孙红云郭莉娜叶华张金莲周军蔡元妃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