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兴龙

作品数:3 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遵义医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粘膜
  • 2篇重症
  • 2篇重症患者
  • 2篇胃粘膜
  • 2篇肠内
  • 2篇肠内营养
  • 1篇大叶性
  • 1篇大叶性肺炎
  • 1篇粘膜屏障
  • 1篇症状
  • 1篇尸检
  • 1篇主要症状
  • 1篇胃粘膜屏障
  • 1篇肺炎
  • 1篇肺炎死亡
  • 1篇腹痛
  • 1篇NA+-K+...

机构

  • 3篇遵义医学院
  • 2篇遵义市第一人...

作者

  • 3篇吴兴龙
  • 2篇毛朝亮
  • 2篇吴旭
  • 1篇张锚链
  • 1篇杨华

传媒

  • 2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遵义医学院学...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10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关于肠内营养对胃粘膜Na+-K+-ATP酶活性的影响
2022年
探讨肠内营养对重症患者胃粘膜Na+-K+-ATP酶活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设计,随机、对照的方法将研究的危重症患者分为治疗组(早期肠内营养)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充分补液、抑制胃酸分泌、防治感染、保护内脏功能等。治疗组予以螺旋型鼻空肠管(Flocare,荷兰纽迪西亚公司,长145cm,直径0.33cm)行肠内营养。根据胃肠功能情况予以肠内营养混悬液(TPF)(能全力,荷兰纽迪西亚公司,每100ml含蛋白质4g,脂肪3.89g,碳水化合物12.39g)鼻空肠管内滴注。对两组病例均在治疗开始及治疗至1周时分别行胃镜检查,并在胃窦处钳取胃粘膜组织2块制成匀浆液测定胃黏膜组织微量Na+-K+-ATP酶活性酶活力。结果 治疗1周后两组患者胃黏膜组织Na+-K+-ATP酶活性指标均有升高,治疗前两组胃黏膜组织Na+-K+-ATP酶组间比较t 0.978,P0.3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胃黏膜组织Na+-K+-ATP酶治疗前后组内比较t 5.734,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胃黏膜组织Na+-K+-ATP酶治疗前后组内比较t2.621,P0.0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联合早期肠内营养可提高胃黏膜组织Na+-K+-ATP酶活性,达到保护胃粘膜的作用。
毛朝亮吴兴龙罗利梅吴旭
关键词:重症患者肠内营养胃粘膜NA+-K+-ATP酶
肠内营养对胃粘膜屏障的影响分析
2022年
本研究观察常规使用质子泵抑制剂与联合治疗重症患的同时,联合肠内营养对其胃粘膜大体形态与组织学的变化。方法:共纳入研究患者60例,均来自于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重症监护病房,在2011年1月至2018年12月按照随机分组法,将30例纳入实施早期肠内营养的治疗组,另外30例纳入实施常规治疗的对照组。其中,常规治疗包括保护内脏功能、降低胃酸浓度、对各项生命体征严密监测、纠正体内不平衡状态等等。在此基础上,治疗组采用肠内营养支持,用到由荷兰纽迪希亚公司生产的螺旋形鼻空肠管、肠内营养混悬液鼻空肠管内滴注,即Flocare(直径/长度0.33/145m)、TPF(以100ml为单位,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分别4g、3.89g、12.39g)。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治疗1周各进行1次胃镜检查,病理检查样本选择钳取2块胃窦黏膜组织。观察胃粘膜病变及于胃小弯处取粘膜组织行电镜检查计算上皮细胞内中性粒细胞浸润数及暗/明细胞值(D/L)以代表细胞膜的通透性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1周后两组黏膜上皮细胞层及固有层中可见中性粒细胞浸润数量及D/L值均有下降,治疗后D/L值(膜通透性)及中性粒细胞浸润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D/L值下降也与中性粒细胞浸润程度呈正相关(r0.56, P<0.01)。结论 联合早期肠内营养可减少黏膜上皮细胞内中性粒细胞浸润量与暗细胞/明细胞比值,从而通过增加黏膜内细胞代谢能量和减少炎症细胞的浸润,达到保护胃粘膜的作用。
毛朝亮吴兴龙罗利梅吴旭
关键词:重症患者肠内营养胃粘膜
以腹痛为主要症状的大叶性肺炎死亡尸检一例
2010年
1病例资料某女,72岁,无业。于2010年10月18日因腹痛1+天,加重2+小时就诊于当地一家医院。患者1d前进食一根香蕉后突发腹痛,呈持续性,疼痛尚能忍受,伴有腰部胀痛、恶心、呕吐,呕吐物为清水样物,非喷射性。无畏寒、发热、腹胀、腹泻,无反酸。
杨华吴兴龙张锚链
关键词:尸检大叶性肺炎腹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