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丹

作品数:8 被引量:22H指数:3
供职机构:宁夏医科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药理
  • 2篇造影
  • 2篇细胞
  • 2篇冠脉
  • 2篇肺癌
  • 2篇成像
  • 1篇凋亡
  • 1篇动脉
  • 1篇多普勒
  • 1篇多普勒成像
  • 1篇心病
  • 1篇心动图
  • 1篇心梗
  • 1篇心梗患者
  • 1篇心功能
  • 1篇心肌
  • 1篇心肌灌注
  • 1篇心肌声学造影
  • 1篇信号
  • 1篇信号通路

机构

  • 6篇宁夏医科大学
  • 3篇宁夏医科大学...
  • 2篇教育部

作者

  • 8篇吴丹
  • 3篇刘霞
  • 3篇马科
  • 2篇吴丹
  • 1篇马纪周
  • 1篇撖俊
  • 1篇郄占军
  • 1篇杨明武
  • 1篇李娜
  • 1篇王琴
  • 1篇张佳佳
  • 1篇杜勇军

传媒

  • 2篇宁夏医学杂志
  • 2篇宁夏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药药理与临...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09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基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研究臭壳虫与环磷酰胺联合用药对肺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机制被引量:4
2023年
研究臭壳虫与环磷酰胺单独以及联合用药对肺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选择SD大鼠制备臭壳虫和环磷酰胺含药血清与空白血清,采用细胞增殖与活性检测细胞计数试剂(cell counting kit-8,CCK-8)法检测臭壳虫与环磷酰胺含药血清单独以及联合用药对肺癌细胞株A549和Lewis细胞增殖的影响,金式公式法评价药物联用效应,根据评价结果选择合适的药物浓度与肺癌细胞株用于后续实验。实验分组为对照组、臭壳虫组、环磷酰胺组、联合组、臭壳虫+Wnt/β-catenin通路激动剂氯化锂(LiCl)组,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不同组别药物干预后Lewis细胞中增殖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变化及凋亡情况;同时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中PCNA、cyclinD1、Bcl-2、Bax和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臭壳虫与环磷酰胺单独及联合用药均能显著抑制A549和Lewis肺癌细胞增殖,与单独用药相比,联合用药能够进一步升高对细胞增殖的抑制率,且通过金氏公式评价得知臭壳虫与环磷酰胺联合用药具有协同效应。与对照组相比,臭壳虫组、环磷酰胺组及联合组Lewis细胞G_(0)/G_(1)期比例、凋亡率及Bax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CNA、cyclinD1、Bcl-2、Wnt1及β-catenin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与环磷酰胺组相比,联合组细胞G_(0)/G_(1)期比例、凋亡率及Bax蛋白表达进一步增加,PCNA、cyclinD1、Bcl-2、Wnt1及β-catenin蛋白表达进一步降低;与臭壳虫组相比,臭壳虫+LiCl组细胞G_(0)/G_(1)期比例、凋亡率及Bax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CNA、cyclinD1、Bcl-2、Wnt1及β-catenin蛋白表达显著升高。结果表明,臭壳虫可能通过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肺癌细胞增殖,阻滞细胞周期,并诱导其凋亡,且与环磷酰胺联合用药具有协同效应。
闫靖楠马科刘文杰林莹李秀育吴丹
关键词:环磷酰胺肺癌凋亡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细针穿刺细胞学在诊断甲状腺肿物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细针穿刺细胞学在甲状腺肿物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262名甲状腺肿物患者行细针穿刺检查(fine-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FNAC)并对肿物进行病理学诊断。结果 262例合格标本中,231例获组织学诊断。12例组织学诊断甲状腺恶性肿瘤中,FNAC肯定诊断11例,诊断准确率92%,漏诊1例。良性肿瘤或病变219例,FNAC诊断218例,准确率99%。结论 FNAC技术较其它甲状腺结节常规检查方法具有损伤小、操作简便、诊断率高、价格低廉的特点,可作为诊断甲状腺肿物性质的首选方法。
马纪周杜勇军撖俊吴丹李娜张佳佳
关键词:细针穿刺甲状腺肿物细针吸取细胞学
组织多普勒(TDI)测量Tei指数评价心肌梗死患者局部及整体左心功能的意义
Tei指数,又称心肌作功指数,是1995年由日本学者Tei C提出的一种综合评价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的新指标。该指数不依赖心率、心室的几何形态及瓣膜返流、心室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影响,测量简便、重复性强。目前,传统脉冲多普勒法...
吴丹
关键词:左心功能组织多普勒成像TEI指数
文献传递
“药食同源”中药在肺癌中的应用及其网络药理学研究
2024年
目的研究“药食同源”类中药治疗肺癌的作用机制。方法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的110种“药食同源”药材为研究对象,检索中国知网、PubMed数据库近10年的相关文献,对“药食同源”药材及其有效成分对肺癌的作用及机制进行归纳总结,筛选出排名前8味“药食同源”中药,在TCMSP、GeneCards等数据库中得到中药有效成分靶点,与疾病靶点取交集,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构建药物—有效成分—靶点—通路—疾病网络,利用Atuodock软件对关键成分和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筛选出姜黄、人参、黄芪、甘草、灵芝、桔梗、肉桂、葛根8味高频药物;核心活性成分为槲皮素、山柰酚、芒柄花素、华良姜素、葛根素,其中华良姜素未在肺癌疾病中探究过,但分子对接表明靶点与该成分有较高的结合性,可能是潜在治疗肺癌的关键活性成分;核心靶点为CDKN1A、RB1、CCND1、JUN、CDK1、ESR1。GO分析富集到3421个结果,包括生物过程3061个、细胞组分106个及分子功能254个;KEGG共富集到195条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核心靶点与核心活性成分具有较好的结合活性。结论“药食同源”类中药治疗肺癌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特点,可延缓肺癌的进展,为今后肺癌及“炎癌转化”患者的健康管理及防治提供了参考。
吴丹马科马科金学连
关键词:药食同源肺癌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
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急性心梗患者择期术后左室径向收缩功能变化
2011年
目的应用斑点追踪成像技术(STI)定量评估急性心梗患者择期PCI术后左室短轴近-中期内节段心肌径向应变、应变率及位移变化的可行性与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运用STI对32例急性心梗患者分别于择期PCI术前、术后1、3个月测定左室径向运动指标-收缩期峰值径向应变(SR)、应变率(SRs)、径向位移(DR)。结果 PCI术后1、3个月各梗死节段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个月左室壁梗死节段总峰值SR、SRs、DR在二尖瓣、乳头肌水平均高于术前,且部分节段高于术后1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STI能够定量评价急性心梗患者PCI术后的局部心肌功能恢复情况,为临床评价PCI术后患者的左心功能变化提供了一个有效、无创的方法。
郄占军吴丹刘霞
关键词:斑点追踪成像技术急性梗死冠脉支架
臭壳虫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概况及质量标志物的预测分析
2024年
臭壳虫为药食同用的传统虫类药,具有败火解毒、软坚散结、消肿止痛、息风定惊等功效,因其在抗肿瘤方面展现出良好的药理作用而备受关注。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臭壳虫各方面的研究逐渐扩大和更新,结果显示臭壳虫还具有抗菌、抗炎、抗氧化、调节免疫、保肝、镇痛、抑制瘢痕增生、改善贫血等药理作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研究通过对臭壳虫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系统总结,以中药质量标志物(Q-Marker)为指导,从化学成分的特有性、有效性、可测性及临床药效研究等方面对臭壳虫的质量标志物进行预测分析,建议将原儿茶酸、羟基酪醇、Rynchopeterine A~I、Blapsins A和Blapsins B等特征性酚类成分以及十三烷、3-甲基丁酸等成分作为臭壳虫质量标志物的备选物质,为臭壳虫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提供依据,以期为臭壳虫药材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及合理利用提供参考。
闫靖楠马科吴丹吴丹吴丹张春姣鲍素乐
关键词:化学成分药理作用
实时心肌声学造影对冠心病患者心肌灌注的定量评价被引量:11
2012年
目的探讨实时心肌声学造影(RTMCE)定量分析冠心病患者心肌血流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冠脉造影左前降支冠脉狭窄>75%以上的冠心病患者(观察组)和2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行静息状态下RTMCE检查,同时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测造影剂峰值密度(A)、心肌血流速率(β)、心肌血流量(MBF,MBF=A×β)、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射血分数(EF)、舒张早期峰值血流速度(Emax)、舒张晚期峰值血流速度(Amax)。比较两组相应节段的心肌灌注情况和心脏功能。结果观察组β及MFB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1),LVEDD、LVSED、EF、Emax、Amax、Emax/Amax、Dt等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冠心病患者心肌血流速度减慢,存在心肌微循环损伤;RIMCE可定量评价缺血心肌的血流灌注状况。
王琴吴丹刘霞杨明武
关键词:实时心肌声学造影冠心病
超声心动图检测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与室壁冠脉血供对应关系的研究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探讨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测的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与冠脉血供分布的对应关系。方法对150例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病例均行冠脉造影示单支或多支病变。超声心动图利用左室16节段法通过多切面检测各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并对其进行评价。结果①150例心肌梗死患者中,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134例,阳性率89.3%,检测心肌缺血的敏感性随病变支数的增加而增加,对非ST段抬高型心梗诊断率低。②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与病变血管支配的供血区域较一致,侧壁、后间隔中段一致性程度低。③超声心动图与冠脉造影检测冠脉单支及多支病变的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CG检测病变血管的准确性较高,检测出左前降支和右冠状动脉的敏感性(73.9%、75.0%)较左回旋支(54.7%)高,P<0.05。结论超声心动图是诊断冠心病特别是心肌梗死的一种无创、安全、重复性好、价格低廉的方法,通过其检测的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可以较准确地推断出心肌缺血的血管部位,可将其作为临床评价心肌缺血和(或)心肌梗死有无的早期敏感指标。
吴丹刘霞
关键词:超声心动图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冠脉造影冠状动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