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丹

作品数:46 被引量:104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辽宁省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12篇学位论文
  • 3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45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10篇梗死
  • 9篇脑梗
  • 9篇脑梗死
  • 6篇糖尿
  • 6篇糖尿病
  • 6篇出血
  • 5篇细胞
  • 5篇急性
  • 4篇血管
  • 4篇血糖
  • 4篇抑郁
  • 4篇脑出血
  • 4篇病患
  • 3篇蛋白
  • 3篇预后
  • 3篇人肾小球系膜...
  • 3篇肾小球
  • 3篇肾小球系膜
  • 3篇肾小球系膜细...
  • 3篇实验性脑出血

机构

  • 25篇中国医科大学
  • 15篇中国医科大学...
  • 8篇沈阳二四二医...
  • 4篇沈阳市红十字...
  • 2篇沈阳医学院奉...
  • 1篇沈阳市第一人...
  • 1篇沈阳医学院沈...

作者

  • 46篇吴丹
  • 6篇滕伟禹
  • 4篇荣阳
  • 3篇陈黎明
  • 3篇王秋月
  • 3篇王林
  • 3篇商秀丽
  • 2篇孙艳萍
  • 2篇温慧娟
  • 2篇王小晗
  • 2篇张立军
  • 1篇张宝翠
  • 1篇李爽
  • 1篇王倩
  • 1篇朱然
  • 1篇张晓春
  • 1篇黄葵
  • 1篇仲秋月
  • 1篇刘伟
  • 1篇刘伟

传媒

  • 8篇中国医药指南
  • 4篇中国医药导报
  • 2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中华内分泌代...
  • 1篇护士进修杂志
  • 1篇细胞与分子免...
  • 1篇神经疾病与精...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中国民康医学
  • 1篇中国老年保健...
  • 1篇实用糖尿病杂...
  • 1篇国际内科学杂...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1篇2014
  • 7篇2013
  • 2篇2011
  • 5篇2010
  • 5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4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清胱抑素C检测在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 评估血清胱抑素C检测水平在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为2型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临床诊断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162例,按24 h尿微量白蛋白(m Alb)分为3组:正常白蛋白尿组(m Alb〈30 mg/24 h)68例,微量白蛋白尿组(m Alb 30-300 mg/24 h)52例和临床白蛋白尿组(m Alb〉300 mg/24 h)42例,并在健康体检中心随机选取健康对照(正常对照组)80例。测定全部受检人群的血清胱抑素C水平,同时测定血尿素氮、血肌酐和尿m Alb水平,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所有受检人群中,正常对照组的血清胱抑素C、尿m Alb水平最低,临床白蛋白尿组最高。其他3组与正常对照组的血清胱抑素C、尿m Alb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3组的血清胱抑素C、尿m Alb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量蛋白尿组与临床蛋白尿组的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尿m Alb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107、0.152,P〈0.05)。结论 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的早期肾损伤程度密切相关,在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中具有临床价值。
吴丹关硕李论
关键词:2型糖尿病糖尿病肾病血清胱抑素C
164例糖调节异常患者两年转归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通过对164例糖调节异常患者转归及影响因素的回顾性分析,了解糖调节异常的糖尿病的发病率及早期干预治疗的意义。方法:收取2005年门诊及住院患者中确诊为糖调节异常(包括糖耐量减低和空腹血糖调节受损)病例164例,按年龄、影响因素进行分组,对2年后转归进行分析。结果:随着年龄增长,糖调节异常的糖尿病转化率呈上升趋势,运动饮食控制、服用二甲双胍或阿卡波糖干预治疗,明显减少了糖尿病的发生。结论:早期干预可有效降低糖调节异常的糖尿病转化率。
陈黎明吴丹
关键词:糖调节糖耐量减低空腹血糖
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治疗与血液物化特性的影响
2014年
目的探讨克林澳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血液物化特性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急性脑梗死分为治疗组52例,用克林澳注射液治疗;对照组60例,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46%,高于对照组(63.33%)(P<0.05)。治疗组神经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均较对照组下降。结论克林澳对急性脑梗死治疗有效。
王丹吴丹荣根满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血液流变学
心绞痛并发脑梗死的临床治疗与前瞻性研究
2014年
目的:探讨心绞痛并发脑梗死的发病机制与临床特征。方法:根据首先诊断疾病将36例心绞痛并发脑梗死患者分为心绞痛组(A组)与脑梗死组(B组),A组行抗心绞痛药物治疗,B组行脑梗死治疗。结果:A、B两组患者的心绞痛,20例为自发性,10例为劳累性,6例为混合型。经CT检查均证实有脑梗死,其中大面积脑梗死14例,心电图检查均有不同程度的ST-T改变,其中26例为持续性,另10例仅在心绞痛时呈现,A组5 d痊愈率15%,B组5 d痊愈率75%。结论:A、B两组在治疗中应照顾到二者的不同点,同时给予治疗,在治疗心绞痛时,应对脑梗死给予积极治疗,往往也能使心绞痛较易控制,可使两种疾患都得以恢复。
刘阳吴丹荣根满
关键词:心绞痛脑梗死
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水平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测定不稳定性心绞痛(UAP)和急性心肌梗死(AMI)血中白细胞介素-6(IL-6),研究其对心肌细胞的损害作用。方法 UAP 56例,分为两组,即血清CK值有时间变化峰值的为A组,无变化的为B组进行研究。IL-6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自发病6~24h每3h测定一次,测定峰值(P),峰值时间(PT)并计算各时间IL-6值总和∑24值高。对照组30例用同样方法进行测定。结果 A组的P值(113±96)pg/mL,∑24值(480±262)pg/mL比其他组有较高意义。A组和B组的PT时间,∑24分别为(9.4±4.0)h、(8.6±4.2)h,比AMI组短。结论在心肌缺血时血中IL-6增加,在AMI中IL-6增加缓慢;不稳定性心绞痛峰值在发病早期,其中CK值变化病例峰值与∑24值高。在UAP由于受到心肌缺血的强烈刺激,促便心肌细胭本身分泌IL-6,认为这可能是心肌细胞损害发生的原因之一。
张宝翠吴丹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6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
老年患者急性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探讨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分析老年人颈动脉粥样硬化(CAS)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对106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ACI组,年龄>65岁)和102例无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对照组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评价粥样硬化斑块的位置、稳定性、造成的颈动脉狭窄情况,并分析三者与脑梗死的关系。结果ACI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为87.02%,显著高于对照组检出率15.02%(P<0.005)。ACI组中,中型及重型脑梗死患者的不稳定斑块检出率(51/86)显著高于轻型脑梗死患者(5/20)(P<0.02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李爽石磊孙艳萍佟安铭陈彤谭晓红吴丹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症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35例复合妊娠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妊娠结局分析
目的:分析复合妊娠患者临床特点,不同诊疗方法及相关宫内妊娠结局,为复合妊娠诊治提供诊疗依据。研究方法:2012年1月~2019年3月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确诊为复合妊娠的患者35例,随访其临床病例特点、诊治方法及...
吴丹
关键词:复合妊娠异位妊娠
文献传递
农民工抑郁的研究现状被引量:2
2011年
本文针对农民工心理抑郁现状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综述,希望有助于对这一领域更深入的研究。
吴丹仲秋月王婧
关键词:农民工影响因素
严格血糖控制对危重患者择期与急诊手术后转归的影响及护理被引量:3
2010年
危重病人术前常存在高动力循环、高分解代谢等某些病理生理变化,在经历手术麻醉的创伤应激后,常存在糖代谢的异常,如外周血糖摄取和利用增加、高乳酸血症、葡萄糖生成增加、糖原生成减弱、
徐秋红吴丹张晓春
关键词:危重患者血糖ICU
腔隙性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与前瞻性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研究分析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与临床意义。方法 216例患者应用CT或MRI检查。结果 216例患者中(38例正常而MRI检出脑隙灶)24例为单发灶,其余均为2个以上病灶,梗死灶896个,梗死灶最小直径3 mm,最大直径为19 mm,直径<15 mm552个占79.3%。多伴皮质萎缩、脑室扩大。结论遵循循证医学的原则,开展早期脑血管病一、二级防治,可控制危险因素,改善不良生活习惯及各种易患因素,可使发病率大大减少。
王小晗荣阳吴丹
关键词:腔隙性脑梗死易患因素预后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