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向赟

作品数:14 被引量:35H指数:4
供职机构:武汉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细胞
  • 3篇酶链反应
  • 3篇聚合酶
  • 3篇聚合酶链反应
  • 2篇定量聚合酶链...
  • 2篇新生儿
  • 2篇荧光定量
  • 2篇荧光定量聚合...
  • 2篇小儿
  • 2篇小鼠
  • 2篇耐药
  • 2篇耐药菌
  • 2篇巨细胞
  • 2篇患儿
  • 2篇荷瘤
  • 2篇荷瘤小鼠
  • 2篇干扰素
  • 2篇Γ-干扰素
  • 1篇单纯疱疹
  • 1篇蛋白

机构

  • 14篇武汉市妇女儿...
  • 1篇清华大学
  • 1篇武汉市第一医...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通城县人民医...
  • 1篇湖北科技学院

作者

  • 14篇向赟
  • 6篇孙红
  • 6篇向飞艳
  • 6篇肖晗
  • 5篇刘秀珍
  • 5篇张振
  • 4篇夏倩
  • 2篇方琼
  • 2篇余雷
  • 2篇郑义
  • 1篇陈峪
  • 1篇汪在华
  • 1篇张妍
  • 1篇程国平
  • 1篇龙洪清
  • 1篇沈婷
  • 1篇周燕
  • 1篇戴昕
  • 1篇曾友玲
  • 1篇蔡小芳

传媒

  • 2篇中华医院感染...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生物医学工程...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山东医药
  • 1篇肿瘤学杂志
  • 1篇中国循证医学...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8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头孢克洛血清病样反应患儿血浆D-乳酸和尿乳果糖/甘露醇的检测与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头孢克洛血清病样反应患儿血浆D-乳酸和尿乳果糖/甘露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42例用头孢克洛治疗后发生血清病样反应(SSLR)的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为SSLR阳性组,40例用头孢克洛治疗后未发生SSLR的上感患儿为SSLR阴性组,同时选择30例健康儿童作为正常对照组。在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口服头孢克洛后的第7、9、11、13、15天,利用改良酶学分光光度法和电化学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检测血浆D-乳酸水平和尿乳果糖/甘露醇(L/M)比值。对照组儿童除不服用头孢克洛外,其它实验情况与两研究组一致。结果 SSLR阳性组、阴性组及对照组的血浆D-乳酸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SSLR阳性组患儿的尿L/M从口服头孢克洛后的第7天至第13天逐渐增加,第13天达到最高峰,第13天至第15天尿L/M开始下降。SSLR阳性组患儿第7、9、11、13、15天的尿L/M均比阴性组和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SLR阴性组和对照组儿童尿L/M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服用头孢克洛可导致部分患儿产生SSLR,并影响其肠道屏障功能的变化。针对该类不良反应的监测方法中,尿L/M比值的监测比血浆D-乳酸的监测结果更为敏感和可靠。
向赟张振蔡小芳汪在华王晓梅陈红波郑义
关键词:头孢克洛肠道屏障功能D-乳酸乳果糖甘露醇
CD160在EB病毒感染患儿T淋巴细胞上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共抑制分子CD160在EB病毒感染患儿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上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武汉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就诊的急性EB病毒感染患儿、慢性EB病毒感染患儿和同期健康对照儿童各27例。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EB病毒特异性抗体,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法(Realtime PCR)定量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EBV-DNA,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4^+、CD8^+T细胞亚群比例以及共抑制分子CD160、PD-1和2B4在CD8^+T细胞上的表达率,并将CD160、2B4的表达率与外周血病毒载量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急性感染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CD4^+/CD8^+比值急剧降低,慢性感染患儿该比值有所恢复;与对照组相比,共抑制分子CD160和2B4在慢性感染患儿外周血CD8^+T细胞上的表达明显增高(P<0.05),而在急性感染患儿中的表达无明显变化,PD-1在急、慢性感染患儿中的表达均无明显变化;CD160在CD8^+T细胞上的表达率与患儿外周血EB病毒载量呈正相关(r=0.445 8,P<0.05),而2B4的表达率与病毒载量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CD160在慢性EB病毒感染患儿外周血CD8^+T细胞上的表达上调,且与外周血EB病毒DNA载量呈正相关。
肖晗孙红刘秀珍向飞艳夏倩向赟
关键词:EB病毒CD4^+T细胞CD8^+T细胞
重症肺炎患儿继发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病原菌检测与肠镜观察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重症肺炎患儿继发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ntibiotic-associated diarrhea,AAD)的肠道病原菌及肠镜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本院内科重症监护室283例重症肺炎继发AAD患儿的临床资料,检测肠道病原菌,电镜观察肠道病理变化。结果:283例患儿的粪便检出艰难梭菌(Clostridium difficile,CD)毒素阳性标本48例,283例患儿的粪便培养后检出优势生长的白色假丝酵母菌127例、大肠埃希氏菌114例、金黄色葡萄球菌43例、产气荚膜梭菌35例、产酸克雷伯菌26例、阴沟肠杆菌19例、肺炎克雷伯菌16例、铜绿假单胞菌8例。电镜检查CD相关性AAD(CDAD)26例有黄白色伪膜斑,其他病原菌相关性AAD 67例显示有炎性变化。结论:重症肺炎继发AAD患儿的病原菌种类较复杂,以优势生长的白色假丝酵母菌、大肠埃希氏菌检出率最高。肠镜检测CDAD与其他病原菌相关性AAD显示出不同的炎症变化。
胡鸿伟程国平戴昕张振向赟
关键词:重症肺炎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病原菌肠镜
术后舒芬太尼镇痛对开腹手术新生儿术后感染影响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分析术后舒芬太尼镇痛对开腹手术新生儿术后感染和炎症反应的影响,为临床感染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6月行开腹手术的新生儿15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B、C组,每组各50例,A组患儿术后给予6~8μg/kg芬太尼进行镇痛,B组患儿术后给予0.6~0.8μg/kg舒芬太尼进行镇痛,C组患儿术后给予静脉输注生理盐水;对三组患儿的术毕、术后24h的CRIES评分、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水平、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进行观察和比较,对3组患儿术后3~5d内的感染性疾病的发生率、抗菌药物应用时间和住院时间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 C组患者的CRIES评分显著高于A组或B组(P<0.05),而A组与B组患儿的CRIE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与B组患儿术后感染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均显著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儿的抗菌药物应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A组或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儿的上述炎症标志物水平显著低于A组或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生儿开腹手术后应用舒芬太尼进行静脉镇痛,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可有效降低患者的感染性疾病发生率,且在减少抗菌药物用量、缓解机体炎症反应水平方面的效果优于应用芬太尼。
方琼余雷向赟朱莹
关键词:新生儿术后镇痛炎症反应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在小儿巨细胞病毒感染检测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在小儿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检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用FQ-PCR 方法检测疑似HCMV 感染患儿血清和尿液中的人巨细胞病毒DNA,比较两种标本的阳性率.结果 1001 例尿标本的H...
肖晗向赟孙红刘秀珍向飞艳
可溶性CD160分子对荷瘤小鼠CD4+T细胞免疫活性的调节作用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观察CDl60胞外段(即可溶性CD160分子)对荷瘤小鼠CD4+T淋巴细胞的活悱和饱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构建小鼠CD160分子胞外段(sCD160)的重组表达载体psCDl60,转让『j1Ij4仓鼠卵巢(CHO)细胞,Westernblot检测培养上清中的sCDl60水平。建立TC-1宫颈癌细胞简蜊小鼠模型,流式细胞术(FCM)检测CDl60存脾CD4+T细胞上的表达;免疫磁珠分选荷瘤3周小鼠脾CD4+T细胞,与负载肿瘤细胞抗原肽复合物的树突状细胞(DC)共培养6d,FCM检测CD4+T细胞tCDl60的表达。负载抗原肽复合物的DC分别在转染pcDNA3.1或psCDl60的CHO培养卜清中孵育18h后,与分选的CD4+T细胞共培养6d,羧基荧光素二醋酸盐琥珀酰亚胺脂(CFSE)标i0法枪测CD4+T细胞增殖,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培养上清中白细胞介素-2(IL-2)和γ-干扰素(IFN-1)的浓度。结果转染psCDl60的CHO细胞表达并分泌可溶性CDl60分子。荷瘤3删小鼠CD4+T细胞上CDl60分子的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288±2.723)%比(3.213±1.461)%,P〉0.05],在体外被负载特异性抗原肽复合物的DC再活化后,其CD160阳性著增高达(17.590±7.287)%(P〈0.05)。与未经sCD160作用的DC组相比,经sCD160封闭的负载特异性抗原肽复合物的DC再活化的CD4+T细胞中增殖细胞百分数[(17.980±5.337)%比(12.610±4.431)%,P〈0.05]、上清巾的IL-2和IFN-γ浓度[(383.9±83.67)ng/L比(237.5±54.64)ng/L,(730.8±135.8)ng/L比(451.9±149.5)ng/L,P〈0.05]均显著升高。结论肿瘤特异性CD4+T细胞在体外冉活化后CD160的表达升高,可溶性CD160阻断其作用可有效增强CD4+T细胞增殖和细胞因子分泌的活性。
肖晗孙红刘秀珍向飞艳夏倩向赟
关键词:CD4+T细胞白细胞介素-2Γ-干扰素
中心静脉导管血与外周静脉血同时培养对导管相关性血行性感染的诊断价值
2015年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CVC)血与外周静脉血同时培养对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CRBSI)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2月-2015年2月在武汉市第一医院使用CVC 1-7天的非脓毒症患者,每天一次从患者外周静脉与CVC同时抽血做细菌培养,对第1-6天出现CRBSI及第7天全部剩余患者均取出CVC做导管半定量培养、定量培养、导管出口部位脓液培养,按使用外周静脉血与CVC血同时阳性且CVC血阳性时间比外周静脉血早2 h(A)、导管半定量培养≥15 CFU(菌落形成单位数)同时外周静脉血与CVC血培养为同一微生物(B)、CVC血与外周静脉血菌落数比≥5∶1(C)、外周静脉血和CVC出口部位脓液培养为同一株微生物(D)4种诊断方法同时诊断所有疑似CRBSI患者,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1086例患者,其在使用CVC的第1-7天外周静脉血阳性64例,CVC血阳性79例,A、B、C、D诊断CRBSI人数分别为58例、55例、51例、36例,实验室加临床综合诊断CRBSI人数为60例。A与B、C诊断CRBSI人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与D诊断CRBSI人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诊断价值方面,A与B相当相近(敏感性93.33%vs.91.67%、特异性99.81%vs.100%、Youden指数0.93 vs.0.92);A与C、D的特异性相近(均〉99%),但A的敏感性更高(93.33%vs.76.67%和58.33%),Youden指数也更高(0.93 vs.0.76和0.58)。结论 CVC血与外周静脉血同时培养对CRBSI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沈婷杨薇李陈芳张振向赟
关键词:中心静脉导管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血培养
新生儿外科多药耐药菌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
2015年
目的分析新生儿外科多药耐药菌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为制定预防策略提供指导依据。方法对新生儿外科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 200例患儿进行前瞻性调查,并对多药耐药菌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对比预防措施实施前后消毒隔离质量管理效果。结果发生多药耐药菌医院感染的患儿共120例,感染率为10.00%,其中呼吸道感染患儿最多,65例占54.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住院时间≤2周、侵入性操作、并发症≥2种、抗菌药物使用时间≥12d、糖皮质激素使用时间>12d等与新生儿外科患儿多药耐药菌医院感染的发生具有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并发症种类、糖皮质激素使用时间以及抗菌药物使用时间等为新生儿外科患儿发生多药耐药菌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新生儿外科患儿的多药耐药菌医院感染率较高,与多种因素有关,主要感染部位是呼吸道,应加强医院感染预防。
方琼余雷向赟
关键词:医院感染多药耐药菌新生儿外科
轮换使用抗生素对NICU多重耐药菌耐药谱变化的影响
目的 研究轮换使用抗生素对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多重耐药菌耐药谱的影响.方法 对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内抗生素使用实行轮换,以观察细菌耐药谱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12月武汉市儿童医院NICU收治的620...
曾凌空刘汉楚张振向赟
武汉地区儿童β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类型分析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 探讨武汉地区儿童β地中海贫血致病基因分布情况。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武汉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就诊的经血细胞分析筛选出的疑似β地中海贫血患儿274例,其中男性178例,女性96例;年龄6个月 ~ 14岁,平均年龄为2.83岁。采集乙二胺四乙酸二钾盐(EDTA)抗凝静脉血,提取白细胞DNA,采用PCR寡核苷酸探针反向斑点杂交法(PCR-RDB)进行β地中海贫血基因检测,对基因突变位点和基因型进行分析。结果 274例β地中海贫血初筛患儿中确诊152例,检出率为55.47 %(152/274)。共检出9种等位基因突变,分别为IVS-2-654、CD41-42、CD17、CD43、CD71-72、CD27-28、-28、-29、CD26;3种最常见的突变位点IVS-2-654、CD41-42、CD17分别占到全部等位基因突变的43.81 %(85/194)、23.20 %(45/194)、12.89 %(25/194)。共检出26种β地中海贫血基因型,9种单纯杂合子110例(占72.37 %,110/152),13种双重杂合子36例(占23.68 %,36/152),4种纯合子6例(占3.95 %,6/152)。结论 β地中海贫血是武汉地区贫血患儿的重要原因之一;武汉地区β地中海贫血患儿以IVS-2-654位点的突变最为常见。
肖晗向赟孙红向飞艳夏倩
关键词:Β地中海贫血基因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