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源
- 作品数:3 被引量:26H指数:2
- 供职机构:北京积水潭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老年重症肺炎患者血小板减少与利奈唑胺的应用分析被引量:17
- 2014年
- 目的探讨老年重症肺炎患者血小板减少与应用利奈唑胺是否相关。方法调查1例重症肺炎患者抢救过程中的治疗及临床资料,该患者在肺炎加重期与恢复期分别两次应用利奈唑胺,期间监测血小板计数,并观察其变化。结果患者第1次应用利奈唑胺抗感染时是炎症反应高峰期,期间维持呼吸机辅助呼吸,血小板计数已有下降,同时合并肾功能不全、呼吸衰竭等,应用利奈唑胺6d后血小板计数进一步下降为60×109/L,停用利奈唑胺改用替考拉宁治疗,4d后血小板仍继续下降至39×109/L,经输注血小板及随病情好转血小板恢复至正常;血小板恢复正常28d后由于感染未完全控制,第2次应用利奈唑胺,治疗11d血小板均正常。结论重症肺炎患者应用利奈唑胺与出现血小板计数下降并不是简单的因果关系,而是与全身的感染状况密切相关,此时药物的选择及是否需要停药等应综合考虑患者各方面情况,同时密切监测血小板计数以便适时停药。
- 葛晓竹田巍邓晓慧原源岳睿
- 关键词:老年重症肺炎利奈唑胺血小板减少
- 老年长期卧床患者继发肺部感染特点及危险因素研究被引量:8
- 2014年
- 目的 探讨老年长期卧床患者继发肺部感染的临床及病原学特点,以及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1日~ 2014年4月1日因肺部感染入院的、患者年龄≥65岁、卧床时间>3个月的患者,共58例,分为低龄老年组(≤80岁)及高龄老年组(> 80岁),比较组间临床及实验室等特点的差异;并对肺部感染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58例患者男女性别比为34∶24,患者平均年龄80±8岁,卧床时间中位数为12个月,病死率13.8% (8/58).100%的患者有新发咳嗽咳痰或原有咳嗽咳痰加重,临床起病以低热为主(30例,55.6%),入院1周内谵妄、显性呛咳比例分别为53.4% (31/58)及58.6% (34/58).入院后首次化验显示高龄组CRP及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均高于低龄组,而血肌酐水平低于正常范围及高于正常范围的比例均高于低龄组.影像学以双侧渗出为主(37例,63.8%).致病细菌中,G-杆菌感染居首位(46例,79.3%),G+球菌次之(11例,19%).真菌感染31例(53.4%),白假丝酵母菌最常见(19例,61.3%).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有COPD病史、入院前已留置导尿、入院后血肌酐水平高于正常、首次动脉血pH> 7.446、首次动脉血氧分压(PaO2)<79mmHg、入院后需肠外营养支持、合并真菌感染及双肺受累是长期卧床老年患者继发肺部感染预后不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老年长期卧床患者继发肺部感染的发生率、病死率高,加之临床特点不典型容易漏诊或延迟诊断,临床医师应尽可能做到及早发现、严密监测并有针对性地给予相应治疗.
- 原源邓晓慧葛晓竹岳睿关望宋丽清田巍
- 关键词:老年长期卧床肺部感染
- 晚发型系统性硬化症合并消化道出血1例及文献回顾被引量:1
- 2015年
- 系统性硬化症(systemic sclerosis,SSc)是一种少见的,以机体免疫功能异常、皮肤和内脏器官纤维化及闭塞性血管病变为特点,多系统受累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好发于40~50岁女性。晚发型SSc指首次出现雷诺现象的系统性硬化年龄≥75岁,亦有研究设定其界值为≥65岁。与早发型SSc相比,晚发型SSc临床罕见,国际鲜有报道,合并消化道出血者更是未见文献报道。
- 原源宋丽清关望田巍
- 关键词:胃肠出血自身免疫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