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卢海燕

作品数:97 被引量:272H指数:8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河北省卫生厅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核科学技术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3篇期刊文章
  • 26篇会议论文
  • 4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84篇医药卫生
  • 4篇文化科学
  • 1篇核科学技术
  • 1篇理学

主题

  • 32篇矫治
  • 24篇正畸
  • 17篇上气道
  • 16篇头影
  • 16篇下颌
  • 16篇矫治器
  • 15篇睡眠
  • 14篇牙合
  • 14篇上颌
  • 14篇睡眠呼吸
  • 14篇睡眠呼吸暂停
  • 14篇头影测量
  • 13篇畸形
  • 13篇骨性
  • 12篇综合征
  • 12篇阻塞性
  • 12篇下颌前移
  • 11篇阻塞性睡眠
  • 11篇阻塞性睡眠呼...
  • 11篇阻塞性睡眠呼...

机构

  • 97篇河北医科大学
  • 4篇河北省儿童医...
  • 2篇河北医科大学...
  • 2篇大庆市第一医...
  • 2篇河北省胸科医...
  • 2篇石家庄市第三...
  • 1篇四川大学
  • 1篇汕头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天津市第三中...
  • 1篇武警湖北省总...

作者

  • 97篇卢海燕
  • 58篇马文盛
  • 38篇董福生
  • 36篇胡骁颖
  • 22篇陈文静
  • 21篇王雯
  • 18篇刘春艳
  • 15篇左艳萍
  • 13篇刘春艳
  • 11篇乔星
  • 8篇刘晔
  • 8篇吴建瓴
  • 7篇侯彦
  • 7篇于美清
  • 6篇李颖辉
  • 6篇王洁
  • 5篇任贵云
  • 5篇张铁军
  • 4篇刘晔
  • 4篇雍平

传媒

  • 22篇现代口腔医学...
  • 9篇河北医科大学...
  • 7篇实用口腔医学...
  • 6篇第十次全国口...
  • 3篇华西口腔医学...
  • 3篇口腔医学研究
  • 2篇河北医药
  • 2篇中华口腔医学...
  • 2篇中国美容医学
  • 2篇中华口腔正畸...
  • 2篇全球华人口腔...
  • 2篇第十二次全国...
  • 1篇北京口腔医学
  • 1篇医用生物力学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解剖学报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牙体牙髓牙周...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医学教育探索

年份

  • 3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20
  • 3篇2019
  • 7篇2018
  • 8篇2017
  • 4篇2016
  • 6篇2015
  • 10篇2014
  • 6篇2013
  • 4篇2012
  • 7篇2011
  • 4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 7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4
9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青少年Twin-blcok治疗前后舌位及上气道变化
2022年
目的探索骨性Ⅱ类青少年患者Twin-block治疗后舌体积、位置变化,以及与上气道变化的相关性。方法Twin-block配合上颌慢速扩弓治疗下颌后缩的骨性Ⅱ类患者24例为实验组,进行“2*4”固定矫治的骨性Ⅰ类患者24例为对照组,使用Mimics 21.0软件测量治疗前后舌体积、位置变化,应用Dolphin 11.8软件测量治疗前后上气道的变化。数据使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前后舌体垂直位置的增加量,实验组大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舌体积(TV)、舌体水平位置显著增加(P<0.05);治疗前,实验组V_(舌)、S_(舌)、V_(喉)、S_(喉)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骨性Ⅱ类青少年Twin-block矫治后,舌体垂直位置降低,需进行舌位置及舌功能训练,防止骨性Ⅱ类复发导致上气道阻塞。
刘明白涵朱亚慧郜达张红玉卢海燕
关键词:TWIN-BLOCK上气道
拔牙与非拔牙矫治对安氏Ⅱ^1患者微笑美的影响被引量:7
2016年
正畸美学主要关注面下1/3[1],咬合关系良好、面部软组织形态厚度协调则表现为美的侧貌;反之,则不美观[2]。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凸面型侧貌是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正畸矫治的目标是美观自然、功能协调、结构稳定,对于已过生长发育期的安氏Ⅱ^1成人患者主要通过正畸掩饰性治疗即拔牙与非拔牙矫治。
赵军伟卢海燕
关键词:拔牙
上颌快速扩弓联合前方牵引对骨性Ⅲ类错颌畸形患者颅面结构影响的头影测量研究
目的:针对处于生长发育期的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使用上颌快速扩弓(Rapid Maxillary Expansion,RME)联合前方牵引(maxillary protraction)疗法进行治疗,观察患者矫治前后颅...
李颖辉马文盛卢海燕陈文静
Twinblock矫治Ⅱ~1高角错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研究应用Twinblock治疗安氏Ⅱ1错高角病例前后颌骨形态的变化,评价功能矫治器对矫治Ⅱ1错高角病例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选择20例(平均年龄11.4岁)Ⅱ1分类错高角病例应用Twinblock治疗,拍摄治疗前、后头颅X线侧位片,测量骨性标志点的垂直与矢状向变化,分析颌骨形态的变化。结果矫治后,明显促进了下颌的生长,对上颌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上前牙唇倾度减小,有效的改善了面型。结论早期应用Twinblock矫治Ⅱ1伴下颌发育不足高角病例,矫治效果明显。
陈文静左艳萍董福生卢海燕马文盛吴建瓴胡骁颖
关键词:头影测量下颌骨形态TWINBLOCK矫治器
支架式与固定式前牵引矫治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的比较被引量:12
2014年
目的:对比铸造支架式与传统固定式上颌前牵引矫治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的疗效。方法:30例替牙期骨性Ⅲ类错患者随机分为2组,第1组应用铸造支架式前牵引(15例),第2组应用传统固定式前牵引(15例)进行矫治。用SPSS13.0对2组病例矫治前后头影测量结果、治疗时间以及复诊次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持续时间第1组为(7.03±1.32)个月,第2组为(9.07±1.31)个月(P<0.05);复诊次数第1组(8.00±1.46)次,第2组(10.47±1.85)次(P<0.05);头影测量第1组的△U1-SN为(3.85±0.95)°,第2组的△U1-SN(5.25±0.95)°(P<0.05),其余各指标的改变量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铸造支架式前牵引为一种高效、实用的前牵引口内装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上前牙唇倾。
刘春艳卢海燕王雯马文盛胡骁颖陈文静
关键词:上颌前牵引替牙期
下颌前移矫治对OSAHS兔颏舌肌功能结构的影响
目的:通过应用新西兰大白兔建立OSAHS动物模型,研究下颌前移矫治器治疗后颏舌肌(genioglossus,GG)功能结构变化.方法:3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OSAHS组,MAD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OSAHS组和...
刘春艳卢海燕王雯王洁董福生
正常牙合人群口周软组织增龄性变化的研究
目的:探讨正常牙合人群口周软组织在休息位与微笑位时随年龄变化特征。方法:选择15-49岁个别正常牙合者240例,进行面像拍摄,应用Smile Measure软件测量其口周软组织。结果各年龄组间进行两两比较,组间差异有意义...
齐维婷卢海燕王雯刘春艳胡骁颖马文盛
关键词:微笑年龄性别
文献传递
深覆、深覆盖伴后牙锁矫治1例报告被引量:1
2017年
安氏Ⅱ类错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颅颌面错畸形,也称远中错(classⅡ,distoclusion)。2013年12月我科收治一例骨性Ⅱ类,磨牙完全远中关系的患者,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患者,男,13岁,学生。主诉:上前牙前突。病史:曾于外院做正畸治疗一年,未见疗效,现全口牙龈红肿。临床检查—口外检查(图1)。
胡骁颖乔星侯彦刘晔王林娜卢海燕
关键词:后牙牙龈红肿口外弓畸形舌侧尖头颅侧位片
补肾方剂对骨质疏松家兔牙齿移动影响的组织学观察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观察骨质疏松性牙周病家兔在补肾方剂的作用下正畸牙齿移动的组织学变化,探讨补肾方剂对骨质疏松性牙周病正畸牙齿移动的影响.材料与方法:健康雄性新西兰大白兔18只,12月龄,4-5kg,随机分成实验组(T组...
胡骁颖董福生张铁军马文盛卢海燕侯彦
骨性Ⅰ类高角拔牙后上气道变化的研究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研究减数治疗对骨性Ⅰ类高角正畸患者上气道的影响。方法:依据颈椎分期,选取生长发育结束的骨性Ⅰ类高角患者26例,分为非拔牙组13例,男4例,女9例,年龄(17.62±3.45)岁;拔牙组13例,男3例,女10例,年龄(16.85±3.51)岁。测量分析颅面硬组织和上气道形态。结果:(1)治疗后,非拔牙组U1-NA(mm)、L1-NB(mm)增大;拔牙组U1-SN(°)、U1-NA(mm)、U1-NA(°)、L1-MP(°)、L1-NB(mm)、L1-NB(°)、MP-FH(°)减小,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气道、软腭、舌及舌骨在治疗前后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2)非拔牙组与拔牙组治疗前后比较发现ΔU1-SN(°)、ΔU1-NA(mm)、ΔU1-NA(°)、ΔL1-MP(°)、ΔL1-NB(mm)、ΔL1-N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上气道、软腭、舌及舌骨治疗前后改变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拔牙矫治对骨性Ⅰ类高角患者上气道形态无显著影响。
乔星张士珑康文静刘春艳胡骁颖卢海燕
关键词:拔牙上气道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