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氧化苦参
  • 2篇氧化苦参碱
  • 2篇聚氰基丙烯酸...
  • 2篇苦参
  • 2篇苦参碱
  • 1篇释药
  • 1篇体外
  • 1篇体外释放
  • 1篇体外释药
  • 1篇微粒
  • 1篇纳米粒
  • 1篇聚氰基丙烯酸...
  • 1篇聚氰基丙烯酸...
  • 1篇均匀设计
  • 1篇毫微粒
  • 1篇肝靶向
  • 1篇靶向

机构

  • 2篇中国药科大学
  • 1篇青岛大学

作者

  • 2篇卢曼
  • 1篇陈跃坚
  • 1篇陈艳华
  • 1篇朱家壁
  • 1篇石振艳
  • 1篇葛亮

传媒

  • 1篇中国药科大学...
  • 1篇江苏药学与临...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6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氧化苦参碱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的体外释药及肝脏分布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制备了氧化苦参碱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OM-PBCA-NP),采用透析法观察OM-PBCA-NP体外释药行为,通过小鼠尾静脉注射氧化苦参碱溶液(OM-SOL)和OM-PBCA-NP,考察两种制剂在血液和肝脏中的分布。结果表明,氧化苦参碱溶液在体外4h内已释放完全,而OM-PBCA-NP4h仅释放出总药量的36.73%;OM-PBCA-NP与氧化苦参碱水溶液小鼠静脉注射后在肝脏中的AUC之比为8.338。结果表明,OM-PBCA-NP不仅可以缓慢释药,而且具有一定的肝靶向性。
葛亮卢曼陈跃坚陈艳华
关键词:氧化苦参碱纳米粒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体外释放肝靶向
氧化苦参碱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毫微粒制备工艺研究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优化氧化苦参碱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毫微粒(OMPBCANP)的处方和制备工艺。方法以粒径、包封率和载药量为综合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初选、均匀设计法精选,优化处方和制备工艺;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毫微粒中氧化苦参碱的含量。结果确定了最佳制备工艺为三步法,最佳处方为:氧化苦参碱50mg,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0.1ml,普流罗尼克F68200mg,右旋糖苷70100mg,焦亚硫酸钠40mg;制得的氧化苦参碱毫微粒平均粒径为144.2nm,粒子圆整,载药量为17.8%,包封率为82.6%。结论优化筛选后的处方工艺,为氧化苦参碱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毫微粒的最佳制备工艺。
卢曼朱家壁石振艳
关键词:氧化苦参碱毫微粒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均匀设计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