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卞秀娟

作品数:10 被引量:25H指数:3
供职机构: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镇江市科技支撑计划(社会发展)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细胞
  • 3篇白细胞介素
  • 2篇多态
  • 2篇多态性
  • 2篇舒巴坦
  • 2篇头孢
  • 2篇头孢哌酮
  • 2篇头孢哌酮舒巴...
  • 2篇纤维化
  • 2篇哮喘
  • 2篇基因
  • 2篇肺成纤维细胞
  • 2篇肺纤维
  • 2篇肺纤维化
  • 2篇杆菌
  • 2篇白细胞
  • 2篇白细胞介素1...
  • 2篇鲍曼不动杆菌
  • 2篇不动杆菌
  • 1篇单核

机构

  • 9篇江苏大学附属...
  • 1篇江苏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江苏大学附属...

作者

  • 10篇卞秀娟
  • 6篇郑金旭
  • 4篇钱粉红
  • 3篇丁明
  • 2篇张志坚
  • 2篇端礼荣
  • 2篇马国尔
  • 1篇仇铁峰
  • 1篇陈炜
  • 1篇蔡后荣
  • 1篇汪毅
  • 1篇严玉兰
  • 1篇包泉磊
  • 1篇张小燕
  • 1篇万兵
  • 1篇殷凯生
  • 1篇张倩
  • 1篇刘源
  • 1篇张丹风
  • 1篇荣磊

传媒

  • 2篇江苏大学学报...
  • 1篇吉林医学
  • 1篇山东医药
  • 1篇实用老年医学
  • 1篇江苏医药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国际呼吸杂志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19
  • 3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2
  • 1篇2010
  • 2篇2008
  • 1篇2006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下呼吸道感染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临床病例的治疗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分析头孢哌酮舒巴坦、替加环素单药及联合治疗下呼吸道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呼吸内科及重症监护室(ICU)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资料,将患者分为三组。A组采用头孢哌酮舒巴坦单药治疗;B组采用头孢哌酮舒巴坦与替加环素联合治疗;C组采用替加环素单药治疗。回顾性分析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临床治疗疗效情况。结果:A组治愈10例(43.5%),无效13例(56.5%),其中死亡5例,自动出院8例;B组治愈8例(32.0%),无效17例(68.0%),其中死亡11例,自动出院6例;C组治愈2例(40.0%),无效3例(60.0%),其中死亡3例。三组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84,P>0.05)。结论:下呼吸道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中,头孢哌酮舒巴坦及替加环素为临床主要治疗药物,但其单药治疗与联合治疗对于临床疗效无显著差异。
卞秀娟钱粉红郑金旭
关键词: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头孢哌酮舒巴坦替加环素
AKT2 3'-UTR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构建及与miRNA-625靶向关系验证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通过构建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重组质粒验证miRNA-625与AKT2基因的靶向调控关系。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AKT2为miRNA-625靶基因;构建野生型AKT2基因3'端非翻译区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及miRNA-625靶序列突变型载体;将HEK-293T细胞株随机分为野生型+miRNA-625组、野生型+miRNA内参组、突变型+miRNA-625组、突变型+miRNA内参组;Lipofectamine 2000转染相应的质粒与miRNA,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检测荧光素酶活性。结果:构建野生型及突变型荧光素酶报告载体鉴定正确,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系统显示野生型+miRNA-625组相对荧光素酶活性较野生型+miRNA内参组明显降低(t=14.176 4,P<0.05)。结论:miRNA-625对野生型AKT2重组质粒荧光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证实miRNA-625能够靶向调控AKT2基因。
魏斌邓霞卞秀娟钱粉红
关键词:荧光素酶报告基因
IL-13促进小鼠肺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表达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研究重组小鼠IL-13对肺成纤维细胞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取生长良好的NIH/3T3,给予无血清培养基饥饿24 h,在培养液中加入IL-13。MTT法、RT-PCR等方法测定肺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及TGF-β1、PDGF-AA、-αSMA等因子的表达。MTT法观察TGF-β单克隆抗体干预后,IL-13对NIH/3T3细胞增殖反应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IL-13促进NIH/3T3细胞增殖(P<0.05)。IL-13能够显著地促进NIH/3T3细胞中TGF-β1和PDGF-AA mRNA的表达,刺激NIH/3T3分泌-αSMA。TGF-β单克隆抗体能抑制IL-13诱导引起的NIH/3T3细胞增值。结论IL-13能促进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其可能的机制是通过促进成纤维细胞分泌TGF-β1和PDGF-AA来发挥作用。
卞秀娟郑金旭端礼荣张志坚丁明
关键词:肺成纤维细胞白细胞介素13转化生长因子-Β1
老年患者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鲍曼不动杆菌是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属于住院患者常见致病菌,主要引起呼吸道感染,现已成为医院内获得性肺炎的重要致病菌,尤其是免疫缺陷患者以及ICU病房患者,易感染鲍曼不动杆菌。近年来,随着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广泛应用,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率有逐年增加趋势。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江苏大学附属医院呼吸内科感染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老年患者的临床特征,现报道如下。
卞秀娟钱粉红郑金旭
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常见致病菌头孢哌酮舒巴坦基础疾病碳青霉烯类药物痰培养
Toll样受体2亚家族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哮喘的关系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TLR)2亚家族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与中国东南方成人哮喘以及其临床表型之间的关系。方法:共招募哮喘患者318例,正常对照352例,TLR2亚家族中共8个SNP使用SNPstream方法进行了基因分型。对各SNP和单倍型与哮喘及其表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后,发现rs7656411/TLR2突变基因型TT与野生型rs7656411 GG比较能明显降低37%哮喘的发生(校正OR=0.63,95%CI:0.41-0.98,P=0.41),rs7656411 TT+GT与哮喘无明显关系(校正OR=0.77,95%CI:0.54-1.09,P〉0.05)。携有rs2381289/TLR6 T等位基因的哮喘患者患过敏性鼻炎的危险度为不携带此等位基因哮喘患者的1.79倍(95%CI:1.10-2.91,P=0.025),然而携有rs11466651/TLR10 A等位基因的哮喘患者患过敏性鼻炎的危险度较不携带此等位基因的哮喘患者下降了51%(95%CI:0.26-0.95,P=0.046)。结论 :TLR2亚家族基因的突变可能在哮喘易感性中起着重要作用。
钱粉红张倩卞秀娟刘源张丹风殷凯生
关键词:哮喘TOLL样受体易感性
白细胞介素13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与特发性肺纤维化的关系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3(IL-13)基因启动子区-1112(C/T)位点基因多态性与特发性肺纤维化(IPF)的相关性。方法研究组IPF患者70例,根据肺功能分为3个亚组,以A(弥散功能轻度下降,22例)、B(弥散功能中度下降,20例)、C(弥散功能重度下降,28例)组表示,8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检测IL-13基因启动子区-1112(C/T)位点的基因多态性。结果研究组IL-13基因启动子区-1112(C/T)位点的基因多态性分布为CC纯合子28例(40.O%),TT纯合子6例(8.6%),CT杂合子36例(51.4%);对照组CC纯合子30例(37.5%),TT纯合子11例(13.8%),CT杂合子39例(48.8%),-1112(C/T)位点等位基因C、T在两组间分布及三种基因型之间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CT和TT基因型共9例(40.9%),B组CT和TT基因型共10例(50.0%),C组CT和TT基因型共23例(82.1%),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IL—13基因启动子区-1112(C/T)位点基因多态性与IPF的发病无关,但与其肺弥散功能的损害程度有关。
丁明郑金旭严玉兰蔡后荣汪毅仇铁峰卞秀娟
关键词:肺纤维化白细胞介素13呼吸功能试验基因多态性
四种评分系统在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中的预后效能比较
2019年
比较常用的四种CAP严重程度评分系统对SCAP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与预后,探讨其在SCAP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CURB-65、CRB-65、PSI、SMART-COP评分系统对86例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分为低、中、高风险组三个组别进行分析。采用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衡量各评分系统的预后判别效能。结果:同一系统内低、中、高危组的病死率两两比较,结果仅有PSI组的低危组与高危组的病死率具有显著差异(P值<0.05)。四种评分系统对SCAP患者预后,仅PSI组AUC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种评分系统中,PSI评分系统对SCAP患者的预后评判效能最佳,其AUC值相较于其他组具有显著差异。临床上仍亟需更为精确的针对SCAP的评分系统。
包泉磊卞秀娟黄玮马国尔
关键词: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评分系统预后
重组大鼠IL-18对大鼠肺成纤维细胞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研究重组大鼠IL-18对大鼠肺成纤维细胞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体外分离培养新生大鼠肺成纤维细胞,RT-PCR法检测IL-18基因表达;MTT法检测IL-18对成纤维细胞增殖反应的影响;半定量RT-PCR法检测IL-18干预前后成纤维细胞中Ⅲ型胶原蛋白、TNF-α、MMP9、IL-13的表达。结果①正常细胞未检测到IL-18mRNA表达,IL-18能促进肺成纤维细胞增殖,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②IL-18干预早期显著增强成纤维细胞表达Ⅲ型胶原蛋白、TNF-αmRNA,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③IL-18不能诱导成纤维细胞表达MMP9和IL-13 mRNA。结论IL-18能促进肺成纤维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促进成纤维细胞分泌TNF-α产生作用。
郑金旭陈炜张志坚端礼荣卞秀娟丁明张小燕万兵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8成纤维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
基质金属蛋白酶-9与肺纤维化被引量:5
2006年
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是一种金属离子依赖的蛋白酶,通过多种途径参与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的发病机制,本文就MMP-9的基本特性及其与肺纤维化的关系进行综述。
卞秀娟郑金旭
关键词:基质金属蛋白酶-9肺纤维化
哮喘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和Th17细胞数量及其转录因子的变化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观察哮喘患者外周血CD4+CD25+Foxp3+、CD4+IL-17+细胞的百分比和Foxp3、白介素-17(IL-17)、RORγt mRNA的表达水平的变化与哮喘发病的关系。方法:分别取23例哮喘缓解期患者、25例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和20例健康人(对照组)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免疫磁珠阴选CD4+T细胞,采用Foxp3、IL-17胞内染色的方法,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CD4+CD25+Foxp3+以及CD4+IL-17+细胞的百分比,应用RT-PCR检测Foxp3、IL-17、RORγtmRNA水平。结果:免疫磁珠阴选CD4+T细胞纯度达90%以上。急性发作组患者外周血CD4+CD25+Foxp3+细胞百分比以及Foxp3 mRNA水平较对照组和缓解组明显降低(P<0.01),而缓解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发作组CD4+IL-17+细胞比例以及IL-17、RORγt mRNA表达较对照组和缓解组明显增高(P<0.01),而缓解组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Treg/Th17失衡可能和哮喘发病密切相关。
荣磊马国尔卞秀娟
关键词:哮喘TH17细胞FOXP3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