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金明
- 作品数:19 被引量:28H指数:3
- 供职机构:黑龙江省民族研究所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经济管理社会学文化科学更多>>
- 跨跃式发展是黑龙江省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被引量:3
- 2003年
- 本文在分析黑龙江省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存在的差距基础之上,提出跨跃式发展是黑龙江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同时就促使民族地区社会经济跨跃式发展阐述了自己的看法。
- 刘金明姜显财
- 关键词:跨跃式发展
- 鄂伦春族农业生产的首倡者来忠被引量:1
- 1999年
- 刘金明
- 关键词:鄂伦春族农业生产
- 民国初年鄂伦春猎民暴动初探被引量:2
- 1995年
- 民国初年鄂伦春猎民暴动初探刘金明鄂伦春族是我国北方著名的狩猎民族,素以淳朴、刚直、善战闻名于世。民国初年,大兴安岭库玛尔路鄂伦春猎民不堪忍受封建奸商的欺凌,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猎民暴动(史称“刚通事件”,其规模之大令黑龙江省府震惊,影响之深也是鄂伦春历...
- 刘金明
- 关键词:民国初年鄂伦春族民族史
- 民国初年北洋政府招抚鄂伦春族的活动
- 1996年
- 1912年北洋军阀篡夺辛亥革命的成果,取代清政府控制国家政权。在朝代更迭社会动荡的年代,东北边疆的鄂伦春族由于旗佐废驰,生计困苦,加之天灾人祸的影响,或避居深山,或远走异国。针对鄂伦春族边民不安其居的严峻形势,北洋政府出于维护和稳定黑龙江地方局势的需要,承袭并借鉴清政府收拢鄂伦春的安边策略,从1913年开始着手招抚鄂伦春族,在其居住地区重建旗佐、设立村屯、查籍造册,通过弃猎归农、强化汉文化教育等一系列措施,力图改变鄂伦春族固有的游猎生产生活方式,变游猎为定居,以利于边疆地区的稳定和发展。对于这一深具影响的历史事件,目前学术界尚无专文加以探讨。有鉴于此,本文借助有限的资料,以鄂伦春人口户籍数目的变化为主要线索,略述如下。
- 刘金明
- 关键词:民国初年北洋政府鄂伦春族
- 赫哲族的文化处境与发展战略分析被引量:6
- 2002年
- 本文从分析赫哲族现实社会与文化处境入手 ,剖析了制约赫哲族社会经济发展的约束因素 。
- 关凯刘金明
- 关键词:赫哲族文化处境
- 北洋政府对鄂伦春族的政策与“安边”被引量:2
- 1992年
- 鄂伦春族世代居住、游猎于黑龙江中上游、大小兴安岭之间。民国初年,北洋政府因承清代继续对东北进行管理,其中包括对鄂伦春族实行的各项政策。有关北洋政府对鄂伦春的政策如重建旗佐制度,强使鄂伦春族弃猎从农,利用鄂伦春族守边等,虽然受制于当时内外形势勉强推行。但毕竟在边防和鄂伦春族社会经济发展中产生了一定影响。为此,本文略加探述如下。
- 刘金明
- 关键词:鄂伦春族北洋政府民国初年农业生产地方政府
- 达斡尔族名含义刍议被引量:3
- 1992年
- 达斡尔族是我国北方世居的农业民族,清初由黑龙江上游的精奇里江流域陆续迁到嫩江流域的现居地。几个世纪以来,达斡尔族为开发、建设和保卫黑龙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族史学界长期以来就达斡尔族称的含义众说纷纭、解释不一,成为尚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仅依据有限的资料,就此作一探讨,有不当之处,望同仁们指正。
- 刘金明
- 关键词:达斡尔族族名史学界族称清初民族
- 全文增补中
- 民国初年“抚鄂安边”政策浅析
- 1993年
- 鄂伦春族是我国北方著名狩猎民族之一,世代居住、游猎于黑龙江上游、大小兴安岭之间。民国初年,北洋政府为维护北部边疆的安全,强化对鄂伦春族的管理,曾实行了“抚鄂安边”政策。此政策以重建旗佐建制,劝说鄂伦春族弃猎归农为基本内容,以抚绥鄂伦春族,利用其武功杜绝边患,加强东北北部边疆的安全为最终目的。虽然,“抚鄂安边”
- 刘金明
- 关键词:民国初年民族历史鄂伦春族狩猎民族
- 也论达斡尔族源流被引量:1
- 1994年
- 也论达斡尔族源流刘金明达斡尔族是我国北方世居土著民族之一,以创造了绚丽多彩的农业文化而著称。达斡尔族早年居住在黑龙江中、上游地区,特别是聚居于精奇里江流域。17世纪中叶,由于特定的历史环境它才举族迁徙到嫩江流域,既今天的主要分布地。达斡尔族源流问题目...
- 刘金明
- 关键词:族源语言达斡尔族源流
- 全文增补中
- 论民族差距
- 1992年
- 我国是一个由多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各族人民在党的民族平等团结,共同发展、繁荣的民族政策,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政策的指导下,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令人惊叹的成就。但是由于历史遗留下来的种种原因,各民族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上还存在着某种差距。这种民族差距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呈现出逐渐拉大的趋势。正确认识与逐步解决这种差距将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经济的发展与繁荣。本文就民族差距的特性与成因、正效益与反效益,缩小的途径等问题作以粗浅的探讨,有欠妥之处,望有识之士给予指正。
- 刘金明
- 关键词:民族发展民族理论民族平等民族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