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美红

作品数:12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星海音乐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儒家
  • 2篇儒学
  • 2篇忠恕
  • 2篇忠恕之道
  • 2篇先秦儒学
  • 1篇德性
  • 1篇蓄积
  • 1篇以直报怨
  • 1篇艺术
  • 1篇艺术院校
  • 1篇优秀传统文化
  • 1篇寓言
  • 1篇院校
  • 1篇哲学
  • 1篇哲学史
  • 1篇哲学史研究
  • 1篇争辩
  • 1篇正义
  • 1篇政治
  • 1篇政治理论

机构

  • 7篇中山大学
  • 5篇星海音乐学院
  • 2篇衡阳师范学院

作者

  • 11篇刘美红
  • 2篇周远成

传媒

  • 2篇求索
  • 2篇广西社会科学
  • 2篇衡阳师范学院...
  • 2篇湖南科技学院...
  • 1篇吉林广播电视...
  • 1篇湖北第二师范...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3
  • 3篇2011
  • 6篇2009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成玄英《道德经义疏》的重玄思想
2009年
成玄英《道德经义疏》是"集重玄之大成,宗六代之奥论"。从其来源看,玄学、佛学、道学是建构成玄英重玄思想大厦的三大支柱;从其内容看,成玄英的重玄论说主要作为本体的重玄之道、方法的重玄之智和境界的重玄之域等三个层面。
刘美红周远成
关键词:重玄成玄英本体论境界论方法论
怨及其儒家式化解被引量:1
2009年
"怨"兼有"委曲"、"愤恨不平"、"蓄积"三个方面的语义内容,是一种委曲不伸,愤恨不平,却又蓄积于心,不得抒发的负面生存体验。这种负面生存体验从一开始就没有游离于以"正人心"和"安天下"为己任的儒家视野之外。儒家反复强调"无怨"、"不怨",并从个体道德生活和公共社会秩序两个层面为"怨"的化解提供了思想资源。
刘美红
关键词:委曲蓄积儒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艺术院校思政课教学中的运用研究被引量:4
2018年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艺术院校思政课教学,既是提升艺术院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必由之路,也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举措,更是培养全面发展的艺术人才的内在要求。艺术院校思政课教师应立足艺术院校大学生实际,找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思政课教学的内在契合点,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同时还要努力提高自身传统文化素养,适时开设高质量的传统文化选修课程,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实践活动。
刘美红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从“格物致知”的争辩看朱子、王阳明的思想差异被引量:2
2009年
"格物致知"在朱子和王阳明的思想脉络中占据了一个重要的地位。然而,他们却对这个命题作出了迥然不同的阐释:前者开出的是"即物穷理"的思想进路,而后者则代表了"致良知"的思考立场。这种差异实质上反映了理学和心学在本体预设、认识论以及修养功夫论等方面的差异。
刘美红
关键词:格物致知致良知
先秦儒学对“怨”的诊断与治疗
“怨”是一种常见的负面生存体验。它体现了主体与生存境遇之间的强烈冲突,是一种深藏于心的抑郁痛苦、愤恨不平之情,是主体在生活的境遇中自感受伤却又无力做出即时的报复回应,只好强抑情绪激动和情感波动而形成的生命情态。在这种负面...
刘美红
文献传递
公正与疏导:先秦儒家对社会“怨”情的防治
2011年
在先秦儒家看来,"怨"是一种潜藏着巨大否定激情和破坏动能的生存体验,它往往是社会失序、政治祸乱的根源,因而不可不严肃对待和尽量防治。先秦儒家对社会"怨"情的防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从积极方面提出了一套制度设计确保社会公平正义的实施,其中最基本的便是"天下为公"的政治原则,"各尽其能,各得其分"的分配原则以及救济社会弱势群体的人道原则;二是从消极方面强调统治者应对社会"怨"情进行及时、合理的疏导,而不是强行压制。
刘美红
关键词:社会防治公平正义
走出自我中心主义的牢笼——先秦儒学对人际和谐的启示被引量:1
2013年
自我中心主义的基本特征是自私和自傲,它实际上是一个由病态的自爱和自尊编织的幻觉牢笼,使人无法正视自我与世界之间的真实关联。自我中心主义的思维方式势必造成自我与他人之间的紧张和冲突,是人际失和的重要根源。先秦儒学中的"忠恕之道"、"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以直报怨"等思想资源无疑对克服自我中心主义,走向人际和谐提供了重要启示。
刘美红
关键词:自我中心主义忠恕之道以直报怨
从历史与哲学的分合反思中国哲学史研究的方法
2009年
哲学史是哲学性与历史性的统一,故哲学与历史的分合是人们反思哲学史研究方法的一个重要视角。在中国哲学史的研究中,应将哲学的方法和历史的方法结合起来,使两者相得益彰,任何将两者对立或割裂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刘美红
关键词:哲学哲学史
焦虑与逍遥:对《庄子·齐物论》中两则寓言的解读被引量:2
2009年
寓言是《庄子》的重要言说方式,它是一种以隐喻为实质的寄言出意的手法。《庄子.齐物论》以"罔两问景"与"庄周梦蝶"两则寓言结束,可谓寓意深远。"罔两问景"充满了庄周对自身真实存在的焦虑和质疑,"庄周梦蝶"则通过"梦"的形式展示了一个逍遥境界。
刘美红
关键词:寓言庄周梦蝶
解读《论语》之“色”
2011年
人的面部神情("色")在《论语》中备受关注绝非偶然。真实而有效的"色"既是体现"身—心"互动的经典模式,又是"自我—他人"展开人际互动的重要媒介。在孔子看来,"色"的真实有效性不仅要求个体内在情感的倾注,还要求对客观生存情境的深刻洞察,而这些都构成了儒家德性修养的重要内容。尽管"色"的显现并不是随心所欲的,但通过漫长而艰难的修身过程,我们仍然可以达到"从心所欲而不逾矩"的境界。
刘美红
关键词:《论语》儒家伦理德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