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芬
- 作品数:2 被引量:28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大同—阳高中强震群前后的地震活动性被引量:23
- 1990年
- 1989年10月18日22时57分开始,在华北大同一阳高地区发生一组中强震群。一个月内记到地震4286次,其中M_L≥1.0地震1372次,M≥5.5地震3次。据当地台网测定的震级为M5.7、6.1、5.6。震群序列总b值0.66,属一般震群。 前兆性地震活动图象有空区、条带、缺震、5°环等。综合这些信息,具有中期预测能力。 考虑到同年4月的巴塘M6.7地震与9月的小金M6.6地震,可以认为大同—阳高中强震群又一次显示了在我国华北—川滇存在着大尺度北东向构造活动。它们与环太平洋地震带具有平行性,与近一、二年环太平洋带地震活动非常活跃有关。
- 许绍燮王林英刘玉芬
- 关键词:震群地震活动性大同-阳高
- 地震活动性图象的地震构造认识被引量:5
- 1989年
- 地震活动性图象反映了地震的群体特征。本文阐明了中国大陆,特别是中国东部地区的地震活动性图象具有空间分布的网格块体性;一定地区间地震发生的相关性;一定的地震活动图象在空间上常可有所平移再现等特征。这些图象的尺度均可达到成百上千公里。据此认为地震的动力也应有与此相当的大尺度。中国大陆地震基本集中在一个厚度仅为15 km的地层——发震能干层,与活动性图象的尺度相比,具有悬殊的宽厚比。因之认为地震构造应属一种薄壳结构。观测到的地震活动性图象与薄壳结构的失稳屈曲图形有同质同象的相似性。据此估算其量值与观测到的图象尺度颇为吻合。结论认为:地震活动性图象似受控于结构的失稳屈曲;地震构造可视为主要由发震能干层所构成的一种薄壳结构(薄皮构造)。
- 许绍燮刘玉芬
- 关键词:地震活动图象地震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