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朝

作品数:43 被引量:235H指数:9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9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7篇动脉瘤
  • 17篇栓塞
  • 17篇颅内
  • 14篇动脉
  • 11篇介入
  • 10篇血管
  • 10篇颅内动脉
  • 9篇颅内动脉瘤
  • 8篇弹簧圈
  • 8篇疗效
  • 6篇介入治疗
  • 6篇肝癌
  • 5篇血管内治疗
  • 5篇急性
  • 4篇弹簧圈栓塞
  • 4篇术后
  • 4篇栓塞治疗
  • 4篇晚期
  • 4篇细胞
  • 4篇细胞癌

机构

  • 43篇郑州大学第一...
  • 1篇河南大学

作者

  • 43篇刘朝
  • 41篇管生
  • 25篇徐浩文
  • 22篇陈振
  • 18篇郭新宾
  • 14篇王子博
  • 10篇李冬冬
  • 10篇李明省
  • 8篇权涛
  • 7篇胡小波
  • 7篇马南
  • 5篇金洁
  • 5篇魏森
  • 4篇王林玉
  • 4篇张建好
  • 4篇杜鲲
  • 4篇李进一
  • 4篇范锋
  • 3篇刘纪营
  • 3篇王志伟

传媒

  • 18篇介入放射学杂...
  • 4篇中华神经外科...
  • 3篇中国实用神经...
  • 2篇中华放射学杂...
  • 2篇中华介入放射...
  • 1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中国癌症杂志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腹部外科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四川生理科学...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医学与哲学(...
  • 1篇磁共振成像
  • 1篇武警后勤学院...
  • 1篇第十四届全国...
  • 1篇第十届中国介...

年份

  • 1篇2024
  • 5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1
  • 4篇2020
  • 5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5篇2013
  • 2篇2012
  • 5篇2011
  • 2篇2010
4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多支架联合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梭形动脉瘤的临床技术和疗效探讨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探讨多支架联合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梭形动脉瘤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2012年8月-2013年8月收治3例颅内梭形动脉瘤患者,经头颈联合CTA及全脑血管造影确诊,采用多支架联合弹簧圈技术治疗并随访。结果3例患者均获手术成功,动脉瘤腔大部栓塞,术后即刻可见动脉瘤囊内涡流改变明显。术中共使用支架7枚,弹簧圈17枚,未出现动脉瘤破裂及血栓形成等情况。随访3~8个月,1例8个月后头痛消失,无神经功能障碍,复查造影可见动脉瘤腔消失,载瘤动脉通畅;1例3个月后头痛消失,复查造影可见动脉瘤腔少量显影,载瘤动脉通畅;1例3个月临床随访无症状。结论多支架联合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梭形动脉瘤治疗方法具有可行性及安全性,近期疗效良好,长远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
李冬冬郭新宾管生徐浩文刘朝王子博李元辉
关键词:梭形动脉瘤弹簧圈
介入栓塞对医源性肾损伤的治疗
目的:探讨介入栓塞对医源性肾损伤的安全性、有效性以及对肾功能和血压的影响.方法:本组2 1例患者保守治疗无效行DSA(Philips FD-20荷兰)肾动脉造影检查,明确出血部位后行栓塞治疗(renal artery e...
金洁管生李明省马南杜鲲刘朝陈振张建好刘纪营
天麻素胶囊与卡马西平联合治疗对PTN患者临床疗效、瞬目反射、疼痛程度、睡眠质量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讨天麻素胶囊与卡马西平联合治疗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rimary trigeminal neuralgia,PTN)患者临床疗效、瞬目反射、疼痛程度、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虞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PT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遵循随机对照原则,将所有患者分为中药联合组和西药组,各39例。西药组采用卡马西平治疗,中药联合组在西药组的基础上联合天麻素胶囊治疗。治疗1 m后,比较两组疗效、瞬目反射(R1、R2及R2′潜伏期)、血清指标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疼痛程度、睡眠质量、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中药联合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西药组(P<0.05),中药联合组瞬目反射R1、R2及R2′潜伏期均明显短于西药组,中药联合组血清NGF水平、TNF-α水平、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分均低于西药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天麻素胶囊与卡马西平联合治疗PTN患者,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减轻瞬目反射和炎性反应程度,降低疼痛程度,提高睡眠质量,具有较高的用药安全性。
秦严宾刘朝姚志强
关键词:卡马西平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疼痛程度瞬目反射
大脑前动脉A1段发育状况与前交通动脉瘤介入治疗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探讨大脑前动脉A1段缺如及重度发育不良对前交通动脉瘤介入治疗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全脑DSA检查的905例患者临床资料,对CTA、常规DSA疑有单侧A1段缺如患者作压迫对侧颈动脉(压颈)造影,判断A1段是否真正缺如,同时分析其中68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血管内栓塞治疗过程及随访结果。结果 905例患者经CTA或常规DSA检查有40例表现为大脑前动脉A1段缺如,压颈造影后真正缺如30例,10例为重度发育不良。68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中单侧A1缺如16例,重度发育不良4例,轻中度发育不良7例。所有前交通动脉瘤患者均成功接受介入栓塞治疗,其中可解脱式弹簧圈单纯栓塞39例,支架辅助栓塞29例;16例A1段缺如和4例重度发育不良患者中有13例接受支架辅助栓塞。术后即刻动脉瘤完全闭塞56例(82.3%),瘤颈残留10例(14.7%),瘤腔残留2例(3%)。术后48例获临床和影像学随访,3例(6.3%)明显复发,其中2例成功接受再次栓塞治疗。结论对CTA和常规DSA造影疑有单侧大脑前动脉A1段缺如的前交通动脉瘤患者,压颈造影能够鉴别A1段是否真正缺如。单侧A1段缺如及重度发育不良的前交通动脉瘤介入治疗时,应确保前交通动脉及双侧A2段通畅,使用支架辅助栓塞有一定帮助。
刘兵辉管生郭新宾徐浩文刘朝王子博权涛陈振李冬冬
关键词:大脑前动脉缺如前交通动脉瘤
不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慢性颅内动脉闭塞患者血管内治疗临床效果
2021年
目的分析245例慢性颅内动脉闭塞患者在不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下接受血管内治疗的临床结果。方法血浆HbA1c>6.5%定义为高HbA1c。记录分析主要功能指标为不同HbA1c水平下接受血管内开通术后、随访期患者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次要功能指标为开通成功率,术后、随访期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 245例患者中85例(34.7%)HbA1c>6.5%,160例(65.3%)≤6.5%。两组患者间术前、术后、随访期NIHSS评分、mR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随访期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HbA1c≤6.5%组开通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均优于HbA1c>6.5%组(P<0.05),术后3个月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仍低于HbA1c> 6.5%组(P<0.05)。HbA1c≤6.5%组再通后并发症发生概率较低。结论高HbA1c水平可能增加慢性颅内动脉闭塞患者病死率和并发症,更可能导致介入再通术后出现并发症。
孟庆斌白京岳刘朝魏森管生
关键词:血管内治疗动脉闭塞糖化血红蛋白预后
青壮年肝癌患者围手术期心理特征与人文关怀被引量:1
2011年
青壮年患者因其在家庭、社会生活中的重要角色,其在治疗阶段情绪波动较大,而围手术期患者紧张、悲观、焦虑和恐惧等心理反应会对其生理功能产生巨大的不良影响,限制了对患者诊疗过程中配合,尤其是对围手术期影响明显。为了降低围手术期患者心理应激产生的不良影响,同时适应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管床医生在围手术期必须对手术患者实施有效的人文关怀。
杜鲲管生胡小波李明省刘朝陈振
关键词:肝癌围手术期人文关怀
国产血流导向装置Repath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研究被引量:8
2021年
目的初步探讨国产血流导向装置Repath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单中心、单臂临床前期试验,共纳入1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并完成Repath血流导向装置植入,描述性分析Repath支架植入技术成功率、手术并发症及6个月动脉瘤闭塞率。结果 1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13个动脉瘤)纳入本研究,共植入11枚Repath血流导向装置,Repath支架植入技术成功率100%。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随访,除1例无症状性脑梗死外无器械及责任血管相关不良事件,9例患者完成6个月影像学随访,动脉瘤闭塞率75%(9/12动脉瘤)。结论血流导向装置Repath在治疗颅内动脉瘤中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但仍需大型、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证实。
付晓杰徐浩文权涛郭新宾袁永杰刘朝王子博管生
关键词:脑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弹簧圈介入栓塞
颅内≤5mm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5
2015年
目的探讨颅内小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为颅内未破裂小动脉瘤干预与否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0—2013年接受介入治疗、有详细影像资料和临床资料的单发性颅内小动脉瘤(≤5 mm)患者180例,其中破裂出血149例,未破裂31例。比较两组患者动脉瘤形态学参数之入射角、动脉瘤瘤体高度与瘤颈长度之比值(AR)、瘤体最大瘤深与近端载瘤动脉直径之比值(SR)、动脉瘤形状、位置和子囊,以及临床危险因素之年龄、性别、高血压、蛛网膜下腔出血史。采用单因素两独立样本t检验(或秩和检验)和卡方检验,以及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两组差异的显著性。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破裂的小动脉瘤多位于前交通动脉(OR=0.166,P=0.023)及基底动脉末端(OR=0.006,P<0.001),表明前交通部位与基底动脉末端的动脉瘤更易破裂。180例颅内小动脉瘤患者中破裂组与未破裂组动脉瘤部位、子囊、AR值(1.76±0.72对1.35±0.48)、SR值(1.90±0.81对1.31±0.67)、入射夹角(123.9°±23.21°对95.96°±20.2°)均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而两组动脉瘤形态、动脉瘤最大直径以及临床危险因素中年龄、性别、高血压、蛛网膜下腔出血史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动脉瘤部位(OR=1.347,P=0.002)、入射夹角(OR=1.057,P<0.001)、SR值(OR=2.726,P=0.047)为颅内小动脉瘤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前交通动脉和基底动脉末端部位、SR值>1.90±0.81、入射角度>123.9°±23.21°为颅内≤5 mm动脉瘤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以作为颅内未破裂小动脉瘤干预与否的参考依据。
李元辉管生徐浩文郭新宾权涛刘朝王子博李冬冬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
磁共振表观弥散系数评价肝癌TACE术后疗效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磁共振表观弥散系数(ADC)在原发性肝癌化疗栓塞(TACE)治疗前后监测肿瘤变化及预测术后疗效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确诊并经TACE首次治疗的HCC患者37例,行MRI平扫、动态增强、弥散加权成像,观察肝癌...
杜鲲管生王志伟刘朝彭强
文献传递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微栓子信号监测被引量:11
2018年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微栓子产生机制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研究颈内动脉颅内段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患者,术后即刻采用经颅多普勒(TCD)仪监测微栓子30 min,术后3 d作头颅MR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分析术后微栓子产生机制及其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共有140例颈内动脉动脉瘤患者接受TCD监测。术后微栓子信号(MES)、DWI梗死灶阳性率分别为17.1%(24/140)、68.6%(96/140),24例MES阳性患者DWI梗死灶均阳性。13例(9.3%)DWI阳性患者出现围手术期缺血并发症,症状较轻(术后1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均≤2分),其中MES阳性9例。支架辅助栓塞患者MES阳性率显著高于单纯弹簧圈栓塞患者(25.8%对2.0%,χ~2=13.491,P<0.000 1)。缺血并发症与MES阳性、DWI梗死灶阳性均有相关性(Kendall相关系数分别为0.404、0.217,P<0.000 1、P=0.011),MES阳性与DWI梗死灶阳性也呈相关性(Pearson相关系数0.470,P<0.001)。结论支架辅助栓塞是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产生微栓子的主要危险因素。TCD微栓子监测可作为预测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缺血并发症的非侵入性、便捷、有效方法。
姚永治权涛管生刘朝李冬冬陈振徐浩文
关键词:微栓子信号经颅多普勒弥散加权成像颅内动脉瘤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